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医生要懂点“医疗表演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医生要懂点“医疗表演学”

“医疗表演学”不是说医生要去做虚伪的表演者,欺瞒和忽悠患者,而是应该将诊室视为演出舞台,需要医生努力感知和理解对方,用恰当的语言及各种非语言表现方法来沟通。

所评图书:

书名:《医师接诊艺术》

作者:(日)佐藤绫子,译者:毕玺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医师接诊艺术》一书出自日本大学艺术系教授、表演教育协会理事长佐藤绫子。这本书将日本百岁国宝级医生日野原重明提出的“医疗表演学”作了深入剖析,为改善医患关系、优化医患沟通提出了详细建议。

“医疗表演学”不是说医生要去做虚伪的表演者,欺瞒和忽悠患者,而是应该将诊室视为演出舞台,需要医生努力感知和理解对方,用恰当的语言及各种非语言表现方法来沟通。

有人可能会说,日野原重明、佐藤绫子提出的概念固然好,但医生本职工作排班紧张,加班压力大,手术难度大,很难抽出时间像个演员那样随时随地做到调整情绪改善沟通。这番话不能说毫无道理,在我国,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患者,以及更广大的社会舆论,对于医护人员特别是直接面对患者的医生,不仅给予了太大压力,并且提出不切实际的神医式要求,希望医生有火眼金睛一眼看出毛病,还能做到药到病除——如果医生没有满足这样的要求,就叫做不负责任,就叫做医术不精,就必须承担患者一家的怒火……

尽管如此,医生通过必要的“医疗表演”,仍可以做到有限的范围增强医患间的信赖,增强医生正确把握患者症状、情绪、性格、需求及愿望的水平,提高患者的信赖度,减少误解,增强患者治愈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意愿,减少患者一方发出的消极信息。

“医生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临床经验,满怀信心地对患者进行说明指导时,其实也会下意识地觉得‘患者(外行人)在充分理解了我(专家)的说明后,应该就会按照我说的去做’”。特别是在当代医疗技术背景下,医生往往容易忽视看病的基本原则,不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更难以做到“察言观色”(大概是认为检查设备比人为观察更准确),这使得医患关系从一开始就变得冷淡、紧张。而在很多需要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同意的检查、手术环节,一些经验不足的医生往往表现得过于沉默,没有做到清晰阐明检查或手术要求、有关风险,其表情、动作还加剧了患者一方的紧张。

更为完善、先进的医疗技术装备条件,医生仍需注意表情、动作和声音等非语言表现。首先,要借助眼神等面部表情传递恰当的信息。书中提出,眼神交流包括时长、强度、方向性,患者大多带着不安的情绪前来就诊,医生注视患者时,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眼神不能过于锐利也不能太单薄,眼神不能飘忽,还要避免直视对方眼睛的中心,最恰当的做法是注视患者眉头三角地带。其次,要恰当处理姿态、手臂及头部动作。第三,要有效使用辅助语言,包括声音的大小、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叹声等。

而今很多患者通过科普书籍、大众媒体、医学网站,掌握了部分医学术语,这使得医患沟通相反变得困难。患者对医生的猜疑心加重,很多情况下也并不听从医生的要求。书作者将“难以对付的患者”分为四类:任性的患者、具有攻击性的患者、诱惑医生的患者、试图利用医生的患者,并对应提出对策建议。书作者指出,医患沟通不畅,一大重要原因是医生没有准确把握患者的性格、心理、情绪和立场。患者性格千差万别,很多人基于自尊或表达习惯,掩盖自己的状态、执行医嘱的情况,还有人明明并不认同医生要求,却仍然点头说是——这就要求医生能够看穿患者的谎言,如果医生长期以来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在诊疗时又保持高度专注的注意力。

医生要获得患者信赖,也需要依照心理学者、沟通专家的建议,让患者觉得医生很容易沟通、正直、具备专业能力,展现出活力、社交性、权威的态度、可依赖性、个人魅力。而在医生介绍病情诊断意见、治疗方案时,可参照这本书提出的9个步骤:1明确问题所在-2分析问题原由、提出方案,解释因果关系-3明确由必要改变现状-4阐释解决方案-5介绍解决方案的好处-6提供支撑以上观点的依据-7与患者进行情感互动-8说明对方如果无视这种解决方案的危险性或坏处-9朝着双赢目标开始行动。需要注意的是,沟通过程中,如果要提及副作用、诊疗或手术的失误率,也不能轻描淡写,长期研究医患沟通的美国社会学家艾略特·弗莱德森就曾指出,“就算医生的失误率仅为万分之一,也会让患者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这万分之一的倒霉蛋”。

如前述,尽管而今的患者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和医学常识,但总体上仍对专业化的医疗感到陌生,在诊疗、手术决策时犹疑不定,反复提出一些在医生看来幼稚可笑或无聊的疑问,其实都属于人之常情。医生这种情况下需要控制自己的支配欲望,控制不耐烦和愤怒的情绪,尤其要避免面部流露出轻蔑表情,努力帮助患者一方祛除不安,恰当的表达对患者一方的激励和安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医生要懂点“医疗表演学”

“医疗表演学”不是说医生要去做虚伪的表演者,欺瞒和忽悠患者,而是应该将诊室视为演出舞台,需要医生努力感知和理解对方,用恰当的语言及各种非语言表现方法来沟通。

所评图书:

书名:《医师接诊艺术》

作者:(日)佐藤绫子,译者:毕玺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医师接诊艺术》一书出自日本大学艺术系教授、表演教育协会理事长佐藤绫子。这本书将日本百岁国宝级医生日野原重明提出的“医疗表演学”作了深入剖析,为改善医患关系、优化医患沟通提出了详细建议。

“医疗表演学”不是说医生要去做虚伪的表演者,欺瞒和忽悠患者,而是应该将诊室视为演出舞台,需要医生努力感知和理解对方,用恰当的语言及各种非语言表现方法来沟通。

有人可能会说,日野原重明、佐藤绫子提出的概念固然好,但医生本职工作排班紧张,加班压力大,手术难度大,很难抽出时间像个演员那样随时随地做到调整情绪改善沟通。这番话不能说毫无道理,在我国,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患者,以及更广大的社会舆论,对于医护人员特别是直接面对患者的医生,不仅给予了太大压力,并且提出不切实际的神医式要求,希望医生有火眼金睛一眼看出毛病,还能做到药到病除——如果医生没有满足这样的要求,就叫做不负责任,就叫做医术不精,就必须承担患者一家的怒火……

尽管如此,医生通过必要的“医疗表演”,仍可以做到有限的范围增强医患间的信赖,增强医生正确把握患者症状、情绪、性格、需求及愿望的水平,提高患者的信赖度,减少误解,增强患者治愈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意愿,减少患者一方发出的消极信息。

“医生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临床经验,满怀信心地对患者进行说明指导时,其实也会下意识地觉得‘患者(外行人)在充分理解了我(专家)的说明后,应该就会按照我说的去做’”。特别是在当代医疗技术背景下,医生往往容易忽视看病的基本原则,不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更难以做到“察言观色”(大概是认为检查设备比人为观察更准确),这使得医患关系从一开始就变得冷淡、紧张。而在很多需要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同意的检查、手术环节,一些经验不足的医生往往表现得过于沉默,没有做到清晰阐明检查或手术要求、有关风险,其表情、动作还加剧了患者一方的紧张。

更为完善、先进的医疗技术装备条件,医生仍需注意表情、动作和声音等非语言表现。首先,要借助眼神等面部表情传递恰当的信息。书中提出,眼神交流包括时长、强度、方向性,患者大多带着不安的情绪前来就诊,医生注视患者时,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眼神不能过于锐利也不能太单薄,眼神不能飘忽,还要避免直视对方眼睛的中心,最恰当的做法是注视患者眉头三角地带。其次,要恰当处理姿态、手臂及头部动作。第三,要有效使用辅助语言,包括声音的大小、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叹声等。

而今很多患者通过科普书籍、大众媒体、医学网站,掌握了部分医学术语,这使得医患沟通相反变得困难。患者对医生的猜疑心加重,很多情况下也并不听从医生的要求。书作者将“难以对付的患者”分为四类:任性的患者、具有攻击性的患者、诱惑医生的患者、试图利用医生的患者,并对应提出对策建议。书作者指出,医患沟通不畅,一大重要原因是医生没有准确把握患者的性格、心理、情绪和立场。患者性格千差万别,很多人基于自尊或表达习惯,掩盖自己的状态、执行医嘱的情况,还有人明明并不认同医生要求,却仍然点头说是——这就要求医生能够看穿患者的谎言,如果医生长期以来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在诊疗时又保持高度专注的注意力。

医生要获得患者信赖,也需要依照心理学者、沟通专家的建议,让患者觉得医生很容易沟通、正直、具备专业能力,展现出活力、社交性、权威的态度、可依赖性、个人魅力。而在医生介绍病情诊断意见、治疗方案时,可参照这本书提出的9个步骤:1明确问题所在-2分析问题原由、提出方案,解释因果关系-3明确由必要改变现状-4阐释解决方案-5介绍解决方案的好处-6提供支撑以上观点的依据-7与患者进行情感互动-8说明对方如果无视这种解决方案的危险性或坏处-9朝着双赢目标开始行动。需要注意的是,沟通过程中,如果要提及副作用、诊疗或手术的失误率,也不能轻描淡写,长期研究医患沟通的美国社会学家艾略特·弗莱德森就曾指出,“就算医生的失误率仅为万分之一,也会让患者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这万分之一的倒霉蛋”。

如前述,尽管而今的患者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和医学常识,但总体上仍对专业化的医疗感到陌生,在诊疗、手术决策时犹疑不定,反复提出一些在医生看来幼稚可笑或无聊的疑问,其实都属于人之常情。医生这种情况下需要控制自己的支配欲望,控制不耐烦和愤怒的情绪,尤其要避免面部流露出轻蔑表情,努力帮助患者一方祛除不安,恰当的表达对患者一方的激励和安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