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大公国际遭遇业务暂停“双杀” 这家公司前途堪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大公国际遭遇业务暂停“双杀” 这家公司前途堪忧

8月17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证监会同时发布决定,暂停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证券评级业务一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决定给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1年。

交易商协会给出的理由是: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大公国际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同时,在交易商协会业务调查和自律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公国际向交易商协会提供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

祸不单行,当天证监会也在官网给出“暂停大公国际证券评级业务一年”的决定。并称,在证监会组织的专项现场检查中,大公国际与关联公司公章混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不良,内部管理混乱;在为多家发行人开展评级服务的同时为发行人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有违独立原则;部分高管人员及评审委员会委员资质不符合要求;个别评级项目底稿资料缺失,模型计算存在数据遗漏等。

一天之内,证券、债券评级业务双双被暂停,已有评级市场人士慨叹“大公这是完了”。

“暂停一年业务,就不可能再跟得上市场了。即便是存量业务,发行人也会放弃大公。此前远东的案例已经做了样子”,某北京地区国有评级机构人员表示。

该评级人员所称的“远东”,即为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该公司于1988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投资组建,是国内第一家社会专业资信评估机构,一度拥有全牌照资质。但在2006年福禧事件发生后,作为该公司评级机构的远东资信部分债券业务处于监管机构要求暂停的状况。远东后来虽被国开行接手,却一直未能回归银行间市场。

相较之下,大公国际也是国内老牌评级机构,成立于1994年,亦为全牌照评级公司。此次大公国际被罚的主因“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业内人士看来也代表了评级行业的整体问题。

“又做评级,又做服务,拿不到第三方数据,只好用客户的数据做评价”。一位华南地区评级机构人员表示,除可以收取高额的咨询费外,数据来源也是导致评级公司出此下策的原因。

该评级人员表示,各地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信息无法共享,甚至为自身利益将本应公开的数据屏蔽。直接导致评级机构能采集到的信息数据有限,更多直接依靠评级对象提供的信息作为评级依据,产生的评级结果自然容易遭到质疑。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大公国际被罚后,网络上流传着疑似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文件。文件中称,交易商协会对大公资信的“不当”处罚,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不止我们一家。”一位大公国际评级人员在采访中撂下这么一句话。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大公国际遭遇业务暂停“双杀” 这家公司前途堪忧

8月17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证监会同时发布决定,暂停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证券评级业务一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决定给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1年。

交易商协会给出的理由是: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大公国际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同时,在交易商协会业务调查和自律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公国际向交易商协会提供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

祸不单行,当天证监会也在官网给出“暂停大公国际证券评级业务一年”的决定。并称,在证监会组织的专项现场检查中,大公国际与关联公司公章混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不良,内部管理混乱;在为多家发行人开展评级服务的同时为发行人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有违独立原则;部分高管人员及评审委员会委员资质不符合要求;个别评级项目底稿资料缺失,模型计算存在数据遗漏等。

一天之内,证券、债券评级业务双双被暂停,已有评级市场人士慨叹“大公这是完了”。

“暂停一年业务,就不可能再跟得上市场了。即便是存量业务,发行人也会放弃大公。此前远东的案例已经做了样子”,某北京地区国有评级机构人员表示。

该评级人员所称的“远东”,即为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该公司于1988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投资组建,是国内第一家社会专业资信评估机构,一度拥有全牌照资质。但在2006年福禧事件发生后,作为该公司评级机构的远东资信部分债券业务处于监管机构要求暂停的状况。远东后来虽被国开行接手,却一直未能回归银行间市场。

相较之下,大公国际也是国内老牌评级机构,成立于1994年,亦为全牌照评级公司。此次大公国际被罚的主因“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业内人士看来也代表了评级行业的整体问题。

“又做评级,又做服务,拿不到第三方数据,只好用客户的数据做评价”。一位华南地区评级机构人员表示,除可以收取高额的咨询费外,数据来源也是导致评级公司出此下策的原因。

该评级人员表示,各地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信息无法共享,甚至为自身利益将本应公开的数据屏蔽。直接导致评级机构能采集到的信息数据有限,更多直接依靠评级对象提供的信息作为评级依据,产生的评级结果自然容易遭到质疑。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大公国际被罚后,网络上流传着疑似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文件。文件中称,交易商协会对大公资信的“不当”处罚,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不止我们一家。”一位大公国际评级人员在采访中撂下这么一句话。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