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家公开“制假售假”的徐震超市,竟然把生意做到了伦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家公开“制假售假”的徐震超市,竟然把生意做到了伦敦

徐震,这位戴着眼镜、长相斯文、身高一米九的70后艺术家,从10年前就开始“跨界”玩起了超市项目。继去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徐震超市”在上海愚园路开业并引起

作者:Kissen

徐震,这位戴着眼镜、长相斯文、身高一米九的70后艺术家,从10年前就开始“跨界”玩起了超市项目。继去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徐震超市”在上海愚园路开业并引起巨大反响之后,今年9月底“徐震超市”又开到了伦敦金利街。

然而与一般超市不同的是,“徐震超市”只卖产品包装,包装里却空无一物。这家公然制假售假的超市,不仅没有被查封,竟然还把生意做到了伦敦,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中国青年艺术家徐震

“徐震超市”的缘起

“徐震超市”是中国青年艺术家徐震打造的装置艺术项目,意在引发大众关于日常消费文化的探讨。自2007年诞生以来,频繁出入国内外各大画廊和美术馆,曾先后亮相于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纽约James Cohan 画廊、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香格纳画廊、上海龙美术馆、奥地利格拉兹美术馆等。自2016年起,“徐震超市”开始走出殿堂走上街头,先后在上海愚园路和伦敦金利街开业,化身为更富有实验意味的街头便利店。

上海愚园路的徐震超市

“徐震超市”体量小巧,招牌醒目。对于习惯城市生活的人来说,这样的便利店再熟悉不过了。它们标识鲜明,环境整洁有序,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日常生活所需。“徐震超市”表面上看起来与普通便利店并无二致,从外面看灯火通明,里面摆满了商品。但当你走进店里拿起一件商品时,才发现每件产品虽然表面完好,但都只是虚有其表,包装里面却空无一物。

徐震超市里面的货架

不寻常的购物体验

原来超市买来正常的商品之后,用非常精巧的手法把里面的东西掏空,再把包装复原,表面看不出任何拆封的痕迹。超市里的商品全部按正常商品的价格出售,超市里收银台、冷柜、监控录像等普通便利店必备设施一应俱全。有许多不明就里的顾客甚至直到结账时被收银员提醒才得知这家超市是一个实验艺术项目,里面贩卖的商品都只有包装没有内容,只好放下商品悻悻而去。但也有许多了解内情的人慕名而来,只为买几个空包装,甚至只为买几个“徐震超市”的购物袋。

“徐震超市”给顾客带来了不寻常的“购物体验”。琳琅满目的货架令人充实欢喜,但面临众多异彩纷呈的商品却使人犹豫不决难以选择,当最终拿起一件商品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这样一波三折的心理体验着实引人深思。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仿佛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消费的,艺术与商品之间看似泾渭分明的界限,在这家超市里被打破。徒有其表的超市、荒诞不经的商品,无不在追问着消费者一个问题:在好看的皮囊背后,真相是否空空如也?

从“徐震超市”看消费主义的逻辑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消费主义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人们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的方案之一,在社会经济极大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人与物的关系经常表现为人追求体面的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做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

由于科技进步导致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和产能过剩,人们的物质需求被不断满足,因此需要不断制造新的需求来消化过剩的产能并提高社会产品的交换价值。为达此目的,消费者的欲望、需要和情感便成为资本作用和操纵的对象,生产也不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同时也是消费欲望和消费者的生产。只有不断生产出具有消费欲望的消费者,才能把产品卖出去。

因此,产品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其实用价值,更要赋予它们更多的非物质属性的符号象征意义。从这种角度来理解,人们去“徐震超市”购买一些毫无实用价值的空包装,也是追求其带有艺术家标签的象征意义。

今天人们排队两个多小时购买“喜茶”或者“Lady M”的心理,可能同三十年前肯德基刚刚进入中国时,北京市民排队两个多小时品尝洋快餐的背后追逐洋快餐时尚、精致的标签的心理别无二致。我们在消费的同时也被消费,正如“徐震超市”的标语“填补空虚每一天”,我们用来填补空虚的正是另一种空虚。

排队购买奶茶的人群

回归理性的矛盾

旧的需求不断被满足,新的需求不断被创造,与此同时,旧的矛盾不断被解决,新的矛盾也不断产生。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话:“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处在变化之中,保持定力需要不断审视自身真正的内在需求,进而避免成为资本操纵的对象。

至于什么是美好的生活,对不同个体而言可能有千千万万种答案。正如欣赏美女一样,有的人消费皮囊,有的人欣赏灵魂,各取所需本都无可厚非。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在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非理性繁荣的背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客观存在,从而重归对自身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理性认识。

对商品生产而言,少一点浮夸的花架子,多一些纯粹的、脱离的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中国制造”。毕竟最需要关心的,还是困难群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家公开“制假售假”的徐震超市,竟然把生意做到了伦敦

徐震,这位戴着眼镜、长相斯文、身高一米九的70后艺术家,从10年前就开始“跨界”玩起了超市项目。继去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徐震超市”在上海愚园路开业并引起

作者:Kissen

徐震,这位戴着眼镜、长相斯文、身高一米九的70后艺术家,从10年前就开始“跨界”玩起了超市项目。继去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徐震超市”在上海愚园路开业并引起巨大反响之后,今年9月底“徐震超市”又开到了伦敦金利街。

然而与一般超市不同的是,“徐震超市”只卖产品包装,包装里却空无一物。这家公然制假售假的超市,不仅没有被查封,竟然还把生意做到了伦敦,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中国青年艺术家徐震

“徐震超市”的缘起

“徐震超市”是中国青年艺术家徐震打造的装置艺术项目,意在引发大众关于日常消费文化的探讨。自2007年诞生以来,频繁出入国内外各大画廊和美术馆,曾先后亮相于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纽约James Cohan 画廊、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香格纳画廊、上海龙美术馆、奥地利格拉兹美术馆等。自2016年起,“徐震超市”开始走出殿堂走上街头,先后在上海愚园路和伦敦金利街开业,化身为更富有实验意味的街头便利店。

上海愚园路的徐震超市

“徐震超市”体量小巧,招牌醒目。对于习惯城市生活的人来说,这样的便利店再熟悉不过了。它们标识鲜明,环境整洁有序,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日常生活所需。“徐震超市”表面上看起来与普通便利店并无二致,从外面看灯火通明,里面摆满了商品。但当你走进店里拿起一件商品时,才发现每件产品虽然表面完好,但都只是虚有其表,包装里面却空无一物。

徐震超市里面的货架

不寻常的购物体验

原来超市买来正常的商品之后,用非常精巧的手法把里面的东西掏空,再把包装复原,表面看不出任何拆封的痕迹。超市里的商品全部按正常商品的价格出售,超市里收银台、冷柜、监控录像等普通便利店必备设施一应俱全。有许多不明就里的顾客甚至直到结账时被收银员提醒才得知这家超市是一个实验艺术项目,里面贩卖的商品都只有包装没有内容,只好放下商品悻悻而去。但也有许多了解内情的人慕名而来,只为买几个空包装,甚至只为买几个“徐震超市”的购物袋。

“徐震超市”给顾客带来了不寻常的“购物体验”。琳琅满目的货架令人充实欢喜,但面临众多异彩纷呈的商品却使人犹豫不决难以选择,当最终拿起一件商品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这样一波三折的心理体验着实引人深思。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仿佛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消费的,艺术与商品之间看似泾渭分明的界限,在这家超市里被打破。徒有其表的超市、荒诞不经的商品,无不在追问着消费者一个问题:在好看的皮囊背后,真相是否空空如也?

从“徐震超市”看消费主义的逻辑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消费主义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人们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的方案之一,在社会经济极大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人与物的关系经常表现为人追求体面的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做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

由于科技进步导致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和产能过剩,人们的物质需求被不断满足,因此需要不断制造新的需求来消化过剩的产能并提高社会产品的交换价值。为达此目的,消费者的欲望、需要和情感便成为资本作用和操纵的对象,生产也不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同时也是消费欲望和消费者的生产。只有不断生产出具有消费欲望的消费者,才能把产品卖出去。

因此,产品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其实用价值,更要赋予它们更多的非物质属性的符号象征意义。从这种角度来理解,人们去“徐震超市”购买一些毫无实用价值的空包装,也是追求其带有艺术家标签的象征意义。

今天人们排队两个多小时购买“喜茶”或者“Lady M”的心理,可能同三十年前肯德基刚刚进入中国时,北京市民排队两个多小时品尝洋快餐的背后追逐洋快餐时尚、精致的标签的心理别无二致。我们在消费的同时也被消费,正如“徐震超市”的标语“填补空虚每一天”,我们用来填补空虚的正是另一种空虚。

排队购买奶茶的人群

回归理性的矛盾

旧的需求不断被满足,新的需求不断被创造,与此同时,旧的矛盾不断被解决,新的矛盾也不断产生。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话:“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处在变化之中,保持定力需要不断审视自身真正的内在需求,进而避免成为资本操纵的对象。

至于什么是美好的生活,对不同个体而言可能有千千万万种答案。正如欣赏美女一样,有的人消费皮囊,有的人欣赏灵魂,各取所需本都无可厚非。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在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非理性繁荣的背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客观存在,从而重归对自身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理性认识。

对商品生产而言,少一点浮夸的花架子,多一些纯粹的、脱离的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中国制造”。毕竟最需要关心的,还是困难群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