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个程90后主程的日常:不撕X怎么做研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个程90后主程的日常:不撕X怎么做研发

90后、应届毕业生,这些标签都让辛凡显得很“菜”。

辛凡(化名),90后,“应届毕业生”;做过主程,拿过3万月分红;写过外挂,获得过微软游戏开发大赛的优胜。在老板不接受他的研发建议而直接导致公司产品表现不佳之后,他毅然与合伙人分道扬镳。

最近经朋友介绍,他去了一家游戏公司面试,2年的开发经验让他的面试过程非常顺利。

但他最终倒在了HR脚下——对方给出的理由是“薪资评级不符合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的待遇标准”。

同事们都不知道这个90后能拿3万分红

出于对电脑技术的热爱,辛凡接触编程比较早,大学里又接受了开发相关的培训,他的能力很快就凸显出来,在一位游戏行业名人的指导和引荐下,他正式加入了游戏开发的行列。

后来一家初创公司出了一些小麻烦,项目紧而且程序能力不足,经朋友介绍,辛凡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这家公司。刚接手程序工作时,他几近崩溃:几乎是从零开始改原程序杂乱无章的底层通讯模块、修复各种崩溃点。

但也是从那时起,辛凡的技术渐渐得到了公司创始人的认可和信赖,他也觉得跟创始人臭味相投,便担任主程带了一个又一个的项目。

这些项目中有两款棋牌游戏的收益很不错,作为主程的辛凡每个月拿到的分红有3万之多——而这仅仅是在和渠道三七分成之后,公司所获净利润的2%。

同事中没有人知道辛凡究竟拿了多少分红。在他们心里,一个90后的毛头小子,3万?每个月能分到几千就已经很不错了。

一个程序的日常=撕逼

在辛凡的日常工作中,撕逼占了很大一部分。大到游戏方向,小到资源文件的命名,每一个研发中的小细节都能成为程序和同事撕逼的点。

尽管游戏方向、资源文件等工作都是策划、美术的活,但程序在功能实现时往往有自己的想法——随着各个部门逐渐熟悉,同事之间也越来越有默契,不过撕逼已经成了程序的必做日常。

尤其是对于策划喜欢“拍脑袋”的做法,辛凡总是感到非常疲惫。策划们前一天刚提的需求,程序好不容易加班加点实现了出来,想着终于可以缓一口气了——然后策划一拍脑袋“嘿,这个应该改成这样更好”,通常策划们会认为“只是很轻微的改动呀”,但对于程序来说常常意味着前一天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策划们“拍脑袋”的做法一般都会成为程序和策划撕逼的爆发点。虽然通常情况下程序都会按照策划的需求去做改动和调整,但每个程序都非常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一行代码都是用心编写出来的,用辛凡的话说,“大段代码注释掉或者删除都感觉心在滴血”。

不过辛凡经历更多的是,下午也许还和策划撕得你死我活,但一到晚上就一起喝酒撸串,俨然没有发生任何事。

一个主程该做些什么?

一开始辛凡对“主程”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他只知道从技术角度把关整个项目,保证不出现崩溃和内存泄露等严重问题是他最基础的工作。时间久了之后发现,不同的项目规模也直接决定了主程需要有多强的技术基础和管理能力,鉴于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力和擅长领域都不一样,他更需要对整个团队的程序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一旦项目出现技术难题,解决问题也是主程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当辛凡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必须为整个项目负责的时候,他和创始人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创始人认为游戏先做得差一些没有关系,等上线之后如果玩家反响不错,再升级改版认真做就可以。但辛凡认为做游戏从一开始就要用心做到最好,自己都不认为做好了的游戏,用户一定不会买单。

然而创始人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以致于公司后续几款游戏表现都不怎么好——这些游戏不管是质量还是成绩,都让辛凡开始对自己作为主程的职责产生了怀疑,另一方面则是创始人的压迫让他觉得,这样的“游戏研发”并不是他想做的事情。这也成为他和合伙人分道扬镳的导火索。

数次沟通无果,他毅然选择了离开。

去他大爷的游戏开发

很快,有朋友推荐他去一家游戏公司面试程序开发。

面试过程非常顺利,面对主程和技术总监的一串有关技术实现、崩溃处理、内存管理等问题,辛凡都对答如流。2年的研发经历也让他在一些问题上能结合实例来做解决方案展示,面试官很满意。

一路绿灯。

项目负责人告诉辛凡说他非常符合公司的要求,让他回去等offer;项目主程眼巴巴地等着,每天都微信辛凡问他什么时候入职,哪个工位、做什么任务等种种事宜也提前跟辛凡沟通好了。

然而在苦等了一星期之后,辛凡收到的消息是……

拒绝录用。

HR给出的理由让辛凡很想不通,“薪资评级不符合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的待遇标准”。

“去他大爷的游戏开发,要不是因为做这一行我TM怎么可能还会是‘应届毕业生’?!”想到自己被拒的理由,辛凡一脸愤懑。

迟到的“应届毕业生”

如果不出意外,他在去年就应该毕业了。

问题出在他的毕业设计上。辛凡的毕业设计是开发一款手游,涉及的工作量比较大也比较复杂,因而他并没有做服务端相关的内容,只是做了一款单机游戏。游戏内容在毕设中期时就已经全部搞定——但后来导师要求辛凡添加服务端用于统计用户的得分数据并进行名次排列,最好是用户可以联网竞技的模式。自信的辛凡毫不犹豫就应了下来。

可惜事与愿违。谁知道后来公司的项目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渠道着急上线产品,每天都打电话逼项目进度。辛凡腾不出时间也拿不出精力来做那个游戏的服务端。在他的潜意识中,凭他和导师的关系,即便是到最后还是没做服务端,导师也不至于难为他——于是就把毕设服务端的任务完全抛掷脑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公司的项目,疲于应付渠道的催促。

最终,公司的项目赶了出来。但由于没有完成毕设中期检查时设定的目标,无奈的他只能被动地选择延期毕业1年。

直到今年6月,辛凡才拿到了自己的毕业证,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应届毕业生”。

“待遇标准”有多标准?

90后、应届毕业生,这些标签都让辛凡显得很“菜”。

事实并非如此,辛凡在中学时期就开始打磨自己跟游戏相关的技术了。当时那些把数据放在客户端计算的网络游戏非常流行,他发现编写一些dll进行简单的注入就可以轻松地修改游戏的运行逻辑或修改内存中的数据。他也通过这种方式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DNF一键秒全屏”“QQ飞车无限加速”“炫舞自动全连”……这些暴力的外挂功能他全都做过。

不过很快,腾讯等公司开始严厉打击外挂,辛凡也因此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警告,随即关闭了网站并停止了外挂程序的更新。

后来他又带队参加了微软游戏开发大赛,作品获得了几位微软专家的一致好评;在他一直维护着的技术博客上,这位90后程序员也有着很高的人气。

2年研发历程给辛凡最深的体会是“真的很累”,而在正式面试时——“应届毕业生”的帽子以及所谓的“待遇标准”也突然让他有些懵:他做主程的时候都还没毕业呢,为啥毕业之后连做普通工程师都被HR拒之门外?

或许辛凡最大的不幸便是遇到了这样的HR吧。不过就跟他博客的标签一样,辛凡给自己的定义是“沉迷于游戏开发的Geek”,即便一路走来遇到了不少的坑,他也选择在开发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哪怕未来可能还会遇到更多这样的HR和这样的公司。

“大概是HR并不懂技术吧。”辛凡淡然地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个程90后主程的日常:不撕X怎么做研发

90后、应届毕业生,这些标签都让辛凡显得很“菜”。

辛凡(化名),90后,“应届毕业生”;做过主程,拿过3万月分红;写过外挂,获得过微软游戏开发大赛的优胜。在老板不接受他的研发建议而直接导致公司产品表现不佳之后,他毅然与合伙人分道扬镳。

最近经朋友介绍,他去了一家游戏公司面试,2年的开发经验让他的面试过程非常顺利。

但他最终倒在了HR脚下——对方给出的理由是“薪资评级不符合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的待遇标准”。

同事们都不知道这个90后能拿3万分红

出于对电脑技术的热爱,辛凡接触编程比较早,大学里又接受了开发相关的培训,他的能力很快就凸显出来,在一位游戏行业名人的指导和引荐下,他正式加入了游戏开发的行列。

后来一家初创公司出了一些小麻烦,项目紧而且程序能力不足,经朋友介绍,辛凡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这家公司。刚接手程序工作时,他几近崩溃:几乎是从零开始改原程序杂乱无章的底层通讯模块、修复各种崩溃点。

但也是从那时起,辛凡的技术渐渐得到了公司创始人的认可和信赖,他也觉得跟创始人臭味相投,便担任主程带了一个又一个的项目。

这些项目中有两款棋牌游戏的收益很不错,作为主程的辛凡每个月拿到的分红有3万之多——而这仅仅是在和渠道三七分成之后,公司所获净利润的2%。

同事中没有人知道辛凡究竟拿了多少分红。在他们心里,一个90后的毛头小子,3万?每个月能分到几千就已经很不错了。

一个程序的日常=撕逼

在辛凡的日常工作中,撕逼占了很大一部分。大到游戏方向,小到资源文件的命名,每一个研发中的小细节都能成为程序和同事撕逼的点。

尽管游戏方向、资源文件等工作都是策划、美术的活,但程序在功能实现时往往有自己的想法——随着各个部门逐渐熟悉,同事之间也越来越有默契,不过撕逼已经成了程序的必做日常。

尤其是对于策划喜欢“拍脑袋”的做法,辛凡总是感到非常疲惫。策划们前一天刚提的需求,程序好不容易加班加点实现了出来,想着终于可以缓一口气了——然后策划一拍脑袋“嘿,这个应该改成这样更好”,通常策划们会认为“只是很轻微的改动呀”,但对于程序来说常常意味着前一天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策划们“拍脑袋”的做法一般都会成为程序和策划撕逼的爆发点。虽然通常情况下程序都会按照策划的需求去做改动和调整,但每个程序都非常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一行代码都是用心编写出来的,用辛凡的话说,“大段代码注释掉或者删除都感觉心在滴血”。

不过辛凡经历更多的是,下午也许还和策划撕得你死我活,但一到晚上就一起喝酒撸串,俨然没有发生任何事。

一个主程该做些什么?

一开始辛凡对“主程”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他只知道从技术角度把关整个项目,保证不出现崩溃和内存泄露等严重问题是他最基础的工作。时间久了之后发现,不同的项目规模也直接决定了主程需要有多强的技术基础和管理能力,鉴于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力和擅长领域都不一样,他更需要对整个团队的程序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一旦项目出现技术难题,解决问题也是主程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当辛凡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必须为整个项目负责的时候,他和创始人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创始人认为游戏先做得差一些没有关系,等上线之后如果玩家反响不错,再升级改版认真做就可以。但辛凡认为做游戏从一开始就要用心做到最好,自己都不认为做好了的游戏,用户一定不会买单。

然而创始人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以致于公司后续几款游戏表现都不怎么好——这些游戏不管是质量还是成绩,都让辛凡开始对自己作为主程的职责产生了怀疑,另一方面则是创始人的压迫让他觉得,这样的“游戏研发”并不是他想做的事情。这也成为他和合伙人分道扬镳的导火索。

数次沟通无果,他毅然选择了离开。

去他大爷的游戏开发

很快,有朋友推荐他去一家游戏公司面试程序开发。

面试过程非常顺利,面对主程和技术总监的一串有关技术实现、崩溃处理、内存管理等问题,辛凡都对答如流。2年的研发经历也让他在一些问题上能结合实例来做解决方案展示,面试官很满意。

一路绿灯。

项目负责人告诉辛凡说他非常符合公司的要求,让他回去等offer;项目主程眼巴巴地等着,每天都微信辛凡问他什么时候入职,哪个工位、做什么任务等种种事宜也提前跟辛凡沟通好了。

然而在苦等了一星期之后,辛凡收到的消息是……

拒绝录用。

HR给出的理由让辛凡很想不通,“薪资评级不符合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的待遇标准”。

“去他大爷的游戏开发,要不是因为做这一行我TM怎么可能还会是‘应届毕业生’?!”想到自己被拒的理由,辛凡一脸愤懑。

迟到的“应届毕业生”

如果不出意外,他在去年就应该毕业了。

问题出在他的毕业设计上。辛凡的毕业设计是开发一款手游,涉及的工作量比较大也比较复杂,因而他并没有做服务端相关的内容,只是做了一款单机游戏。游戏内容在毕设中期时就已经全部搞定——但后来导师要求辛凡添加服务端用于统计用户的得分数据并进行名次排列,最好是用户可以联网竞技的模式。自信的辛凡毫不犹豫就应了下来。

可惜事与愿违。谁知道后来公司的项目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渠道着急上线产品,每天都打电话逼项目进度。辛凡腾不出时间也拿不出精力来做那个游戏的服务端。在他的潜意识中,凭他和导师的关系,即便是到最后还是没做服务端,导师也不至于难为他——于是就把毕设服务端的任务完全抛掷脑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公司的项目,疲于应付渠道的催促。

最终,公司的项目赶了出来。但由于没有完成毕设中期检查时设定的目标,无奈的他只能被动地选择延期毕业1年。

直到今年6月,辛凡才拿到了自己的毕业证,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应届毕业生”。

“待遇标准”有多标准?

90后、应届毕业生,这些标签都让辛凡显得很“菜”。

事实并非如此,辛凡在中学时期就开始打磨自己跟游戏相关的技术了。当时那些把数据放在客户端计算的网络游戏非常流行,他发现编写一些dll进行简单的注入就可以轻松地修改游戏的运行逻辑或修改内存中的数据。他也通过这种方式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DNF一键秒全屏”“QQ飞车无限加速”“炫舞自动全连”……这些暴力的外挂功能他全都做过。

不过很快,腾讯等公司开始严厉打击外挂,辛凡也因此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警告,随即关闭了网站并停止了外挂程序的更新。

后来他又带队参加了微软游戏开发大赛,作品获得了几位微软专家的一致好评;在他一直维护着的技术博客上,这位90后程序员也有着很高的人气。

2年研发历程给辛凡最深的体会是“真的很累”,而在正式面试时——“应届毕业生”的帽子以及所谓的“待遇标准”也突然让他有些懵:他做主程的时候都还没毕业呢,为啥毕业之后连做普通工程师都被HR拒之门外?

或许辛凡最大的不幸便是遇到了这样的HR吧。不过就跟他博客的标签一样,辛凡给自己的定义是“沉迷于游戏开发的Geek”,即便一路走来遇到了不少的坑,他也选择在开发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哪怕未来可能还会遇到更多这样的HR和这样的公司。

“大概是HR并不懂技术吧。”辛凡淡然地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