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冰雪风口多措并举 滑雪场探索四季经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冰雪风口多措并举 滑雪场探索四季经营

雪季已至尾声,滑雪场依旧面对如何破解单季经营的限制、利用闲置资源、稳定人员等诸多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眼看雪季已至尾声,京城各家雪场敲定在3月初陆续关门,而经营者们则不得不再度面对如何破解单季经营的限制、利用闲置资源、稳定人员等诸多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眼看冬奥会持续升温,冰雪产业市场环境不断向好,北京部分滑雪场开始探索向旅游目的地的升级路径,尝试以冰雪小镇模式吸引更多酒店、餐饮、娱乐、酒吧以及运动品牌商加入,打造品牌商街。另外,对雪道改造再利用于新运动项目以及开发适宜春夏的旅游项目也被提上日程。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在转型过程中,包括设施老化、扩建难、扶植政策缺少细化措施等都是滑雪场绕不开的难点,四季经营滑雪场的梦想仍待进一步照进现实。

老牌雪场的新招

无雪可滑的滑雪场应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作为北京周边首家滑雪场,也是全国首家采用人工造雪的滑雪场,北京石京龙滑雪娱乐公司董事长朱向晨已经思考多年,他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对于各大滑雪场而言,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不仅如此,面对一年中长时间的空窗期,滑雪场内工作人员的稳定性、滑雪场内设施维护所带来的成本,都给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突破季节限制势在必行。“可以说,北京石京龙滑雪场与万科旗下的万科雪业合作,是在资金和管理方面的新招。接下来,如何解决盈利难才是滑雪场的要务,”朱向晨说,“公司计划在2018年推出类似山地自行车、露营公园等内容的夏季项目,但目前仍只是处于计划阶段,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北京军都山滑雪场总经理乔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年来企业在冬季运营结束后都在进行夏季运营的尝试,此前军都山滑雪场即与德国的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场地为青少年提供深度营地教育和文化教育体验课程,以及为游客提供露营基地。

然而在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看来,在滑雪场转型过程中,规模不够是很大的问题,且大部分雪场经营过于依赖雪票的销售,没有和旅游文化等相关行业相融合。只有当滑雪场形成规模化发展,甚至是形成龙头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与其他行业相融合。而未成规模的雪场,无法聚集相当数量的人流,必然难以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受季节因素的影响也就会更为明显。

对此,李晓鸣指出,滑雪场需要进行提质增容。所谓的“容”,即是规模。但提升规模之路显然不那么顺畅,朱向晨称,北京目前不少雪场已经有近十年没有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了,更多的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装修,雪场急需的新雪道、餐饮配套等内容难以增加。究其原因,在于北京目前大部分雪场土地来自于租赁,随着土地政策趋严,租赁土地上增建设施需要土地证,而扩建区域一旦涉及到林地,更需要得到林业部门的许可,整个流程繁琐,对滑雪场的调整具有较高难度。朱向晨进一步表示,现阶段能做的只能是提升原有环境,而扩建即便有空间都很难。

市场环境向好

事实上,单季经营是滑雪场面临的老问题,之所以在近两年企业开始为破解这一痼疾而动作频频,主要与冰雪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有关。其中,北京冬奥会无疑是一针催化剂。朱向晨指出,冬奥会对于滑雪产业来说无疑是利好的,因为以冬奥为契机,在“3亿人上冰雪”的大力度感召下,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企业包括政府将目光投向冰雪领域,并参与到滑雪运动中。而石京龙滑雪场与延庆当地政府联合推进的“中小学生上冰雪”项目,已让延庆1万名中小学生学会滑雪。以及残疾人上冰雪项目的开展,都是在北京冬奥大背景下为滑雪场带来的积极信息。而这无形中也为滑雪场带来了新的潜在客群。

另外,利好政策的接连出台让业界对于滑雪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多期望。朱向晨表示,就政策层面而言,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要为促进体育消费创造发展条件,2016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及七项配套规划,2016年11月,体育总局又发布了由四部委联合研究制定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23部委联合制定的《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以及由七部委联合研究制定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等等。这些配套的政策中涉及冰场雪场电水气不高于一般工业价格水平、税收上进行倾斜减免等。

政策落地成关键

面对利好政策频出,不少冰雪业者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何时能出台细化措施以及如何将政策真正落地是企业最为关注的。李晓鸣也解释道,涉及到冰雪运动发展的文件可能有数十个,但大都没有具体落实的细则。也正是如此,在2016年底颁布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规划的保障政策中,第一条就提到政策落实,并要求各地各部门对特定时期、特定环境制定的一些在目前看来不适应冰雪运动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梳理。

此外,目前北京市滑雪的人群在2017年雪季已达到171万人次,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来配套。但业内普遍认为,以增加滑雪场数量来向消费者提供场地值得商榷。在中国滑雪运动发展的初期,众多小雪场的存在并不利于滑雪运动的发展,更不利于滑雪运动的安全。根据《2017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滑雪场数量已经达到703个,这些滑雪场中,有架空索道的雪场只有145家,垂直落差超过300米的雪场更是仅为22家,再将衡量标准缩小到目的地度假型滑雪场,这个数量只剩下17家。

小滑雪场居多的现实显然业界也已注意到,部分滑雪场之间采取联营的方式逐步改变这一局面。2017年,位于崇礼的万龙滑雪场和密苑云顶乐园达成共识,开始尝试联营。有观点指出,未来同一区域内滑雪场之间的联营,即从“单打独斗”到“联合发展”的规模效应将成为趋势。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结合当前冰雪热潮各类投资的大量涌入,此前热议的冰雪综合体乃至“冰雪小镇”将逐步成为现实。

“总体看,当前中国的冰雪旅游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一些冰雪旅游目的地开始有打造冰雪小镇的设想,这在冰雪旅游资源的优势地区,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确实会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北京联合大学旅游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金山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资额大的项目一般也会伴随高风险,同时冰雪小镇的市场容量也有限度,盲目投资并不可取。”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多措并举 滑雪场探索四季经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冰雪风口多措并举 滑雪场探索四季经营

雪季已至尾声,滑雪场依旧面对如何破解单季经营的限制、利用闲置资源、稳定人员等诸多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眼看雪季已至尾声,京城各家雪场敲定在3月初陆续关门,而经营者们则不得不再度面对如何破解单季经营的限制、利用闲置资源、稳定人员等诸多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眼看冬奥会持续升温,冰雪产业市场环境不断向好,北京部分滑雪场开始探索向旅游目的地的升级路径,尝试以冰雪小镇模式吸引更多酒店、餐饮、娱乐、酒吧以及运动品牌商加入,打造品牌商街。另外,对雪道改造再利用于新运动项目以及开发适宜春夏的旅游项目也被提上日程。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在转型过程中,包括设施老化、扩建难、扶植政策缺少细化措施等都是滑雪场绕不开的难点,四季经营滑雪场的梦想仍待进一步照进现实。

老牌雪场的新招

无雪可滑的滑雪场应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作为北京周边首家滑雪场,也是全国首家采用人工造雪的滑雪场,北京石京龙滑雪娱乐公司董事长朱向晨已经思考多年,他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对于各大滑雪场而言,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不仅如此,面对一年中长时间的空窗期,滑雪场内工作人员的稳定性、滑雪场内设施维护所带来的成本,都给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突破季节限制势在必行。“可以说,北京石京龙滑雪场与万科旗下的万科雪业合作,是在资金和管理方面的新招。接下来,如何解决盈利难才是滑雪场的要务,”朱向晨说,“公司计划在2018年推出类似山地自行车、露营公园等内容的夏季项目,但目前仍只是处于计划阶段,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北京军都山滑雪场总经理乔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年来企业在冬季运营结束后都在进行夏季运营的尝试,此前军都山滑雪场即与德国的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场地为青少年提供深度营地教育和文化教育体验课程,以及为游客提供露营基地。

然而在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看来,在滑雪场转型过程中,规模不够是很大的问题,且大部分雪场经营过于依赖雪票的销售,没有和旅游文化等相关行业相融合。只有当滑雪场形成规模化发展,甚至是形成龙头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与其他行业相融合。而未成规模的雪场,无法聚集相当数量的人流,必然难以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受季节因素的影响也就会更为明显。

对此,李晓鸣指出,滑雪场需要进行提质增容。所谓的“容”,即是规模。但提升规模之路显然不那么顺畅,朱向晨称,北京目前不少雪场已经有近十年没有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了,更多的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装修,雪场急需的新雪道、餐饮配套等内容难以增加。究其原因,在于北京目前大部分雪场土地来自于租赁,随着土地政策趋严,租赁土地上增建设施需要土地证,而扩建区域一旦涉及到林地,更需要得到林业部门的许可,整个流程繁琐,对滑雪场的调整具有较高难度。朱向晨进一步表示,现阶段能做的只能是提升原有环境,而扩建即便有空间都很难。

市场环境向好

事实上,单季经营是滑雪场面临的老问题,之所以在近两年企业开始为破解这一痼疾而动作频频,主要与冰雪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有关。其中,北京冬奥会无疑是一针催化剂。朱向晨指出,冬奥会对于滑雪产业来说无疑是利好的,因为以冬奥为契机,在“3亿人上冰雪”的大力度感召下,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企业包括政府将目光投向冰雪领域,并参与到滑雪运动中。而石京龙滑雪场与延庆当地政府联合推进的“中小学生上冰雪”项目,已让延庆1万名中小学生学会滑雪。以及残疾人上冰雪项目的开展,都是在北京冬奥大背景下为滑雪场带来的积极信息。而这无形中也为滑雪场带来了新的潜在客群。

另外,利好政策的接连出台让业界对于滑雪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多期望。朱向晨表示,就政策层面而言,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要为促进体育消费创造发展条件,2016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2016-2022年)》及七项配套规划,2016年11月,体育总局又发布了由四部委联合研究制定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23部委联合制定的《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以及由七部委联合研究制定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等等。这些配套的政策中涉及冰场雪场电水气不高于一般工业价格水平、税收上进行倾斜减免等。

政策落地成关键

面对利好政策频出,不少冰雪业者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何时能出台细化措施以及如何将政策真正落地是企业最为关注的。李晓鸣也解释道,涉及到冰雪运动发展的文件可能有数十个,但大都没有具体落实的细则。也正是如此,在2016年底颁布的全国冰雪场地设施规划的保障政策中,第一条就提到政策落实,并要求各地各部门对特定时期、特定环境制定的一些在目前看来不适应冰雪运动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梳理。

此外,目前北京市滑雪的人群在2017年雪季已达到171万人次,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来配套。但业内普遍认为,以增加滑雪场数量来向消费者提供场地值得商榷。在中国滑雪运动发展的初期,众多小雪场的存在并不利于滑雪运动的发展,更不利于滑雪运动的安全。根据《2017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滑雪场数量已经达到703个,这些滑雪场中,有架空索道的雪场只有145家,垂直落差超过300米的雪场更是仅为22家,再将衡量标准缩小到目的地度假型滑雪场,这个数量只剩下17家。

小滑雪场居多的现实显然业界也已注意到,部分滑雪场之间采取联营的方式逐步改变这一局面。2017年,位于崇礼的万龙滑雪场和密苑云顶乐园达成共识,开始尝试联营。有观点指出,未来同一区域内滑雪场之间的联营,即从“单打独斗”到“联合发展”的规模效应将成为趋势。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结合当前冰雪热潮各类投资的大量涌入,此前热议的冰雪综合体乃至“冰雪小镇”将逐步成为现实。

“总体看,当前中国的冰雪旅游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一些冰雪旅游目的地开始有打造冰雪小镇的设想,这在冰雪旅游资源的优势地区,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确实会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北京联合大学旅游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金山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资额大的项目一般也会伴随高风险,同时冰雪小镇的市场容量也有限度,盲目投资并不可取。”

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多措并举 滑雪场探索四季经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