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出台,市场预期已久的“大资管”管理办法终于落地。

随着上周五《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出台,规模高达29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迎来变革。包括光大银行在内的多家股份制银行都提交了设立银行资管子公司的申请,但并未获得银监会通过。

新规对券商资管中通道及资金池业务带来首当其冲的影响。

银行、基金、券商、保险、信托等行业喊了多年的大资管监管时代要来了!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管局刚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总字数超过1万字。

强化监管的不仅是新兴、跨界的资管业务,银行业、证券业本周也迎来了新的监管措施。

公募产品以及开放式运作的、或者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或者标准化资产投资占比50%以上的私募产品均不得进行份额分级。

打破刚兑和净值化管理,这对于银行理财和券商产品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银行理财。

重点针对资管业务存在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监管标准规制终于浮出水面,资管行业将迎来规范发展。

时隔近9个月,央行协同三会及外汇局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终于公开征求意见,对多层嵌套和投资杠杆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而细致的规范。这意味着,同业业务整治不是运动式的,而将在更高的制度层面予以梳理和规范。

打破刚性兑付,首先要保障资管市场有序,管理人“尽职”管理,《指导意见》就期限错配、多层嵌套、投资集中度、杠杆率和风险计提等问题较2月的初稿做出了进一步细化和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