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理解拼多多的上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理解拼多多的上市?

拼多多的增速,令人费解,但这又是确确实实的存在。

短短三年时间,拼多多汇聚了三亿多用户,过百万卖家,建立起异类的、“拼”的线上电商生态。

拼多多的增速,令人费解,但这又是确确实实的存在。

阿里做到GMV千亿,用了5年时间,京东用了10年,拼多多则在2017年做到了1412亿人民币GMV,这是这家公司成立的第二年。2018年Q1,拼多多的GMV为622亿人民币,按照这规模初步估计,2018年全年将在3000亿区间。

2017年拼多多订单量为43亿,2018年Q1订单量为17亿,客单价分别是32.8元、36.6元。

GMV增长背后,是用户数的迅速攀升,根据拼多多招股书披露,拼多多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的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而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12个月,年活跃用户为2.45亿,这意味着拼多多单季用户增长5000万。阿里、京东在2017年底分别为5.15亿、2.92亿年度活跃用户,2018年Q1分别为5.52亿、3.02亿的季度活跃用户。阿里单季度增长了3700万,京东增长1000万。

 

活跃用户数规模来说,拼多多超越京东指日可待,与阿里的差距,也仅剩半个身位。

拼多多的用户增长背后支撑,是另一组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指出,中国线上购物用户从2013年的3.02亿增加至2017年的5.33亿,同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为7.53亿。

京东挑战天猫的竞赛,是“存量竞争”,拼多多在此之外,与京东、天猫相安无事,吸引的更多的是新的一批移动互联网增量用户群。

5.33亿线上购物用户群与移动互联网人数7.53亿,或者干脆以阿里2018年第一季度的5.52亿活跃用户与微信的10亿活跃用户的数量差,就是拼多多为什么要IPO融资的原因所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7.53亿移动互联网人数终将养成线上购物习惯,拼多多需要融资,加快步伐。

拼多多的崛起,绝非“9.9包邮”这一招,电商是个复杂体系,商品价格、资金与支付、供应链、仓储配送等等。价格因素之外,拼多多崛起,核心是“交易门槛的降低”。

拼多多通过微信,触及到了淘宝需要花费更多成本才能触及到的用户,这是拼多多成功的原因所在,拼多多切割了淘宝的增量——2018年春晚期间,淘宝推出“亲情账户”,冠名春晚,希望通过红包形式,推动年轻人为父母等开通淘宝,其实也是基于如此考虑。

电商交易门槛,两个层面,对商家而言,是获客成本,对用户来说,是交易成本。

在用户层面,拼多多降低了交易成本:1、微信通过微信红包,将用户建立支付账户的门槛降低了;2、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拼团”的方式,点对点的方式,也降低了用户信息筛查、商品选择的门槛。

黄峥一直强调,淘宝、京东都是搜索引擎式的电商,就是电商版的Google,对于拼多多而言,更想做一个电商版的Facebook。“以搜索为导向的电商,终究也会认识到拼多多是一个不一样的物种”。

拼多多的核心是社交基础上的商品推荐与发现,以“拼团”、“砍价”这一类似游戏的玩法,打爆款。这与黄峥此前游戏从业经验有关。

拼多多的根基,基于微信的“熟人社会”。淘宝、天猫、京东,在中国一二三线城市是主流,还记得“北京折叠”的科幻小说么?市场分级,除了一二三四五线城市、乡镇,是按地域来分,还有“陌生人社会”与“熟人社会”的差异。有赞CEO白鸦说,拼多多是“小镇青年”这一群体,这一描述并不完整。拼多多在北京、长沙等这类城市,也覆盖了很多大爷大妈。

完整地描述拼多多用户群,其实是“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传播依靠媒体,第三方信任备书;熟人社会的传播与维系,依靠的是八卦,“口口相传”——嗯,区块链,P2P。

 

事实上,拼多多的主流用户群,其实是未绑卡的人群。看到一个便宜商品,通过微信分享或在家长里短的对话中完成“拼团”,微信分享“好友代付”,或收货后,其他人或是微信红包,或是现金交付给发起人。

以上,是拼多多过去三年的“上半场”故事与逻辑,在我看来,IPO除了资本市场未来并不乐观,拼多多与小米、美团点评一样,必须抢先机赶时间之外,更像是拼多多下半场序幕的一次开启。

融资之后,拼多多会花钱做什么?

细数下来应该是:1、扩大买家数量,提升用户参与度;2、丰富商品品类和选择;3、提升品牌认知度,将强品控;4、增强技术投入,以及人才投入(目前拼多多只有1159名员工,平均年龄26岁);5、战略投资和扩张机会。

我觉得,投资领域与商品品类丰富上,最值得关注。2015、2016两年,自营业务曾是拼多多主要构成,2017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才转型为“平台型电商”。电商这两年最大的转变,其中一条就是从“物以类聚”向“人以群分”升级——淘宝的社区化、淘宝心选、小米、网易严选都是“人以群分”的尝试,拼多多也是如此,黄峥与雷军一样,也乐于讲Costco列为学习标杆。

黄峥称,“拼多多致力于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按照Costco或小米的逻辑,未来拼多多向供应链投资,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拼多多

5.1k
  • 天猫、京东、拼多多旗舰店已下架小林制药红麹胆固醇颗粒,客服称吃过也能退
  • 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小鹏汽车跌超5%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理解拼多多的上市?

拼多多的增速,令人费解,但这又是确确实实的存在。

短短三年时间,拼多多汇聚了三亿多用户,过百万卖家,建立起异类的、“拼”的线上电商生态。

拼多多的增速,令人费解,但这又是确确实实的存在。

阿里做到GMV千亿,用了5年时间,京东用了10年,拼多多则在2017年做到了1412亿人民币GMV,这是这家公司成立的第二年。2018年Q1,拼多多的GMV为622亿人民币,按照这规模初步估计,2018年全年将在3000亿区间。

2017年拼多多订单量为43亿,2018年Q1订单量为17亿,客单价分别是32.8元、36.6元。

GMV增长背后,是用户数的迅速攀升,根据拼多多招股书披露,拼多多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的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而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12个月,年活跃用户为2.45亿,这意味着拼多多单季用户增长5000万。阿里、京东在2017年底分别为5.15亿、2.92亿年度活跃用户,2018年Q1分别为5.52亿、3.02亿的季度活跃用户。阿里单季度增长了3700万,京东增长1000万。

 

活跃用户数规模来说,拼多多超越京东指日可待,与阿里的差距,也仅剩半个身位。

拼多多的用户增长背后支撑,是另一组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指出,中国线上购物用户从2013年的3.02亿增加至2017年的5.33亿,同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为7.53亿。

京东挑战天猫的竞赛,是“存量竞争”,拼多多在此之外,与京东、天猫相安无事,吸引的更多的是新的一批移动互联网增量用户群。

5.33亿线上购物用户群与移动互联网人数7.53亿,或者干脆以阿里2018年第一季度的5.52亿活跃用户与微信的10亿活跃用户的数量差,就是拼多多为什么要IPO融资的原因所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7.53亿移动互联网人数终将养成线上购物习惯,拼多多需要融资,加快步伐。

拼多多的崛起,绝非“9.9包邮”这一招,电商是个复杂体系,商品价格、资金与支付、供应链、仓储配送等等。价格因素之外,拼多多崛起,核心是“交易门槛的降低”。

拼多多通过微信,触及到了淘宝需要花费更多成本才能触及到的用户,这是拼多多成功的原因所在,拼多多切割了淘宝的增量——2018年春晚期间,淘宝推出“亲情账户”,冠名春晚,希望通过红包形式,推动年轻人为父母等开通淘宝,其实也是基于如此考虑。

电商交易门槛,两个层面,对商家而言,是获客成本,对用户来说,是交易成本。

在用户层面,拼多多降低了交易成本:1、微信通过微信红包,将用户建立支付账户的门槛降低了;2、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拼团”的方式,点对点的方式,也降低了用户信息筛查、商品选择的门槛。

黄峥一直强调,淘宝、京东都是搜索引擎式的电商,就是电商版的Google,对于拼多多而言,更想做一个电商版的Facebook。“以搜索为导向的电商,终究也会认识到拼多多是一个不一样的物种”。

拼多多的核心是社交基础上的商品推荐与发现,以“拼团”、“砍价”这一类似游戏的玩法,打爆款。这与黄峥此前游戏从业经验有关。

拼多多的根基,基于微信的“熟人社会”。淘宝、天猫、京东,在中国一二三线城市是主流,还记得“北京折叠”的科幻小说么?市场分级,除了一二三四五线城市、乡镇,是按地域来分,还有“陌生人社会”与“熟人社会”的差异。有赞CEO白鸦说,拼多多是“小镇青年”这一群体,这一描述并不完整。拼多多在北京、长沙等这类城市,也覆盖了很多大爷大妈。

完整地描述拼多多用户群,其实是“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传播依靠媒体,第三方信任备书;熟人社会的传播与维系,依靠的是八卦,“口口相传”——嗯,区块链,P2P。

 

事实上,拼多多的主流用户群,其实是未绑卡的人群。看到一个便宜商品,通过微信分享或在家长里短的对话中完成“拼团”,微信分享“好友代付”,或收货后,其他人或是微信红包,或是现金交付给发起人。

以上,是拼多多过去三年的“上半场”故事与逻辑,在我看来,IPO除了资本市场未来并不乐观,拼多多与小米、美团点评一样,必须抢先机赶时间之外,更像是拼多多下半场序幕的一次开启。

融资之后,拼多多会花钱做什么?

细数下来应该是:1、扩大买家数量,提升用户参与度;2、丰富商品品类和选择;3、提升品牌认知度,将强品控;4、增强技术投入,以及人才投入(目前拼多多只有1159名员工,平均年龄26岁);5、战略投资和扩张机会。

我觉得,投资领域与商品品类丰富上,最值得关注。2015、2016两年,自营业务曾是拼多多主要构成,2017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才转型为“平台型电商”。电商这两年最大的转变,其中一条就是从“物以类聚”向“人以群分”升级——淘宝的社区化、淘宝心选、小米、网易严选都是“人以群分”的尝试,拼多多也是如此,黄峥与雷军一样,也乐于讲Costco列为学习标杆。

黄峥称,“拼多多致力于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按照Costco或小米的逻辑,未来拼多多向供应链投资,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