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救命廉价药之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救命廉价药之忧

用量小,国内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甚至是独家生产,容易出现供应不及时、供应量不足——这是ACTH和溴吡斯的明等“短缺药品”的特点。据有关部门曾经梳理,具有这类特点,存在短缺风险的国内药品有139个。

ACTH是治疗婴儿痉挛症最有效的药,但全国只有一家药厂生产这个药,该药利润只有2%。资料图

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明确,近期我国药政工作将着力围绕加快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等7个方面重点展开。

这一消息对于一些罕见病患者来说不啻是一条福音。

一位婴儿痉挛症患儿的家长齐炬(化名)告诉记者:“我曾经为了给果果治病,全国四处找药,希望再不要有这种痛苦的经历。”

“有药才可以住院”

果果是齐炬的女儿。

6年前的一天,齐炬发现4个半月的女儿出现手脚抽动的情况,他和妻子就带着女儿来到北京儿童医院检查。

“噩梦开始了。”齐炬回忆说。

脑电图、核磁共振一系列检查做下来,医生高度怀疑果果患上了婴儿痉挛症。这是癫痫的一种,被称为癫痫中的癌症,发病率千分之一。

之前女儿出生带来的无限憧憬和希望瞬间崩塌了。齐炬的妻子当场哭了出来。

在得知北大妇产儿童医院是治疗此类疾病最好的医院之后,齐炬把女儿转往北大妇产儿童医院。

很快医生告诉他们,目前,用注射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目前医院没有这种药,需要患者自己想办法买药。

“你们这不是医院吗?怎么会没有药?”齐炬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站在病房门口反复追问医生护士的这一句话。

“有药才可以住院,没有药给你床位也没用。”这是齐炬当时得到的答复。

3个月和36小时

找药,分秒必争。

按照果果当时的情况,越快注射ACTH越能抑制抽动,每耽搁一分钟,就意味着孩子向死神迈进一步。

“当时北大妇产儿童医院的床位很紧张,都排到3个月以后了。3个月,没有药,孩子就要抽死了。”齐炬回忆当时的情景,禁不住颤抖了一下。

夫妻二人迅速地开始发动身边的人找药,并在网上发帖寻药。

齐炬的妻子是一所大学生物系的教师,她的学生大多在生物医药行业工作。她的学生们几乎全部加入了寻药的队伍。

北京儿童医院、301医院、协和医院……当天晚上,在北京找药的人们把消息一个一个地传过来,结果却让齐炬绝望。“我们找遍了北京的药房,没有这个药。”齐炬说。

在上海寻药的人们发了一条消息,上海瑞金医院有这个药,10支。

“按照果果当时的情况,这个药要连打一个月,需要30支。而且它是处方药,上海那边的医院要求必须面诊,我孩子当时的情况是等不了。”齐炬说。

齐炬妻子的学生找到了生产该药的厂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被告知厂家也没有库存,药全部都发到各医院去了。

“当时好多消息传来的时候,我们都抱着很大的希望,结果却一次次失望。”齐炬妻子说。

就在齐炬焦灼的时候,来自广州的消息让他们看到希望——广州军区医院有药,而且库存量够。

齐炬回忆说,一个网友是这个医院的医生,他冒着被处罚的风险在没有见到孩子的情况下把药开了出来。

当时已经是次日凌晨了。齐炬妻子辗转托人找到航空公司,得到可以由乘务员协助运药的承诺。

早晨7点,齐炬抱着发病的女儿等在了北大妇产儿童医院住院区外。此时运药的飞机已经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

8点,齐炬妻子的朋友拿着广州过来的两盒ACTH从首都机场出发驱车前往北大妇女儿童医院。

病区开放的那一刻,齐炬抱着孩子冲向病区。途中被护士拦下问是否有药时,齐炬大喊:“我有药,有药!”

9点,药品到达医院并注射到了果果的体内,当晚,孩子的抽动止住了。

“36个小时!”齐炬说,“从开始找药到注射,36个小时,那是一次生命的接力赛。”

救命的“孤儿药”

这段经历让齐炬刻骨铭心。

“这个药很便宜,不到8元钱。”齐炬告诉记者,他是在那次找药的过程中,第一次听到了“孤儿药”这个名词。

ACTH就是“孤儿药”。“孤儿药”又称为罕见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

今年5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牵头发布了第一份官方国家版“罕见病目录”,121种罕见疾病位列其中,其中包括果果所患的疾病。

“婴儿痉挛症要止抽就要用ACTH,我们当时还查了国内外的论文,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要救命就只有用这个药。可是全国只有一家药厂生产这个药。”齐炬说。

一些医药界人士说,该药利润只有2%,且目前供货的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一家。记者在网上能查到的该药品的生产厂商,也只此一家。

“与《我不是药神》剧情不同的是,这款药因为太便宜,厂家不愿意生产。”齐炬说。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曾公开表示,注射用促皮质素是国家发改委限价药。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上涨,该产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公司并未因成本持续上升而放弃生产。但公司如果长期大量生产亏损产品,势必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无以为继,最终无法保证患者用药。

齐炬的妻子告诉记者,他们当时获得的信息是,ACTH每年由设立小儿神经科的医院向厂家采购,采购周期大约是半年。“当时就是北京的药房没有这个药,要等医院下次采购还要半年。”

“哪个救命药能等半年呢?”齐炬妻子说。

齐炬告诉记者,他接触到的很多患儿家长都遭遇过没有药的困境,长年以来,患者家属不停地在网上发帖找药。由此还催生出了倒药的“黑市”,药品的价格被提高了50多倍,甚至1000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师告诉记者,很多患者去黑市找药,但药物是不是真的不好说。

无可替代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院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院长蒋健曾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中特别提到了ACTH出现短缺的情况,同样被提及的还有治疗罕见病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溴吡斯的明。

一项调查显示,85%的中国重症肌无力患者正在使用“溴吡斯的明”治疗,它被患者亲切地唤为“小明”。在2014年之前,每瓶60mg剂量的“小明”零售价在20元至30元。目前在大多数能买到药的医院和药店,其价格在50元至70元之间。

国家药监局的查询系统显示,持有“小明”生产许可的药品生产企业有3家。然而,目前,实际进行生产的只有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

而“小明”在过去两年间出现过几次“断药”。2016年9月,由于部分批次“小明”的溶出度存在波动,该药品被召回。2017年6月,因为企业的生产基地动迁,“小明”又停产了4个月。

据一些患者反应,由于之前的“断药”事件,其带来的供应链条洗牌,至今仍影响患者购药。为了维持治疗,不少人到处打听哪里能买到药,有不少人坐火车到邻省的大医院去买药,还有的人只能从网上找病友帮忙开药,再快递寄送。

用量小,国内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甚至是独家生产,容易出现供应不及时、供应量不足——这是ACTH和溴吡斯的明等“短缺药品”的特点。据有关部门曾经梳理,具有这类特点,存在短缺风险的国内药品有139个。

一家制药企业药品销售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类药物价格不高,利润太低,厂家生产的动力很低。

“此外,这种小品种药物还存在流通困境,因为比常用药用量少,单一药品的供应和取送货均会增加较高成本,所以经销商的发货与终端网点(包括医院药房和药店)采购,往往会和其他药品搭车。这可能导致一些终端网点不能马上补货。”该负责人表示。

“廉价药,尤其是无临床替代品的廉价药如短缺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蒋健称。

努力

持续关注罕见病领域的中国药促会医药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刘军帅认为,对于像重症肌无力这类有药可医的罕见病,保障疾病的第一步就是保障用药。

事实上,相关部门已经着手行动了。

法治周末记者多方了解后得知,在经历过药品短缺后,目前,在接诊婴儿痉挛症病历较多的医院,诸如北大妇产儿童医院、301医院、上海儿童医院、瑞金医院、湘雅医院,现在ACTH是有供应的。

“之前纪几年出现断供后,药监部门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也和厂家有过沟通,现在一些有治疗经验的医院供应是有一定保障的。”一位接近药监部门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2017年6月,原国家卫计委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短缺药品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平台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目标。

“建立了预警机制,还要考虑运送的问题,否则药还是到不了患者那里。”前述药企销售负责人表示。

对于如何保证此类药品的供给,蒋健表示,要建立廉价药品浮动定价制度,保证生产企业利润。此外,还要完善廉价药定点生产制度。以确保廉价药质量、可持续供给为根本准则,对申请企业进行遴选。对于完成生产计划的企业在既定的政策补贴上再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荣誉。

全国药政工作会议指出,为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我国将开展新一轮短缺药品基础信息核查,将临床必需、短缺影响大的药品纳入重点监控目录。完善短缺药品应对机制,推动落实短缺药品直接挂网采购制度,建立失信经营者黑名单制度、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各地要组织落实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督查考核和激励问责。

责任编辑:马蓉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救命廉价药之忧

用量小,国内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甚至是独家生产,容易出现供应不及时、供应量不足——这是ACTH和溴吡斯的明等“短缺药品”的特点。据有关部门曾经梳理,具有这类特点,存在短缺风险的国内药品有139个。

ACTH是治疗婴儿痉挛症最有效的药,但全国只有一家药厂生产这个药,该药利润只有2%。资料图

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明确,近期我国药政工作将着力围绕加快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等7个方面重点展开。

这一消息对于一些罕见病患者来说不啻是一条福音。

一位婴儿痉挛症患儿的家长齐炬(化名)告诉记者:“我曾经为了给果果治病,全国四处找药,希望再不要有这种痛苦的经历。”

“有药才可以住院”

果果是齐炬的女儿。

6年前的一天,齐炬发现4个半月的女儿出现手脚抽动的情况,他和妻子就带着女儿来到北京儿童医院检查。

“噩梦开始了。”齐炬回忆说。

脑电图、核磁共振一系列检查做下来,医生高度怀疑果果患上了婴儿痉挛症。这是癫痫的一种,被称为癫痫中的癌症,发病率千分之一。

之前女儿出生带来的无限憧憬和希望瞬间崩塌了。齐炬的妻子当场哭了出来。

在得知北大妇产儿童医院是治疗此类疾病最好的医院之后,齐炬把女儿转往北大妇产儿童医院。

很快医生告诉他们,目前,用注射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目前医院没有这种药,需要患者自己想办法买药。

“你们这不是医院吗?怎么会没有药?”齐炬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站在病房门口反复追问医生护士的这一句话。

“有药才可以住院,没有药给你床位也没用。”这是齐炬当时得到的答复。

3个月和36小时

找药,分秒必争。

按照果果当时的情况,越快注射ACTH越能抑制抽动,每耽搁一分钟,就意味着孩子向死神迈进一步。

“当时北大妇产儿童医院的床位很紧张,都排到3个月以后了。3个月,没有药,孩子就要抽死了。”齐炬回忆当时的情景,禁不住颤抖了一下。

夫妻二人迅速地开始发动身边的人找药,并在网上发帖寻药。

齐炬的妻子是一所大学生物系的教师,她的学生大多在生物医药行业工作。她的学生们几乎全部加入了寻药的队伍。

北京儿童医院、301医院、协和医院……当天晚上,在北京找药的人们把消息一个一个地传过来,结果却让齐炬绝望。“我们找遍了北京的药房,没有这个药。”齐炬说。

在上海寻药的人们发了一条消息,上海瑞金医院有这个药,10支。

“按照果果当时的情况,这个药要连打一个月,需要30支。而且它是处方药,上海那边的医院要求必须面诊,我孩子当时的情况是等不了。”齐炬说。

齐炬妻子的学生找到了生产该药的厂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被告知厂家也没有库存,药全部都发到各医院去了。

“当时好多消息传来的时候,我们都抱着很大的希望,结果却一次次失望。”齐炬妻子说。

就在齐炬焦灼的时候,来自广州的消息让他们看到希望——广州军区医院有药,而且库存量够。

齐炬回忆说,一个网友是这个医院的医生,他冒着被处罚的风险在没有见到孩子的情况下把药开了出来。

当时已经是次日凌晨了。齐炬妻子辗转托人找到航空公司,得到可以由乘务员协助运药的承诺。

早晨7点,齐炬抱着发病的女儿等在了北大妇产儿童医院住院区外。此时运药的飞机已经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

8点,齐炬妻子的朋友拿着广州过来的两盒ACTH从首都机场出发驱车前往北大妇女儿童医院。

病区开放的那一刻,齐炬抱着孩子冲向病区。途中被护士拦下问是否有药时,齐炬大喊:“我有药,有药!”

9点,药品到达医院并注射到了果果的体内,当晚,孩子的抽动止住了。

“36个小时!”齐炬说,“从开始找药到注射,36个小时,那是一次生命的接力赛。”

救命的“孤儿药”

这段经历让齐炬刻骨铭心。

“这个药很便宜,不到8元钱。”齐炬告诉记者,他是在那次找药的过程中,第一次听到了“孤儿药”这个名词。

ACTH就是“孤儿药”。“孤儿药”又称为罕见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

今年5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牵头发布了第一份官方国家版“罕见病目录”,121种罕见疾病位列其中,其中包括果果所患的疾病。

“婴儿痉挛症要止抽就要用ACTH,我们当时还查了国内外的论文,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要救命就只有用这个药。可是全国只有一家药厂生产这个药。”齐炬说。

一些医药界人士说,该药利润只有2%,且目前供货的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一家。记者在网上能查到的该药品的生产厂商,也只此一家。

“与《我不是药神》剧情不同的是,这款药因为太便宜,厂家不愿意生产。”齐炬说。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曾公开表示,注射用促皮质素是国家发改委限价药。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上涨,该产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公司并未因成本持续上升而放弃生产。但公司如果长期大量生产亏损产品,势必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无以为继,最终无法保证患者用药。

齐炬的妻子告诉记者,他们当时获得的信息是,ACTH每年由设立小儿神经科的医院向厂家采购,采购周期大约是半年。“当时就是北京的药房没有这个药,要等医院下次采购还要半年。”

“哪个救命药能等半年呢?”齐炬妻子说。

齐炬告诉记者,他接触到的很多患儿家长都遭遇过没有药的困境,长年以来,患者家属不停地在网上发帖找药。由此还催生出了倒药的“黑市”,药品的价格被提高了50多倍,甚至1000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师告诉记者,很多患者去黑市找药,但药物是不是真的不好说。

无可替代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院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院长蒋健曾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中特别提到了ACTH出现短缺的情况,同样被提及的还有治疗罕见病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溴吡斯的明。

一项调查显示,85%的中国重症肌无力患者正在使用“溴吡斯的明”治疗,它被患者亲切地唤为“小明”。在2014年之前,每瓶60mg剂量的“小明”零售价在20元至30元。目前在大多数能买到药的医院和药店,其价格在50元至70元之间。

国家药监局的查询系统显示,持有“小明”生产许可的药品生产企业有3家。然而,目前,实际进行生产的只有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

而“小明”在过去两年间出现过几次“断药”。2016年9月,由于部分批次“小明”的溶出度存在波动,该药品被召回。2017年6月,因为企业的生产基地动迁,“小明”又停产了4个月。

据一些患者反应,由于之前的“断药”事件,其带来的供应链条洗牌,至今仍影响患者购药。为了维持治疗,不少人到处打听哪里能买到药,有不少人坐火车到邻省的大医院去买药,还有的人只能从网上找病友帮忙开药,再快递寄送。

用量小,国内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甚至是独家生产,容易出现供应不及时、供应量不足——这是ACTH和溴吡斯的明等“短缺药品”的特点。据有关部门曾经梳理,具有这类特点,存在短缺风险的国内药品有139个。

一家制药企业药品销售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类药物价格不高,利润太低,厂家生产的动力很低。

“此外,这种小品种药物还存在流通困境,因为比常用药用量少,单一药品的供应和取送货均会增加较高成本,所以经销商的发货与终端网点(包括医院药房和药店)采购,往往会和其他药品搭车。这可能导致一些终端网点不能马上补货。”该负责人表示。

“廉价药,尤其是无临床替代品的廉价药如短缺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蒋健称。

努力

持续关注罕见病领域的中国药促会医药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刘军帅认为,对于像重症肌无力这类有药可医的罕见病,保障疾病的第一步就是保障用药。

事实上,相关部门已经着手行动了。

法治周末记者多方了解后得知,在经历过药品短缺后,目前,在接诊婴儿痉挛症病历较多的医院,诸如北大妇产儿童医院、301医院、上海儿童医院、瑞金医院、湘雅医院,现在ACTH是有供应的。

“之前纪几年出现断供后,药监部门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也和厂家有过沟通,现在一些有治疗经验的医院供应是有一定保障的。”一位接近药监部门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2017年6月,原国家卫计委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短缺药品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平台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目标。

“建立了预警机制,还要考虑运送的问题,否则药还是到不了患者那里。”前述药企销售负责人表示。

对于如何保证此类药品的供给,蒋健表示,要建立廉价药品浮动定价制度,保证生产企业利润。此外,还要完善廉价药定点生产制度。以确保廉价药质量、可持续供给为根本准则,对申请企业进行遴选。对于完成生产计划的企业在既定的政策补贴上再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荣誉。

全国药政工作会议指出,为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我国将开展新一轮短缺药品基础信息核查,将临床必需、短缺影响大的药品纳入重点监控目录。完善短缺药品应对机制,推动落实短缺药品直接挂网采购制度,建立失信经营者黑名单制度、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各地要组织落实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督查考核和激励问责。

责任编辑:马蓉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