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面对一个满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世界,我们愿意接受何种风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面对一个满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世界,我们愿意接受何种风险?

通用汽车前副主席劳伦斯·D·伯恩斯阐述了为何汽车应该进行革新,以及这背后所隐藏的风险。

一辆Argo自动驾驶汽车在匹兹堡接受检测 图片来源:AP Photo/Gene J. Puskar

劳伦斯·D·伯恩斯在著作《自动化》(Autonomy)中指出,汽车“极度低效”。内燃机仅能将一加仑汽油中不到三分之一的部分转化为真正的动能——“剩下的……都以热量和噪音的形式浪费了”。并且大多数动能都用来移动(日渐笨重的)车身。“只有约5%的汽油能量……是用来移动驾驶者的。”伯恩斯写道。多数人独自开车上班,仅为了这个目的,车上却配备了大量空间和引擎动力。事实上,汽车95%的时间里都是被闲置的。更不必提及,伤亡事故中的社会损失、汽车自身的环境负担以及支撑这诸多不便的基础交通设施。如果这一切就如某个观察员所说的,听起来“愚蠢至极”,那么伯恩斯就会表示“不能同意更多”。

或许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某些交通智库分析师所写的令人扫兴的报告。但是伯恩斯实际上在通用汽车担任了多年的副主席,正如他所强调的,该公司的工人数量曾一度超过特拉华州和内华达州的人口之和,其运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经济。

伯恩斯最终也确实去了智库工作——他就任了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可持续移动项目的主任——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这位底特律土生土长的工程师一直坚定地在汽车工业内工作。即使在加入通用汽车公司开始第一份工作前,他也是就读于该公司旗下的大学。在公司里,他制定了大规模的10年计划,优化生产流程。但是,他承认,他“从不觉得自己像一个汽车族”。本质上,他是一个“移动族”,移动族并不认为单人驾驶的SUV型汽车(依然是汽车行业的最基本款的产品)是以最安全高效的方式运送最多人的最优方案。

他与作家克里斯托弗·舒尔根(Christopher Shulgan)在《自动化》中所要讲的故事,是对底特律现状的逐渐祛魅。毕竟,自Model T(福特公司1908年生产的汽车)诞生以来,汽车就几乎没什么改变:“燃气式,由内燃机引擎带动运转,靠四个橡皮轮胎滚动,乘客被一块挡风玻璃和四扇门保护起来。”确实,有大量的小创新,但是汽车制造是一项创立之后就固执不变的技术。不过,开悟就要来了——来自一片沙漠里,在那里许多机器人专家团队正在争相提出一种新的方案,用以减少驾驶军用悍马时士兵的死亡人数。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的挑战赛汇集了数个竞争团队,在莫哈韦沙漠的一个项目中,他们正努力使自己的无人驾驶车辆驶过终点线。

对伯恩斯来说,这不只是一项概念验证,它是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一种他乐见其成的机动性的瓦解:他不止渴望将内燃机从汽车里拿出来,还想要去掉驾驶员。这个观念产生时,正值互联网分享经济起飞。现在人们可以不必泊车——汽车会自己完成这事儿。也不必驾驶——网上点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它会捎上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过,正如伯恩斯所说,汽车工业内的故事也是相似的:勇敢的革新者遭遇了被驯服的顽固派。不像“快速行动、打破常规”的硅谷精神,底特律花费数年才从概念发展到原型机。汽车族多数都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不想自己驾驶。在城市挑战赛上,伯恩斯提到,谷歌派出了一“飞机”的高管;相反,通用汽车就只派了他一个人。在硅谷,人类驾驶员被视为汽车的一个程序漏洞——而不是一个特征。数十年来,底特律的汽车族靠着“驾驶就是自由”的承诺来销售车辆。如今恐惧的是自动汽车成为人类终结的先兆。2011年道奇战马的一则广告中展示了一辆正在加速的有人驾驶汽车,这时旁白吟诵着:“人类反抗的引领者”。

《自动化》

想必,此则广告只是部分的挖苦腔调,但它确实说明了“自动化”的缺陷。本书是权威的底特律声音发出的激情辩论,它声称你已见证自动化汽车的诞生和成长。伯恩斯,一位科技乌托邦主义者(以及接受耳蜗植入的第一批人),用了许多令人叹服的理由去解释为何更小的、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行得通。但是我们没听到多少关于这笔汽车生意的其他动力来源的事情:消费者需求。人们真的想“被驾驶”吗?公司确实不会妥协,但消费者也是如此。比如,汽车安全带早在约70年前就被发明出来了,但是由于消费者反抗这种束缚,它们很快就被抛弃了,今天的此类安全标准花费了数十年才被接受。正如安全带,想让消费者采纳这项技术,需要的不只是简单的实用性。

工程学上的困难也是巨大的。就像Uber的联合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曾指出的,让车子自己开是一个“艰巨的问题”。但是,人类交通也可能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经常引发计划外的其他问题(Uber,预设通过减少汽车持有量来舒缓交通拥堵,却导致人们放弃公共交通,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拥堵程度)。甚至早前大量曝光的死伤事故也被认为是自动驾驶汽车所为——两个使用了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司机,一个被Uber测试车撞到的行人——这些都是人类制造的程序决策机制造成的后果。《自动化》中没怎么谈及的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我们愿意接受何种风险。伦理在这套程序中承担什么角色:我们珍视安全甚于速度和效率吗?谁应该成为这些决策的终极仲裁者?

想象着借助计算机辅助的驾驶造就一个美好未来,伯恩斯是正确的(直接消灭了酒驾的可能性,单单在美国就能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是,就像父母把车钥匙交到刚考上证照的青年手里,把自主权交给电脑——也被视为是无可避免的——将带来一种奇特的混合物,它包含着希望、恐惧、悔恨和不少的灾祸。“尽情享受旅程,”伯恩斯在最后一句话里说道——但要系好安全带。

本文作者Tom Vanderbilt是《交通:我们为何以我们的方式驾驶》、《“你或许还会喜欢”:无尽选择时代的审美趣味》等书的作者。

(翻译:鲜林)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华盛顿邮报

原标题:What risks are we willing to accept for a world of self-driving car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通用汽车

315
  • 宁德时代力推技术授权模式,商讨与通用汽车合作建厂
  • 宁德时代与通用汽车洽谈技术授权合作,计划在北美合作建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面对一个满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世界,我们愿意接受何种风险?

通用汽车前副主席劳伦斯·D·伯恩斯阐述了为何汽车应该进行革新,以及这背后所隐藏的风险。

一辆Argo自动驾驶汽车在匹兹堡接受检测 图片来源:AP Photo/Gene J. Puskar

劳伦斯·D·伯恩斯在著作《自动化》(Autonomy)中指出,汽车“极度低效”。内燃机仅能将一加仑汽油中不到三分之一的部分转化为真正的动能——“剩下的……都以热量和噪音的形式浪费了”。并且大多数动能都用来移动(日渐笨重的)车身。“只有约5%的汽油能量……是用来移动驾驶者的。”伯恩斯写道。多数人独自开车上班,仅为了这个目的,车上却配备了大量空间和引擎动力。事实上,汽车95%的时间里都是被闲置的。更不必提及,伤亡事故中的社会损失、汽车自身的环境负担以及支撑这诸多不便的基础交通设施。如果这一切就如某个观察员所说的,听起来“愚蠢至极”,那么伯恩斯就会表示“不能同意更多”。

或许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某些交通智库分析师所写的令人扫兴的报告。但是伯恩斯实际上在通用汽车担任了多年的副主席,正如他所强调的,该公司的工人数量曾一度超过特拉华州和内华达州的人口之和,其运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经济。

伯恩斯最终也确实去了智库工作——他就任了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可持续移动项目的主任——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这位底特律土生土长的工程师一直坚定地在汽车工业内工作。即使在加入通用汽车公司开始第一份工作前,他也是就读于该公司旗下的大学。在公司里,他制定了大规模的10年计划,优化生产流程。但是,他承认,他“从不觉得自己像一个汽车族”。本质上,他是一个“移动族”,移动族并不认为单人驾驶的SUV型汽车(依然是汽车行业的最基本款的产品)是以最安全高效的方式运送最多人的最优方案。

他与作家克里斯托弗·舒尔根(Christopher Shulgan)在《自动化》中所要讲的故事,是对底特律现状的逐渐祛魅。毕竟,自Model T(福特公司1908年生产的汽车)诞生以来,汽车就几乎没什么改变:“燃气式,由内燃机引擎带动运转,靠四个橡皮轮胎滚动,乘客被一块挡风玻璃和四扇门保护起来。”确实,有大量的小创新,但是汽车制造是一项创立之后就固执不变的技术。不过,开悟就要来了——来自一片沙漠里,在那里许多机器人专家团队正在争相提出一种新的方案,用以减少驾驶军用悍马时士兵的死亡人数。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的挑战赛汇集了数个竞争团队,在莫哈韦沙漠的一个项目中,他们正努力使自己的无人驾驶车辆驶过终点线。

对伯恩斯来说,这不只是一项概念验证,它是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一种他乐见其成的机动性的瓦解:他不止渴望将内燃机从汽车里拿出来,还想要去掉驾驶员。这个观念产生时,正值互联网分享经济起飞。现在人们可以不必泊车——汽车会自己完成这事儿。也不必驾驶——网上点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它会捎上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过,正如伯恩斯所说,汽车工业内的故事也是相似的:勇敢的革新者遭遇了被驯服的顽固派。不像“快速行动、打破常规”的硅谷精神,底特律花费数年才从概念发展到原型机。汽车族多数都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不想自己驾驶。在城市挑战赛上,伯恩斯提到,谷歌派出了一“飞机”的高管;相反,通用汽车就只派了他一个人。在硅谷,人类驾驶员被视为汽车的一个程序漏洞——而不是一个特征。数十年来,底特律的汽车族靠着“驾驶就是自由”的承诺来销售车辆。如今恐惧的是自动汽车成为人类终结的先兆。2011年道奇战马的一则广告中展示了一辆正在加速的有人驾驶汽车,这时旁白吟诵着:“人类反抗的引领者”。

《自动化》

想必,此则广告只是部分的挖苦腔调,但它确实说明了“自动化”的缺陷。本书是权威的底特律声音发出的激情辩论,它声称你已见证自动化汽车的诞生和成长。伯恩斯,一位科技乌托邦主义者(以及接受耳蜗植入的第一批人),用了许多令人叹服的理由去解释为何更小的、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行得通。但是我们没听到多少关于这笔汽车生意的其他动力来源的事情:消费者需求。人们真的想“被驾驶”吗?公司确实不会妥协,但消费者也是如此。比如,汽车安全带早在约70年前就被发明出来了,但是由于消费者反抗这种束缚,它们很快就被抛弃了,今天的此类安全标准花费了数十年才被接受。正如安全带,想让消费者采纳这项技术,需要的不只是简单的实用性。

工程学上的困难也是巨大的。就像Uber的联合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曾指出的,让车子自己开是一个“艰巨的问题”。但是,人类交通也可能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经常引发计划外的其他问题(Uber,预设通过减少汽车持有量来舒缓交通拥堵,却导致人们放弃公共交通,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拥堵程度)。甚至早前大量曝光的死伤事故也被认为是自动驾驶汽车所为——两个使用了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司机,一个被Uber测试车撞到的行人——这些都是人类制造的程序决策机制造成的后果。《自动化》中没怎么谈及的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我们愿意接受何种风险。伦理在这套程序中承担什么角色:我们珍视安全甚于速度和效率吗?谁应该成为这些决策的终极仲裁者?

想象着借助计算机辅助的驾驶造就一个美好未来,伯恩斯是正确的(直接消灭了酒驾的可能性,单单在美国就能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是,就像父母把车钥匙交到刚考上证照的青年手里,把自主权交给电脑——也被视为是无可避免的——将带来一种奇特的混合物,它包含着希望、恐惧、悔恨和不少的灾祸。“尽情享受旅程,”伯恩斯在最后一句话里说道——但要系好安全带。

本文作者Tom Vanderbilt是《交通:我们为何以我们的方式驾驶》、《“你或许还会喜欢”:无尽选择时代的审美趣味》等书的作者。

(翻译:鲜林)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华盛顿邮报

原标题:What risks are we willing to accept for a world of self-driving car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