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叶问3》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金鹿财行停止兑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叶问3》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金鹿财行停止兑付

围绕《叶问3》而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仍在酝酿,大量通过各种平台参与了《叶问3》票房收益权投资的普通投资者,仍惴惴不安于当初的投入是否能够回收。

作者:方舟

因无法兑付投资人到期产品,上海快鹿集团旗下理财平台金鹿财行的总部,3月31日早上遭到超过300名投资人围堵。受此影响,快鹿系关联的多家上市公司股价暴跌。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目前身在香港。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昨日晚间,已有多位投资人前往金鹿财行位于上海娄山关路523号金虹桥国际中心23楼的总部,要求兑付到期投资。但金鹿财行表示,产品已经停止兑付,兑付可能延后3个月。

自称是金鹿财行董事长特别助理的徐琪在与现场投资人沟通时承认,因资金链出现问题,影视宝产品确定出现兑付问题,可能延后兑付2~3个月。据自媒体“互联网金融电讯”报道,徐琪表示,公司已经筹资30亿元,并且正在催促快鹿集团尽快兑付。

上海金鹿财行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金鹿财行”)是上海快鹿集团(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并被指实际上是后者旗下平台。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了快鹿集团参与投资和负责内地发行的电影《叶问3》票房造假。网易财经报道称,已经确认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目前仍滞留香港。同时,快鹿系旗下上市公司股价今日暴跌,十方控股收盘下跌16.67%,明华科技跌12.33%,神开股份收跌2.5%。

自3月29日开始至今,快鹿集团官网无法打开,其公告称是因为进行网站服务器系统升级,升级期间网站功能和页面可能无法正常打开。

金鹿财行为快鹿投资电影提供融资

工商资料显示,金鹿财行与快鹿集团关系密切。金鹿财行现在的股东为韦炎平和王书凤两个自然人。王书凤是镇江快鹿产业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快鹿产业港由快鹿集团于2006年组建。

2014年6月以前,金鹿财行股东为上海金融文化联合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金文联”)以及周亚华,前者占比80%。上海金文联成立于2013年5月7日,发起人为快鹿集团和上海东虹桥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虹桥金控”),现在的法定代表人为倪坚。东虹桥金控现已更名为中海投金控。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海投金控的4位股东之一周萌萌是快鹿集团的对外投资部总经理。

上海金文联还联合快鹿集团成立了上海大银幕电影投资和北京大银幕电影发行控股有限公司。大银幕电影投资参与了《叶问3》的投资,大银幕发行公司负责《叶问3》的内地发行。

金鹿财行主打线下理财,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广设线下门店。金鹿财行向投资者出售了以《叶问3》电影内地票房收益权为资产的理财产品。《叶问3》的内地放映权属于快鹿集团。

由于前段时间爆出《叶问3》票房造假消息,金鹿财行的该产品面临兑付困难。据微信公号“金融爆料台”报道称,3月30日晚间就有众多投资人齐至金鹿财行,要求兑付。金鹿财行派出了一位公关人员应对,现场沟通发言大致如下:

“今天现场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件,一是我们现场的运营人员会跟大家一起完成现场登记,二是法务人员会出具法务合同,一份协议,与资产挂钩的,大家可以稍作平息,不要酿成更严重的群体事件。各位如果有标的到期了,要求兑付,会正常兑付。如果要提前兑付的,我们也会优先考虑。这(今天的协议)是一个增信措施。你们也知道,如果企业有资金,那么肯定兑付;没有资金,你也拿他没办法。这(协议)只是一个基本的保全措施。如果(金鹿财行)过得去,大家肯定都可以兑付。如果过不去,在座各位登记了的客户,比其他客户肯定要有一些优势,处理这个问题的时间成本和额度都会更高一点。”

快鹿:互联网+金融+电影+二级市场

工商资料显示,快鹿集团成立于2003年12月,实缴注册资本50亿元,股东包括上海快鹿实业有限公司、施建兴、谷平,施建祥为董事局主席。旗下控股或参股了至少24家公司,其中包括上海的民营银行华瑞银行。

快鹿集团早年自生产电线电缆起步,后涉足房地产和贸易。2012年,快鹿集团发起设立上海东虹桥小贷公司和上海东虹桥融资担保公司,开始进入金融业,2014年前后间接推出了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

2015年,快鹿集团高调推出所谓“互联网+金融+电影”的新模式。2016年3月的一篇网络报道称,上海快鹿集团集团出资100亿投资电影产业,全力进军电影文化市场。其中70%投资中国电影,30%与好莱坞强强合作,目标是占领中国既有票房市场的30%及新增票房的70%。

目前,通过快鹿集团旗下的大银幕电影发行签约发行的影片包括《叶问3》、《枪过境》、《三千里》、《上海王》、《大轰炸》等。

《时代周报》报道称,快鹿集团参与了《叶问3》的投资,并以约2亿元的价格买下了《叶问3》的内地发行权。随后,快鹿集团将《叶问3》在内地的票房收入进行资产证券化,经由自家旗下的理财平台或其它众筹平台、P2P平台等以理财产品的形式进行融资。

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零壹财经统计,《叶问3》的资金方来自至少18家P2P平台,其中不少为快鹿集团的关联公司。据零壹财经的统计,快鹿集团其实控制了上海中海投金控、东虹桥担保、东虹桥小贷、东虹桥金融在线、东虹桥资管、新盛典当、基冉资产、当天金融、当天财富、趣豆理财、菜苗金融、火柴快鹿基金等多家金融类平台。

根据平台不同,以及融资时点不同,上述不同理财产品的收益方案也不同。以苏宁众筹上的《叶问3》产品为例,票房低于5亿元,收益率为8%,票房≥10亿元,年化收益11%,票房每增加1亿元收益率便增0.5%。

目前,快鹿集团究竟通过《叶问3》在各家平台融了多少资金,并无准确统计或披露。除了《叶问3》,快鹿集团投资和发行的新电影《大轰炸》已经杀青,并已在京东金融、苏宁众筹的平台进行融资,产品的设计和《叶问3》类似。

《第一财经日报》引述一名曾在快鹿的融资体系内的前管理层人士表述称,“快鹿系”的资金链去年开始已不宽松,依托影视资本运作从而在二级市场获得收益,是整个体系活络资金链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体而言,快鹿通过将电影票房收入进行资产证券化,并注入上市公司,拉动上市公司股价上涨获利,并以此对相应理财产品还本付息。其操作手法是,在融资端,通过旗下及关联平台,卖出电影收益权转让理财产品,汲取资金;在资产端,投拍电影买断起内地发行权;在二级市场,提前投资相关上市公司、注入电影票房收入概念,并伴随票房收入的“拉高”获利。

2015年12月22日,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认购香港上市公司十方控股1.6亿股股份,认购价格为每股0.8港元。

2015年12月24日,《叶问3》在香港正式上映,当天十方控股股价收于3.08港元/股,涨19.84%。截至此时,施建祥当初以每股0.8港元认购的1.6亿股十方控股,账面盈利已经达到3.6亿港元。

实际上,十方控股很快就把从施建祥处收到的股票认购款,又花在了施建祥投资的项目上。

2016年2月19日,十方控股公告称拟以约1.1亿人民币收购《叶问3》内地票房净收入的55%。受此刺激,十方控股股价在短短几天之内又上涨近40%。此时,施建祥已经担任十方控股董事局主席,并斥资过亿元,多次增持十方控股股份。截至2月25日,施建祥持有1.86亿股十方控股股票,占比15.48%。

按照票房净收入相当于票房总收入30%估算,如果《叶问3》票房收入“达到”20亿元,则十方控股可被“注入”3.3亿元收入,扣除1.1亿元投资,十方控股相当于可以获得2.2亿元利润。按照港股影视公司星美控股的45倍市盈率,施建祥掌握的股份市值相当于可以增长15.5亿元。

此外,2016年2月,快鹿集团等三方投资者,以每股0.3元人民币认购了停牌接近两年的港股明华科技2.8亿股新股,占发行后总股份约35%,其中快鹿集团认购6成,占股21.25%。

除了在港股,快鹿集团在A股也展开了类似操作。

2015年9月,快鹿集团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业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入股A股上市公司神开股份(002278),成为最大股东,快鹿集团总裁孙晔担任神开股份董事长。

2016年2月24日,神开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出资4900万元,作为有限合伙人认购上海规高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份额。合伙协议签署后,实缴的出资金额设立《叶问3》电影票房收益权投资基金,用于投资电影《叶问3》,通过《叶问3》未来票房收益分配获取投资利润。

神开股份称,神开股份可以获得按照10亿元票房、保底8%的收益,如果《叶问3》票房超过20亿元,预计年化收益率将达18%。投资期限为6+3个月,前6个月为投资运作期,后3个月为清算期。规高投资管理合伙企业的管理人为上海中海投金控,中海投金控也是快鹿集团关联企业。

消息宣布当天,神开股份涨停。

随着《叶问3》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快鹿系的港股和A股上市公司市值也持续上涨。3月4日,《叶问3》在中国大陆上映当天,十方控股涨22%;而神开股份在当天涨6.53%。显然,如果《叶问3》最终能获得引入注目的票房,十方控股和神开股份等上市公司的股价,势必将大幅飙涨,为快鹿系带来丰厚的利润。

然而,坏消息从3月4日开始接踵而至。多家媒体报道了《叶问3》票房造假,称《叶问3》电影票在大量院线被批量购买,却无人观影,同时存在票价异常虚高、短时间内连续排片等问题。媒体质疑快鹿集团与相关公司存在“左手倒右手”的股权关系,通过票房带动资本市场拉高股价获利。3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严查《叶问3》票房情况。

十方控股、神开股份、明华科技等快鹿系上市公司股价应声下落。3月7日至11日一周内,十方控股股价下跌了59%,神开股份下跌18%,明华科技下跌57%。

面对质疑,快鹿集团3月9日发布声明称,《叶问3》的水票、幽灵票现象的出现,是个别院线为谋求不正当利益而采取的个别行为,与快鹿投资无任何合作关系,并表示票房不是快鹿投资电影的目的,其首创的“互联网+电影+金融”商业模式,目的是实现一部好电影应该在国内外都有好票房。

不过,形势已经急转直下。艺恩电影票房网的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4日上映,《叶问3》首日票房破亿,上映5天即拿下6亿元票房,但随后票房增长陡降,截至3月30日票房收入累计约8亿元,未达到中海投金控对神开股份的10亿元票房保底承诺。

面对《叶问3》造假带来的负面消息压力,上市公司也在竭力切割关系,但仍难免池鱼之灾。3月29日晚间,神开股份公告称,董事会经研究决定同意解除《上海规高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并与基金管理人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投金控)互相免责。

今日金鹿财行兑付危机爆出之后,十方控股下跌16.67%,明华科技跌12.33%,神开股份收跌2.5%。来自网易财经的最新报道称,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十方控股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目前仍滞留香港。

施建祥

电影行业需要金融创新,但是边界在哪

围绕《叶问3》而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仍在酝酿,大量通过各种平台参与了《叶问3》票房收益权投资的普通投资者,仍惴惴不安于当初的投入是否能够回收。

但对于电影行业而言,要思考的问题更多。电影行业是否需要金融创新?当然需要而且必要。通过金融创新,撬动更多资金进入电影产业链的投资,分散电影投资中的风险,这是美国等成熟市场已被证明有效的方式。

实际上,去年以来,电影业的金融创新屡见不鲜。2015年9月,电影《港囧》上映之前,徐峥持股的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以1.5亿元的价格向《港囧》的投资方徐峥工作室购买了《港囧》47.5%的票房收益权。这样的操作,不仅让徐峥不仅在《港囧》上映前就兑现了收益,并从21控股不断上涨的股价中又赚了一笔。

而在获得30亿票房收入的电影《美人鱼》上映前,和和影业就设计了一款基金产品,光线传媒、龙腾艺都等发行方进行认购,为《美人鱼》开出了18亿元的票房保底金额,随后《美人鱼》票房屡破记录,让保底发行的各方大赚一笔。

可以预见,未来类似的做法几乎将成为影视行业的标配,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在计划项目的时候想着资本运作。然而,在各种眼花缭乱的金融玩法层出不穷之时,无论行业从业者,或者是想要进来淘金的资本方,都需要问问自己,金融创新的边界在哪里?

借用华谊兄弟王中磊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发言,每个电影制作人都成为金融高手的时候,也是中国电影最危险的时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叶问3》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金鹿财行停止兑付

围绕《叶问3》而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仍在酝酿,大量通过各种平台参与了《叶问3》票房收益权投资的普通投资者,仍惴惴不安于当初的投入是否能够回收。

作者:方舟

因无法兑付投资人到期产品,上海快鹿集团旗下理财平台金鹿财行的总部,3月31日早上遭到超过300名投资人围堵。受此影响,快鹿系关联的多家上市公司股价暴跌。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目前身在香港。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昨日晚间,已有多位投资人前往金鹿财行位于上海娄山关路523号金虹桥国际中心23楼的总部,要求兑付到期投资。但金鹿财行表示,产品已经停止兑付,兑付可能延后3个月。

自称是金鹿财行董事长特别助理的徐琪在与现场投资人沟通时承认,因资金链出现问题,影视宝产品确定出现兑付问题,可能延后兑付2~3个月。据自媒体“互联网金融电讯”报道,徐琪表示,公司已经筹资30亿元,并且正在催促快鹿集团尽快兑付。

上海金鹿财行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金鹿财行”)是上海快鹿集团(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并被指实际上是后者旗下平台。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了快鹿集团参与投资和负责内地发行的电影《叶问3》票房造假。网易财经报道称,已经确认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目前仍滞留香港。同时,快鹿系旗下上市公司股价今日暴跌,十方控股收盘下跌16.67%,明华科技跌12.33%,神开股份收跌2.5%。

自3月29日开始至今,快鹿集团官网无法打开,其公告称是因为进行网站服务器系统升级,升级期间网站功能和页面可能无法正常打开。

金鹿财行为快鹿投资电影提供融资

工商资料显示,金鹿财行与快鹿集团关系密切。金鹿财行现在的股东为韦炎平和王书凤两个自然人。王书凤是镇江快鹿产业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快鹿产业港由快鹿集团于2006年组建。

2014年6月以前,金鹿财行股东为上海金融文化联合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金文联”)以及周亚华,前者占比80%。上海金文联成立于2013年5月7日,发起人为快鹿集团和上海东虹桥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虹桥金控”),现在的法定代表人为倪坚。东虹桥金控现已更名为中海投金控。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海投金控的4位股东之一周萌萌是快鹿集团的对外投资部总经理。

上海金文联还联合快鹿集团成立了上海大银幕电影投资和北京大银幕电影发行控股有限公司。大银幕电影投资参与了《叶问3》的投资,大银幕发行公司负责《叶问3》的内地发行。

金鹿财行主打线下理财,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广设线下门店。金鹿财行向投资者出售了以《叶问3》电影内地票房收益权为资产的理财产品。《叶问3》的内地放映权属于快鹿集团。

由于前段时间爆出《叶问3》票房造假消息,金鹿财行的该产品面临兑付困难。据微信公号“金融爆料台”报道称,3月30日晚间就有众多投资人齐至金鹿财行,要求兑付。金鹿财行派出了一位公关人员应对,现场沟通发言大致如下:

“今天现场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两件,一是我们现场的运营人员会跟大家一起完成现场登记,二是法务人员会出具法务合同,一份协议,与资产挂钩的,大家可以稍作平息,不要酿成更严重的群体事件。各位如果有标的到期了,要求兑付,会正常兑付。如果要提前兑付的,我们也会优先考虑。这(今天的协议)是一个增信措施。你们也知道,如果企业有资金,那么肯定兑付;没有资金,你也拿他没办法。这(协议)只是一个基本的保全措施。如果(金鹿财行)过得去,大家肯定都可以兑付。如果过不去,在座各位登记了的客户,比其他客户肯定要有一些优势,处理这个问题的时间成本和额度都会更高一点。”

快鹿:互联网+金融+电影+二级市场

工商资料显示,快鹿集团成立于2003年12月,实缴注册资本50亿元,股东包括上海快鹿实业有限公司、施建兴、谷平,施建祥为董事局主席。旗下控股或参股了至少24家公司,其中包括上海的民营银行华瑞银行。

快鹿集团早年自生产电线电缆起步,后涉足房地产和贸易。2012年,快鹿集团发起设立上海东虹桥小贷公司和上海东虹桥融资担保公司,开始进入金融业,2014年前后间接推出了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

2015年,快鹿集团高调推出所谓“互联网+金融+电影”的新模式。2016年3月的一篇网络报道称,上海快鹿集团集团出资100亿投资电影产业,全力进军电影文化市场。其中70%投资中国电影,30%与好莱坞强强合作,目标是占领中国既有票房市场的30%及新增票房的70%。

目前,通过快鹿集团旗下的大银幕电影发行签约发行的影片包括《叶问3》、《枪过境》、《三千里》、《上海王》、《大轰炸》等。

《时代周报》报道称,快鹿集团参与了《叶问3》的投资,并以约2亿元的价格买下了《叶问3》的内地发行权。随后,快鹿集团将《叶问3》在内地的票房收入进行资产证券化,经由自家旗下的理财平台或其它众筹平台、P2P平台等以理财产品的形式进行融资。

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零壹财经统计,《叶问3》的资金方来自至少18家P2P平台,其中不少为快鹿集团的关联公司。据零壹财经的统计,快鹿集团其实控制了上海中海投金控、东虹桥担保、东虹桥小贷、东虹桥金融在线、东虹桥资管、新盛典当、基冉资产、当天金融、当天财富、趣豆理财、菜苗金融、火柴快鹿基金等多家金融类平台。

根据平台不同,以及融资时点不同,上述不同理财产品的收益方案也不同。以苏宁众筹上的《叶问3》产品为例,票房低于5亿元,收益率为8%,票房≥10亿元,年化收益11%,票房每增加1亿元收益率便增0.5%。

目前,快鹿集团究竟通过《叶问3》在各家平台融了多少资金,并无准确统计或披露。除了《叶问3》,快鹿集团投资和发行的新电影《大轰炸》已经杀青,并已在京东金融、苏宁众筹的平台进行融资,产品的设计和《叶问3》类似。

《第一财经日报》引述一名曾在快鹿的融资体系内的前管理层人士表述称,“快鹿系”的资金链去年开始已不宽松,依托影视资本运作从而在二级市场获得收益,是整个体系活络资金链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体而言,快鹿通过将电影票房收入进行资产证券化,并注入上市公司,拉动上市公司股价上涨获利,并以此对相应理财产品还本付息。其操作手法是,在融资端,通过旗下及关联平台,卖出电影收益权转让理财产品,汲取资金;在资产端,投拍电影买断起内地发行权;在二级市场,提前投资相关上市公司、注入电影票房收入概念,并伴随票房收入的“拉高”获利。

2015年12月22日,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认购香港上市公司十方控股1.6亿股股份,认购价格为每股0.8港元。

2015年12月24日,《叶问3》在香港正式上映,当天十方控股股价收于3.08港元/股,涨19.84%。截至此时,施建祥当初以每股0.8港元认购的1.6亿股十方控股,账面盈利已经达到3.6亿港元。

实际上,十方控股很快就把从施建祥处收到的股票认购款,又花在了施建祥投资的项目上。

2016年2月19日,十方控股公告称拟以约1.1亿人民币收购《叶问3》内地票房净收入的55%。受此刺激,十方控股股价在短短几天之内又上涨近40%。此时,施建祥已经担任十方控股董事局主席,并斥资过亿元,多次增持十方控股股份。截至2月25日,施建祥持有1.86亿股十方控股股票,占比15.48%。

按照票房净收入相当于票房总收入30%估算,如果《叶问3》票房收入“达到”20亿元,则十方控股可被“注入”3.3亿元收入,扣除1.1亿元投资,十方控股相当于可以获得2.2亿元利润。按照港股影视公司星美控股的45倍市盈率,施建祥掌握的股份市值相当于可以增长15.5亿元。

此外,2016年2月,快鹿集团等三方投资者,以每股0.3元人民币认购了停牌接近两年的港股明华科技2.8亿股新股,占发行后总股份约35%,其中快鹿集团认购6成,占股21.25%。

除了在港股,快鹿集团在A股也展开了类似操作。

2015年9月,快鹿集团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业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入股A股上市公司神开股份(002278),成为最大股东,快鹿集团总裁孙晔担任神开股份董事长。

2016年2月24日,神开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出资4900万元,作为有限合伙人认购上海规高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份额。合伙协议签署后,实缴的出资金额设立《叶问3》电影票房收益权投资基金,用于投资电影《叶问3》,通过《叶问3》未来票房收益分配获取投资利润。

神开股份称,神开股份可以获得按照10亿元票房、保底8%的收益,如果《叶问3》票房超过20亿元,预计年化收益率将达18%。投资期限为6+3个月,前6个月为投资运作期,后3个月为清算期。规高投资管理合伙企业的管理人为上海中海投金控,中海投金控也是快鹿集团关联企业。

消息宣布当天,神开股份涨停。

随着《叶问3》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快鹿系的港股和A股上市公司市值也持续上涨。3月4日,《叶问3》在中国大陆上映当天,十方控股涨22%;而神开股份在当天涨6.53%。显然,如果《叶问3》最终能获得引入注目的票房,十方控股和神开股份等上市公司的股价,势必将大幅飙涨,为快鹿系带来丰厚的利润。

然而,坏消息从3月4日开始接踵而至。多家媒体报道了《叶问3》票房造假,称《叶问3》电影票在大量院线被批量购买,却无人观影,同时存在票价异常虚高、短时间内连续排片等问题。媒体质疑快鹿集团与相关公司存在“左手倒右手”的股权关系,通过票房带动资本市场拉高股价获利。3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通知,要求严查《叶问3》票房情况。

十方控股、神开股份、明华科技等快鹿系上市公司股价应声下落。3月7日至11日一周内,十方控股股价下跌了59%,神开股份下跌18%,明华科技下跌57%。

面对质疑,快鹿集团3月9日发布声明称,《叶问3》的水票、幽灵票现象的出现,是个别院线为谋求不正当利益而采取的个别行为,与快鹿投资无任何合作关系,并表示票房不是快鹿投资电影的目的,其首创的“互联网+电影+金融”商业模式,目的是实现一部好电影应该在国内外都有好票房。

不过,形势已经急转直下。艺恩电影票房网的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4日上映,《叶问3》首日票房破亿,上映5天即拿下6亿元票房,但随后票房增长陡降,截至3月30日票房收入累计约8亿元,未达到中海投金控对神开股份的10亿元票房保底承诺。

面对《叶问3》造假带来的负面消息压力,上市公司也在竭力切割关系,但仍难免池鱼之灾。3月29日晚间,神开股份公告称,董事会经研究决定同意解除《上海规高投资管理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伙协议》,并与基金管理人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投金控)互相免责。

今日金鹿财行兑付危机爆出之后,十方控股下跌16.67%,明华科技跌12.33%,神开股份收跌2.5%。来自网易财经的最新报道称,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十方控股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目前仍滞留香港。

施建祥

电影行业需要金融创新,但是边界在哪

围绕《叶问3》而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仍在酝酿,大量通过各种平台参与了《叶问3》票房收益权投资的普通投资者,仍惴惴不安于当初的投入是否能够回收。

但对于电影行业而言,要思考的问题更多。电影行业是否需要金融创新?当然需要而且必要。通过金融创新,撬动更多资金进入电影产业链的投资,分散电影投资中的风险,这是美国等成熟市场已被证明有效的方式。

实际上,去年以来,电影业的金融创新屡见不鲜。2015年9月,电影《港囧》上映之前,徐峥持股的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以1.5亿元的价格向《港囧》的投资方徐峥工作室购买了《港囧》47.5%的票房收益权。这样的操作,不仅让徐峥不仅在《港囧》上映前就兑现了收益,并从21控股不断上涨的股价中又赚了一笔。

而在获得30亿票房收入的电影《美人鱼》上映前,和和影业就设计了一款基金产品,光线传媒、龙腾艺都等发行方进行认购,为《美人鱼》开出了18亿元的票房保底金额,随后《美人鱼》票房屡破记录,让保底发行的各方大赚一笔。

可以预见,未来类似的做法几乎将成为影视行业的标配,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在计划项目的时候想着资本运作。然而,在各种眼花缭乱的金融玩法层出不穷之时,无论行业从业者,或者是想要进来淘金的资本方,都需要问问自己,金融创新的边界在哪里?

借用华谊兄弟王中磊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发言,每个电影制作人都成为金融高手的时候,也是中国电影最危险的时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