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转型和退出,互联网金融P2P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转型和退出,互联网金融P2P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目前行业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若,两级分化严重,夹在中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果没有找到适合爆发的领域,或许将来只有苟延残喘的份。

作者:谢凯

7月20日美利金融宣布战略调整,停止线上理财平台的运营;柚美理财、资易贷转型专注于资产端,雅堂金融转型做电商;7月21日理财网站银率网裁员宣布停业,很可能这家美国知名个人理财网站、金融数据分析公司Bankrate将退出中国。从之前的跑路潮,再到如今的转型和退出潮,互联网金融P2P企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同行见解众说纷纭,笔者拿出几条主流的观点进行剖析:

1、平台募集个人投资者的闲散资金成本要高于向机构募集资金的成本。这估计是次要原因,只要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投资者资金的成本低于其资产端的价格,就有一定的利差支撑其走下去,不至于挥泪砍马谡。短期来看,从机构获得资金的成本要低于向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但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金融平台跟金融机构合作,几乎毫无议价能力。所以长期来看,从个人投资者直接获取闲散资金的成本要远低于金融机构。

2、缺乏线下优质的资产端,考虑到风控的因素,挥泪砍理财端,专心并且加大力度对获取优质资产端能力的投入。这种理由其实很牵强。毕竟玩金融,大家都知道,只有牢牢抓住两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是资产端和资金端。缺少任何一端,都不能平衡,就如缺胳膊少腿,落下残疾人标签。

3、所谓监管趋严,关闭理财端规避非法集资风险,不再受到资金监管、信息中介、资金池等方面的限制。这种理由纯属无稽之谈,互联网金融P2P行业那么多家,排名前30家的企业都不怕,自己怕什么?要想扎根互联网金融行业,符合监管是最基本的要求。忆起2014-2015年互联网金融P2P行业发展很火,哪家企业经营者不呼吁政府加强对行业进行监管,加强行业自律,难道他们都在掩耳盗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真正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早在监管来临前就做好了过冬的准备。潮起潮落,剩着为王,没准备好过冬的企业,只好无奈的离场。

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目前行业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若,两级分化严重,夹在中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果没有找到适合爆发的领域,或许将来只有苟延残喘的份。与其坚持到最后成为鸡肋,不如趁早退出或转型,这是市场上90%的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应该考虑的事情。

夹在中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是盲目转型做电商,做消费金融,更不是转型做股权众筹等。轻易转型者,必死无疑。电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电商。目前阿里、京东综合型电商霸主地位已无法撼动,唯品会、聚美优品等垂直电商行业大佬也已成型,机会已经不大。消费金融,一个纯粹在线的P2P理财或者中介平台,压根没有真实消费场景,也无可靠的渠道去拓展延伸,贸然进去,是找死。最后说股权众筹,很多P2P平台看好,因为P2P平台做的是债权众筹,转型做股权众筹看似顺利成章,其实一字之差,天隔地远。

股权众筹目前就只有阿里、京东和平台有获得资质牌照,能公开宣称是股权众筹,其他涉及股权众筹的平台一律叫做互联网非公开股权投融资平台。而互联网非公开股权投融平台,属于场外证券,需要一定的资质条件才能在证监会备案。当然,目前是有很多未备案的平台,照常在运作,无明文规定不能去涉及。但进去后,会发现监管缺失,法律滞后,投资人风险教育薄弱等,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是平台自身是否做好了准备,在募投管退有充分的优势与现在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投融资平台竞争,这样才有机会从中脱颖而出。

那夹在中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何找到适合爆发的领域呢?那要看平台创始人有无具体可结合的优势产业了。垂直细分领域,得产业者得天下,所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产业的融合,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决定了平台在未来能否得到爆发机会。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产业的结合,可以前向一体化,或者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则是向终端延伸,例如在终端建立消费场景,布局消费金融;后向一体化,则是布局供应链金融;最后在平台打通产、供、销环节,形成一个行业的闭环。

潮起潮落会有时,笔者衷心祝福在转型或退出中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探索者慎重选择,是英雄,大家终会殊道同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转型和退出,互联网金融P2P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目前行业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若,两级分化严重,夹在中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果没有找到适合爆发的领域,或许将来只有苟延残喘的份。

作者:谢凯

7月20日美利金融宣布战略调整,停止线上理财平台的运营;柚美理财、资易贷转型专注于资产端,雅堂金融转型做电商;7月21日理财网站银率网裁员宣布停业,很可能这家美国知名个人理财网站、金融数据分析公司Bankrate将退出中国。从之前的跑路潮,再到如今的转型和退出潮,互联网金融P2P企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同行见解众说纷纭,笔者拿出几条主流的观点进行剖析:

1、平台募集个人投资者的闲散资金成本要高于向机构募集资金的成本。这估计是次要原因,只要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投资者资金的成本低于其资产端的价格,就有一定的利差支撑其走下去,不至于挥泪砍马谡。短期来看,从机构获得资金的成本要低于向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但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金融平台跟金融机构合作,几乎毫无议价能力。所以长期来看,从个人投资者直接获取闲散资金的成本要远低于金融机构。

2、缺乏线下优质的资产端,考虑到风控的因素,挥泪砍理财端,专心并且加大力度对获取优质资产端能力的投入。这种理由其实很牵强。毕竟玩金融,大家都知道,只有牢牢抓住两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是资产端和资金端。缺少任何一端,都不能平衡,就如缺胳膊少腿,落下残疾人标签。

3、所谓监管趋严,关闭理财端规避非法集资风险,不再受到资金监管、信息中介、资金池等方面的限制。这种理由纯属无稽之谈,互联网金融P2P行业那么多家,排名前30家的企业都不怕,自己怕什么?要想扎根互联网金融行业,符合监管是最基本的要求。忆起2014-2015年互联网金融P2P行业发展很火,哪家企业经营者不呼吁政府加强对行业进行监管,加强行业自律,难道他们都在掩耳盗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真正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早在监管来临前就做好了过冬的准备。潮起潮落,剩着为王,没准备好过冬的企业,只好无奈的离场。

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目前行业马太效应日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若,两级分化严重,夹在中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果没有找到适合爆发的领域,或许将来只有苟延残喘的份。与其坚持到最后成为鸡肋,不如趁早退出或转型,这是市场上90%的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应该考虑的事情。

夹在中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是盲目转型做电商,做消费金融,更不是转型做股权众筹等。轻易转型者,必死无疑。电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电商。目前阿里、京东综合型电商霸主地位已无法撼动,唯品会、聚美优品等垂直电商行业大佬也已成型,机会已经不大。消费金融,一个纯粹在线的P2P理财或者中介平台,压根没有真实消费场景,也无可靠的渠道去拓展延伸,贸然进去,是找死。最后说股权众筹,很多P2P平台看好,因为P2P平台做的是债权众筹,转型做股权众筹看似顺利成章,其实一字之差,天隔地远。

股权众筹目前就只有阿里、京东和平台有获得资质牌照,能公开宣称是股权众筹,其他涉及股权众筹的平台一律叫做互联网非公开股权投融资平台。而互联网非公开股权投融平台,属于场外证券,需要一定的资质条件才能在证监会备案。当然,目前是有很多未备案的平台,照常在运作,无明文规定不能去涉及。但进去后,会发现监管缺失,法律滞后,投资人风险教育薄弱等,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是平台自身是否做好了准备,在募投管退有充分的优势与现在的互联网非公开股权投融资平台竞争,这样才有机会从中脱颖而出。

那夹在中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如何找到适合爆发的领域呢?那要看平台创始人有无具体可结合的优势产业了。垂直细分领域,得产业者得天下,所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产业的融合,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决定了平台在未来能否得到爆发机会。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产业的结合,可以前向一体化,或者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则是向终端延伸,例如在终端建立消费场景,布局消费金融;后向一体化,则是布局供应链金融;最后在平台打通产、供、销环节,形成一个行业的闭环。

潮起潮落会有时,笔者衷心祝福在转型或退出中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探索者慎重选择,是英雄,大家终会殊道同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