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当公益变成营销,你愿意买单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公益变成营销,你愿意买单吗

如果这些想象力惊人的美丽画作是“伪作”,那我们是被骗了吗?当公益活动变成一场深藏商业套路的营销活动,你还愿意买单?

作者:肖婧

昨天一早,小编还没来得从情侣“秀恩爱”、单身狗“哀嚎”的七夕刷屏中缓过来,朋友圈突然画风一变,被步调一致、正能量爆棚的“小朋友画廊”H5占领了。这是腾讯公益推出的、由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印象中这是第一次刷屏朋友圈的公益活动。

“小朋友画廊”H5展示了36幅画作,点击“一元购画”按钮就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画作,得到电子版。

而“小朋友画廊”H5之所以能刷爆朋友圈,甚至因为转发量过大让腾讯紧急调用服务器分担负荷,是因为这些色彩饱满或朴素简洁的画作是出自一群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等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之手。

腾讯公益方面表示,此次在“小朋友画廊”H5中展示出的全部画作都是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组织从学员画作中选出,入选画作的学员来自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多个城市,年龄从11岁到40多岁。用户每购买一副自闭症儿童的画作,就相当于向腾讯公益平台上的“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该项目旨在消除社会偏见,帮助患有自闭症等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相关善款将用于帮助这些受助群体。

截止今天下午3点,该项目1500万元的募集目标已经完成,超过580万人次捐款。

在“用艺术点亮生命”的页面可以看到,这一活动从8月17日开始募款,就在今天H5“卖画”页面通过链接、图片等形式在朋友圈传播后,该项目的募款参与人数、金额飞速上升。

12:00:参与人数2,048,462,已筹8,410,768.71元(56%)

12:15:参与人数2,522,987,已筹9,073,321.08元(60%)

12:30:参与人数3,086,894,已筹10,046,875.15元(66%)

13:00:参与人数3,673,744,已筹11,095,682.75元(73%)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不令主动捐款,还纷纷转发到自己朋友圈,并给出“很有爱”、“画的很好”、“格外暖心”等正能量满满的评论。

各大平台推出的公益项目不胜枚举,为啥唯独“小朋友画廊”刷屏了朋友圈,让人们不但踊跃掏钱还积极自发传播?

这个公益活动可以成功,真的仅仅因为这些画作来自自闭症等特殊群体吗?我们经常在商场等公共场所都会看到策展一些自闭症儿童的画作,然而前去看画的人寥寥无几,更别说主动捐款了。

“腾讯公益小朋友画廊的这一波营销做得超好,刚好抓住人性的痛点。”知乎上一位网友犀利的表示,点下手机花一元钱可以在朋友圈表现自己两个“逼格”——慈善与艺术,这对一般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小编通过各方公益人士与网友的评论,总结如下:

1、参与门槛低,且非常便捷。

一个H5页面、一个二维码,相比其他公益项目的捐赠通道,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的门槛。而一块钱的公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花了完全不痛不痒,甚至不需要思考。

2、多方面的社交满足感。

肯定很多人要问了,之前很多生命危在旦夕、家庭困难的公益项目,也没看到大家纷纷转发。这可能就是画廊这个公益项目的“讨巧”之处——便宜便捷的同时,更是轻松满足了朋友圈的需求。它没有生命危在旦夕的公益项目的沉重感,但又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确实比较容易在社交平台上引起大家的共鸣,并自发形成“病毒式”传播。

整个朋友圈是这样的:

“我没有见过你们,但是我却遇见了你们的内心。”

“你们没有缺陷,你们是上帝的天使!”

“小太阳们让大家突然感觉这个世界怎会如此真善美?”

……

每个人都突然变得如此温暖、友好、爱心爆棚。

的确有不少网友吐槽:我的朋友圈里那些平时根本不热爱艺术,也不见有爱心的人,却已经开始攀比谁写的文字更煽情,谁买的画好看,谁买的画多了。

朋友圈毕竟还是一个社交色彩更重的圈子,这样一幅画确实把人们的偏好元素融合于一体。

“小朋友画廊”公益活动疯狂刷屏后也出现消息反转,有截图流传称这是“投资商欺骗行为”。

就此,腾讯公司刚刚发布声明表示“小朋友画廊”H5是由腾讯公益和“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联合出品的线上线下互动公益项目,不存在所谓的“投资商”。

但知乎专栏署名“梅什么”、题为《我反对所有将自闭症儿童的一切浪漫化理解的行为》的文章正在被热转,这篇发表于两年前的旧文,引用“李老西”的话,揭示了这么一个事实:

“至于画作,那不是他们画的。他们的精细能力根本不足以完成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一般都是家长和老师代笔完成大部分,他们最后涂个一两下完事。其他手工作类也是一样,基本相当于用自闭症的名头给这个作品签个名罢了。”

尤里·格尼茨与约翰·李斯特所著的《隐性动机》中,就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了慈善捐助行为和人们的自我认知是紧密相关的,它能给我们带来自豪感,让我们觉得自己十分伟大,每一天都有人为了获取“温暖的光辉”而进行慈善捐助。“自我认知”被激发的程度越高,越能募集到更多的慈善捐款。

这次“小朋友画廊”公益活动引出了的“公益伦理”问题:如果这些想象力惊人的美丽画作是“伪作”,那我们是被骗了吗?当公益活动变成一场深藏商业套路的营销活动,你愿意买单了?

● 本文版权归《家族企业》杂志所有

● 家族企业杂志微信公众号(ID:jiazuqiyezazhi)

● 综合资料:知乎网、21世纪经济报道、36氪、腾讯科技、澎湃新闻、TechNews科技新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公益变成营销,你愿意买单吗

如果这些想象力惊人的美丽画作是“伪作”,那我们是被骗了吗?当公益活动变成一场深藏商业套路的营销活动,你还愿意买单?

作者:肖婧

昨天一早,小编还没来得从情侣“秀恩爱”、单身狗“哀嚎”的七夕刷屏中缓过来,朋友圈突然画风一变,被步调一致、正能量爆棚的“小朋友画廊”H5占领了。这是腾讯公益推出的、由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印象中这是第一次刷屏朋友圈的公益活动。

“小朋友画廊”H5展示了36幅画作,点击“一元购画”按钮就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画作,得到电子版。

而“小朋友画廊”H5之所以能刷爆朋友圈,甚至因为转发量过大让腾讯紧急调用服务器分担负荷,是因为这些色彩饱满或朴素简洁的画作是出自一群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等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之手。

腾讯公益方面表示,此次在“小朋友画廊”H5中展示出的全部画作都是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组织从学员画作中选出,入选画作的学员来自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多个城市,年龄从11岁到40多岁。用户每购买一副自闭症儿童的画作,就相当于向腾讯公益平台上的“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该项目旨在消除社会偏见,帮助患有自闭症等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相关善款将用于帮助这些受助群体。

截止今天下午3点,该项目1500万元的募集目标已经完成,超过580万人次捐款。

在“用艺术点亮生命”的页面可以看到,这一活动从8月17日开始募款,就在今天H5“卖画”页面通过链接、图片等形式在朋友圈传播后,该项目的募款参与人数、金额飞速上升。

12:00:参与人数2,048,462,已筹8,410,768.71元(56%)

12:15:参与人数2,522,987,已筹9,073,321.08元(60%)

12:30:参与人数3,086,894,已筹10,046,875.15元(66%)

13:00:参与人数3,673,744,已筹11,095,682.75元(73%)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不令主动捐款,还纷纷转发到自己朋友圈,并给出“很有爱”、“画的很好”、“格外暖心”等正能量满满的评论。

各大平台推出的公益项目不胜枚举,为啥唯独“小朋友画廊”刷屏了朋友圈,让人们不但踊跃掏钱还积极自发传播?

这个公益活动可以成功,真的仅仅因为这些画作来自自闭症等特殊群体吗?我们经常在商场等公共场所都会看到策展一些自闭症儿童的画作,然而前去看画的人寥寥无几,更别说主动捐款了。

“腾讯公益小朋友画廊的这一波营销做得超好,刚好抓住人性的痛点。”知乎上一位网友犀利的表示,点下手机花一元钱可以在朋友圈表现自己两个“逼格”——慈善与艺术,这对一般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小编通过各方公益人士与网友的评论,总结如下:

1、参与门槛低,且非常便捷。

一个H5页面、一个二维码,相比其他公益项目的捐赠通道,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的门槛。而一块钱的公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花了完全不痛不痒,甚至不需要思考。

2、多方面的社交满足感。

肯定很多人要问了,之前很多生命危在旦夕、家庭困难的公益项目,也没看到大家纷纷转发。这可能就是画廊这个公益项目的“讨巧”之处——便宜便捷的同时,更是轻松满足了朋友圈的需求。它没有生命危在旦夕的公益项目的沉重感,但又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确实比较容易在社交平台上引起大家的共鸣,并自发形成“病毒式”传播。

整个朋友圈是这样的:

“我没有见过你们,但是我却遇见了你们的内心。”

“你们没有缺陷,你们是上帝的天使!”

“小太阳们让大家突然感觉这个世界怎会如此真善美?”

……

每个人都突然变得如此温暖、友好、爱心爆棚。

的确有不少网友吐槽:我的朋友圈里那些平时根本不热爱艺术,也不见有爱心的人,却已经开始攀比谁写的文字更煽情,谁买的画好看,谁买的画多了。

朋友圈毕竟还是一个社交色彩更重的圈子,这样一幅画确实把人们的偏好元素融合于一体。

“小朋友画廊”公益活动疯狂刷屏后也出现消息反转,有截图流传称这是“投资商欺骗行为”。

就此,腾讯公司刚刚发布声明表示“小朋友画廊”H5是由腾讯公益和“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联合出品的线上线下互动公益项目,不存在所谓的“投资商”。

但知乎专栏署名“梅什么”、题为《我反对所有将自闭症儿童的一切浪漫化理解的行为》的文章正在被热转,这篇发表于两年前的旧文,引用“李老西”的话,揭示了这么一个事实:

“至于画作,那不是他们画的。他们的精细能力根本不足以完成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一般都是家长和老师代笔完成大部分,他们最后涂个一两下完事。其他手工作类也是一样,基本相当于用自闭症的名头给这个作品签个名罢了。”

尤里·格尼茨与约翰·李斯特所著的《隐性动机》中,就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了慈善捐助行为和人们的自我认知是紧密相关的,它能给我们带来自豪感,让我们觉得自己十分伟大,每一天都有人为了获取“温暖的光辉”而进行慈善捐助。“自我认知”被激发的程度越高,越能募集到更多的慈善捐款。

这次“小朋友画廊”公益活动引出了的“公益伦理”问题:如果这些想象力惊人的美丽画作是“伪作”,那我们是被骗了吗?当公益活动变成一场深藏商业套路的营销活动,你愿意买单了?

● 本文版权归《家族企业》杂志所有

● 家族企业杂志微信公众号(ID:jiazuqiyezazhi)

● 综合资料:知乎网、21世纪经济报道、36氪、腾讯科技、澎湃新闻、TechNews科技新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