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埃森哲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有利于推进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埃森哲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有利于推进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

在新科技发展浪潮中,数字技术无疑能够帮助企业突破地理上的束缚,更为有效地融入到数字全球化的网络当中。

前几天,中国共享自行车摩拜单车宣布在德国首都柏林投入运营,这成为摩拜单车提供服务的全球第200个城市,标志着摩拜单车提前翻倍实现全年拓展目标。

这只是全球化成果的一个简单例子。实际上,过去几十年,全球化一直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正是由于全球化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国家才得以加入全球价值链条当中,并从中获益。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如此,中印巴俄等金砖国家也如此,广大亚非拉国家更是如此。

然而,近年来,全球化正面临新的挑战。埃森哲2017年进行的全球舆情分析发现,公众舆论对“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怀疑态度正呈上升趋势。

一方面,国际贸易体系进入瓶颈期,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贸易增长乏力,甚至陷入停滞状态。衡量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指标一反90年代显著提升的常态,在金融危机后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全球各地贸易保护主义显著抬头: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共有31个国家或地区共制定出200多项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如果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算起,这类措施已经超过了1000项。

一时间,国际上不断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声音。那么,全球化浪潮真的走到尽头了吗?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到全球范围内,把更多的发展中经济体纳入考虑就会发现,全球化做得还远远不够。

全球化背后的作用机制——全球价值链

全球化浪潮之所以能够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作用,其关键点在于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类似于全球化大分工一样,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多个步骤,根据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分工和合作。

就现实而言,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三大生产中心,分别是以美国、欧洲(尤其是德国)和亚洲(中国、日本和韩国,其中以中国为最核心)为中心的三大区域。随着全球化步伐的拓展,这一模式会逐步扩展到越来越多国家,使他们成为生产链的一环,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从中受益。

正是由于全球价值链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才得以不断提高在全球贸易中的参与度,并使其出口产品更加多元化。中国就是这一过程中的见证者、贡献者和受益者。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3.2%,居全球首位。

显然,如果没有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式,发展中国家将难以摆脱单纯的原材料供应地的困境,无法积累资金、技术,更谈不上沿着微笑曲线的两端逐步攀升获取更多价值。因此,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都至关重要。而这才是全球化最大的贡献所在,它不仅惠及现实的全球生产,还能够挖掘全球新的增长动能。

全球化出路——推动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

全球化无疑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价值链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全球范围的生产力提升。尽管当前全球化发展模式遇到了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倒退是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当我们深入评估全球各类经济体时会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边缘地带,甚至还游离在这一网络之外。

那么,新的发展动力究竟在哪里呢?

埃森哲近期的调研给予我们很大参考价值。这项针对中、美、德等国家400位跨国公司高管的调研显示,跨国企业都在担忧日渐抬头的经济保护主义,以及碎片化趋势可能为业务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其中,58%的高管表示,如何应对经济保护主义已被纳入董事会议题;超过半数的高管表示,在未来三年内经济保护主义将成为常规管理议题。

全球化发展要想重获动力,就必须更加具有包容性和普惠性,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纳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在这一方面,中国能够有效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独特位置和经验,对于希望深耕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三大生产中心之一,中国早就成功地将亚洲内部产业链上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形成了强有力的生产贸易网络。中国目前已经意识到,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对于全球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由此成为倡导全球化发展的主力军。例如,自2015年起,中国倡导开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就是寻求包容性全球化的一大重要战略举措。

应对挑战——融入数字全球化

一个国家要加入全球产业链,通常会选择地理上最近的生产中心,但最新数据显示,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加入上述任何一个生产中心,大部分非洲国家更是和现有的生产中心相距甚远。这些国家的中小企业长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如果说地理距离在传统的全球化活动中是难以逾越存在的障碍,那么,在新科技发展浪潮中,数字技术无疑能够帮助企业突破地理上的束缚,更为有效地融入到数字全球化的网络当中。

根据埃森哲的研究,目前,数字全球化已经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动能,一扫全球贸易的疲软之势。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服务贸易已经在快速增长,成为促进全球进一步深化合作的驱动力。借助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非贸易品转变为贸易品,而虚拟物品交易也逐渐取代实物交易,全球贸易加速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如果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增加值计算的出口额,我们会发现,前者50%以上为服务,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仍以货物出口为主,还有很大空间发展服务贸易,开拓新的增长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鸿沟。这显示出数字全球化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和经济价值。

而对于各国的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而言,数字全球化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弥补地理距离造成的“被边缘化”遗憾。例如,3D打印技术帮助小企业实现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众筹平台帮助小企业融资,而电商平台则帮助小企业快速对接国际市场。

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在建立全球化新格局时,不仅要正视全球化过程当中曾经出现的障碍,处理好存量挑战,还必须面向未来思考数字化增量发展问题。因此,一方面,既要继续着手做好全球价值链的打造和完善,使更多国家纳入其中,又要积极关注数字全球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这些欠发达国家能够获得新兴发展机遇,并有可能在新的竞争中尽早赶上全球步伐,享受数字全球化红利。这样才能促使各国各地区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具生命力的全球命运共同体。

本文作者:

马克·珀迪 埃森哲研究部董事总经理

邱 静 埃森哲研究部总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埃森哲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有利于推进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

在新科技发展浪潮中,数字技术无疑能够帮助企业突破地理上的束缚,更为有效地融入到数字全球化的网络当中。

前几天,中国共享自行车摩拜单车宣布在德国首都柏林投入运营,这成为摩拜单车提供服务的全球第200个城市,标志着摩拜单车提前翻倍实现全年拓展目标。

这只是全球化成果的一个简单例子。实际上,过去几十年,全球化一直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正是由于全球化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国家才得以加入全球价值链条当中,并从中获益。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如此,中印巴俄等金砖国家也如此,广大亚非拉国家更是如此。

然而,近年来,全球化正面临新的挑战。埃森哲2017年进行的全球舆情分析发现,公众舆论对“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怀疑态度正呈上升趋势。

一方面,国际贸易体系进入瓶颈期,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贸易增长乏力,甚至陷入停滞状态。衡量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指标一反90年代显著提升的常态,在金融危机后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全球各地贸易保护主义显著抬头: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共有31个国家或地区共制定出200多项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如果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算起,这类措施已经超过了1000项。

一时间,国际上不断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声音。那么,全球化浪潮真的走到尽头了吗?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到全球范围内,把更多的发展中经济体纳入考虑就会发现,全球化做得还远远不够。

全球化背后的作用机制——全球价值链

全球化浪潮之所以能够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作用,其关键点在于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类似于全球化大分工一样,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多个步骤,根据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分工和合作。

就现实而言,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三大生产中心,分别是以美国、欧洲(尤其是德国)和亚洲(中国、日本和韩国,其中以中国为最核心)为中心的三大区域。随着全球化步伐的拓展,这一模式会逐步扩展到越来越多国家,使他们成为生产链的一环,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从中受益。

正是由于全球价值链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才得以不断提高在全球贸易中的参与度,并使其出口产品更加多元化。中国就是这一过程中的见证者、贡献者和受益者。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3.2%,居全球首位。

显然,如果没有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式,发展中国家将难以摆脱单纯的原材料供应地的困境,无法积累资金、技术,更谈不上沿着微笑曲线的两端逐步攀升获取更多价值。因此,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都至关重要。而这才是全球化最大的贡献所在,它不仅惠及现实的全球生产,还能够挖掘全球新的增长动能。

全球化出路——推动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

全球化无疑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价值链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全球范围的生产力提升。尽管当前全球化发展模式遇到了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倒退是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当我们深入评估全球各类经济体时会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边缘地带,甚至还游离在这一网络之外。

那么,新的发展动力究竟在哪里呢?

埃森哲近期的调研给予我们很大参考价值。这项针对中、美、德等国家400位跨国公司高管的调研显示,跨国企业都在担忧日渐抬头的经济保护主义,以及碎片化趋势可能为业务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其中,58%的高管表示,如何应对经济保护主义已被纳入董事会议题;超过半数的高管表示,在未来三年内经济保护主义将成为常规管理议题。

全球化发展要想重获动力,就必须更加具有包容性和普惠性,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纳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在这一方面,中国能够有效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独特位置和经验,对于希望深耕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三大生产中心之一,中国早就成功地将亚洲内部产业链上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形成了强有力的生产贸易网络。中国目前已经意识到,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对于全球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由此成为倡导全球化发展的主力军。例如,自2015年起,中国倡导开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就是寻求包容性全球化的一大重要战略举措。

应对挑战——融入数字全球化

一个国家要加入全球产业链,通常会选择地理上最近的生产中心,但最新数据显示,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加入上述任何一个生产中心,大部分非洲国家更是和现有的生产中心相距甚远。这些国家的中小企业长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如果说地理距离在传统的全球化活动中是难以逾越存在的障碍,那么,在新科技发展浪潮中,数字技术无疑能够帮助企业突破地理上的束缚,更为有效地融入到数字全球化的网络当中。

根据埃森哲的研究,目前,数字全球化已经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动能,一扫全球贸易的疲软之势。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服务贸易已经在快速增长,成为促进全球进一步深化合作的驱动力。借助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非贸易品转变为贸易品,而虚拟物品交易也逐渐取代实物交易,全球贸易加速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如果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增加值计算的出口额,我们会发现,前者50%以上为服务,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仍以货物出口为主,还有很大空间发展服务贸易,开拓新的增长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鸿沟。这显示出数字全球化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和经济价值。

而对于各国的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而言,数字全球化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弥补地理距离造成的“被边缘化”遗憾。例如,3D打印技术帮助小企业实现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众筹平台帮助小企业融资,而电商平台则帮助小企业快速对接国际市场。

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在建立全球化新格局时,不仅要正视全球化过程当中曾经出现的障碍,处理好存量挑战,还必须面向未来思考数字化增量发展问题。因此,一方面,既要继续着手做好全球价值链的打造和完善,使更多国家纳入其中,又要积极关注数字全球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这些欠发达国家能够获得新兴发展机遇,并有可能在新的竞争中尽早赶上全球步伐,享受数字全球化红利。这样才能促使各国各地区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具生命力的全球命运共同体。

本文作者:

马克·珀迪 埃森哲研究部董事总经理

邱 静 埃森哲研究部总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