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和爱迪生曾孙聊过创新,我的邻居邓稼先是真正的创业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和爱迪生曾孙聊过创新,我的邻居邓稼先是真正的创业者

到2033年,我国将面临7亿人养活7亿人的状态。如果这批劳动力继续搞房地产,那国家真是没希望了,如果投身到引领科技的领域里,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来这里很巧,差一点没赶上,我正好从以色列飞回来,还沾着以色列创业创新的仙气呢。

在以色列我看了整整19个机构,每天都泡在各种孵化器、加速器中。

昨天上飞机的时候,以色列的机场有一面墙。我去那个地方好几次,每次那个墙上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展览。昨天满满几百米的墙面上全部是以色列的世界发现和科技创新的人物及项目,从犹太人到我们所熟知以及正在创业的人和创投产品,满满的一面墙。

日本人不创新?恰恰相反

我想讲一个故事,去年10月份,我与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在美国东部拜访华人创业者和留学生创业者,有一天中午碰到一个人,他是爱迪生的曾孙子,属第四辈。这个人是做企业研究的,我在午饭的时候问他,“现在这么多中国人在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你是做企业研究的,你怎么看?”他说,“全世界都在创业和创新,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只能说,中国政府在这个潮流下做出了非常准确的决策。”人类社会一直被创新在驱动着,在某些特定的时期,有大量的创业者、发明家和创新者涌现出来,他们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世界文明的发展。

比方说近邻日本,日本这两三年以来,创业创新非常活跃。我注意到2015年世界创新报告,前100名创新项目里,中国内地一个项目都没有,中国台湾地区有一个,40个左右都是来自于日本,这实际上很值得我们警觉和警醒。

在以色列,创业与创新就是家常便饭和生活乐趣

放眼周围,无论韩国、新加坡、日本还是英国、法国,其实大量的创新和创业都在不断地涌现。我今年4月份在巴黎,去看巴黎的众创空间,巴黎众创空间的发展和里面内容的发展,真的让人感到兴奋和震撼。

这次在以色列,我们自己座谈的创业企业有30多个,以色列这个国家非常有意思,这个国家的创业者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些创业者那么年轻,很多创业者都是中年人或者中年以后的人,大量的人都是三次、四次,乃至五次、六次的连续创业者,他们对创业的理解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经常是弄出一个项目,弄出一个科技创新的东西,弄出一个发明创造,然后卖给一个科研机构,或者一个大型的企业,然后继续再接着创业。对他们来说,不断创新、不断发明,是他们生活里的乐趣。

第四次创业浪潮,对中国是命运转折点

中国这一次创业浪潮的来临,它的驱动力也有中国自身的需求和需要。我在2012年-2014年间参与了中央某部委的一个研究,我们七个人做了一个研究,这个研究后来导致我在徐老师的推动下走上创业之路很重要的原因。这个研究让我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这是一个研究中国未来20年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我本身博士后是研究人口学的,所以我对人口学的趋势很感兴趣。

我们的研究报告200多页,两个主题,在2014年5月份完成这个报告,当时也交给了国务院。一个主题是说中国要尽快废除计划生育制度,当时跟梁建章博士的研究是吻合的。第二要珍视1985到1995年出生的这一批人口,让他们走入新兴经济领域里,让他们把能量释放到这一领域。

我们研究中国未来20年,其实人口走势是不容乐观的。第六次人口普查,90后总人口比80后总人口衰减了44.3%,00后出生的人口比90后人口衰减了34.6%,这两个大的衰减,其实标志着我们的年轻劳动力处在一个快速衰减的过程中。我们15岁到25岁的人口,数量的衰减比前面的还要来得更为严重。总理在两会工作报告里讲到,珍惜宝贵的9亿劳动力,这句话的背后就告诉我们说,中国人口最黄金的有贡献能力的人口就在这十年,这十年过后,中国人口就进入了快速衰减阶段。

这个论断的来源,第一次人口高峰,1966到1974年出生的3.1亿人口,都在今天的劳动力里的状态。有60后的全部、70后的全部、80后的全部、90后的一半,再十年的光景,1966年到1974年出生的3.1亿人口的高峰将基本上全部划出劳动力的贡献人口的范围。

在这样的极速转变的过程里,其实创业和创新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时髦的事情,对中国来说更是一个国家命运的转折问题。

这一批人是不是能够真正贡献于中国的创新,是不是能够真正释放他们的潜能,能够在第四次创业浪潮里,让他们能够真正贡献于中国的转型和改革,这是中国的命运的必然选择,而且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在这一年里,我们也看到非常紧张和更强烈推动创新动力的因素。

我们在研究全世界老龄或者人口抚养比1:1,人口抚养比约为1:1对中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算了一下时间点,大约会在2033年左右就会到来,中国的人口抚养比约为1:1。在人口学上说,人口抚养比1:1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到2033年,我们国家将会面临着大约7亿人养活7亿人的状态。人口抚养比约为1:1,在世界上大约50多个国家都经历过这个过程,都对经济的发展、创新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人类社会到今天,还从未有一个国家经历过7亿人对7亿人的抚养比,我们看全球的抚养比1:1的国家,最大的人口基数过亿的国家,与我们能够对标的国家只有一个,就是日本。日本是一个人口总数过亿,同时在1992年越过了人口抚养比1:1的国家。在1992年之后,是经济发展极其缓慢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在人口抚养比越过1:1的当口,那个时间点,它的GDP推动因素里面,65%来自于科技转化。我们非常忧虑,在2033年我们的经济推动力里面,是不是能够有65%的贡献是来自于科技和科技转化,这是给中国人出的一道巨大的命题,而且今天在全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出现过人口抚养比7:7的。

如果这一批人继续去搞什么房地产,那国家真是没希望了。如果这一批人,能够投身到先进的引领的领域里边,这个国家可能还真有希望。

2040年前后,亚洲的领导力国家,将不再是中国

昨天我在以色列机场看到一句话,以色列创新跟发明的使命是什么?我们要影响全世界。我们不是为了以色列的发展,我们是为了全人类的发展。这很牛。一排照片,爱因斯坦、居里,他们就这样挂着,他们影响了全世界。先别说影响全世界,我们能不能拯救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是今天国家创新的使命。

2040年前后,亚洲的领导力国家将不再是中国,大家可能也知道是谁,是印度。来源于哪?仍然是人口和他们的青年参与科技和技术的总比例。这个是让我们更加恐慌。到那时候会引起更多问题,无论是国家的安全问题,国防的问题,国际外交上的种种问题,我想都会因此而产生。

第四次创业浪潮,不是中国能够独善其身的问题,也不是自己能够关着门研究的问题,是全世界给中国出的一道命题,也是中国必须给自己回答的一道严峻的题目。

所有的创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商业文明的共同的探索,辜鸿铭有一本书,叫《中国人的精神》,里面有一段话,很适合对今天的创业家们来讲,“中国人真正的精神,是一批有成年人的智商,和丰富的情怀,以及拥有着希望改造世界的力量的这样一批人。”

今天中国的创业者、年轻人,应该具有一种精神,我写在一本书的序言里。序言的题目叫做《致那些生生不息的灵魂的追随者》,真正能够留给世界的伟大的创业精神是那些生生不息的灵魂。

邓稼先是真正的创业者,他是我的偶像

我这一生最崇拜和当偶像的一个人,是住在我楼下的一个老邻居,这个人是我人生的榜样,他住在我楼下,我一共大概跟他见过十几次面。这个人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叫邓稼先。

他从美国留学回来,在中科院干了八年,1958年国家跟他谈话,说政府想做一颗大炮仗,请你来领头,因为中国当时找到唯一的一个懂核物理的人只有他。从那天开始的之后的30年,他只跟他的妻子在他死以前,见过两次面。

1959年6月份,苏联人全部从中国撤走所有的技术,包括给中国承诺的参与核武器研究的种种信息。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代码叫596,就是纪念1959年6月份苏联从中国全部撤走技术的这个时间。1960中央决定由邓稼先带着28名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组建了一个保密的队伍,就是今天的中国的核工业九院和九所的前身。28名来自于清华的年轻的本科生,和邓稼先一起从在北三环北太平庄的一块玉米地里,28个小孩跟他一起搬砖头、做土坯、盖房子,建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研究所,就是九所。

从这个地方开始,邓稼先用三本他从美国带回来的本科教科书,教育这帮年轻的本科生怎么做核武器。三年半的时间,冷实验完成、组装完成。1964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整个过程里,邓稼先四次在爆炸现场用不戴手套的手去捡了爆炸的碎片。

后来我到医院去问他,我说你捡的时候想到什么?他说,“我知道,我捡的时候,我已经跟生命说了一声再见。”

我说:“你干吗要去捡?”

他说:“没有任何措施和设备,我只有去捡,不捡,怎么取那些样呢?”

每一次在实验室里边的工人,戴的当时所谓最好的防护设备,切那些放射性最大的元素的时候,邓稼先永远站在他们边上。“因为我站在你们边上,所以我心安理得一点。你们戴着防护设备,我还没有防护设备,我永远跟你们在一块。”

这是真正的创业家。1958年8月份,他跟他的妻子说(他的小孩当时才三岁):“跟你可能永远见不到了。”妻子说,“你给我个地方,我给你写信。”他说,“没有地方写信。”直到1970年杨振宁回到国内,跟周恩来说,我要见一下我的同学邓稼先。这是1958年之后,邓稼先第一次回到家,跟他妻子见面,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跟杨振宁见完之后,又一次返回基地。再见到他的时候,就是全身的癌细胞,头发能测到的放射性当量是普通人能承受的200倍。

我一直把他作为创业者的典范,这是真正的从零到一、从无到有,什么都没有的过程。所以我特别不能接受,中国人不能搞创新,中国原子弹都搞得出来,28个清华的大学生和一个海归一起组建了团队,从无到有,连原子弹都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搞不了。

深深的忧虑与紧张

第四次浪潮不是一个时髦的事情,而是中国必须解答的大课题。如果这一批跳进浪潮里的人跳得好,真正能够带来创新引领发挥的作用的话,中国在未来30年,能扭转越来越多的趋势。

创业创新这个话题没有那么浪漫,也没有那么诗情画意。我感到的是深深的忧虑和紧张,希望这次浪潮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能够让这个国家和民族在未来能够有更强大的话语权,我们也能够像以色列人那样,说我们的创新能改变全人类。这是关键。谢谢大家!

(本文节选自毛大庆6月23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四次创业浪潮:全面创新引领的创业时代》上的主题演讲。毛大庆为优客工场创始人,5L际创始人/董事长。毛大庆的父亲杜祥琬是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核心人物之一,母亲毛剑琴也曾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

来源:清华管理评论

原标题:毛大庆:第四次创业浪潮一点也不浪漫,对此我有深深的忧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和爱迪生曾孙聊过创新,我的邻居邓稼先是真正的创业者

到2033年,我国将面临7亿人养活7亿人的状态。如果这批劳动力继续搞房地产,那国家真是没希望了,如果投身到引领科技的领域里,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来这里很巧,差一点没赶上,我正好从以色列飞回来,还沾着以色列创业创新的仙气呢。

在以色列我看了整整19个机构,每天都泡在各种孵化器、加速器中。

昨天上飞机的时候,以色列的机场有一面墙。我去那个地方好几次,每次那个墙上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展览。昨天满满几百米的墙面上全部是以色列的世界发现和科技创新的人物及项目,从犹太人到我们所熟知以及正在创业的人和创投产品,满满的一面墙。

日本人不创新?恰恰相反

我想讲一个故事,去年10月份,我与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在美国东部拜访华人创业者和留学生创业者,有一天中午碰到一个人,他是爱迪生的曾孙子,属第四辈。这个人是做企业研究的,我在午饭的时候问他,“现在这么多中国人在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你是做企业研究的,你怎么看?”他说,“全世界都在创业和创新,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只能说,中国政府在这个潮流下做出了非常准确的决策。”人类社会一直被创新在驱动着,在某些特定的时期,有大量的创业者、发明家和创新者涌现出来,他们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世界文明的发展。

比方说近邻日本,日本这两三年以来,创业创新非常活跃。我注意到2015年世界创新报告,前100名创新项目里,中国内地一个项目都没有,中国台湾地区有一个,40个左右都是来自于日本,这实际上很值得我们警觉和警醒。

在以色列,创业与创新就是家常便饭和生活乐趣

放眼周围,无论韩国、新加坡、日本还是英国、法国,其实大量的创新和创业都在不断地涌现。我今年4月份在巴黎,去看巴黎的众创空间,巴黎众创空间的发展和里面内容的发展,真的让人感到兴奋和震撼。

这次在以色列,我们自己座谈的创业企业有30多个,以色列这个国家非常有意思,这个国家的创业者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些创业者那么年轻,很多创业者都是中年人或者中年以后的人,大量的人都是三次、四次,乃至五次、六次的连续创业者,他们对创业的理解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经常是弄出一个项目,弄出一个科技创新的东西,弄出一个发明创造,然后卖给一个科研机构,或者一个大型的企业,然后继续再接着创业。对他们来说,不断创新、不断发明,是他们生活里的乐趣。

第四次创业浪潮,对中国是命运转折点

中国这一次创业浪潮的来临,它的驱动力也有中国自身的需求和需要。我在2012年-2014年间参与了中央某部委的一个研究,我们七个人做了一个研究,这个研究后来导致我在徐老师的推动下走上创业之路很重要的原因。这个研究让我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这是一个研究中国未来20年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我本身博士后是研究人口学的,所以我对人口学的趋势很感兴趣。

我们的研究报告200多页,两个主题,在2014年5月份完成这个报告,当时也交给了国务院。一个主题是说中国要尽快废除计划生育制度,当时跟梁建章博士的研究是吻合的。第二要珍视1985到1995年出生的这一批人口,让他们走入新兴经济领域里,让他们把能量释放到这一领域。

我们研究中国未来20年,其实人口走势是不容乐观的。第六次人口普查,90后总人口比80后总人口衰减了44.3%,00后出生的人口比90后人口衰减了34.6%,这两个大的衰减,其实标志着我们的年轻劳动力处在一个快速衰减的过程中。我们15岁到25岁的人口,数量的衰减比前面的还要来得更为严重。总理在两会工作报告里讲到,珍惜宝贵的9亿劳动力,这句话的背后就告诉我们说,中国人口最黄金的有贡献能力的人口就在这十年,这十年过后,中国人口就进入了快速衰减阶段。

这个论断的来源,第一次人口高峰,1966到1974年出生的3.1亿人口,都在今天的劳动力里的状态。有60后的全部、70后的全部、80后的全部、90后的一半,再十年的光景,1966年到1974年出生的3.1亿人口的高峰将基本上全部划出劳动力的贡献人口的范围。

在这样的极速转变的过程里,其实创业和创新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时髦的事情,对中国来说更是一个国家命运的转折问题。

这一批人是不是能够真正贡献于中国的创新,是不是能够真正释放他们的潜能,能够在第四次创业浪潮里,让他们能够真正贡献于中国的转型和改革,这是中国的命运的必然选择,而且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在这一年里,我们也看到非常紧张和更强烈推动创新动力的因素。

我们在研究全世界老龄或者人口抚养比1:1,人口抚养比约为1:1对中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算了一下时间点,大约会在2033年左右就会到来,中国的人口抚养比约为1:1。在人口学上说,人口抚养比1:1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到2033年,我们国家将会面临着大约7亿人养活7亿人的状态。人口抚养比约为1:1,在世界上大约50多个国家都经历过这个过程,都对经济的发展、创新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人类社会到今天,还从未有一个国家经历过7亿人对7亿人的抚养比,我们看全球的抚养比1:1的国家,最大的人口基数过亿的国家,与我们能够对标的国家只有一个,就是日本。日本是一个人口总数过亿,同时在1992年越过了人口抚养比1:1的国家。在1992年之后,是经济发展极其缓慢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在人口抚养比越过1:1的当口,那个时间点,它的GDP推动因素里面,65%来自于科技转化。我们非常忧虑,在2033年我们的经济推动力里面,是不是能够有65%的贡献是来自于科技和科技转化,这是给中国人出的一道巨大的命题,而且今天在全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出现过人口抚养比7:7的。

如果这一批人继续去搞什么房地产,那国家真是没希望了。如果这一批人,能够投身到先进的引领的领域里边,这个国家可能还真有希望。

2040年前后,亚洲的领导力国家,将不再是中国

昨天我在以色列机场看到一句话,以色列创新跟发明的使命是什么?我们要影响全世界。我们不是为了以色列的发展,我们是为了全人类的发展。这很牛。一排照片,爱因斯坦、居里,他们就这样挂着,他们影响了全世界。先别说影响全世界,我们能不能拯救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是今天国家创新的使命。

2040年前后,亚洲的领导力国家将不再是中国,大家可能也知道是谁,是印度。来源于哪?仍然是人口和他们的青年参与科技和技术的总比例。这个是让我们更加恐慌。到那时候会引起更多问题,无论是国家的安全问题,国防的问题,国际外交上的种种问题,我想都会因此而产生。

第四次创业浪潮,不是中国能够独善其身的问题,也不是自己能够关着门研究的问题,是全世界给中国出的一道命题,也是中国必须给自己回答的一道严峻的题目。

所有的创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商业文明的共同的探索,辜鸿铭有一本书,叫《中国人的精神》,里面有一段话,很适合对今天的创业家们来讲,“中国人真正的精神,是一批有成年人的智商,和丰富的情怀,以及拥有着希望改造世界的力量的这样一批人。”

今天中国的创业者、年轻人,应该具有一种精神,我写在一本书的序言里。序言的题目叫做《致那些生生不息的灵魂的追随者》,真正能够留给世界的伟大的创业精神是那些生生不息的灵魂。

邓稼先是真正的创业者,他是我的偶像

我这一生最崇拜和当偶像的一个人,是住在我楼下的一个老邻居,这个人是我人生的榜样,他住在我楼下,我一共大概跟他见过十几次面。这个人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叫邓稼先。

他从美国留学回来,在中科院干了八年,1958年国家跟他谈话,说政府想做一颗大炮仗,请你来领头,因为中国当时找到唯一的一个懂核物理的人只有他。从那天开始的之后的30年,他只跟他的妻子在他死以前,见过两次面。

1959年6月份,苏联人全部从中国撤走所有的技术,包括给中国承诺的参与核武器研究的种种信息。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代码叫596,就是纪念1959年6月份苏联从中国全部撤走技术的这个时间。1960中央决定由邓稼先带着28名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组建了一个保密的队伍,就是今天的中国的核工业九院和九所的前身。28名来自于清华的年轻的本科生,和邓稼先一起从在北三环北太平庄的一块玉米地里,28个小孩跟他一起搬砖头、做土坯、盖房子,建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研究所,就是九所。

从这个地方开始,邓稼先用三本他从美国带回来的本科教科书,教育这帮年轻的本科生怎么做核武器。三年半的时间,冷实验完成、组装完成。1964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整个过程里,邓稼先四次在爆炸现场用不戴手套的手去捡了爆炸的碎片。

后来我到医院去问他,我说你捡的时候想到什么?他说,“我知道,我捡的时候,我已经跟生命说了一声再见。”

我说:“你干吗要去捡?”

他说:“没有任何措施和设备,我只有去捡,不捡,怎么取那些样呢?”

每一次在实验室里边的工人,戴的当时所谓最好的防护设备,切那些放射性最大的元素的时候,邓稼先永远站在他们边上。“因为我站在你们边上,所以我心安理得一点。你们戴着防护设备,我还没有防护设备,我永远跟你们在一块。”

这是真正的创业家。1958年8月份,他跟他的妻子说(他的小孩当时才三岁):“跟你可能永远见不到了。”妻子说,“你给我个地方,我给你写信。”他说,“没有地方写信。”直到1970年杨振宁回到国内,跟周恩来说,我要见一下我的同学邓稼先。这是1958年之后,邓稼先第一次回到家,跟他妻子见面,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跟杨振宁见完之后,又一次返回基地。再见到他的时候,就是全身的癌细胞,头发能测到的放射性当量是普通人能承受的200倍。

我一直把他作为创业者的典范,这是真正的从零到一、从无到有,什么都没有的过程。所以我特别不能接受,中国人不能搞创新,中国原子弹都搞得出来,28个清华的大学生和一个海归一起组建了团队,从无到有,连原子弹都能做得出来,还有什么搞不了。

深深的忧虑与紧张

第四次浪潮不是一个时髦的事情,而是中国必须解答的大课题。如果这一批跳进浪潮里的人跳得好,真正能够带来创新引领发挥的作用的话,中国在未来30年,能扭转越来越多的趋势。

创业创新这个话题没有那么浪漫,也没有那么诗情画意。我感到的是深深的忧虑和紧张,希望这次浪潮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能够让这个国家和民族在未来能够有更强大的话语权,我们也能够像以色列人那样,说我们的创新能改变全人类。这是关键。谢谢大家!

(本文节选自毛大庆6月23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四次创业浪潮:全面创新引领的创业时代》上的主题演讲。毛大庆为优客工场创始人,5L际创始人/董事长。毛大庆的父亲杜祥琬是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核心人物之一,母亲毛剑琴也曾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

来源:清华管理评论

原标题:毛大庆:第四次创业浪潮一点也不浪漫,对此我有深深的忧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