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离开不意味着逃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离开不意味着逃避

在与二代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二代都已默默地扛起了接班大旗。他们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不愿意成为父亲的配角,在努力证明自己。浙江盛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加响讲诉了他的去“标签”之路。

作者: 董岩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未来五年亚洲超高净值家庭将出现继承高潮,约三分之一的财富将移交下一代手中。特别是中国,将会首次出现大规模财富传承。中国90%的“富二代”将消失。

在与二代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二代都已默默地扛起了接班大旗。他们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不愿意成为父亲的配角,在努力证明自己。浙江盛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加响讲诉了他的去“标签”之路。

小F领读

在盛泰酒店8楼的行政办公层,笔者见到了陈加响,在父亲陈帮政的规划中,他应该逐步接管这间酒店的日常管理,甚至更多家族企业旗下的项目,但事实上,磕磕碰碰近5年后,陈加响选择了离开。“离开并不意味着逃避,我在用自己的方式对家族负责任、尽义务。”85后的陈加响收敛了年轻人的锋芒,平缓的语速背后,是曾经反复思量之后的谨慎选择,“父辈创立企业,完成了从0到1的质变,这个过程很坎坷,如父亲一样的一代企业家们,也不会希望我们再重新走那一步,他们想让我们这些二代的传承人们在现在的基础上有更好的一个发展。我也在努力做到从1到100的量变,但路径不应该只有入主经营现有家族企业这一条。”

陈加响 浙江盛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理念不合下的“出走”

等待笔者来访的时间里,陈加响正在看书,摊开在我面前的两页书上写满了心理学的名词。“我最近很喜欢看心理学方面的书,读了会明白在沟通上如何更好地找重心,明白对方的出发点是什么,对理解家庭关系很有帮助,一些事情也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心理学帮助了我修复家庭关系。”陈加响不是个拐弯抹角的人,说到“修复”必然会联想到冲突,他也坦言最终离开家族企业,主要的原因是与父亲曾不止一次因为理念不合发生冲突。

陈加响有过一段留学经历,在加拿大卡普兰诺大学读工商管理。陈加响笑谈,这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做主”。“我是在国内读了一年之后才出去的,也是想两边都尝试一下,有比较才能看出来什么样的教育适合自己。”显然,从年限上来看,陈加响更偏向西式的教育。陈加响谈到,与父亲理念上出现分歧也是留学经历造就的,“出国留学让我更愿意接受一些国际化的东西,所学所见也引导我在企业管理上更倾向规矩、平等。但是在国内,或者说在父亲眼中,很多时候并不这么看。”

事实上,这也是国内家族企业传承中普遍会出现的一个问题,父辈希望子女出国深造,而学成归来的孩子们,往往变成了一个“陌生人”,或者说不是父辈一开始所设想的样子。

长了“见识”的二代继承人们,开始有了自己更独立的见解,不再“听话”,矛盾往往集中出现在这一时期。

陈加响也不例外。刚回国时,陈加响先到上海一家做PE的公司工作了一年多。“我觉得刚入职场时,进入家族企业无论什么职位,‘光环’都在,还是在外面能学到东西。后来家族企业的业务不断扩大涉及至地产、酒店业,对于原本经营的传统矿产行业算是个不小的转型,父亲忙不过来,我被安排进入家族企业为接手这一部分的产业做准备。”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在回归家族企业这件事上,陈加响与父亲达成了一致,从基层开始熟悉业务。

“那段时间工作换得最频繁,从办公室助理到采购专员,最长几个月换一次岗位。”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左右后,一位股东找到了陈加响,劝他应该及早进入管理层。事实上,基层打磨与空降高管,对于两者如何取舍和各自优势的讨论,多年来一直难以有一方压倒胜出。做了不短时间尝试的陈加响也无法说这位股东的建议是对是错,“各有利弊吧。站得高看问题可能更长远,但空降上位,管理层也会有人觉得你就是个孩子,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让我们忽略很多具体问题,埋下隐患。”

回想几年前刚刚进入管理层那段日子,陈加响也谈到当时并没有更多时间考虑两者之间的优劣,因为与父亲的“冲突”接踵而至。陈加响列举了几项,并不时追问笔者接触过的其他“二代”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是管理构架,我自然是更提倡现代管理所应用的‘金字塔管理’。而父亲还是‘一把抓’地管理企业。保安、保洁、房务每一件事情都要过问,这无形中架空了很多中层管理人员,也放弃了团队协作、层级制度的优势。”事必躬亲是创一代企业家身上极优秀的闪光品质,陈加响也明白白手起家的父母就是这样打下了偌大的家业,但当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事无巨细牵扯精力太多,也不如专业性人才的针对性管理科学,同时势必还会占用着眼市场、长远规划家业发展的时间。

另一个陈加响父子看法相左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用人。首先是亲朋进入企业任职,“父亲是很传统的人,认为创业初期一些亲戚朋友帮助过他,现在想到企业任职,也就接纳了。我能理解父亲,但我不会用这样的方法去做。在其位不谋其政,有问题就靠情面搪塞,这样的口子一开,没法服众,企业没法管理。我提倡一视同仁,不是不能来,要看结果,不能带感情色彩。”这项用人制度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是陈加响和父亲持续冲突的焦点,而积攒下来的矛盾最终爆发于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在我持续跟父亲沟通后,终于决定引入职业经理人,而在最终人选的裁定上,我们俩又一次没能统一。我倾向于背调结果和自己学习过的一些专业知识辅助,而父亲依靠个人经验。”这场争辩再次以陈加响父亲的拍板决定结束,而一系列的管理理念、方式冲突和沟通瓶颈难以突破,最终导致陈加响决定离开家族企业的实际管理层面。

“脱离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不代表我要与家族决裂。我还是想找到一条路,用自己的方式、能力让家族企业得以延续。”陈加响说,“离开不代表我要逃避责任,或搁置冲突不去解决,只是想换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怎样才算接班?

在家族企业中工作的几年间,陈加响一直有一个困惑,怎样才算接班成功?是操持企业良性运转,还是业绩数年内增值?这看似都是正确答案,但扛在肩上的“二代”两个字,让陈加响觉得“接班家族企业也许是在打一场必输的仗”。

“接手家族企业,做不好,那不用说,结果必然是输了这场仗。做好了,首先这个好怎么去衡量?短期业绩、利润也不代表什么,家业是要长久传续的,况且这样的成功,很多人会说是建立在父辈打下的基础上的,跟我们继承人关系不大,在我看来这仍旧是输。”说完陈加响笑了,略偏激的结论背后,不乏同龄人的共鸣。

事实上,这是二代继承人身上背着的沉重压力所致。

离开家族企业,压力就没有了么?陈加响坚决地否定了笔者的问题,“我选择创业,压力可能会更大。虽然启动资金没有从家里支取,是与合伙人一起筹集的,但父亲是白手起家,我现在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家,有很多家族积累的资源可以利用,更经不起失败与成功的比较。”这是很多“创二代”心声现实的写照,而压力也是他们下一步努力的动力。

“五年后中国将没有‘富二代’。”这是近来被媒体扩大的一条讯息,略显夸张的句式,试图传达中国的民营家族企业,在未来五年内将多数完成代际传承,二代们“转正”了自然也就消失了这一称谓。事实上,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如何传承?怎样才算是接班?中国传统的子承父业、诸子析产等理念,无形中引导着现阶段家族企业的传承,这也致使在传家的途径上,看上去只有两条路可走:或是让家族的二代继承人入主企业接班,或是出售企业套现为后辈留有足够的物质财富。“若只有这两条路可走,我宁可选择后者。”话虽如此,但陈加响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我现在创业的方向是家族资本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专注提供家族资产增值、传续的一系列服务,承担了一部分家族办公室的职能和财富规划类产品开发。而对于我们家现在的情况,我不想接手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两个姐姐也同样如此,但若真卖掉企业,又不舍得父母的心血这样草草收场,那么可以借鉴国外家族企业的成熟案例,只保留股权,找更专业的人来运作企业,运用金融的手段,把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

在陈加响看来,接手家族企业经营不是“接班”唯一的出路。

首先承担下家业传承的这个责任,就已经属于“接班”的范畴,“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干出自己一番事业,更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能用现代金融的手段完成自己家族的接班,也能用经验和专业帮助更多与我一样的家族继承人们完善一条接班路径。同时,虽然我没有接班家族企业的经营,但是我们接了父辈创业的班。”

与父亲的距离感变迁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如陈加响父亲这代人,普遍年龄已经超过了60岁,退休离他们不再遥不可及。“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也在加快筹划的步伐,与父亲浅层次地聊了几次,但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系统性的针对方案之后,再与父亲深入探讨。”在前期的几次沟通中,陈加响忽然发现,父亲变得好说话了,开始慢慢接受他灌输的理念,并不排斥他对家族企业未来的规划和安排。“在家族企业工作的几年,其实是我与父亲距离最近的时间。但是一次次的矛盾冲突,让我们反而更加疏远,沟通反而没有现在这么顺畅。”离开家族企业闯荡了一年多的时间,陈加响依然担任执行董事一职,虽然不参与企业经营,但因为办公地点使然,总能接触到酒店的一些实际问题,每当发现问题,他会行使自己的“监察权”,及时与父亲沟通,而父亲往往比他参与经营时更听得进去,这让陈加响觉得与父亲的距离更近了。

事实上,存在于中国家族继承人的普遍状态是,童年时父母都在为创业忙碌,难有时间陪伴,年岁增长后又多是远走异国他乡,等学成归来,忽然父母就老了。“曾经我很反感‘二代’这个词,我觉得是贬义的。一直到进入家族企业,切实看到父母的忙碌,才体味到我们所获得的这一切带有更沉重的意义。”陈加响坦言,与父亲距离的拉近,更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也在创业了,对比曾经条件、资源、环境都远不如自己的父辈的创业艰辛,更能理解父母忙碌时造成的错失团聚,与对自己曾经执拗的人生安排。

而对于曾经最介怀的“二代”标签,刻意回避或极力撇清撕掉的举动,陈加响现在觉得也并不那么刻薄刺耳,“一个称谓,也不那么重要,而且也是没有办法摘掉的,它终归在。既然没法改变,就学着去接受。而事实上,跳脱出财富阶层的评价,在这个词上,我更看到了责任和压力。”

(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17年8月刊】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离开不意味着逃避

在与二代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二代都已默默地扛起了接班大旗。他们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不愿意成为父亲的配角,在努力证明自己。浙江盛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加响讲诉了他的去“标签”之路。

作者: 董岩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未来五年亚洲超高净值家庭将出现继承高潮,约三分之一的财富将移交下一代手中。特别是中国,将会首次出现大规模财富传承。中国90%的“富二代”将消失。

在与二代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二代都已默默地扛起了接班大旗。他们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不愿意成为父亲的配角,在努力证明自己。浙江盛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加响讲诉了他的去“标签”之路。

小F领读

在盛泰酒店8楼的行政办公层,笔者见到了陈加响,在父亲陈帮政的规划中,他应该逐步接管这间酒店的日常管理,甚至更多家族企业旗下的项目,但事实上,磕磕碰碰近5年后,陈加响选择了离开。“离开并不意味着逃避,我在用自己的方式对家族负责任、尽义务。”85后的陈加响收敛了年轻人的锋芒,平缓的语速背后,是曾经反复思量之后的谨慎选择,“父辈创立企业,完成了从0到1的质变,这个过程很坎坷,如父亲一样的一代企业家们,也不会希望我们再重新走那一步,他们想让我们这些二代的传承人们在现在的基础上有更好的一个发展。我也在努力做到从1到100的量变,但路径不应该只有入主经营现有家族企业这一条。”

陈加响 浙江盛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理念不合下的“出走”

等待笔者来访的时间里,陈加响正在看书,摊开在我面前的两页书上写满了心理学的名词。“我最近很喜欢看心理学方面的书,读了会明白在沟通上如何更好地找重心,明白对方的出发点是什么,对理解家庭关系很有帮助,一些事情也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心理学帮助了我修复家庭关系。”陈加响不是个拐弯抹角的人,说到“修复”必然会联想到冲突,他也坦言最终离开家族企业,主要的原因是与父亲曾不止一次因为理念不合发生冲突。

陈加响有过一段留学经历,在加拿大卡普兰诺大学读工商管理。陈加响笑谈,这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做主”。“我是在国内读了一年之后才出去的,也是想两边都尝试一下,有比较才能看出来什么样的教育适合自己。”显然,从年限上来看,陈加响更偏向西式的教育。陈加响谈到,与父亲理念上出现分歧也是留学经历造就的,“出国留学让我更愿意接受一些国际化的东西,所学所见也引导我在企业管理上更倾向规矩、平等。但是在国内,或者说在父亲眼中,很多时候并不这么看。”

事实上,这也是国内家族企业传承中普遍会出现的一个问题,父辈希望子女出国深造,而学成归来的孩子们,往往变成了一个“陌生人”,或者说不是父辈一开始所设想的样子。

长了“见识”的二代继承人们,开始有了自己更独立的见解,不再“听话”,矛盾往往集中出现在这一时期。

陈加响也不例外。刚回国时,陈加响先到上海一家做PE的公司工作了一年多。“我觉得刚入职场时,进入家族企业无论什么职位,‘光环’都在,还是在外面能学到东西。后来家族企业的业务不断扩大涉及至地产、酒店业,对于原本经营的传统矿产行业算是个不小的转型,父亲忙不过来,我被安排进入家族企业为接手这一部分的产业做准备。”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在回归家族企业这件事上,陈加响与父亲达成了一致,从基层开始熟悉业务。

“那段时间工作换得最频繁,从办公室助理到采购专员,最长几个月换一次岗位。”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左右后,一位股东找到了陈加响,劝他应该及早进入管理层。事实上,基层打磨与空降高管,对于两者如何取舍和各自优势的讨论,多年来一直难以有一方压倒胜出。做了不短时间尝试的陈加响也无法说这位股东的建议是对是错,“各有利弊吧。站得高看问题可能更长远,但空降上位,管理层也会有人觉得你就是个孩子,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让我们忽略很多具体问题,埋下隐患。”

回想几年前刚刚进入管理层那段日子,陈加响也谈到当时并没有更多时间考虑两者之间的优劣,因为与父亲的“冲突”接踵而至。陈加响列举了几项,并不时追问笔者接触过的其他“二代”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是管理构架,我自然是更提倡现代管理所应用的‘金字塔管理’。而父亲还是‘一把抓’地管理企业。保安、保洁、房务每一件事情都要过问,这无形中架空了很多中层管理人员,也放弃了团队协作、层级制度的优势。”事必躬亲是创一代企业家身上极优秀的闪光品质,陈加响也明白白手起家的父母就是这样打下了偌大的家业,但当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事无巨细牵扯精力太多,也不如专业性人才的针对性管理科学,同时势必还会占用着眼市场、长远规划家业发展的时间。

另一个陈加响父子看法相左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用人。首先是亲朋进入企业任职,“父亲是很传统的人,认为创业初期一些亲戚朋友帮助过他,现在想到企业任职,也就接纳了。我能理解父亲,但我不会用这样的方法去做。在其位不谋其政,有问题就靠情面搪塞,这样的口子一开,没法服众,企业没法管理。我提倡一视同仁,不是不能来,要看结果,不能带感情色彩。”这项用人制度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是陈加响和父亲持续冲突的焦点,而积攒下来的矛盾最终爆发于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在我持续跟父亲沟通后,终于决定引入职业经理人,而在最终人选的裁定上,我们俩又一次没能统一。我倾向于背调结果和自己学习过的一些专业知识辅助,而父亲依靠个人经验。”这场争辩再次以陈加响父亲的拍板决定结束,而一系列的管理理念、方式冲突和沟通瓶颈难以突破,最终导致陈加响决定离开家族企业的实际管理层面。

“脱离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不代表我要与家族决裂。我还是想找到一条路,用自己的方式、能力让家族企业得以延续。”陈加响说,“离开不代表我要逃避责任,或搁置冲突不去解决,只是想换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怎样才算接班?

在家族企业中工作的几年间,陈加响一直有一个困惑,怎样才算接班成功?是操持企业良性运转,还是业绩数年内增值?这看似都是正确答案,但扛在肩上的“二代”两个字,让陈加响觉得“接班家族企业也许是在打一场必输的仗”。

“接手家族企业,做不好,那不用说,结果必然是输了这场仗。做好了,首先这个好怎么去衡量?短期业绩、利润也不代表什么,家业是要长久传续的,况且这样的成功,很多人会说是建立在父辈打下的基础上的,跟我们继承人关系不大,在我看来这仍旧是输。”说完陈加响笑了,略偏激的结论背后,不乏同龄人的共鸣。

事实上,这是二代继承人身上背着的沉重压力所致。

离开家族企业,压力就没有了么?陈加响坚决地否定了笔者的问题,“我选择创业,压力可能会更大。虽然启动资金没有从家里支取,是与合伙人一起筹集的,但父亲是白手起家,我现在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家,有很多家族积累的资源可以利用,更经不起失败与成功的比较。”这是很多“创二代”心声现实的写照,而压力也是他们下一步努力的动力。

“五年后中国将没有‘富二代’。”这是近来被媒体扩大的一条讯息,略显夸张的句式,试图传达中国的民营家族企业,在未来五年内将多数完成代际传承,二代们“转正”了自然也就消失了这一称谓。事实上,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如何传承?怎样才算是接班?中国传统的子承父业、诸子析产等理念,无形中引导着现阶段家族企业的传承,这也致使在传家的途径上,看上去只有两条路可走:或是让家族的二代继承人入主企业接班,或是出售企业套现为后辈留有足够的物质财富。“若只有这两条路可走,我宁可选择后者。”话虽如此,但陈加响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我现在创业的方向是家族资本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专注提供家族资产增值、传续的一系列服务,承担了一部分家族办公室的职能和财富规划类产品开发。而对于我们家现在的情况,我不想接手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两个姐姐也同样如此,但若真卖掉企业,又不舍得父母的心血这样草草收场,那么可以借鉴国外家族企业的成熟案例,只保留股权,找更专业的人来运作企业,运用金融的手段,把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

在陈加响看来,接手家族企业经营不是“接班”唯一的出路。

首先承担下家业传承的这个责任,就已经属于“接班”的范畴,“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干出自己一番事业,更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不仅能用现代金融的手段完成自己家族的接班,也能用经验和专业帮助更多与我一样的家族继承人们完善一条接班路径。同时,虽然我没有接班家族企业的经营,但是我们接了父辈创业的班。”

与父亲的距离感变迁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如陈加响父亲这代人,普遍年龄已经超过了60岁,退休离他们不再遥不可及。“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也在加快筹划的步伐,与父亲浅层次地聊了几次,但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系统性的针对方案之后,再与父亲深入探讨。”在前期的几次沟通中,陈加响忽然发现,父亲变得好说话了,开始慢慢接受他灌输的理念,并不排斥他对家族企业未来的规划和安排。“在家族企业工作的几年,其实是我与父亲距离最近的时间。但是一次次的矛盾冲突,让我们反而更加疏远,沟通反而没有现在这么顺畅。”离开家族企业闯荡了一年多的时间,陈加响依然担任执行董事一职,虽然不参与企业经营,但因为办公地点使然,总能接触到酒店的一些实际问题,每当发现问题,他会行使自己的“监察权”,及时与父亲沟通,而父亲往往比他参与经营时更听得进去,这让陈加响觉得与父亲的距离更近了。

事实上,存在于中国家族继承人的普遍状态是,童年时父母都在为创业忙碌,难有时间陪伴,年岁增长后又多是远走异国他乡,等学成归来,忽然父母就老了。“曾经我很反感‘二代’这个词,我觉得是贬义的。一直到进入家族企业,切实看到父母的忙碌,才体味到我们所获得的这一切带有更沉重的意义。”陈加响坦言,与父亲距离的拉近,更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也在创业了,对比曾经条件、资源、环境都远不如自己的父辈的创业艰辛,更能理解父母忙碌时造成的错失团聚,与对自己曾经执拗的人生安排。

而对于曾经最介怀的“二代”标签,刻意回避或极力撇清撕掉的举动,陈加响现在觉得也并不那么刻薄刺耳,“一个称谓,也不那么重要,而且也是没有办法摘掉的,它终归在。既然没法改变,就学着去接受。而事实上,跳脱出财富阶层的评价,在这个词上,我更看到了责任和压力。”

(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17年8月刊】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