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纽约时报】中国不扫货 全世界的大宗商品都卖不动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纽约时报】中国不扫货 全世界的大宗商品都卖不动了

中国经济放缓,大宗商品这一轮长达十多年的大繁荣宣告结束。不只是秘鲁等新兴经济体,就连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倚重大宗商品的经济体都遭遇了产品滞销和产能过剩的困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全球金属价格暴跌,智利眼下却扩大位于该国北部沙漠地区底下最大露天铜矿的开采规模,额外再开采17亿吨的铜矿。

印度正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把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煤矿和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连接起来,未来可能将向原本已经供过于求的市场倾倒更多的资源。

澳大利亚正在提高天然气的产量,未来四年的增幅大约高达150%,而与此同时,各能源公司也修建了六个出口终端来服务于萎缩的需求。

整个大宗商品行业这种令人忧虑的错位现象主要都要追溯到同一个源头——中国。

多年来,随着经济快速扩张,中国风卷残云一般消耗着各种金属、作物和燃料。各国和各公司在廉价贷款的推波助澜之下,都在积极扩大业务,押宝赌定中国的胃口会一如既往地扩大。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中国的经济正在放缓。随着利率上涨,美国各公司为了努力偿还债务,必须保持生产。所有这一切过剩正在碾压价格,损害巴西、委内瑞拉等新兴市场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这些依赖于大宗商品的经济体。

这种转变导致的地缘政治和金融后果已经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近一些天,中国的疲软促发全球性的股票抛售之后,围绕全球增长问题的忧虑情绪进一步加剧。

大宗商品的这种宿醉、或者说长达十年的大繁荣之后的这种消极效应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加拿大油砂田和西非铁矿这种多年以前拍板、投资几十亿美元的大项目现在才刚刚建起来开始运行。因为面临巨额成本,各公司不能把这些项目关闭了事。因此,这种过剩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化解。

潮水一般的原材料正在挤压价格,引发痛苦的行业大调整。按估算,全球各地的石油公司已经裁减了25万工人。阿尔法自然能源公司(Alpha Natural Resources)以及其它一些美国的煤矿公司甚至已经申请破产保护。

甚至就连能源经济巨头沙特阿拉伯的财政储备也在缩水,到了必须利用信贷市场的地步。石油资源丰富的委内瑞拉一度挥霍无度,今年却连偿还100亿美元的债务都很吃力,因为它95%的出口收入都取决于原油。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能源专家迈克尔·李维(Michael Levi)把市场的这种逆转比喻为一场大雨:它先是缓解了旱灾,但随后却导致了洪灾。“大宗商品的生产商最后成了他们自己最大的敌人,”他说,“从来没有一个人曾经担心过生产过剩,但恰恰就发生了这种事,导致他们陷进了这个困境。”

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下降通常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能源供过于求让美国家庭每年可以节约几百美元的汽油钱和取暖用油的费用。

但经济学家们担心,大宗商品市场的这种混乱或许反映了全球经济走软的趋势,降低了全球贸易的价值,甚至可能把某些国家推进一度阻碍日本经济长达几十年的那种通货紧缩螺旋里。去年夏天发端于中国的全球市场震荡促使美国一直推迟到2015年底才最终加息。

“事实证明,油价下降的刺激作用并不像经济理论以前论述的那样明显,”能源史学家、IHS咨询公司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说,“问题是,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到底在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是过去投资过度,还是说未来全球经济将走软?我个人感觉,答案是,两个都是。”

大宗商品一直都在随着全球经济经历大繁荣和泡沫破裂,经历起起落落。但中国和廉价贷款这两个因素某种程度上却改变了整个公式。

中国的高速发展导致全球的原油消耗量从2003年的550万桶/天增长到了2007年的750万桶/天。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已经超越了美国。其他大宗商品也遵循了类似的规律。

需求上升助长了价格的飙升;在截止于2007年的五年间,铜价涨到了三倍,锌的价格翻了一番。美国和欧洲人民发现,从汽油到咖啡,自己在许多商品上都陷入了一场竞价大战。

接着,2008年爆发了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都不景气,中国却在持续增长,从发展中国家购买的大宗商品甚至比以前更多了。反过来,这些国家也从这种资金的注入中实现了繁荣。

铜矿和其他金属资源丰富的秘鲁利用自己新发现的宝藏壮大了本国的中产阶级,在首都利马创造了购物中心和公寓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则享受到高油价带来的好处,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利率因为金融危机已经砍到了剔肤见骨的低水平,同样也助长了这一轮繁荣。巴西能源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累积了高达1280亿美元的债务,公司过去三年间的年借贷成本翻了一番。

随后,随着中国增速下滑,大宗商品的故事走向开始变了。

2015年,大宗商品价经历了金融危机和全球放缓以来最糟糕的一年。镍、铁矿、白金以及铜价都下滑了25%,甚至更多。过去18个月,油价已经下跌了超过60%。甚至就连玉米、燕麦和小麦的价格也降了。

大宗商品的这种下滑趋势一致延续到了今年。油价目前的价格仅仅略高于30美元/桶,降到了十多年来前所未见的低水平。

而随着美联储换档之后,利率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大宗商品泡沫破裂的危害。过去利用廉价贷款提高产量的公司现在都困在了将来很难支付的大额账单里面。

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在秘鲁投资46亿美元的赛罗贝尔德铜矿扩建工程眼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未来的产量将提高到三倍。这个项目规模非常大,未来消耗的电量可能占到整个秘鲁的10%。

如今,铜价正处于七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第三季度报告亏损38亿美元。过去一年,这家公司的股价下跌了70%以上。2015年底,公司执行董事长詹姆斯·R.莫菲特(James R. Moffett)迫于董事会的紧急要求下台,但这家公司下一步的动作还不确定。

尽管各家公司都在削减开支,但他们没办法完全撤出。比如,许多新的矿井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满负荷运转才能确保运营效率。必须有销量才能偿还建设这些矿井产生的债务。

格外危险的是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其他国家的煤矿。不仅是中国的需求下降,环保方面的忧虑情绪上升同样也在危及它们的前景。

“原材料生产商们都是按照当前价格进行投资,没有想到眼下的价格可能会对未来的需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咨询机构战略能源与经济研究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总裁迈克尔·C.林奇(Michael C. Lynch)说,“现在,需求因为高价正在下滑,他们的产能就出现了过剩,而一旦建起来了,就没办法拆掉。”

(译者:轩然)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CHINA’S BUYING BINGE REPLACED BY A GLOBAL COMMODITIES GLUT

最新更新时间:01/11 10:1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纽约时报】中国不扫货 全世界的大宗商品都卖不动了

中国经济放缓,大宗商品这一轮长达十多年的大繁荣宣告结束。不只是秘鲁等新兴经济体,就连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倚重大宗商品的经济体都遭遇了产品滞销和产能过剩的困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全球金属价格暴跌,智利眼下却扩大位于该国北部沙漠地区底下最大露天铜矿的开采规模,额外再开采17亿吨的铜矿。

印度正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把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煤矿和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连接起来,未来可能将向原本已经供过于求的市场倾倒更多的资源。

澳大利亚正在提高天然气的产量,未来四年的增幅大约高达150%,而与此同时,各能源公司也修建了六个出口终端来服务于萎缩的需求。

整个大宗商品行业这种令人忧虑的错位现象主要都要追溯到同一个源头——中国。

多年来,随着经济快速扩张,中国风卷残云一般消耗着各种金属、作物和燃料。各国和各公司在廉价贷款的推波助澜之下,都在积极扩大业务,押宝赌定中国的胃口会一如既往地扩大。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中国的经济正在放缓。随着利率上涨,美国各公司为了努力偿还债务,必须保持生产。所有这一切过剩正在碾压价格,损害巴西、委内瑞拉等新兴市场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这些依赖于大宗商品的经济体。

这种转变导致的地缘政治和金融后果已经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近一些天,中国的疲软促发全球性的股票抛售之后,围绕全球增长问题的忧虑情绪进一步加剧。

大宗商品的这种宿醉、或者说长达十年的大繁荣之后的这种消极效应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加拿大油砂田和西非铁矿这种多年以前拍板、投资几十亿美元的大项目现在才刚刚建起来开始运行。因为面临巨额成本,各公司不能把这些项目关闭了事。因此,这种过剩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化解。

潮水一般的原材料正在挤压价格,引发痛苦的行业大调整。按估算,全球各地的石油公司已经裁减了25万工人。阿尔法自然能源公司(Alpha Natural Resources)以及其它一些美国的煤矿公司甚至已经申请破产保护。

甚至就连能源经济巨头沙特阿拉伯的财政储备也在缩水,到了必须利用信贷市场的地步。石油资源丰富的委内瑞拉一度挥霍无度,今年却连偿还100亿美元的债务都很吃力,因为它95%的出口收入都取决于原油。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能源专家迈克尔·李维(Michael Levi)把市场的这种逆转比喻为一场大雨:它先是缓解了旱灾,但随后却导致了洪灾。“大宗商品的生产商最后成了他们自己最大的敌人,”他说,“从来没有一个人曾经担心过生产过剩,但恰恰就发生了这种事,导致他们陷进了这个困境。”

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下降通常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能源供过于求让美国家庭每年可以节约几百美元的汽油钱和取暖用油的费用。

但经济学家们担心,大宗商品市场的这种混乱或许反映了全球经济走软的趋势,降低了全球贸易的价值,甚至可能把某些国家推进一度阻碍日本经济长达几十年的那种通货紧缩螺旋里。去年夏天发端于中国的全球市场震荡促使美国一直推迟到2015年底才最终加息。

“事实证明,油价下降的刺激作用并不像经济理论以前论述的那样明显,”能源史学家、IHS咨询公司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说,“问题是,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到底在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是过去投资过度,还是说未来全球经济将走软?我个人感觉,答案是,两个都是。”

大宗商品一直都在随着全球经济经历大繁荣和泡沫破裂,经历起起落落。但中国和廉价贷款这两个因素某种程度上却改变了整个公式。

中国的高速发展导致全球的原油消耗量从2003年的550万桶/天增长到了2007年的750万桶/天。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已经超越了美国。其他大宗商品也遵循了类似的规律。

需求上升助长了价格的飙升;在截止于2007年的五年间,铜价涨到了三倍,锌的价格翻了一番。美国和欧洲人民发现,从汽油到咖啡,自己在许多商品上都陷入了一场竞价大战。

接着,2008年爆发了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都不景气,中国却在持续增长,从发展中国家购买的大宗商品甚至比以前更多了。反过来,这些国家也从这种资金的注入中实现了繁荣。

铜矿和其他金属资源丰富的秘鲁利用自己新发现的宝藏壮大了本国的中产阶级,在首都利马创造了购物中心和公寓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则享受到高油价带来的好处,经历了同样的过程。

利率因为金融危机已经砍到了剔肤见骨的低水平,同样也助长了这一轮繁荣。巴西能源公司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累积了高达1280亿美元的债务,公司过去三年间的年借贷成本翻了一番。

随后,随着中国增速下滑,大宗商品的故事走向开始变了。

2015年,大宗商品价经历了金融危机和全球放缓以来最糟糕的一年。镍、铁矿、白金以及铜价都下滑了25%,甚至更多。过去18个月,油价已经下跌了超过60%。甚至就连玉米、燕麦和小麦的价格也降了。

大宗商品的这种下滑趋势一致延续到了今年。油价目前的价格仅仅略高于30美元/桶,降到了十多年来前所未见的低水平。

而随着美联储换档之后,利率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大宗商品泡沫破裂的危害。过去利用廉价贷款提高产量的公司现在都困在了将来很难支付的大额账单里面。

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在秘鲁投资46亿美元的赛罗贝尔德铜矿扩建工程眼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未来的产量将提高到三倍。这个项目规模非常大,未来消耗的电量可能占到整个秘鲁的10%。

如今,铜价正处于七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第三季度报告亏损38亿美元。过去一年,这家公司的股价下跌了70%以上。2015年底,公司执行董事长詹姆斯·R.莫菲特(James R. Moffett)迫于董事会的紧急要求下台,但这家公司下一步的动作还不确定。

尽管各家公司都在削减开支,但他们没办法完全撤出。比如,许多新的矿井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满负荷运转才能确保运营效率。必须有销量才能偿还建设这些矿井产生的债务。

格外危险的是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其他国家的煤矿。不仅是中国的需求下降,环保方面的忧虑情绪上升同样也在危及它们的前景。

“原材料生产商们都是按照当前价格进行投资,没有想到眼下的价格可能会对未来的需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咨询机构战略能源与经济研究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总裁迈克尔·C.林奇(Michael C. Lynch)说,“现在,需求因为高价正在下滑,他们的产能就出现了过剩,而一旦建起来了,就没办法拆掉。”

(译者:轩然)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CHINA’S BUYING BINGE REPLACED BY A GLOBAL COMMODITIES GLUT

最新更新时间:01/11 10:1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