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硅谷也有无人货架了 但好像不怎么受待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硅谷也有无人货架了 但好像不怎么受待见

也可能只是他们不懂做公关。

图片来源:Instagram@bodegacatsofinstagram

相比国内做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或者其他什么新零售形态的热闹,硅谷那边好像没有什么声音,除了Amazon在去年底推出Amazon Go,并没有更多人把这事儿当风口看。

除了一个叫Bodegas的项目。

今年9月中旬,Bodegas宣布获得来自First Round Capital和Homebrew Ventures的250万种子轮投资,再之前还获得来自Facebook,Twitter,Dropbox和Google等高管的天使投资。

Bodegas由两个Ex-Googlers Paul McDonald和Ashwath Rajan创立于2016年5月。McDonald同时担任CEO,他曾在Google做了13年的产品经理,参与过Google的Google Wallet项目。

Bodega源自西班牙语,原意为“酒窖”,现在在美国指代那些开在街角的杂货铺或者说小卖部,常常由一对移民夫妇打理,还常常有一只猫出没。Instagram上还有个网红博主@bodegacatsofinstagram专门抛这种Bodega中的猫的图片。而Bodegas也选了猫的形象做Logo。

图片来源:Instagram@bodegacatsofinstagram

这个Bodegas是什么样的?先看Bodegas制作的介绍自己的视频。

概括地说,Bodegas将自己定位为“即刻获取日常必需品。”(Everyday Essentials, Instantly.)而且体验简洁,拿走就自然结算。

你还可以在Bodegas在Medium的官方博客中找到更多信息,Bodegas联合创始人兼CEO McDonald在9月14号发布了第一篇介绍Bodegas的博客,“Bodegas把商店的相关切片带到你伸手可触的地方”。

Bodegas会被放在公寓,办公室,大学校园、健身房这样的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呆的地方,选择了那些刚性需求、消费频次高的生活必需品。McDonald表示,他们会根据不同的社区场所,测试用户个性化需求,定制提供不同的商品品类和品牌。同时,用户也可以在App上向Bodegas提名希望柜子里出现的商品。

未来,McDonald表示,Bodegas还可以帮助品牌做营销,将品牌的产品放到对其商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顾客面前,甚至可以联合商家推出特定的Bodegas货架,家居建材商Home Depot可以放一个到工地上,办公用品商Staples可以在办公室设一个,健身营养品供应商GNC可以在健身房设一个。

McDonald认为,线上线下零售商们一直致力于优化零售业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建立最有效率的分销系统,将商品送达到顾客手中。然而,实体店需要顾客登门,电商又要等,而Bodegas则将商店的一部分搬到了你眼前。

从上面的视频中,可以看到,Bodegas的用户操作很简单,只要在它的App中输入商店编号,从柜子里拿走商品,它就自动结算账单了。当然,第一次用得先注册,包括绑定信用卡。

这里顺带插一下,如果你已经体验过国内类似的项目,你可能会嘲笑一些流程设计。在中国,没有哪家会设计成用户输入商店编号的操作,当然是扫码啦。而且,虽然视频中商店代码是3位数,但这只够编码1万个盒子。Bodegas要想完成商品触手可及的程度,这样的布局密度,1万个编码的额度恐怕很快就会用完,之后就得加位数了。以及,在中国也不需要绑定信用卡,直接支付宝或者微信授权,连App可能也不需要。

但抛开这些,Bodegas结算体验最流畅的地方在于,你可以拿了就走,账单自动结算,这是什么原理?Bodegas又制作了一个演示视频来解释。

Bodegas盒子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来判断用户拿走的商品,进而完成结算。如果你最开始会好奇为什么两个谷歌出身的人会对一个小卖部生意感兴趣,到这里就清楚了。

和现在很多AI初创公司一样,Bodegas拿.ai作为域名后缀,所以,Bodegas将自己定位为一家AI公司。当然,像大多数宣称自己为AI公司一样,Bodegas在AI技术上的背景并不确定。

而且,把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用于购物结算,Bodegas也不是第一家。2016年底,Amazon就宣布正在测试Amazon Go,Amazon称之为“Just Walk Out Shopping”,不排队,不结账。不过Amazon计划应用的场景是大的便利店,而不是货架,所以对系统的要求更高,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落地。

而中国也早就有跟Bodegas很类似的解决方案,比如深兰科技的“Takego”结算系统,在技术上是同样的原理,只不过这家选择向B端输出技术。阿里“淘咖啡”也在研发类似的技术。

Bodegas的两位联合创始人,Paul McDonald (右)和Ashwath Rajan (左边) 

Bodegas现在只在湾区布了30个,接下来的事当然是要扩张,McDonald计划到年底扩张到1000个。而扩张的方式则选择,让用户向他们申请入驻,所以他们在这个时候向媒体披露了自己的项目。

“最终,集中的网点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将有10万个Bodegas铺开,总会有一个距离你100英尺远。”McDonald对Fast Company表示

McDonald还对Quartz表示,“美国拥有约400万台自动售货机,全球有5000多家7-Eleven,他希望Bodega能够代替它们。”

McDonald这番颠覆传统零售的言论确实为Bodegas引发了关注,然而,并不是他希望的那种。

“我们原本希望有个大反应,但现在反应出乎我们的意料”。在第一篇介绍自己的博客后,第二篇博客McDonald就不得不对负面反馈做解释

负面反馈最先源于Fast Company,它以“两个Googlers要淘汰街角小卖部”为标题报道了Bodegas。Fast Company认为,Bodegas很可能抢了那些社区小卖部的生意,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这种小卖部,真正的流浪猫也没有小卖部可以栖息了。

甚至,Fast Company认为Bodegas的名字就很敏感,Bodegas把杂货店的英文“bodega”用作了自己的名字,还拿猫的形象做自己的Logo。

Bodegas并不向物业空间付租金,而是靠说服物业方认可Bodegas盒子带来的价值。Fast Company认为Bodegas除了这个简单的盒子,不需要其他成本,就可以坐着赚钱。

Fast Company的文章立即引发了社交平台上对Bodegas的一大波抵制,更多媒体开始跟进报道,标题类似于华盛顿邮报的这篇“Bodegas,一个“无人机柜”,已经成为美国人最痛恨的初创企业”。

在第二篇博客中,McDonald辩驳Bodegas不是要干掉那些小卖部,而是要把小卖部开到那些原本没有小卖部的地方。对于Bodegas这个名字,他表示团队已经对这个名字进行过调研,包括纽约市民和品牌专家,“我们可能没有问到对的人”。

浏览Twitter上对Bodegas的抵制和吐槽,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竟然盗用小卖部的名字Bodega!还用Bodega的猫咪做Logo,太不尊重Bodega的文化了。

2,他们不会理解,走到便利店,看到懒洋洋的猫的感觉。

3,什么个性化定制,连现做的三明治都没有。

4,为什么这些创业者要去抢街角小卖部的生意,他们常常是初到美国的移民们养家糊口的来源。

5,富有的科技兄弟,不习惯和有色工人阶级打交道,所以认为高贵的机器更好。

6,迫不及待等待这家公司破产,因为它无法阻止人们把这个箱子偷走。

7,根本没有什么创意,不就是个自动售货机,这种项目也可以融资?这就是另一个Juicero,Juicero就是硅谷那个鲜榨果汁机骗子公司。

8,这里明明没有问题需要解决,这里不需要VC的支持,去用科技解决用问题的地方吧。

显然,Bodegas在公关上做得很糟糕,不仅为自己树敌,引发了既得利益者的围攻,路人也产生了反感情绪,甚至推波助澜的往人种歧视的红线上靠。

不过,社交媒体上的这些抵制也是相互矛盾的心态,一方面认为Bodegas的盒子不好,没有人情味,无法提供新鲜食材,或者就是自动售货机;另一方面,却又认为Bodegas最终会让小卖部生存不下去。

如果不考虑公关的问题,单从商业模式上来说,Bodegas的无人货柜看起来确实更像是高级版的自助售卖机,售卖高频次消费的必需品,但在商业逻辑上确实又是不同的。

传统自动售货机通常会放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段,比如商业街或者地铁站。Bodegas也是选择了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但不同的是,这些地方是同一个人或者固定的一群人每天常去,而且呆得时间最长的地方,比如办公室和公寓。当然,新的图像识别技术也支持提供了更简洁的体验。

Bodegas确实节省了人力成本,而距离人群的需求更近,操作更简单,这些效率提升确实可能让它对社区便利店造成威胁。但弊端也同样有,SKU有限,提供鲜食的能力有限,只提供利润微薄的标准品能否覆盖它的运营成本并不确定。

放在健身房的Bodegas

而实际上,国外做无人零售的团队,并不只有Bodegas一家,Amazon Go虽然还没有落地,但在2016年底也先介绍自己了,虽然做的是类似超市的形态,但是强调的是更快捷方便的结算体验,而没有说自己要干掉谁,当然Amazon的杀伤力大家都心知肚明。

此外,界面创业之前还报道过魔比商店(Moby Mart)的移动无人零售项目。这个团队是从其母公司Wheelys Inc分离出来的,Wheelys Inc总部设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还曾拿到过YC的投资,原本做街头流动咖啡车Wheelys Café,也已经扩张到中国。

而魔比的故事重点在于自己运用高端的AI技术提供更好的体验,可移动,避免了现实零售店的高租金,人们可以更轻松地开一家邻里小店,也是回避了那些敏感的问题。

以及,魔比这样一个原本海外背景的团队,却计划将它的新产品首先落地中国。其创始合伙人Tomas Mazetti当时对界面创业表示,原因一方面在于,魔比将工厂设在中国,更重要的是,中国用户习惯进行移动支付,“中国是全球智能手机尤其是移动支付最普及的地方。”

而如果你了解这种类似的无人货架在中国发展的进度,你可能会感到,美国这类项目的发展太初级太小儿科了。

在开放货架领域,中国的创投圈已经不在讨论这个新点子是不是可行,对那些小卖部有什么影响,而是已经出现了各种形态,可谓百家争鸣。我们已经的报道过,各路玩家抢着扩张,融资大战已经进行了一轮,还有更多没有来得及披露,甚至,并购都已经发生了两次了。

国内的开放货架目前还只在办公室扩张,采用完全无成本的货架,依赖场景的约束力。无人便利店也从封闭的高端小区开始,这些地方原本也是传统便利店相对空白涉足的地方。

并不止于此,猩便利在同时布局无人货架和便利店,表示要做“便利蜂窝”,还在研发推出更多形态。原本做生鲜超市的盒马鲜生也在做货架,而且可能主打鲜食。早就做无人榨汁机的“天使之橙”也开始做现做现售的便利店。

这些还都只是中国创投圈正在探索的“新零售”模式的冰山一角。相比Bodegas的创始人Google工程师背景,中国团队更多来自零售和线下运营背景,他们拼的并不是技术上能提高多少效率,而是在拼整个零售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当然,还有前期抢占点位的能力。

以及,Bodegas被攻击抢社区小卖部生意的问题,在中国也没有大矛盾,反而阿里和京东都在拉拢社区小店,协助对方改造成“天猫小店”或者“京东便利店”。

这样的情况之前并不多,国内的创业者常常可以从国外尤其是硅谷的项目上找到一些灵感。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模式,硅谷常常是领头者,而中国创投圈Copy to China。

共享单车是个例外,中国抢在了前面,还在向海外扩张,而无人货架说不定会是第二个例外。

图片来源:Instagram@bodegacatsofinstagram

 

——————————

关注「界面创业」公众号
阅读有价值和有意思的创业报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硅谷也有无人货架了 但好像不怎么受待见

也可能只是他们不懂做公关。

图片来源:Instagram@bodegacatsofinstagram

相比国内做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或者其他什么新零售形态的热闹,硅谷那边好像没有什么声音,除了Amazon在去年底推出Amazon Go,并没有更多人把这事儿当风口看。

除了一个叫Bodegas的项目。

今年9月中旬,Bodegas宣布获得来自First Round Capital和Homebrew Ventures的250万种子轮投资,再之前还获得来自Facebook,Twitter,Dropbox和Google等高管的天使投资。

Bodegas由两个Ex-Googlers Paul McDonald和Ashwath Rajan创立于2016年5月。McDonald同时担任CEO,他曾在Google做了13年的产品经理,参与过Google的Google Wallet项目。

Bodega源自西班牙语,原意为“酒窖”,现在在美国指代那些开在街角的杂货铺或者说小卖部,常常由一对移民夫妇打理,还常常有一只猫出没。Instagram上还有个网红博主@bodegacatsofinstagram专门抛这种Bodega中的猫的图片。而Bodegas也选了猫的形象做Logo。

图片来源:Instagram@bodegacatsofinstagram

这个Bodegas是什么样的?先看Bodegas制作的介绍自己的视频。

概括地说,Bodegas将自己定位为“即刻获取日常必需品。”(Everyday Essentials, Instantly.)而且体验简洁,拿走就自然结算。

你还可以在Bodegas在Medium的官方博客中找到更多信息,Bodegas联合创始人兼CEO McDonald在9月14号发布了第一篇介绍Bodegas的博客,“Bodegas把商店的相关切片带到你伸手可触的地方”。

Bodegas会被放在公寓,办公室,大学校园、健身房这样的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呆的地方,选择了那些刚性需求、消费频次高的生活必需品。McDonald表示,他们会根据不同的社区场所,测试用户个性化需求,定制提供不同的商品品类和品牌。同时,用户也可以在App上向Bodegas提名希望柜子里出现的商品。

未来,McDonald表示,Bodegas还可以帮助品牌做营销,将品牌的产品放到对其商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顾客面前,甚至可以联合商家推出特定的Bodegas货架,家居建材商Home Depot可以放一个到工地上,办公用品商Staples可以在办公室设一个,健身营养品供应商GNC可以在健身房设一个。

McDonald认为,线上线下零售商们一直致力于优化零售业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建立最有效率的分销系统,将商品送达到顾客手中。然而,实体店需要顾客登门,电商又要等,而Bodegas则将商店的一部分搬到了你眼前。

从上面的视频中,可以看到,Bodegas的用户操作很简单,只要在它的App中输入商店编号,从柜子里拿走商品,它就自动结算账单了。当然,第一次用得先注册,包括绑定信用卡。

这里顺带插一下,如果你已经体验过国内类似的项目,你可能会嘲笑一些流程设计。在中国,没有哪家会设计成用户输入商店编号的操作,当然是扫码啦。而且,虽然视频中商店代码是3位数,但这只够编码1万个盒子。Bodegas要想完成商品触手可及的程度,这样的布局密度,1万个编码的额度恐怕很快就会用完,之后就得加位数了。以及,在中国也不需要绑定信用卡,直接支付宝或者微信授权,连App可能也不需要。

但抛开这些,Bodegas结算体验最流畅的地方在于,你可以拿了就走,账单自动结算,这是什么原理?Bodegas又制作了一个演示视频来解释。

Bodegas盒子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来判断用户拿走的商品,进而完成结算。如果你最开始会好奇为什么两个谷歌出身的人会对一个小卖部生意感兴趣,到这里就清楚了。

和现在很多AI初创公司一样,Bodegas拿.ai作为域名后缀,所以,Bodegas将自己定位为一家AI公司。当然,像大多数宣称自己为AI公司一样,Bodegas在AI技术上的背景并不确定。

而且,把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用于购物结算,Bodegas也不是第一家。2016年底,Amazon就宣布正在测试Amazon Go,Amazon称之为“Just Walk Out Shopping”,不排队,不结账。不过Amazon计划应用的场景是大的便利店,而不是货架,所以对系统的要求更高,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落地。

而中国也早就有跟Bodegas很类似的解决方案,比如深兰科技的“Takego”结算系统,在技术上是同样的原理,只不过这家选择向B端输出技术。阿里“淘咖啡”也在研发类似的技术。

Bodegas的两位联合创始人,Paul McDonald (右)和Ashwath Rajan (左边) 

Bodegas现在只在湾区布了30个,接下来的事当然是要扩张,McDonald计划到年底扩张到1000个。而扩张的方式则选择,让用户向他们申请入驻,所以他们在这个时候向媒体披露了自己的项目。

“最终,集中的网点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将有10万个Bodegas铺开,总会有一个距离你100英尺远。”McDonald对Fast Company表示

McDonald还对Quartz表示,“美国拥有约400万台自动售货机,全球有5000多家7-Eleven,他希望Bodega能够代替它们。”

McDonald这番颠覆传统零售的言论确实为Bodegas引发了关注,然而,并不是他希望的那种。

“我们原本希望有个大反应,但现在反应出乎我们的意料”。在第一篇介绍自己的博客后,第二篇博客McDonald就不得不对负面反馈做解释

负面反馈最先源于Fast Company,它以“两个Googlers要淘汰街角小卖部”为标题报道了Bodegas。Fast Company认为,Bodegas很可能抢了那些社区小卖部的生意,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这种小卖部,真正的流浪猫也没有小卖部可以栖息了。

甚至,Fast Company认为Bodegas的名字就很敏感,Bodegas把杂货店的英文“bodega”用作了自己的名字,还拿猫的形象做自己的Logo。

Bodegas并不向物业空间付租金,而是靠说服物业方认可Bodegas盒子带来的价值。Fast Company认为Bodegas除了这个简单的盒子,不需要其他成本,就可以坐着赚钱。

Fast Company的文章立即引发了社交平台上对Bodegas的一大波抵制,更多媒体开始跟进报道,标题类似于华盛顿邮报的这篇“Bodegas,一个“无人机柜”,已经成为美国人最痛恨的初创企业”。

在第二篇博客中,McDonald辩驳Bodegas不是要干掉那些小卖部,而是要把小卖部开到那些原本没有小卖部的地方。对于Bodegas这个名字,他表示团队已经对这个名字进行过调研,包括纽约市民和品牌专家,“我们可能没有问到对的人”。

浏览Twitter上对Bodegas的抵制和吐槽,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竟然盗用小卖部的名字Bodega!还用Bodega的猫咪做Logo,太不尊重Bodega的文化了。

2,他们不会理解,走到便利店,看到懒洋洋的猫的感觉。

3,什么个性化定制,连现做的三明治都没有。

4,为什么这些创业者要去抢街角小卖部的生意,他们常常是初到美国的移民们养家糊口的来源。

5,富有的科技兄弟,不习惯和有色工人阶级打交道,所以认为高贵的机器更好。

6,迫不及待等待这家公司破产,因为它无法阻止人们把这个箱子偷走。

7,根本没有什么创意,不就是个自动售货机,这种项目也可以融资?这就是另一个Juicero,Juicero就是硅谷那个鲜榨果汁机骗子公司。

8,这里明明没有问题需要解决,这里不需要VC的支持,去用科技解决用问题的地方吧。

显然,Bodegas在公关上做得很糟糕,不仅为自己树敌,引发了既得利益者的围攻,路人也产生了反感情绪,甚至推波助澜的往人种歧视的红线上靠。

不过,社交媒体上的这些抵制也是相互矛盾的心态,一方面认为Bodegas的盒子不好,没有人情味,无法提供新鲜食材,或者就是自动售货机;另一方面,却又认为Bodegas最终会让小卖部生存不下去。

如果不考虑公关的问题,单从商业模式上来说,Bodegas的无人货柜看起来确实更像是高级版的自助售卖机,售卖高频次消费的必需品,但在商业逻辑上确实又是不同的。

传统自动售货机通常会放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段,比如商业街或者地铁站。Bodegas也是选择了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但不同的是,这些地方是同一个人或者固定的一群人每天常去,而且呆得时间最长的地方,比如办公室和公寓。当然,新的图像识别技术也支持提供了更简洁的体验。

Bodegas确实节省了人力成本,而距离人群的需求更近,操作更简单,这些效率提升确实可能让它对社区便利店造成威胁。但弊端也同样有,SKU有限,提供鲜食的能力有限,只提供利润微薄的标准品能否覆盖它的运营成本并不确定。

放在健身房的Bodegas

而实际上,国外做无人零售的团队,并不只有Bodegas一家,Amazon Go虽然还没有落地,但在2016年底也先介绍自己了,虽然做的是类似超市的形态,但是强调的是更快捷方便的结算体验,而没有说自己要干掉谁,当然Amazon的杀伤力大家都心知肚明。

此外,界面创业之前还报道过魔比商店(Moby Mart)的移动无人零售项目。这个团队是从其母公司Wheelys Inc分离出来的,Wheelys Inc总部设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还曾拿到过YC的投资,原本做街头流动咖啡车Wheelys Café,也已经扩张到中国。

而魔比的故事重点在于自己运用高端的AI技术提供更好的体验,可移动,避免了现实零售店的高租金,人们可以更轻松地开一家邻里小店,也是回避了那些敏感的问题。

以及,魔比这样一个原本海外背景的团队,却计划将它的新产品首先落地中国。其创始合伙人Tomas Mazetti当时对界面创业表示,原因一方面在于,魔比将工厂设在中国,更重要的是,中国用户习惯进行移动支付,“中国是全球智能手机尤其是移动支付最普及的地方。”

而如果你了解这种类似的无人货架在中国发展的进度,你可能会感到,美国这类项目的发展太初级太小儿科了。

在开放货架领域,中国的创投圈已经不在讨论这个新点子是不是可行,对那些小卖部有什么影响,而是已经出现了各种形态,可谓百家争鸣。我们已经的报道过,各路玩家抢着扩张,融资大战已经进行了一轮,还有更多没有来得及披露,甚至,并购都已经发生了两次了。

国内的开放货架目前还只在办公室扩张,采用完全无成本的货架,依赖场景的约束力。无人便利店也从封闭的高端小区开始,这些地方原本也是传统便利店相对空白涉足的地方。

并不止于此,猩便利在同时布局无人货架和便利店,表示要做“便利蜂窝”,还在研发推出更多形态。原本做生鲜超市的盒马鲜生也在做货架,而且可能主打鲜食。早就做无人榨汁机的“天使之橙”也开始做现做现售的便利店。

这些还都只是中国创投圈正在探索的“新零售”模式的冰山一角。相比Bodegas的创始人Google工程师背景,中国团队更多来自零售和线下运营背景,他们拼的并不是技术上能提高多少效率,而是在拼整个零售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当然,还有前期抢占点位的能力。

以及,Bodegas被攻击抢社区小卖部生意的问题,在中国也没有大矛盾,反而阿里和京东都在拉拢社区小店,协助对方改造成“天猫小店”或者“京东便利店”。

这样的情况之前并不多,国内的创业者常常可以从国外尤其是硅谷的项目上找到一些灵感。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模式,硅谷常常是领头者,而中国创投圈Copy to China。

共享单车是个例外,中国抢在了前面,还在向海外扩张,而无人货架说不定会是第二个例外。

图片来源:Instagram@bodegacatsofinstagram

 

——————————

关注「界面创业」公众号
阅读有价值和有意思的创业报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