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实体企业启动平台转型该怎么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实体企业启动平台转型该怎么做?

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转型的加速,都使得人们可以更快的实现连接、供需匹配更加高效、产业边界日益冰消瓦解,这是平台经济、平台模式成为可行的重要原因所在。

所评图书:

书名:《平台转型:企业再创巅峰的自我革命》

作者:陈威如、王诗一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硅谷“游侠”凯文·凯利在《新经济,新规则》(1998年出版)一书中曾预言“平台经济”商业模式将大行其道。凯文·凯利当时阐述的新经济规则就包括“普及,而非稀有:丰富产生的价值”、“最大限度地给予别人机会”,这是支撑平台共享互赢模式得以可行的基础策略。

几年之后,从美国到中国,平台模式很快风行。这是一种有效连接多个特定群体,为之创造互动机制,满足所有参与者需求,为主要价值创造者贡献赢利方案的新型商业模式。这一模式多见于互联网行业,包括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在线游戏等领域,既有专注深耕某一单一领域,构建出独特生态圈的企业,也有跨多个领域的大平台企业、复合平台企业。互联网行业之外,万达等地产开发企业也引入了平台模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博导陈威如2013年1月与合作者余卓轩共同推出《平台战略》一书,深度揭秘了平台商业模式,阐释了这一新型模式并作出了预判。《平台战略》出版后,书中给出的构建平台商业模式、平台企业运转赢利机制的思路,不仅引发了很多互联网业企业家的共鸣,也启迪和指引了不少创业者将创业模式设计得更为合理。

最近,陈威如教授又与另一名合作者王诗一推出了《平台转型》一书。《平台转型》将平台战略、平台模式与实体行业进行了更有效的嫁接,深刻剖析了传统行业的痛点(企业进行平台转型的原因所在),并就启动平台转型的战略规划、组织调整、人才布局提出了翔实建议。在全书末尾,书作者还分别解析了影响平台转型的几方面未来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转型的加速,都使得人们可以更快的实现连接、供需匹配更加高效(可以突破之前受制于技术、成本限制而无法匹配的障碍)、产业边界日益冰消瓦解——这三方面趋势,分别可以概括为去中心化、去中间化、去边界化,这是平台经济、平台模式成为可行的重要原因所在。

痛点指的是带有迫切性的,没有被满足的期望和要求,传统行业的企业而今普遍面临行业价值链布局上的痛点,特别是货品积压、资金占用、上下游协作混乱;以及持续竞争力的痛点,企业很难再像过去那样相对准确的把握市场需求,线上加线下带来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难以选用到既能懂得行业特征又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得力人才。这本书对应梳理指出,针对供应链过长的问题,就应当通过平台转型,将低效的链条裁短,通过去中介化、去中间化,让供需双方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接,如打车软件的出现就极好的发挥了连接效应,更快的实现了供需匹配;针对缺乏个性、过度标准化甚至有些呆板的问题,则应利用平台商业模式带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例如进驻天猫、京东、淘宝等平台;针对传统行业企业对跨业的恐惧和担忧,利用平台商业模式进行跨界整合,通过与其他行业的整合,挖掘增长亮点,提供用户整体解决方案。

从垂直模式转向平台模式,最重要的是确定战略方向和路径。书中介绍了洗衣、家政、知识传播、家电制造、汽车、房产、个人消费、医疗等领域的传统行业企业,通过把握行业痛点,运用平台思维去有效、迅速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解决思路,并非简单的实现互联网化(把线下环节简单的搬到线上),而是做到了运用平台概念,来转化并放大价值。这其中,首先需要解构价值链,对行业中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环节进行重新改造,依照挖掘刚性需求、高频次交易、匹配企业能力三方面要求重建价值体系,尽可能的排除、绕开行业内的垄断者、信息屏蔽者、成本虚高者,带入新型解决方案,发掘价值创新的风口。

构建平台模式,可以采用直接连接、激发多元、协同整合三大做法,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直接连接旨在去除信息屏蔽者(如家政行业去除高额加价的中介环节,使得雇主与家政服务人员更为有效的配对)、削减服务瓶颈环节(如服装行业削减了多道经销商、分销商环节)、去除成本高企者(如美容、美甲行业去除高额的实体店租金)。激发多元,是通过建立平台来丰富供需两边的参与,设立机制调动更多资源供应方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需求,具体做法可以是盘活闲置资源(如打车软件)、切分紧俏资源使之分配更为高效合理(如医疗行业的新平台促成医疗资源与需求实现更好的配对,让诊疗及分诊、转诊变得更为顺畅)、转化消费者参与生产过程。协同整合,通过建立平台来协同上下游伙伴甚至同业竞争者,一起设计生态圈的新格局、新规则。书作者指出,传统企业转型时,需要仔细判断如何引入合作者与参与者,判断标准可以是:专业效率和交易成本的权衡,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平衡。

启动平台转型,对于已经建立起实体产业体系的企业来说,不是件容易事。因为这将使得企业在承担旧业务的资产与负债之下,成长新的平台业务,可能遭遇新旧业务的协同难题、组织结构冲突、外部合作者关系变化导致的矛盾等问题。这本书为此,提供了平台转型的组织调整建议,提出了四种平台转型的组织架构设计建议,分别结合多个行业的具体转型案例作了充分说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实体企业启动平台转型该怎么做?

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转型的加速,都使得人们可以更快的实现连接、供需匹配更加高效、产业边界日益冰消瓦解,这是平台经济、平台模式成为可行的重要原因所在。

所评图书:

书名:《平台转型:企业再创巅峰的自我革命》

作者:陈威如、王诗一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硅谷“游侠”凯文·凯利在《新经济,新规则》(1998年出版)一书中曾预言“平台经济”商业模式将大行其道。凯文·凯利当时阐述的新经济规则就包括“普及,而非稀有:丰富产生的价值”、“最大限度地给予别人机会”,这是支撑平台共享互赢模式得以可行的基础策略。

几年之后,从美国到中国,平台模式很快风行。这是一种有效连接多个特定群体,为之创造互动机制,满足所有参与者需求,为主要价值创造者贡献赢利方案的新型商业模式。这一模式多见于互联网行业,包括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在线游戏等领域,既有专注深耕某一单一领域,构建出独特生态圈的企业,也有跨多个领域的大平台企业、复合平台企业。互联网行业之外,万达等地产开发企业也引入了平台模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博导陈威如2013年1月与合作者余卓轩共同推出《平台战略》一书,深度揭秘了平台商业模式,阐释了这一新型模式并作出了预判。《平台战略》出版后,书中给出的构建平台商业模式、平台企业运转赢利机制的思路,不仅引发了很多互联网业企业家的共鸣,也启迪和指引了不少创业者将创业模式设计得更为合理。

最近,陈威如教授又与另一名合作者王诗一推出了《平台转型》一书。《平台转型》将平台战略、平台模式与实体行业进行了更有效的嫁接,深刻剖析了传统行业的痛点(企业进行平台转型的原因所在),并就启动平台转型的战略规划、组织调整、人才布局提出了翔实建议。在全书末尾,书作者还分别解析了影响平台转型的几方面未来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转型的加速,都使得人们可以更快的实现连接、供需匹配更加高效(可以突破之前受制于技术、成本限制而无法匹配的障碍)、产业边界日益冰消瓦解——这三方面趋势,分别可以概括为去中心化、去中间化、去边界化,这是平台经济、平台模式成为可行的重要原因所在。

痛点指的是带有迫切性的,没有被满足的期望和要求,传统行业的企业而今普遍面临行业价值链布局上的痛点,特别是货品积压、资金占用、上下游协作混乱;以及持续竞争力的痛点,企业很难再像过去那样相对准确的把握市场需求,线上加线下带来的竞争更为激烈,企业难以选用到既能懂得行业特征又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得力人才。这本书对应梳理指出,针对供应链过长的问题,就应当通过平台转型,将低效的链条裁短,通过去中介化、去中间化,让供需双方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接,如打车软件的出现就极好的发挥了连接效应,更快的实现了供需匹配;针对缺乏个性、过度标准化甚至有些呆板的问题,则应利用平台商业模式带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例如进驻天猫、京东、淘宝等平台;针对传统行业企业对跨业的恐惧和担忧,利用平台商业模式进行跨界整合,通过与其他行业的整合,挖掘增长亮点,提供用户整体解决方案。

从垂直模式转向平台模式,最重要的是确定战略方向和路径。书中介绍了洗衣、家政、知识传播、家电制造、汽车、房产、个人消费、医疗等领域的传统行业企业,通过把握行业痛点,运用平台思维去有效、迅速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解决思路,并非简单的实现互联网化(把线下环节简单的搬到线上),而是做到了运用平台概念,来转化并放大价值。这其中,首先需要解构价值链,对行业中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环节进行重新改造,依照挖掘刚性需求、高频次交易、匹配企业能力三方面要求重建价值体系,尽可能的排除、绕开行业内的垄断者、信息屏蔽者、成本虚高者,带入新型解决方案,发掘价值创新的风口。

构建平台模式,可以采用直接连接、激发多元、协同整合三大做法,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直接连接旨在去除信息屏蔽者(如家政行业去除高额加价的中介环节,使得雇主与家政服务人员更为有效的配对)、削减服务瓶颈环节(如服装行业削减了多道经销商、分销商环节)、去除成本高企者(如美容、美甲行业去除高额的实体店租金)。激发多元,是通过建立平台来丰富供需两边的参与,设立机制调动更多资源供应方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需求,具体做法可以是盘活闲置资源(如打车软件)、切分紧俏资源使之分配更为高效合理(如医疗行业的新平台促成医疗资源与需求实现更好的配对,让诊疗及分诊、转诊变得更为顺畅)、转化消费者参与生产过程。协同整合,通过建立平台来协同上下游伙伴甚至同业竞争者,一起设计生态圈的新格局、新规则。书作者指出,传统企业转型时,需要仔细判断如何引入合作者与参与者,判断标准可以是:专业效率和交易成本的权衡,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的平衡。

启动平台转型,对于已经建立起实体产业体系的企业来说,不是件容易事。因为这将使得企业在承担旧业务的资产与负债之下,成长新的平台业务,可能遭遇新旧业务的协同难题、组织结构冲突、外部合作者关系变化导致的矛盾等问题。这本书为此,提供了平台转型的组织调整建议,提出了四种平台转型的组织架构设计建议,分别结合多个行业的具体转型案例作了充分说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