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8国际工博会】工业巨头逐鹿中国智能制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8国际工博会】工业巨头逐鹿中国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业庞大的升级改造需求,正吸引着众多国际工业巨头布局智能制造市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四个月前,日本人畑中长则被派往北京,担任日立(中国)智能制造事业推进本部高级总经理。

顾名思义,畑中长则在中国的任务是推广日立的智能制造技术。在他赴任前,日立在中国还未设立过类似职位。这项任命释放出该公司加速在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布局的信号。

畑中长则和同事佐佐木一彰领导着一支约50人的团队,负责这项工作。后者担任日立中国产业系统事业统括本部高级总经理,在去年7月才被派到中国。

在佐佐木一彰看来,中国仍有不少制造技术相对落后的工厂,如何让它们智能化并提高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商业机遇所在。

畑中长则称,日立的对策之一是物联网技术,借助生产数据的深度挖掘以提高生产效率,达成工厂管理者所设定的各种目标。

今年的工博会上,日立(中国)展示了名为VSIP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这是一项基于图像识别和分析的物联网技术。借助于在工厂内安装的360度摄像机,工人的工作情况等工厂实际运行数据得以可视化呈现,管理者可以此为依据,优化工人们的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VSIP目前已在日本多家工厂应用,日立也与一家中国青岛的在建工厂合作,试点这项新技术。佐佐木一彰称,日立希望通过在中国增加合作伙伴,帮助推广这项技术。

相比之下,博世力士乐的步伐看起来迈得更快一些。今年1月,它与埃斯顿自动化(002747.SZ)共建的机器人智能工厂项目已宣布投产。

该工厂由博世力士乐与埃斯顿合作设计、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其中一期计划投资5.9亿元。相比旧产线,这座智能工厂的产能提高了八倍,制造周期缩短60%,直接人工成本下降一半。

博世力士乐中国工业4.0项目经理赵奕臣指出,效率提高主要源自两方面,一是通过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更重要的是改善生产流程,减少空间、物料和返工等方面的浪费,最终实现产能提升。

这也是博世力士乐更为看重的一项理念:精益生产。它意图让工厂拥有更低的生产成本、更灵活的交付方式和更高的产品质量,这被认为是工厂进一步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条件。这家总部设于德国的公司,业务涵盖液压、气动、工业自动化等方面。

赵奕臣观察到,中国很多制造型企业认为,拥有软件平台、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就是一座智能工厂了。但这些技术是否可以真正帮助制造企业提升生产水平?赵奕臣认为,答案也许并不一定。

在他看来,如果工厂无法理顺生产流程背后的逻辑,增加的设备并不能发挥效用,反而会造成灾难。

与此相伴的是,许多制造企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痛点在何处。三菱电机也注意到了类似问题,它同样在中国寻找智能制造领域的机遇。这家日本公司在2003年就提出了“E-F@ctory”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目前已应用于全球200多家企业。

近两三年,三菱电机开始涉足针对中国客户的智能制造咨询服务。但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坚发现,有的国内企业并不清楚自身处于智能制造的哪个阶段,也不了解工厂面临的真正痛点。

三菱电机曾为中车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进行过类似的咨询。刚开始,客户提出想引入新的制造设备,但在考察过生产现场后,三菱电机发现这家公司的问题不在于缺少设备,而是生产流程规划不合理,使得制造周期被拉长、中间产品库存量变大。

“最终,该工厂在没有导入任何新设备的情况下,仅通过生产流程再造,原有的设备运转率就提升了10%以上,产品交货期缩短近20%。”王坚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在为制造企业解决如何对症下药的问题后,博世力士乐面对的另一项挑战是生产数据缺失,这是其设计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基础。埃斯顿精益生产总监储斌提及,公司原先的机器人工厂还处于工业2.0时代,缺乏数据成为了与博世力士乐合作新建智能工厂的一大障碍。

赵奕臣给出了两步走的解决方案:首先是尽可能分析已收集的数据,再根据经验与客户合作对缺失的数据提出假设,随后验证是否有效。

赵奕臣的团队曾通过这种方式,为另一个客户秦川机床(000837.SZ)获取了一项加工工艺的敲击压力数据。

生产数据的缺失,凸显了中国制造业与欧美发达水平的差距。在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看来,从“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智造”,数字化将是必由之路。西门子数字化工厂集团首席执行官Jan Mrosik在今年曾总结称,数字化企业作为一项理念已经完全成熟。

西门子在2014年成立了数字化工厂集团,并将“数字化”确立为公司的三大核心增长领域之一。目前西门子全球有250多个工厂实现了数字化,其标杆项目是德国安贝格电子制造工厂。这家生产基地在员工零增长的前提下,产量相较29年前增长了13倍。

在中国,西门子也有诸多数字化项目落地。西门子在四川成都新建的公司第二座数字化工厂,被认为是安贝格工厂的姊妹厂。它还在与上海凯赛生物合作,新建一座利用数字化技术规模化生产生物化工品的新工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8国际工博会】工业巨头逐鹿中国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业庞大的升级改造需求,正吸引着众多国际工业巨头布局智能制造市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四个月前,日本人畑中长则被派往北京,担任日立(中国)智能制造事业推进本部高级总经理。

顾名思义,畑中长则在中国的任务是推广日立的智能制造技术。在他赴任前,日立在中国还未设立过类似职位。这项任命释放出该公司加速在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布局的信号。

畑中长则和同事佐佐木一彰领导着一支约50人的团队,负责这项工作。后者担任日立中国产业系统事业统括本部高级总经理,在去年7月才被派到中国。

在佐佐木一彰看来,中国仍有不少制造技术相对落后的工厂,如何让它们智能化并提高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商业机遇所在。

畑中长则称,日立的对策之一是物联网技术,借助生产数据的深度挖掘以提高生产效率,达成工厂管理者所设定的各种目标。

今年的工博会上,日立(中国)展示了名为VSIP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这是一项基于图像识别和分析的物联网技术。借助于在工厂内安装的360度摄像机,工人的工作情况等工厂实际运行数据得以可视化呈现,管理者可以此为依据,优化工人们的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VSIP目前已在日本多家工厂应用,日立也与一家中国青岛的在建工厂合作,试点这项新技术。佐佐木一彰称,日立希望通过在中国增加合作伙伴,帮助推广这项技术。

相比之下,博世力士乐的步伐看起来迈得更快一些。今年1月,它与埃斯顿自动化(002747.SZ)共建的机器人智能工厂项目已宣布投产。

该工厂由博世力士乐与埃斯顿合作设计、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其中一期计划投资5.9亿元。相比旧产线,这座智能工厂的产能提高了八倍,制造周期缩短60%,直接人工成本下降一半。

博世力士乐中国工业4.0项目经理赵奕臣指出,效率提高主要源自两方面,一是通过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更重要的是改善生产流程,减少空间、物料和返工等方面的浪费,最终实现产能提升。

这也是博世力士乐更为看重的一项理念:精益生产。它意图让工厂拥有更低的生产成本、更灵活的交付方式和更高的产品质量,这被认为是工厂进一步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条件。这家总部设于德国的公司,业务涵盖液压、气动、工业自动化等方面。

赵奕臣观察到,中国很多制造型企业认为,拥有软件平台、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就是一座智能工厂了。但这些技术是否可以真正帮助制造企业提升生产水平?赵奕臣认为,答案也许并不一定。

在他看来,如果工厂无法理顺生产流程背后的逻辑,增加的设备并不能发挥效用,反而会造成灾难。

与此相伴的是,许多制造企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痛点在何处。三菱电机也注意到了类似问题,它同样在中国寻找智能制造领域的机遇。这家日本公司在2003年就提出了“E-F@ctory”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目前已应用于全球200多家企业。

近两三年,三菱电机开始涉足针对中国客户的智能制造咨询服务。但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坚发现,有的国内企业并不清楚自身处于智能制造的哪个阶段,也不了解工厂面临的真正痛点。

三菱电机曾为中车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进行过类似的咨询。刚开始,客户提出想引入新的制造设备,但在考察过生产现场后,三菱电机发现这家公司的问题不在于缺少设备,而是生产流程规划不合理,使得制造周期被拉长、中间产品库存量变大。

“最终,该工厂在没有导入任何新设备的情况下,仅通过生产流程再造,原有的设备运转率就提升了10%以上,产品交货期缩短近20%。”王坚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在为制造企业解决如何对症下药的问题后,博世力士乐面对的另一项挑战是生产数据缺失,这是其设计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基础。埃斯顿精益生产总监储斌提及,公司原先的机器人工厂还处于工业2.0时代,缺乏数据成为了与博世力士乐合作新建智能工厂的一大障碍。

赵奕臣给出了两步走的解决方案:首先是尽可能分析已收集的数据,再根据经验与客户合作对缺失的数据提出假设,随后验证是否有效。

赵奕臣的团队曾通过这种方式,为另一个客户秦川机床(000837.SZ)获取了一项加工工艺的敲击压力数据。

生产数据的缺失,凸显了中国制造业与欧美发达水平的差距。在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看来,从“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智造”,数字化将是必由之路。西门子数字化工厂集团首席执行官Jan Mrosik在今年曾总结称,数字化企业作为一项理念已经完全成熟。

西门子在2014年成立了数字化工厂集团,并将“数字化”确立为公司的三大核心增长领域之一。目前西门子全球有250多个工厂实现了数字化,其标杆项目是德国安贝格电子制造工厂。这家生产基地在员工零增长的前提下,产量相较29年前增长了13倍。

在中国,西门子也有诸多数字化项目落地。西门子在四川成都新建的公司第二座数字化工厂,被认为是安贝格工厂的姊妹厂。它还在与上海凯赛生物合作,新建一座利用数字化技术规模化生产生物化工品的新工厂。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