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英国国王商学院院长Stephen Bach:商学院要培养有社会担当的精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英国国王商学院院长Stephen Bach:商学院要培养有社会担当的精英

商学院不应该只教会学生怎样获得个人职业成功。“你需要看到大局,而不只是自己的小世界。”

布什大厦(Bush House)

Stephen  Bach换了新办公室。它坐落在伦敦奥德维奇路和河岸街之间,国王道南端的布什大厦(Bush House)。这里曾是英国国际广播公司世界新闻网BBC World Service的大本营。能在如此重要的英国地标性建筑里办公,让Bach教授感到颇为自豪。

他曾在国王商学院任职,并于2017年被任命为King's Business School(后简称KBS),伦敦国王学院第九个院系的首任行政院长。国王商学院虽然仅成立一年,但它已经与英国其它顶尖商学院展开了竞争。

作为年轻后辈,KBS似乎没什么可惧怕的。在独立一年后,它就走出家门开启国际合作。前不久,他们与上海高金(SAIF)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往后,双方不仅将开展联合课题项目,往返伦敦和上海的学者也会越来越多。Bach在那一周还组织KBS的中国校友聚聚,感受GDP高速增长下的商业氛围,同时了解校友们回国后的职业发展。

在人们担心脱欧会给英国带走一大批人才、学者和学生时,Bach从他的办公室望出去,压根看不到一丝丧气的场景。伦敦如同往日那样,每一幢摩天大楼都在着重强调全球金融中心的标签。Bach已经为学院招募了20多名教员,其中许多来自欧洲大陆。“我们院第一次有了来自冰岛的学生。”

于KBS而言,也不是没有烦恼。年轻有时意味着太嫩,如何被圈内人肯定需要时间。Bach工作的一部分是对着各种人讲关于KBS的故事,讲他们打算如何在颇为不稳定的国际形势下,留下发展足迹。“慢慢来不在计划之内,我们既要做得出色,又想要步子大一些。”

Bach认为,如今商业社会正在受到冲击,也不难怪美国股市暴跌,人们就开始担心是不是下一场金融危机就要来了。而这或许是商业教育的关键节点。上一次金融危机留下的惨痛教训还令人印象深刻,而漫延的民族主义更容易让商业精英们迷了眼。除了教会这些头脑聪明的未来精英们该如何做出更有利的商业决策,他们还得拥有一种社会使命感。Bach认为,在特定时期,制造冲突会很容易,但跳出小世界看到大局却需要智慧。

图为英国国王商学院院长Stephen  Bach  摄影:潘凌

界面新闻:KBS在去年成为独立学院,这个变化打破了哪些限制?又给你们带来怎样自主权?

Stephen Bach:这是一种荣誉,也是对之前经管系的另一种肯定,有助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声誉。最直观的改变是,我们搬进了布什大厦的新教学大楼。它以前是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网的基地。不得不说,新楼设施要比之前好多了,我们能有自己的阶梯教室、图书馆,还能招收国际化背景的学者。成立之后,KBS课程上做了创新,我们还新增了许多新的专业,包括战略创业及创新、数字化营销,以及一些新的金融类专业,包括金融分析硕士学位,该学位课程将于2019年9月开启并接受申请。颇有挑战的是,我必须要快速适应新角色,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总结一下的话,成为一所独立而又年轻的商学院,是将野心转变为现实的关键一步。

界面新闻:你们在国际合作上的进程也更快了,比如与上海高金SAIF的合作,这个节点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Stephen  Bach:毫不隐讳的说,我们正在一步步的留下国际化印迹。想让学生真正读懂商业,就必须让他们看到全球商业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作为学院,你必须有能力提供这样的机会,与其它国家的商学院合作是一条可靠路径。国际合作有多种好处。首先是促进了学生流动性,让他们能在上海这座颇有生机的城市里学习,看看在中国如何做生意。但凡想要有更好发展的人都得承认,中国市场是未来全球商业的关键。另外,学术间合作会加强,无论是伦敦学者到上海,还是上海学者来伦敦,他们能碰撞出更多火花,这对我们培养自己的学术团队也更有助力。至于时机,我们想把步子迈得大一些,而不是慢慢来。

界面新闻:人们对商学院有一些刻板成见,比如说它就像一个成功人士集散地,有些是来镀金,有些是来扩展人脉。你如何看待这些刻板成见?你认为商学院应该提供怎样的价值?

Stephen  Bach:在英国,商科和管理学科非常受学生们欢迎,过去十年,这种喜爱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每个学生选择商学院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有些是冲着世界级的教学资源而来,有些是冲着学术大牛而来,他们知道在这里会得到想要的回报。

至于学生们来扩展人脉,我倒是比较积极的看待这件事。因为无论是谁,职业发展道路上一定会需要社会联系,帮助他们看到事情的多样性,做出好的商业决策。比如在KBS,有学生毕业后去了迪拜工作,这是一个依赖贸易而生的地区。他的同班同学有人也想将产品出口到这里,他们之间沟通颇为频繁。迪拜的经商环境如何、在这里开展生意该找谁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同学这层关系来解决。我们肯定这种关系,并积极营造校友氛围。

当然,的确有些人非常狭隘,念商学院只为了获得个人职业成功。学院需要对此观念加以引导。我们希望KBS的每个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在商业社会扮演的角色,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培养一种使命感。毕竟,不是每个学生毕业后都想去咨询公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投资银行。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了非营利组织,许多人持有强烈的信念,希望能够回馈社会。你需要看到大局,而不只是自己的小世界。

界面新闻:很同意你的看法,但学生们的确会有性价比的实际考虑,毕竟商学院的学费高的吓人,你怎么看待商学院的性价比呢?

Stephen  Bach:性价比这件事,在学院管理层面来看,就是得提高学生求职及就业的能力。KBS的职业发展办公室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部门。学生们进校之后的几周内就会收到该办公室的邀请,希望他们能提交个人简历,并抽空来跟职业顾问聊一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想法。幸运的是,KBS的顾问团队很强,有麦肯锡的高管,IBM亚洲的负责人等。他们已经是行业顶尖,可以直接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机会。

我们了解,在职业需求上,本地学生与国际学生的不太一样。现在去英国留学的学生还无法在毕业后获得找工作的就业许可,大多数人会回国,或去其它国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要扩大校友影响力的原因,让这些回国校友作为导师,给学弟妹了解真实商业环境的机会。

界面新闻:之所以会问道性价比的问题,是因为有些组织会将此纳入商学院排名的参考因素,你如何看到这些排名?在你心中,好的商学院应该是怎样的?

Stephen  Bach:要判断一所商学院好不好,标准要更立体。排名有一定的必要性,毕竟选择太多,学生们很容易迷失。我认为重点还应该是学院能不能培养出好学生,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丰富他们的求学体验、是否能赋予他在未来商业社会里成功,或者应对挑战的能力。排名不应该是绑在身上的紧身夹克,它可能是评判学院成果的方式,但不应该是一个终点。仅仅盯着排名,对商学院而言只会走到错误的方向。

界面新闻:你刚提到中国商业环境令人兴奋,如果让你来研究一个相关议题,你想要做哪方面的研究?

Stephen  Bach:中国在科技发展上的进程要比其他国家快,但由此也会产生一些边界模糊的议题,比如外卖平台如何界定他们与快递员之间的责任和权利。在英国,我们看到了“Gig Economy“(零工经济)的崛起,从亚马逊到提供外卖食品的各种服务,这些服务让人们生活更便利。但对监管者来说,跟上这些新商业变化就有些困难。今年在英国最大的三个著名的商业案例,即Uber, Facebook和Cambridge Analytica的事件,把商业利润和隐私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这需要政府、商学院和企业共同来研究。GIG经济同样如此,“工作”形式发生变化,人们该如何适应,如何保障自身权益,这都是商业环境变化可能面临的议题。有时候,找出这些议题可能是枯燥的,需要研究人员仔细检查每一个可能的变化领域,然后就如何为每个人塑造更公平的经济,向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导者提供建议。

界面新闻:脱欧是否会给KBS和英国高校带来人才上的损失?你们如何看待脱欧的影响?

Stephen  Bach:伦敦是全球金融中心,它的商业环境滋养着在这座城里像我们一样的大学。这种趋势不会变化,它将持续繁荣,并且带新变化。我们内部曾经也就脱欧问题有过交流,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太一样。但对KBS的兴奋激动大过对脱欧的担忧,他们想要加入进来,一起往前走。

界面新闻: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年了,你认为对商学院的影响是什么?

Stephen  Bach:让我们开始反思商业教育的使命应该是什么。虽然KBS还很年轻,但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商业里变得更有社会担当。你提到了近段时期金融市场的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常务董事Christine Lagarde之前对此也发表过一些评论,比如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走向,可能也是导致阿根廷和土耳其汇率动荡的潜在原因。这些的确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议题,因为如果下一次危机爆发,绝不会与上一次相同,无论是原因,还是表现形式。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出现的民族主义。一些评论家认为,现在全球经济发展似乎在走向一种分化,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没有以前紧密了。相反,大家都只在意国内经济发展。在KBS,我们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探讨这种趋势。这是因为,我们不应只看到经济体内部,世界毕竟是开放的,需要相互理解和倾听,而不是制造冲突,特别是在政策制定上。这对学生们也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可能未来十年或二十年,都将成为商业社会的中流砥柱,在这样的时机培养他们开放的观念,更为重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英国国王商学院院长Stephen Bach:商学院要培养有社会担当的精英

商学院不应该只教会学生怎样获得个人职业成功。“你需要看到大局,而不只是自己的小世界。”

布什大厦(Bush House)

Stephen  Bach换了新办公室。它坐落在伦敦奥德维奇路和河岸街之间,国王道南端的布什大厦(Bush House)。这里曾是英国国际广播公司世界新闻网BBC World Service的大本营。能在如此重要的英国地标性建筑里办公,让Bach教授感到颇为自豪。

他曾在国王商学院任职,并于2017年被任命为King's Business School(后简称KBS),伦敦国王学院第九个院系的首任行政院长。国王商学院虽然仅成立一年,但它已经与英国其它顶尖商学院展开了竞争。

作为年轻后辈,KBS似乎没什么可惧怕的。在独立一年后,它就走出家门开启国际合作。前不久,他们与上海高金(SAIF)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往后,双方不仅将开展联合课题项目,往返伦敦和上海的学者也会越来越多。Bach在那一周还组织KBS的中国校友聚聚,感受GDP高速增长下的商业氛围,同时了解校友们回国后的职业发展。

在人们担心脱欧会给英国带走一大批人才、学者和学生时,Bach从他的办公室望出去,压根看不到一丝丧气的场景。伦敦如同往日那样,每一幢摩天大楼都在着重强调全球金融中心的标签。Bach已经为学院招募了20多名教员,其中许多来自欧洲大陆。“我们院第一次有了来自冰岛的学生。”

于KBS而言,也不是没有烦恼。年轻有时意味着太嫩,如何被圈内人肯定需要时间。Bach工作的一部分是对着各种人讲关于KBS的故事,讲他们打算如何在颇为不稳定的国际形势下,留下发展足迹。“慢慢来不在计划之内,我们既要做得出色,又想要步子大一些。”

Bach认为,如今商业社会正在受到冲击,也不难怪美国股市暴跌,人们就开始担心是不是下一场金融危机就要来了。而这或许是商业教育的关键节点。上一次金融危机留下的惨痛教训还令人印象深刻,而漫延的民族主义更容易让商业精英们迷了眼。除了教会这些头脑聪明的未来精英们该如何做出更有利的商业决策,他们还得拥有一种社会使命感。Bach认为,在特定时期,制造冲突会很容易,但跳出小世界看到大局却需要智慧。

图为英国国王商学院院长Stephen  Bach  摄影:潘凌

界面新闻:KBS在去年成为独立学院,这个变化打破了哪些限制?又给你们带来怎样自主权?

Stephen Bach:这是一种荣誉,也是对之前经管系的另一种肯定,有助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声誉。最直观的改变是,我们搬进了布什大厦的新教学大楼。它以前是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网的基地。不得不说,新楼设施要比之前好多了,我们能有自己的阶梯教室、图书馆,还能招收国际化背景的学者。成立之后,KBS课程上做了创新,我们还新增了许多新的专业,包括战略创业及创新、数字化营销,以及一些新的金融类专业,包括金融分析硕士学位,该学位课程将于2019年9月开启并接受申请。颇有挑战的是,我必须要快速适应新角色,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总结一下的话,成为一所独立而又年轻的商学院,是将野心转变为现实的关键一步。

界面新闻:你们在国际合作上的进程也更快了,比如与上海高金SAIF的合作,这个节点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Stephen  Bach:毫不隐讳的说,我们正在一步步的留下国际化印迹。想让学生真正读懂商业,就必须让他们看到全球商业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作为学院,你必须有能力提供这样的机会,与其它国家的商学院合作是一条可靠路径。国际合作有多种好处。首先是促进了学生流动性,让他们能在上海这座颇有生机的城市里学习,看看在中国如何做生意。但凡想要有更好发展的人都得承认,中国市场是未来全球商业的关键。另外,学术间合作会加强,无论是伦敦学者到上海,还是上海学者来伦敦,他们能碰撞出更多火花,这对我们培养自己的学术团队也更有助力。至于时机,我们想把步子迈得大一些,而不是慢慢来。

界面新闻:人们对商学院有一些刻板成见,比如说它就像一个成功人士集散地,有些是来镀金,有些是来扩展人脉。你如何看待这些刻板成见?你认为商学院应该提供怎样的价值?

Stephen  Bach:在英国,商科和管理学科非常受学生们欢迎,过去十年,这种喜爱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每个学生选择商学院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有些是冲着世界级的教学资源而来,有些是冲着学术大牛而来,他们知道在这里会得到想要的回报。

至于学生们来扩展人脉,我倒是比较积极的看待这件事。因为无论是谁,职业发展道路上一定会需要社会联系,帮助他们看到事情的多样性,做出好的商业决策。比如在KBS,有学生毕业后去了迪拜工作,这是一个依赖贸易而生的地区。他的同班同学有人也想将产品出口到这里,他们之间沟通颇为频繁。迪拜的经商环境如何、在这里开展生意该找谁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同学这层关系来解决。我们肯定这种关系,并积极营造校友氛围。

当然,的确有些人非常狭隘,念商学院只为了获得个人职业成功。学院需要对此观念加以引导。我们希望KBS的每个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在商业社会扮演的角色,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培养一种使命感。毕竟,不是每个学生毕业后都想去咨询公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投资银行。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进入了非营利组织,许多人持有强烈的信念,希望能够回馈社会。你需要看到大局,而不只是自己的小世界。

界面新闻:很同意你的看法,但学生们的确会有性价比的实际考虑,毕竟商学院的学费高的吓人,你怎么看待商学院的性价比呢?

Stephen  Bach:性价比这件事,在学院管理层面来看,就是得提高学生求职及就业的能力。KBS的职业发展办公室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部门。学生们进校之后的几周内就会收到该办公室的邀请,希望他们能提交个人简历,并抽空来跟职业顾问聊一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想法。幸运的是,KBS的顾问团队很强,有麦肯锡的高管,IBM亚洲的负责人等。他们已经是行业顶尖,可以直接给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机会。

我们了解,在职业需求上,本地学生与国际学生的不太一样。现在去英国留学的学生还无法在毕业后获得找工作的就业许可,大多数人会回国,或去其它国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要扩大校友影响力的原因,让这些回国校友作为导师,给学弟妹了解真实商业环境的机会。

界面新闻:之所以会问道性价比的问题,是因为有些组织会将此纳入商学院排名的参考因素,你如何看到这些排名?在你心中,好的商学院应该是怎样的?

Stephen  Bach:要判断一所商学院好不好,标准要更立体。排名有一定的必要性,毕竟选择太多,学生们很容易迷失。我认为重点还应该是学院能不能培养出好学生,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丰富他们的求学体验、是否能赋予他在未来商业社会里成功,或者应对挑战的能力。排名不应该是绑在身上的紧身夹克,它可能是评判学院成果的方式,但不应该是一个终点。仅仅盯着排名,对商学院而言只会走到错误的方向。

界面新闻:你刚提到中国商业环境令人兴奋,如果让你来研究一个相关议题,你想要做哪方面的研究?

Stephen  Bach:中国在科技发展上的进程要比其他国家快,但由此也会产生一些边界模糊的议题,比如外卖平台如何界定他们与快递员之间的责任和权利。在英国,我们看到了“Gig Economy“(零工经济)的崛起,从亚马逊到提供外卖食品的各种服务,这些服务让人们生活更便利。但对监管者来说,跟上这些新商业变化就有些困难。今年在英国最大的三个著名的商业案例,即Uber, Facebook和Cambridge Analytica的事件,把商业利润和隐私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这需要政府、商学院和企业共同来研究。GIG经济同样如此,“工作”形式发生变化,人们该如何适应,如何保障自身权益,这都是商业环境变化可能面临的议题。有时候,找出这些议题可能是枯燥的,需要研究人员仔细检查每一个可能的变化领域,然后就如何为每个人塑造更公平的经济,向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导者提供建议。

界面新闻:脱欧是否会给KBS和英国高校带来人才上的损失?你们如何看待脱欧的影响?

Stephen  Bach:伦敦是全球金融中心,它的商业环境滋养着在这座城里像我们一样的大学。这种趋势不会变化,它将持续繁荣,并且带新变化。我们内部曾经也就脱欧问题有过交流,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太一样。但对KBS的兴奋激动大过对脱欧的担忧,他们想要加入进来,一起往前走。

界面新闻: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年了,你认为对商学院的影响是什么?

Stephen  Bach:让我们开始反思商业教育的使命应该是什么。虽然KBS还很年轻,但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商业里变得更有社会担当。你提到了近段时期金融市场的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常务董事Christine Lagarde之前对此也发表过一些评论,比如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摩擦走向,可能也是导致阿根廷和土耳其汇率动荡的潜在原因。这些的确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议题,因为如果下一次危机爆发,绝不会与上一次相同,无论是原因,还是表现形式。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出现的民族主义。一些评论家认为,现在全球经济发展似乎在走向一种分化,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没有以前紧密了。相反,大家都只在意国内经济发展。在KBS,我们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探讨这种趋势。这是因为,我们不应只看到经济体内部,世界毕竟是开放的,需要相互理解和倾听,而不是制造冲突,特别是在政策制定上。这对学生们也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可能未来十年或二十年,都将成为商业社会的中流砥柱,在这样的时机培养他们开放的观念,更为重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