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梳理长安半年业绩——资产管理与研发投入回报低 DS仍是软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梳理长安半年业绩——资产管理与研发投入回报低 DS仍是软肋

高研发投入对应的低回报是长安未来发展所必须正视的问题,对于长安的合资品牌发展来说,每年引进一款产品的节奏,对于DS扭亏为盈可以说杯水车薪。

7月4日,汽车预言家从长安汽车投资者交流会获悉,长安集团正按照既定节奏有序的推进目标销量,并就两个合资品牌发展情况、新能源项目发展以及零部件研发情况对投资者进行汇报。

据汽车预言家了解,长安汽车6月销售情况为23.25万辆,同比增长8.80%,1-6月份累计销售汽车142.95万辆,同比下降3.63%。根据全年330万的销量总目标来看,长安汽车认为目前完成情况仍在既定节奏之内。

此外,长安汽车对于合资品牌发展以及新能源项目的开展也对投资者做出介绍。目前,长安福特总产能已超140万辆,长安PSA也将继续以每年一款新车的投放速度展开。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掌握情况,长安方面认为已处国内领先水平。

纵观全局,长安汽车未来发展态势大好,全年目标销量亦可完成。但如此“优势”下的长安有没有发展问题?汽车预言家结合2016年长安发展数字,对于长安汽车未来和下半年要怎么走,尝试做出解读。

高额研发费未成优势反成劣势

参照此次投资者沟通会中的信息来看,虽然前景发展大好,但并不意味长安汽车一直以来的发展中不存在“软肋”。

结合长安汽车对外公布的2016年年报以及2017年上半年的发展情况,汽车预言家总结出长安汽车目前发展中所面临的局限性。

查阅数据发现,长安汽车去年在研发成本上的投入金额为32.03亿元,而同为自主企业的长城则投入了31.8亿,可以看出长城与长安在研发投入上基本相近。但企业的资本化金额中,长安却仅为9.45亿,长城达31.8亿,简而言之长城比长安的投资回报要高出3倍之多。

这一数据进而反应长安在垂直一体化的程度上明显低于长城。据汽车预言家了解,长城汽车目前已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已形成发动机、变速器、车灯等核心零部件的自制能力。

但目前的长安汽车仅在发动机方面所有造诣,其余零部件依旧需要依靠上下游供应商提供,这也成为长安汽车在产品成本投入上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以此对比发现,长安汽车在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方面弱于长城,而资产率的高低正是客观反映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衬出长安在资产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能力的弱化。

根据投资者大会中显示的信息,长安汽车2017年330万辆的销量目标还将保持不变。但参照长安汽车1-6月份的销售情况来看,我们发现目前长安方面已完成142.95万辆,占总体销量的43%,不过这样的数字是在依靠对长安自主品牌对旧产品施行“官降”的方式来保证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向汽车预言家表示:长安汽车的经销商库存排名在今年的排名一直靠前,库存预警指数一直在警戒线以上。官降成了去库存、提销量的直接方式。

那么,这一背景下的的销量数据中长安品牌的经销商是否还能够正常盈利,或许只有经销商自己才清楚。

合资靠福特 DS仍是软肋

“官降”能够保证长安销量一时之困,但却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下半年的销量来说,如果需要大幅提升,那么新产品的投放就显得至关重要。汽车预言家发现,2017年长安汽车对于产品的投放上多以老旧车型的改款方式出现,而改款车型数目多达11款。

从去年底,长安就把2017年看做自己的产品大年,但梳理发现,在今年的主推新车型中长安自主仅有四辆新车,也均已在上半年完成上市,分别是CS95、CS55、 睿骋CC、凌轩。虽自称产品大年,但均以老旧车型的轻微改款出现,产品力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就可想而知。

产能方面,长安自主下的重庆、北京、合肥工厂产能分别为24万、25万和15万辆。重庆鱼嘴工厂和南京工厂正在进行扩能改造,成功改造后尚可满足市场需求。合资品牌中的长安福特总产能也已经超过140万。

言外之意长安实现330万的预计销量,虽然产能问题不大,但在自主品牌发展上仍需努力。

对于未来整个长安集团发展,长安官方对外首先介绍了合资品牌方面的进展。从2016年到2020年为止,福特方面将继续实现对于中国追加18亿美元的总投资来实现本地研发和新技术导入,保证在合资公司中能够投放20款新车支撑“创新·惠及天下”战略实行与发展。

在长安与PSA之间的合作中长安方面透露,从2018年开始,DS将在国内以每年投放一款新车的速度发展。参照这一发展政策来看,未来,长安PSA依旧作为长安合资品牌发展中的一个“软肋”。

相关人士分析,单以每年一款新车的投放速度来看,并不能缓解目前长安DS品牌经销商的困境。汽车预言家了解到,目前长安DS授权品牌经销商在全国的数量尚不足70家。而一直以来长安DS品牌下的车型并未能形成竞争力,缓慢的产品投放节奏对于挽救DS品牌的困境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以此推断,在长安集团的合资品牌发展上,未来还只能依靠长安福特的发展来为长安谋取利润与销量。

高额的研发费为长安回报了什么?

据汽车预言家了解,2016年长安汽车全年研发投入费用为32.03亿元,较比2015年增长24.97%,研发人员数量也由2015年的6234人增长到去年的6.51%。而这一费用的支出比重未来还将继续增加。

参照国内诸多自主品牌在研发费用的投入比重上发现,长安汽车的研发费用的投入金额也属前列。

汽车预言家查阅2016年长安汽车对于研发费用使用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零部件的研发在整个投入中占据十分大的比重。

此次在投资者大会中,长安汽车对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情况也做出了回应:到2025年,长安汽车将分三个阶段向市场推出24款全新产品,实现400万辆的累计销量,以此完成长安新能源“6543”的市场目标。

但对于24款产品的具体细节,长安方面仅回应基于逸动、奔奔打造的电动版车型。简而言之长安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高额投入中,仅掌握了非主要部分的技术需求,新能源新车型的研发仅对外公布了现有依靠燃油车为基础进行改造的产品。

而从研发费用中另一个较大的支出环节——零部件方面来看,长安一直以来都将发动机作为研发环节中的重点,包括蓝鲸、S10等都作为长安发动机系列中的明星产品。

这也导致长安汽车在“垂直一体化”方面发展不佳,除发动机外的其余零部件均需要过度依赖上下游公司,导致了企业利润极大缩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梳理长安半年业绩——资产管理与研发投入回报低 DS仍是软肋

高研发投入对应的低回报是长安未来发展所必须正视的问题,对于长安的合资品牌发展来说,每年引进一款产品的节奏,对于DS扭亏为盈可以说杯水车薪。

7月4日,汽车预言家从长安汽车投资者交流会获悉,长安集团正按照既定节奏有序的推进目标销量,并就两个合资品牌发展情况、新能源项目发展以及零部件研发情况对投资者进行汇报。

据汽车预言家了解,长安汽车6月销售情况为23.25万辆,同比增长8.80%,1-6月份累计销售汽车142.95万辆,同比下降3.63%。根据全年330万的销量总目标来看,长安汽车认为目前完成情况仍在既定节奏之内。

此外,长安汽车对于合资品牌发展以及新能源项目的开展也对投资者做出介绍。目前,长安福特总产能已超140万辆,长安PSA也将继续以每年一款新车的投放速度展开。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掌握情况,长安方面认为已处国内领先水平。

纵观全局,长安汽车未来发展态势大好,全年目标销量亦可完成。但如此“优势”下的长安有没有发展问题?汽车预言家结合2016年长安发展数字,对于长安汽车未来和下半年要怎么走,尝试做出解读。

高额研发费未成优势反成劣势

参照此次投资者沟通会中的信息来看,虽然前景发展大好,但并不意味长安汽车一直以来的发展中不存在“软肋”。

结合长安汽车对外公布的2016年年报以及2017年上半年的发展情况,汽车预言家总结出长安汽车目前发展中所面临的局限性。

查阅数据发现,长安汽车去年在研发成本上的投入金额为32.03亿元,而同为自主企业的长城则投入了31.8亿,可以看出长城与长安在研发投入上基本相近。但企业的资本化金额中,长安却仅为9.45亿,长城达31.8亿,简而言之长城比长安的投资回报要高出3倍之多。

这一数据进而反应长安在垂直一体化的程度上明显低于长城。据汽车预言家了解,长城汽车目前已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已形成发动机、变速器、车灯等核心零部件的自制能力。

但目前的长安汽车仅在发动机方面所有造诣,其余零部件依旧需要依靠上下游供应商提供,这也成为长安汽车在产品成本投入上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以此对比发现,长安汽车在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方面弱于长城,而资产率的高低正是客观反映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衬出长安在资产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能力的弱化。

根据投资者大会中显示的信息,长安汽车2017年330万辆的销量目标还将保持不变。但参照长安汽车1-6月份的销售情况来看,我们发现目前长安方面已完成142.95万辆,占总体销量的43%,不过这样的数字是在依靠对长安自主品牌对旧产品施行“官降”的方式来保证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向汽车预言家表示:长安汽车的经销商库存排名在今年的排名一直靠前,库存预警指数一直在警戒线以上。官降成了去库存、提销量的直接方式。

那么,这一背景下的的销量数据中长安品牌的经销商是否还能够正常盈利,或许只有经销商自己才清楚。

合资靠福特 DS仍是软肋

“官降”能够保证长安销量一时之困,但却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下半年的销量来说,如果需要大幅提升,那么新产品的投放就显得至关重要。汽车预言家发现,2017年长安汽车对于产品的投放上多以老旧车型的改款方式出现,而改款车型数目多达11款。

从去年底,长安就把2017年看做自己的产品大年,但梳理发现,在今年的主推新车型中长安自主仅有四辆新车,也均已在上半年完成上市,分别是CS95、CS55、 睿骋CC、凌轩。虽自称产品大年,但均以老旧车型的轻微改款出现,产品力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就可想而知。

产能方面,长安自主下的重庆、北京、合肥工厂产能分别为24万、25万和15万辆。重庆鱼嘴工厂和南京工厂正在进行扩能改造,成功改造后尚可满足市场需求。合资品牌中的长安福特总产能也已经超过140万。

言外之意长安实现330万的预计销量,虽然产能问题不大,但在自主品牌发展上仍需努力。

对于未来整个长安集团发展,长安官方对外首先介绍了合资品牌方面的进展。从2016年到2020年为止,福特方面将继续实现对于中国追加18亿美元的总投资来实现本地研发和新技术导入,保证在合资公司中能够投放20款新车支撑“创新·惠及天下”战略实行与发展。

在长安与PSA之间的合作中长安方面透露,从2018年开始,DS将在国内以每年投放一款新车的速度发展。参照这一发展政策来看,未来,长安PSA依旧作为长安合资品牌发展中的一个“软肋”。

相关人士分析,单以每年一款新车的投放速度来看,并不能缓解目前长安DS品牌经销商的困境。汽车预言家了解到,目前长安DS授权品牌经销商在全国的数量尚不足70家。而一直以来长安DS品牌下的车型并未能形成竞争力,缓慢的产品投放节奏对于挽救DS品牌的困境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以此推断,在长安集团的合资品牌发展上,未来还只能依靠长安福特的发展来为长安谋取利润与销量。

高额的研发费为长安回报了什么?

据汽车预言家了解,2016年长安汽车全年研发投入费用为32.03亿元,较比2015年增长24.97%,研发人员数量也由2015年的6234人增长到去年的6.51%。而这一费用的支出比重未来还将继续增加。

参照国内诸多自主品牌在研发费用的投入比重上发现,长安汽车的研发费用的投入金额也属前列。

汽车预言家查阅2016年长安汽车对于研发费用使用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零部件的研发在整个投入中占据十分大的比重。

此次在投资者大会中,长安汽车对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情况也做出了回应:到2025年,长安汽车将分三个阶段向市场推出24款全新产品,实现400万辆的累计销量,以此完成长安新能源“6543”的市场目标。

但对于24款产品的具体细节,长安方面仅回应基于逸动、奔奔打造的电动版车型。简而言之长安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高额投入中,仅掌握了非主要部分的技术需求,新能源新车型的研发仅对外公布了现有依靠燃油车为基础进行改造的产品。

而从研发费用中另一个较大的支出环节——零部件方面来看,长安一直以来都将发动机作为研发环节中的重点,包括蓝鲸、S10等都作为长安发动机系列中的明星产品。

这也导致长安汽车在“垂直一体化”方面发展不佳,除发动机外的其余零部件均需要过度依赖上下游公司,导致了企业利润极大缩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