正在阅读:

从黑泽明到洛基,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黑泽明到洛基,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

中欧的贵族骑士,何尝不是不愿像野兽一样搏斗,连弓弩都不愿意用,因为远距离杀死对手是骑士精神不屑为的。

多年前我看黑泽明的电影《姿三四郎》系列,最感动我的是这样一个情节:有人请柔道家姿三四郎去和来日本的美国拳击手比赛,姿三四郎很不愿意,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拳击像野兽一样搏斗,给别人取乐,拳击不是武术!”

年轻时看,曾经非常感动于这句话,认为黑泽明是东方文化的传承者,后来看中国功夫片里,比如咏春拳大破西洋拳为国争光这样的情节,总觉得大师就是大师,一比高下立判。可是,随着年龄渐长,姿三四郎对武术的骄傲,在我眼中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黑泽明出身于一个武士家庭,童年时每天比同学早起两个小时练剑,有次被小流氓们围堵,被小黑泽明摆出武士架势,用竹刀把他们全部击退。姿三四郎对拳击的蔑视,实际上是黑泽明的,而黑泽明的骄傲,表面上是站在东方文化的立场上鄙视西方文化,但本质上,却是站在古典贵族文化的立场上,鄙薄现代文明。

中欧的贵族骑士,何尝不是不愿像野兽一样搏斗,连弓弩都不愿意用,因为远距离杀死对手是骑士精神不屑为的。有人或许会说罗马不是有角斗比赛,但别忘了,罗马也是民主共和社会,而角斗比赛的举办,是要讨好热爱血腥的罗马公民们。黑泽明拍《七武士》,武功最高的久藏走遍天下只为把剑术臻于完美,但却不愿与强敌作战,不是胆怯,而是不屑为。而当时代改变时,被摧毁的首先是这个贵族阶级,然后是这个阶级所代表的文化。

欧洲的重装骑士们,先是被操着长弓的英格兰农民击败,然后在拿着弩和火枪的农夫面前失去了骄傲,最后,整个贵族社会在火枪和蒸汽机的威力下轰然坍塌,而一起倒下的,还有随之消亡的贵族传统。在革命党人眼中,路易十六是个无能卑鄙的叛国者,但他和他的夫人在上断头台时表现出来的优雅和从容却不能不让人钦敬,路易十六夫人甚至在不小心踩了郐子手的脚后,都客气的说:“对不起,先生”。这一幕,后来不可能产生了。

黑泽明所骄傲的日本文化,也是完全一样的。为抵抗废除武士特权而发起的西南战争叛乱中,西乡隆盛手下的旧武士们完全未把明治维新后召集起来的农民士兵放在眼里,结果面对现代军制组织起来的农民军惨败收场。帅哥阿汤仰慕日本武士道所拍的电影《最后的武士》中,以西乡为原型的叛军领袖手下的武士军手执刀矛弓箭向日本新军的火枪阵冲锋,其实纯属胡扯,看看黑泽明的电影也知道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使用火枪的国家,西乡叛军的战败不过是因为手中是落后的前装枪,以及制度的落后罢了。

在被明治维新的现代文明改造,特别是二战战败后被太上皇麦克阿瑟以西方社会制度大力改造之后,日本的贵族文化彻底被打垮,进入了一个基本上人人平等的社会(最奇迹的是日本也是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小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所以日本今天被看作是世界搏击比赛标杆的K1,还不是一样成了黑泽明口中的“像野兽一样搏斗给人取乐”,就是代表了古典文化的剑道、进了奥运会的柔道,同样也是完全走入了竞技体育的路线。黑泽明如果活到今天,大概更是要大摇其头了。

可是,贵族精神源于贵族,而贵族的产生源于不平等。路易十六们的高贵,建立在高高在上的等级制度之上。阿汤哥在电影中用悲剧化的情节表现日本明治时期的散发废刀、全盘西化对日本文化的摧毁,但要知道,他所崇拜的日本武士精神,同样建立在一套完全不文明和不人道的制度之上。相对于日本的武士和贵族阶级,农民和其它职业都是彻底的贱民,武士拿农民试刀,砍死不违法纪。当年邵氏和日本合拍的《盲侠大战独臂刀》,电影中有中国人游历日本,在城主出行时因为小孩乱跑,结果全家被随行武士砍死。这是完全真实的,直到1862年,还发生了日本武士砍死不肯让路的英国商人的生麦事件,最后在酿成战争后,以多名日本武士以示威式的切腹自杀而了结。

中国的辜鸿铭同样骄傲于中国古典文化,还写了本《中国人的精神》为中国古典文化辩护,书写的极好,但他所写的那个充满美德的社会,那只是他理想中的世界,而君臣之道、一夫多妻,真的是现代文明所不容的东西,辜先生再能辩,王国维殉清殉文化再让人叹惋,也阻挡不了这个进程。

现代文明不高贵,甚至产生了很多市侩委琐的东西,可它有一个古典文化最缺少的东西,就是公平公正。对待消逝的古典贵族文化,我们可以敬慕,可以把其中的一些作为对自身的要求,但如果怀念那个时代,则实在是不理智的行为。

写了以上这些,是因为最近一口气连看了六集《洛基》,于是有了以上的这些想法。

《洛基》,这个黑泽明所看不起的拳击手一生的故事,却让我感动至深。我想这两种感受都是很正常的,因为黑泽明是生活在古典时代的人,而我生活在洛基所处的现代。黑泽明鄙视的“像野兽一样搏斗”,也许正是现代人生活的写照。用战斗来比喻人生,是东西方的创作者都经常做的事情,最著名的有金庸先生的“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四段论,张彻的《独臂刀》,讲的人英雄遭遇变故后仍能重新振作,再次战胜命运。而洛基伴随着战斗、胜利和空虚的一生,则是现代人生的投射。

因为不管你是否接受,黑泽明所说的“像野兽一样搏斗给人取乐”,也许正是现代社会中人生的常态。1976年,30岁的史泰龙主演了由他的剧本拍摄的小成本电影《洛基》,在影片拍摄之前,这位意大利移民的账户里只剩下了一百美元,这部表现底层小人物争取自己尊严的电影轰动了美国,电影中那些小人物的辛酸故事和不屈精神无疑正是史泰龙自己的写照。这种真情实感使影片成为影史的一部经典。

之后史泰龙用30年的时间,又拍了五部《洛基》,每一部都投射了史泰龙不同年龄对生命的看法。如果说《第一滴血》系列是创造出来的英雄故事,但《洛基》系列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却是完全真实的。

但是,只有第一部成为了经典。

第一部《洛基》,讲的是从人生的低谷中,寻找尊严的故事。而洛基式的成功,人一生其实往往只有一次,这是最幸福的一刻,但同时也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人生值得奋斗的目标,以及期待着目标实现的怀揣的希望和热情。

成功后的洛基,同样仍然在继续战斗,有时是有更强大的对手出现,有时是财产尽失,有时是亲人背叛,最后,30年后,他老了,可是感到空虚,他还要最后一次证明自己,这是2006年,60岁的史泰龙最后一次在拳台上战斗。

这种失落感,空虚感,为每一个曾经创造过成功过的人所拥有。喜剧大师卓别林创造过辉煌,也曾无所畏惧的单挑过大独裁者希特勒,但晚年落寞,《凡尔杜先生》等影片因为主题灰暗而不被观众接受,他想要最后一次证明自己,于是拍了一部《舞台生涯》,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过气落魄的老喜剧演员,想要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故事,他成功了,留下了自己的最后一部杰作。

史泰龙当然远没有卓别林伟大,但心境上,我认为是没有高下之分的。

在第六集《洛基》里,洛基的儿子来找父亲,指责他让自己活在他巨大的阴影下。洛基,或者史泰龙自己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也算是《洛基》系列的总结陈词:“你变了,好吧,让我告诉你一些你早已经知道的事:这世界不完全都是阳光和彩虹,这是个非常卑鄙险恶的世界,如果你屈服的话,它会永远把你打趴下。你,我,没有哪个人出拳的力量会比生活更重,但这不在于你能够出拳多重,重要的是你能承受多强的重击,却能够仍旧继续向前,这才是真正的胜利。如果你知道自己的价值,那么就前进,去实现你的价值。但在实现目标之前,你必须愿意承受挨打,而不是指着别人说,是因为他或她的原因,这是懦夫的行为。”

是的,这是心灵鸡汤,可是看完30年的洛基故事的人,不会这么想。

在擂台上与人搏斗的,只是人生的少数,可是,在人生的擂台上与自己,与看不见的对手搏斗,却是现代人生的常态。

在公平、至少是相对公平的现代社会中,这是不可避免的状态。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洛基,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直到死去。

或者换个说法吧,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把石头推向山顶,没有结束。

作者李小飞,作家、编导,著有《再弹一弦江湖曲》、网络节目《电影纵贯线》《中国功夫史》《鹦鹉说》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黑泽明到洛基,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

中欧的贵族骑士,何尝不是不愿像野兽一样搏斗,连弓弩都不愿意用,因为远距离杀死对手是骑士精神不屑为的。

多年前我看黑泽明的电影《姿三四郎》系列,最感动我的是这样一个情节:有人请柔道家姿三四郎去和来日本的美国拳击手比赛,姿三四郎很不愿意,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拳击像野兽一样搏斗,给别人取乐,拳击不是武术!”

年轻时看,曾经非常感动于这句话,认为黑泽明是东方文化的传承者,后来看中国功夫片里,比如咏春拳大破西洋拳为国争光这样的情节,总觉得大师就是大师,一比高下立判。可是,随着年龄渐长,姿三四郎对武术的骄傲,在我眼中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黑泽明出身于一个武士家庭,童年时每天比同学早起两个小时练剑,有次被小流氓们围堵,被小黑泽明摆出武士架势,用竹刀把他们全部击退。姿三四郎对拳击的蔑视,实际上是黑泽明的,而黑泽明的骄傲,表面上是站在东方文化的立场上鄙视西方文化,但本质上,却是站在古典贵族文化的立场上,鄙薄现代文明。

中欧的贵族骑士,何尝不是不愿像野兽一样搏斗,连弓弩都不愿意用,因为远距离杀死对手是骑士精神不屑为的。有人或许会说罗马不是有角斗比赛,但别忘了,罗马也是民主共和社会,而角斗比赛的举办,是要讨好热爱血腥的罗马公民们。黑泽明拍《七武士》,武功最高的久藏走遍天下只为把剑术臻于完美,但却不愿与强敌作战,不是胆怯,而是不屑为。而当时代改变时,被摧毁的首先是这个贵族阶级,然后是这个阶级所代表的文化。

欧洲的重装骑士们,先是被操着长弓的英格兰农民击败,然后在拿着弩和火枪的农夫面前失去了骄傲,最后,整个贵族社会在火枪和蒸汽机的威力下轰然坍塌,而一起倒下的,还有随之消亡的贵族传统。在革命党人眼中,路易十六是个无能卑鄙的叛国者,但他和他的夫人在上断头台时表现出来的优雅和从容却不能不让人钦敬,路易十六夫人甚至在不小心踩了郐子手的脚后,都客气的说:“对不起,先生”。这一幕,后来不可能产生了。

黑泽明所骄傲的日本文化,也是完全一样的。为抵抗废除武士特权而发起的西南战争叛乱中,西乡隆盛手下的旧武士们完全未把明治维新后召集起来的农民士兵放在眼里,结果面对现代军制组织起来的农民军惨败收场。帅哥阿汤仰慕日本武士道所拍的电影《最后的武士》中,以西乡为原型的叛军领袖手下的武士军手执刀矛弓箭向日本新军的火枪阵冲锋,其实纯属胡扯,看看黑泽明的电影也知道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使用火枪的国家,西乡叛军的战败不过是因为手中是落后的前装枪,以及制度的落后罢了。

在被明治维新的现代文明改造,特别是二战战败后被太上皇麦克阿瑟以西方社会制度大力改造之后,日本的贵族文化彻底被打垮,进入了一个基本上人人平等的社会(最奇迹的是日本也是全世界贫富差距最小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所以日本今天被看作是世界搏击比赛标杆的K1,还不是一样成了黑泽明口中的“像野兽一样搏斗给人取乐”,就是代表了古典文化的剑道、进了奥运会的柔道,同样也是完全走入了竞技体育的路线。黑泽明如果活到今天,大概更是要大摇其头了。

可是,贵族精神源于贵族,而贵族的产生源于不平等。路易十六们的高贵,建立在高高在上的等级制度之上。阿汤哥在电影中用悲剧化的情节表现日本明治时期的散发废刀、全盘西化对日本文化的摧毁,但要知道,他所崇拜的日本武士精神,同样建立在一套完全不文明和不人道的制度之上。相对于日本的武士和贵族阶级,农民和其它职业都是彻底的贱民,武士拿农民试刀,砍死不违法纪。当年邵氏和日本合拍的《盲侠大战独臂刀》,电影中有中国人游历日本,在城主出行时因为小孩乱跑,结果全家被随行武士砍死。这是完全真实的,直到1862年,还发生了日本武士砍死不肯让路的英国商人的生麦事件,最后在酿成战争后,以多名日本武士以示威式的切腹自杀而了结。

中国的辜鸿铭同样骄傲于中国古典文化,还写了本《中国人的精神》为中国古典文化辩护,书写的极好,但他所写的那个充满美德的社会,那只是他理想中的世界,而君臣之道、一夫多妻,真的是现代文明所不容的东西,辜先生再能辩,王国维殉清殉文化再让人叹惋,也阻挡不了这个进程。

现代文明不高贵,甚至产生了很多市侩委琐的东西,可它有一个古典文化最缺少的东西,就是公平公正。对待消逝的古典贵族文化,我们可以敬慕,可以把其中的一些作为对自身的要求,但如果怀念那个时代,则实在是不理智的行为。

写了以上这些,是因为最近一口气连看了六集《洛基》,于是有了以上的这些想法。

《洛基》,这个黑泽明所看不起的拳击手一生的故事,却让我感动至深。我想这两种感受都是很正常的,因为黑泽明是生活在古典时代的人,而我生活在洛基所处的现代。黑泽明鄙视的“像野兽一样搏斗”,也许正是现代人生活的写照。用战斗来比喻人生,是东西方的创作者都经常做的事情,最著名的有金庸先生的“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四段论,张彻的《独臂刀》,讲的人英雄遭遇变故后仍能重新振作,再次战胜命运。而洛基伴随着战斗、胜利和空虚的一生,则是现代人生的投射。

因为不管你是否接受,黑泽明所说的“像野兽一样搏斗给人取乐”,也许正是现代社会中人生的常态。1976年,30岁的史泰龙主演了由他的剧本拍摄的小成本电影《洛基》,在影片拍摄之前,这位意大利移民的账户里只剩下了一百美元,这部表现底层小人物争取自己尊严的电影轰动了美国,电影中那些小人物的辛酸故事和不屈精神无疑正是史泰龙自己的写照。这种真情实感使影片成为影史的一部经典。

之后史泰龙用30年的时间,又拍了五部《洛基》,每一部都投射了史泰龙不同年龄对生命的看法。如果说《第一滴血》系列是创造出来的英雄故事,但《洛基》系列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却是完全真实的。

但是,只有第一部成为了经典。

第一部《洛基》,讲的是从人生的低谷中,寻找尊严的故事。而洛基式的成功,人一生其实往往只有一次,这是最幸福的一刻,但同时也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人生值得奋斗的目标,以及期待着目标实现的怀揣的希望和热情。

成功后的洛基,同样仍然在继续战斗,有时是有更强大的对手出现,有时是财产尽失,有时是亲人背叛,最后,30年后,他老了,可是感到空虚,他还要最后一次证明自己,这是2006年,60岁的史泰龙最后一次在拳台上战斗。

这种失落感,空虚感,为每一个曾经创造过成功过的人所拥有。喜剧大师卓别林创造过辉煌,也曾无所畏惧的单挑过大独裁者希特勒,但晚年落寞,《凡尔杜先生》等影片因为主题灰暗而不被观众接受,他想要最后一次证明自己,于是拍了一部《舞台生涯》,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过气落魄的老喜剧演员,想要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故事,他成功了,留下了自己的最后一部杰作。

史泰龙当然远没有卓别林伟大,但心境上,我认为是没有高下之分的。

在第六集《洛基》里,洛基的儿子来找父亲,指责他让自己活在他巨大的阴影下。洛基,或者史泰龙自己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也算是《洛基》系列的总结陈词:“你变了,好吧,让我告诉你一些你早已经知道的事:这世界不完全都是阳光和彩虹,这是个非常卑鄙险恶的世界,如果你屈服的话,它会永远把你打趴下。你,我,没有哪个人出拳的力量会比生活更重,但这不在于你能够出拳多重,重要的是你能承受多强的重击,却能够仍旧继续向前,这才是真正的胜利。如果你知道自己的价值,那么就前进,去实现你的价值。但在实现目标之前,你必须愿意承受挨打,而不是指着别人说,是因为他或她的原因,这是懦夫的行为。”

是的,这是心灵鸡汤,可是看完30年的洛基故事的人,不会这么想。

在擂台上与人搏斗的,只是人生的少数,可是,在人生的擂台上与自己,与看不见的对手搏斗,却是现代人生的常态。

在公平、至少是相对公平的现代社会中,这是不可避免的状态。在这里,每个人都是洛基,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直到死去。

或者换个说法吧,人生就是一次次的把石头推向山顶,没有结束。

作者李小飞,作家、编导,著有《再弹一弦江湖曲》、网络节目《电影纵贯线》《中国功夫史》《鹦鹉说》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