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留学生抑郁症高达45% 父母应该怎么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留学生抑郁症高达45% 父母应该怎么做?

抑郁症已经不是小问题。

据耶鲁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表明,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过抑郁症状,29%的人称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中常规的焦虑及抑郁比例只有13%。

1

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女生,在同学的眼中,她阳光开朗,成绩优异。

她的教授这样评价她:很聪明,成绩很好,她多次主动联系我,对于新项目总是抱有很大的热情。

同学对她的评价是这样:“人超级好,我一直问她问题,她都很耐心帮我,这学期结课报告做得很厉害。”但外人眼中活泼聪明的她最终选择了自杀。

谁能想到,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竟然会选择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旅程,更何况她都拥有令人羡慕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背景,和光明的未来。

而这些留学生自杀的幕后黑手,都是“抑郁”。

2

为什么会自杀?有人根据他们的遗书,找出了一些共同点。

成绩不理想会有严重的负罪感。

这点在名校留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他们会认为,父母给自己付了昂贵的学费,对自己寄予厚望,如果成绩不好,就是天地不容,没脸面对父母亲人。

其实,希望考出好成绩让父母欣慰是很正常的想法。但是,由于一部分家长的确对孩子给予过高的期望,导致他们认定父母不会理解自己,只会跟自己要成绩。如果考不好,就没脸面对江东父老,这根弦越绷越紧,最终不堪重负。

不想让父母担心自己,总是报喜不报忧。

在与父母沟通的时候,为了避免父母的担心,对自己的问题闭口不谈。而除了父母,身边又没有可以交心的人。时间久了,就感到无处倾诉,产生“无人理解自己”的压抑感,埋下了抑郁的种子。

留学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光鲜。

身处异国他乡,学业、生活、社交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一个人去面对,而孤身一人,最容易感到的就是“孤独”。

这些无形的压力,让一些无处宣泄情绪的留学生不堪重负。

3

那么,当面对巨大的压力时,留学生要怎么调节,才能让自己恢复到积极状态呢?

首先,要学会和父母敞开心扉,不要害怕父母担心,不要主观地认为他们难以沟通。要知道,父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那么不能理解我们。恰恰相反,他们内心也非常渴望了解我们。

无论是学业上的压力,还是人际上的烦恼,当我们向父母倾诉时,他们的倾听和安抚,会消减我们大部分的不安和焦虑。当这些负面情绪消散,我们自然也就升起解决问题的信心了。

其次,培养健康的爱好,多结交积极的朋友。当初选择留学,不就是为了开拓视野,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么?有很多留学生,他们的确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多么奢侈享受,而是他们在多元化的环境里,开拓了心胸,增长了见识,学会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享受到了留学的乐趣。

除此之外,大家都忽略到最重要的一点,处于孤独中的留学生,最需要的还是家人的关心。

家长该如何应对处理孩子的“留学孤独症”呢?

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曾刊登一系列漫画,生动描绘了当亚裔青年向父母倾诉时,父母通常会给出的回复,以及他们期望得到的回复。

父母通常会给出的回复(左)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复(右)

 

所以,家长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帮助孩子度过艰难时期:

首先,孩子留学前,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做好留学规划,包括学校、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样孩子会有清晰的方向。

另外,家长们可以提前考虑身份规划,这样可以随时去看望孩子,特别是刚刚留学的第一学期,需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度过适应期。

最后,父母的关心是必不可少的。孤身在美国求学的小留学生们必然面对各种艰难困苦,但美国移民法不允许父母陪读。如果是想长期陪读的话,办理移民,作为绿卡持有者,可以给孩子一个更加高质量的陪伴!

4

陪读需要找对路径。

通常来说,父母要想去看望子女只能申请B2签证,每次在美国停留时间不能超过6个月。于是一些迫切想去陪读的母亲们,在美国出台了10年有效的B1/B2签证政策以后,打算利用B1/B2签证去变相实现陪读目的。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样做实际上有很大的风险。

B1/B2签证 本质上是一种短期访问签证,B1/B2持有人在美国只能是临时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要求,既是对单次停留时长的限制,也是对一年内累计停留时长的潜在限制。因此,利用B1/B2签证实现陪读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更加重要的是,B1/B2作为非移民签证,是绝对不可以有移民倾向的。申请人持B1/B2签证在美国停留太长时间的话,会被移民官怀疑具有移民倾向。到时候不仅签证续签的时候会遭到拒签,甚至有可能入境时直接被美国海关拒绝入境。

来源:外联出国

原标题:耶鲁调查:中国留学生抑郁症高达45%!别让留学孤独毁了孩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留学生抑郁症高达45% 父母应该怎么做?

抑郁症已经不是小问题。

据耶鲁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表明,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过抑郁症状,29%的人称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中常规的焦虑及抑郁比例只有13%。

1

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女生,在同学的眼中,她阳光开朗,成绩优异。

她的教授这样评价她:很聪明,成绩很好,她多次主动联系我,对于新项目总是抱有很大的热情。

同学对她的评价是这样:“人超级好,我一直问她问题,她都很耐心帮我,这学期结课报告做得很厉害。”但外人眼中活泼聪明的她最终选择了自杀。

谁能想到,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竟然会选择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旅程,更何况她都拥有令人羡慕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背景,和光明的未来。

而这些留学生自杀的幕后黑手,都是“抑郁”。

2

为什么会自杀?有人根据他们的遗书,找出了一些共同点。

成绩不理想会有严重的负罪感。

这点在名校留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他们会认为,父母给自己付了昂贵的学费,对自己寄予厚望,如果成绩不好,就是天地不容,没脸面对父母亲人。

其实,希望考出好成绩让父母欣慰是很正常的想法。但是,由于一部分家长的确对孩子给予过高的期望,导致他们认定父母不会理解自己,只会跟自己要成绩。如果考不好,就没脸面对江东父老,这根弦越绷越紧,最终不堪重负。

不想让父母担心自己,总是报喜不报忧。

在与父母沟通的时候,为了避免父母的担心,对自己的问题闭口不谈。而除了父母,身边又没有可以交心的人。时间久了,就感到无处倾诉,产生“无人理解自己”的压抑感,埋下了抑郁的种子。

留学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光鲜。

身处异国他乡,学业、生活、社交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一个人去面对,而孤身一人,最容易感到的就是“孤独”。

这些无形的压力,让一些无处宣泄情绪的留学生不堪重负。

3

那么,当面对巨大的压力时,留学生要怎么调节,才能让自己恢复到积极状态呢?

首先,要学会和父母敞开心扉,不要害怕父母担心,不要主观地认为他们难以沟通。要知道,父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那么不能理解我们。恰恰相反,他们内心也非常渴望了解我们。

无论是学业上的压力,还是人际上的烦恼,当我们向父母倾诉时,他们的倾听和安抚,会消减我们大部分的不安和焦虑。当这些负面情绪消散,我们自然也就升起解决问题的信心了。

其次,培养健康的爱好,多结交积极的朋友。当初选择留学,不就是为了开拓视野,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么?有很多留学生,他们的确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多么奢侈享受,而是他们在多元化的环境里,开拓了心胸,增长了见识,学会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享受到了留学的乐趣。

除此之外,大家都忽略到最重要的一点,处于孤独中的留学生,最需要的还是家人的关心。

家长该如何应对处理孩子的“留学孤独症”呢?

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曾刊登一系列漫画,生动描绘了当亚裔青年向父母倾诉时,父母通常会给出的回复,以及他们期望得到的回复。

父母通常会给出的回复(左)孩子期望得到的回复(右)

 

所以,家长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帮助孩子度过艰难时期:

首先,孩子留学前,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做好留学规划,包括学校、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样孩子会有清晰的方向。

另外,家长们可以提前考虑身份规划,这样可以随时去看望孩子,特别是刚刚留学的第一学期,需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度过适应期。

最后,父母的关心是必不可少的。孤身在美国求学的小留学生们必然面对各种艰难困苦,但美国移民法不允许父母陪读。如果是想长期陪读的话,办理移民,作为绿卡持有者,可以给孩子一个更加高质量的陪伴!

4

陪读需要找对路径。

通常来说,父母要想去看望子女只能申请B2签证,每次在美国停留时间不能超过6个月。于是一些迫切想去陪读的母亲们,在美国出台了10年有效的B1/B2签证政策以后,打算利用B1/B2签证去变相实现陪读目的。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样做实际上有很大的风险。

B1/B2签证 本质上是一种短期访问签证,B1/B2持有人在美国只能是临时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要求,既是对单次停留时长的限制,也是对一年内累计停留时长的潜在限制。因此,利用B1/B2签证实现陪读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更加重要的是,B1/B2作为非移民签证,是绝对不可以有移民倾向的。申请人持B1/B2签证在美国停留太长时间的话,会被移民官怀疑具有移民倾向。到时候不仅签证续签的时候会遭到拒签,甚至有可能入境时直接被美国海关拒绝入境。

来源:外联出国

原标题:耶鲁调查:中国留学生抑郁症高达45%!别让留学孤独毁了孩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