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报告建议以前海为支点构建深港创新金融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报告建议以前海为支点构建深港创新金融圈

中国银行(香港)在课题报告中指出,在前海建立创新、开放、包容的深港金融创新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宽深圳—前海—香港金融创新合作通道,将风险严格管控在前海,缓冲境外风险扩散到区外市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6日,中国银行(香港)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合作与前海的角色定位研究》(下称“课题报告”)称,前海整体开发已达到预期目标,深化深港金融合作的条件趋于成熟,并提出“以前海为支点构建深港创新金融圈”构想。

参与该课题研究的中国银行(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应坚指出,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由三个金融圈组成,一个是深港创新金融圈,一个是广佛区域总部金融圈,还有一个是珠澳特色金融圈。相比起来,深港创新金融圈能量最大,影响也是最大的。

目前,深化深港金融合作的条件趋于成熟。前海注册企业已超过14万家,金融服务需求和供应均十分旺盛。金融机构进驻十分活跃,截至去年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金融类企业5.1万家,区内注册持牌金融机构213家,包括71家银行业机构,金融业密度是深圳全市的2.5倍。

香港机构也在加快进入前海,前海注册港资企业4729家,港铁、港交所、招商局、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等企业都已进驻。

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率先在全国推出跨境人民币贷款政策,片区内银行向境外企业共发放人民币贷款9笔27.74亿元,9家企业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机构为主办企业建立跨境本外币资金池。

在监管方面,监管机构以创新思维主动争取跨境政策突破,使银行业务创新有更大空间,前海具有雄厚的财力,有力地支持金融业发展。

基于上述特点,课题报告提出“以前海为支点构建深港创新金融圈”,即是在前海建立创新、开放、包容的深港金融创新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宽深圳—前海—香港金融创新合作通道,将风险严格管控在前海,缓冲境外风险扩散到区外市场。

课题报告表示,前海金融创新合作应该完成持续推动前海跨境业务创新、大力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高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以前海为支点推进珠三角东西岸协同发展、增强前海对外和对内辐射功能等六个主要任务。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拥有独特的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是亚太重要的交通及物流枢纽,拥有世界级的海港群,深圳、广州和香港在世界十大港口中占据3席。2016年,珠三角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673公里,城际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350公里,已形成粤港澳城市群“一小时城际交通圈”。

课题报告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湾区地区同文同种、粤语互通,经贸关系密切,产业分工清晰、具较强互补性,要素流动频繁等。不过,也存在不利因素,如涉及跨境、法律不同,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

应坚指出,正由于涉及跨境等问题,两地有两个话语体系,有很多事情不好办,为了方便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要素自由流动,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规划解决的。

上述课题报告公布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017年重大制度创新成果与案例发布会上。自2015年挂牌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累计推出31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131项,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的19项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有6项为前海蛇口片区首创。今年,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5项第三批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中,有2项起源于前海。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片区2017年新推出111项制度创新成果,包括投资便利化27项、贸易便利化20项、金融创新14项、事中事后监管5项、法治建设41项和体制机制创新4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42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报告建议以前海为支点构建深港创新金融圈

中国银行(香港)在课题报告中指出,在前海建立创新、开放、包容的深港金融创新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宽深圳—前海—香港金融创新合作通道,将风险严格管控在前海,缓冲境外风险扩散到区外市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2月6日,中国银行(香港)发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合作与前海的角色定位研究》(下称“课题报告”)称,前海整体开发已达到预期目标,深化深港金融合作的条件趋于成熟,并提出“以前海为支点构建深港创新金融圈”构想。

参与该课题研究的中国银行(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应坚指出,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由三个金融圈组成,一个是深港创新金融圈,一个是广佛区域总部金融圈,还有一个是珠澳特色金融圈。相比起来,深港创新金融圈能量最大,影响也是最大的。

目前,深化深港金融合作的条件趋于成熟。前海注册企业已超过14万家,金融服务需求和供应均十分旺盛。金融机构进驻十分活跃,截至去年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金融类企业5.1万家,区内注册持牌金融机构213家,包括71家银行业机构,金融业密度是深圳全市的2.5倍。

香港机构也在加快进入前海,前海注册港资企业4729家,港铁、港交所、招商局、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等企业都已进驻。

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率先在全国推出跨境人民币贷款政策,片区内银行向境外企业共发放人民币贷款9笔27.74亿元,9家企业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机构为主办企业建立跨境本外币资金池。

在监管方面,监管机构以创新思维主动争取跨境政策突破,使银行业务创新有更大空间,前海具有雄厚的财力,有力地支持金融业发展。

基于上述特点,课题报告提出“以前海为支点构建深港创新金融圈”,即是在前海建立创新、开放、包容的深港金融创新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宽深圳—前海—香港金融创新合作通道,将风险严格管控在前海,缓冲境外风险扩散到区外市场。

课题报告表示,前海金融创新合作应该完成持续推动前海跨境业务创新、大力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高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以前海为支点推进珠三角东西岸协同发展、增强前海对外和对内辐射功能等六个主要任务。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拥有独特的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是亚太重要的交通及物流枢纽,拥有世界级的海港群,深圳、广州和香港在世界十大港口中占据3席。2016年,珠三角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673公里,城际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350公里,已形成粤港澳城市群“一小时城际交通圈”。

课题报告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有利因素包括湾区地区同文同种、粤语互通,经贸关系密切,产业分工清晰、具较强互补性,要素流动频繁等。不过,也存在不利因素,如涉及跨境、法律不同,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

应坚指出,正由于涉及跨境等问题,两地有两个话语体系,有很多事情不好办,为了方便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要素自由流动,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规划解决的。

上述课题报告公布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017年重大制度创新成果与案例发布会上。自2015年挂牌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累计推出31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131项,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的19项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有6项为前海蛇口片区首创。今年,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5项第三批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中,有2项起源于前海。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该片区2017年新推出111项制度创新成果,包括投资便利化27项、贸易便利化20项、金融创新14项、事中事后监管5项、法治建设41项和体制机制创新4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42项。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