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民日报:坚定去杠杆 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民日报:坚定去杠杆 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今年以来,我国去杠杆有哪些进展?怎么看未来宏观杠杆率的变化趋势?结构化去杠杆如何更加精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王观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今年以来,我国去杠杆有哪些进展?怎么看未来宏观杠杆率的变化趋势?结构化去杠杆如何更加精准?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深度解析。

宏观杠杆率总体趋稳,杠杆结构呈现优化态势

“年初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预判,做好前瞻性预调微调。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结构优化,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说。

——宏观杠杆率总体趋稳。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2017年杠杆率增幅比2012—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杠杆率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

阮健弘说,杠杆率趋稳,一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企业、财政和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有助于消化存量债务。另一方面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和协调有序加强金融监管效果明显,增量债务明显减少。特别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业务受金融去杠杆影响,增速明显放缓;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进一步规范,平台公司等软约束主体债务增长受到明显遏制。

——杠杆结构呈现优化态势。一是企业部门杠杆率下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2017年企业部门杠杆率比2016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净下降,预计今年企业部门杠杆率比2017年继续小幅下降。工业企业中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今年5月为59.5%,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

二是住户部门杠杆率上升速率边际放缓。截至6月末,居民贷款增速连续14个月回落,从2017年4月的峰值24.7%降至18.8%。住户部门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住户部门偿债能力较强,6月末贷款/存款为71.8%,存款完全可以覆盖债务,且债务抵押物充足,期限较长,违约风险不高。

三是政府部门杠杆率持续回落,2017年比2016年低0.4个百分点,连续3年回落,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回落0.7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在有序去杠杆的同时,资金运用更加向贷款和债券倾斜,有利于缩短实体经济融资链条,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阮健弘说。

去杠杆方向未变,未来杠杆率应逐步有序降低

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结构优化,是否意味着去杠杆工作已经完成?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我国杠杆率总水平偏高是一系列深层次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试图毕其功于一役、推动杠杆率迅速回归合理水平是不切实际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前提下,结构性去杠杆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必须坚定不移地去杠杆,将债务水平和杠杆率逐步降下来。

目前来看,影响杠杆率的因素正在出现重要变化:金融监管日趋加强,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影子银行等导致杠杆率上升的状况会有较大改变;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强化,特别是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清理、整顿和规范力度加大;去产能取得重要进展,供求缺口收缩,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增强……同时,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更多地关注就业、企业盈利、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指标,不应再通过人为抬高杠杆率追求过高增速,这将在宏观上带动杠杆率下行。另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中国经济韧性增强、保持平稳增长,也有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杠杆率将总体趋稳,并逐步有序降低。

结构性去杠杆是精细活、技术活,要精准施策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监管层将更多注重结构性去杠杆,避免过度使用在总量层面“一刀切”的去杠杆措施。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结构性去杠杆需要稳步推进,过快或过慢都不足取。

“结构性去杠杆是个精细活、技术活,要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精准施策。”马骏认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防范在去杠杆过程中人为加大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宏观调控与微观信贷之间的微妙关系,提高结构性去杠杆的精准度。

如何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

董希淼认为,结构性去杠杆应特别注重“精准滴灌”,既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又要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这就需要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进行。只有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才能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局。

具体来看,一方面,财税政策要进一步发力,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稳健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金融机构要坚持综合施策,既要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适当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也要正确合理使用定向降准资金,积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同时,企业自身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诚信水平,在困难时刻不弄虚作假、不逃废债务;要牢记“借钱是要还的”,理性举债,将企业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应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把握各领域出台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形成政策合力,高度警惕去杠杆中的“次生风险”,平衡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坚定去杠杆,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最新更新时间:08/11 08:2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民日报:坚定去杠杆 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今年以来,我国去杠杆有哪些进展?怎么看未来宏观杠杆率的变化趋势?结构化去杠杆如何更加精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王观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今年以来,我国去杠杆有哪些进展?怎么看未来宏观杠杆率的变化趋势?结构化去杠杆如何更加精准?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深度解析。

宏观杠杆率总体趋稳,杠杆结构呈现优化态势

“年初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和预判,做好前瞻性预调微调。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结构优化,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说。

——宏观杠杆率总体趋稳。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2017年杠杆率增幅比2012—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杠杆率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

阮健弘说,杠杆率趋稳,一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企业、财政和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有助于消化存量债务。另一方面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和协调有序加强金融监管效果明显,增量债务明显减少。特别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业务受金融去杠杆影响,增速明显放缓;地方政府融资担保行为进一步规范,平台公司等软约束主体债务增长受到明显遏制。

——杠杆结构呈现优化态势。一是企业部门杠杆率下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2017年企业部门杠杆率比2016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净下降,预计今年企业部门杠杆率比2017年继续小幅下降。工业企业中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今年5月为59.5%,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

二是住户部门杠杆率上升速率边际放缓。截至6月末,居民贷款增速连续14个月回落,从2017年4月的峰值24.7%降至18.8%。住户部门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住户部门偿债能力较强,6月末贷款/存款为71.8%,存款完全可以覆盖债务,且债务抵押物充足,期限较长,违约风险不高。

三是政府部门杠杆率持续回落,2017年比2016年低0.4个百分点,连续3年回落,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回落0.7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在有序去杠杆的同时,资金运用更加向贷款和债券倾斜,有利于缩短实体经济融资链条,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阮健弘说。

去杠杆方向未变,未来杠杆率应逐步有序降低

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结构优化,是否意味着去杠杆工作已经完成?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我国杠杆率总水平偏高是一系列深层次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试图毕其功于一役、推动杠杆率迅速回归合理水平是不切实际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前提下,结构性去杠杆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必须坚定不移地去杠杆,将债务水平和杠杆率逐步降下来。

目前来看,影响杠杆率的因素正在出现重要变化:金融监管日趋加强,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影子银行等导致杠杆率上升的状况会有较大改变;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强化,特别是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清理、整顿和规范力度加大;去产能取得重要进展,供求缺口收缩,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增强……同时,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更多地关注就业、企业盈利、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指标,不应再通过人为抬高杠杆率追求过高增速,这将在宏观上带动杠杆率下行。另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中国经济韧性增强、保持平稳增长,也有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杠杆率将总体趋稳,并逐步有序降低。

结构性去杠杆是精细活、技术活,要精准施策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监管层将更多注重结构性去杠杆,避免过度使用在总量层面“一刀切”的去杠杆措施。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结构性去杠杆需要稳步推进,过快或过慢都不足取。

“结构性去杠杆是个精细活、技术活,要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精准施策。”马骏认为,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防范在去杠杆过程中人为加大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宏观调控与微观信贷之间的微妙关系,提高结构性去杠杆的精准度。

如何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

董希淼认为,结构性去杠杆应特别注重“精准滴灌”,既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又要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这就需要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进行。只有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才能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局。

具体来看,一方面,财税政策要进一步发力,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稳健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金融机构要坚持综合施策,既要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适当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也要正确合理使用定向降准资金,积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同时,企业自身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诚信水平,在困难时刻不弄虚作假、不逃废债务;要牢记“借钱是要还的”,理性举债,将企业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认为,应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把握各领域出台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形成政策合力,高度警惕去杠杆中的“次生风险”,平衡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坚定去杠杆,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最新更新时间:08/11 08:2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