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内高校获单笔捐款额屡创新高 谁来监督钱怎么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内高校获单笔捐款额屡创新高 谁来监督钱怎么花?

随着高校接受捐赠渐成趋势,令人更为关心的是这一笔笔推动教育发展的善款,是否真的用在了刀刃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越来越巨额的捐款正进一步引发社会对于大学捐款的关注。

最新的案例发生在2018年10月22日。当天,清华大学收到了国内高校史上最大单笔捐赠——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将在未来10年内向其捐资22亿元人民币。此笔捐赠将用于支持清华大学的基础前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同时,清华大学一栋新建筑楼将以捐赠方的名字命名。

近年来,尽管富有的捐赠者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捐赠目标,但高校正逐渐成为他们的优先之选,捐赠数额也在逐年攀升。

2017年5月,浙江大学获得上海遂真公司的11亿元捐款,打破了此前由电子科技大学校友熊新翔创造的10.3亿纪录。捐款方解释,这是一笔十年的分期付款,并非一次到位。

此次清华大学接受的这笔捐赠,也以同样分期方式打破了浙江大学的纪录。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一份《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1980年至2017年,全国高校累计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类捐赠总额高达773亿,其中校友捐赠251亿。捐赠总额在50亿以上高校有2所,20亿以上有10所,10亿以上有15所,5亿以上有33所,1亿以上有89所。

这和政策的鼓励不无关系。2004年,《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 ,该政策对符合公益要求的捐赠资金10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1:1的配比奖励支持,资金由财政部统一核定划拨。

2017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颁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广泛吸纳包括校友捐助、社会捐赠、基金收入等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

“获取社会捐赠越来越被大学所看重,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罗志敏告诉界面新闻,近年来,我国在鼓励社会向学校捐赠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也在不断地完善当中。

“巨额的捐赠之所以越来越被津津乐道,在于它能让一所大学的社会声誉和排名得到提升。”罗志敏指出,在教育部2015年8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中,“社会捐赠经费及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被列入其中。在我国官方颁布的“985”工程大学三期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曾增加“学校获得的捐款在学校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指标。

但目前,国内高校捐款主要还是以少数精英校友为主,普通校友的捐款很少。据《钱江晚报》报道,在国外,比起富豪的大笔捐款,普通校友的捐款占比更多。同时,他们更看重校友捐赠率这一指标,好的学校一般能达到30% 以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甚至高达 68%。而国内的比例,仅在 1%-2%。

当高校获得的捐款逐渐增多,钱是否能花在刀刃上、是否透明等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高校将捐赠一般用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园建设以及其他方面。人才培养主要是学生奖助学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则包括科研资金及奖教金等,校园建设则主要是学校硬件建设,如教学楼、博物馆建设等方面。以武汉大学为例,2015年5月,校友陈东升捐资1.2亿元,建造总建筑面积达8410.3平方米的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他还捐赠了价值约3000万元的艺术精品,作为初期馆藏。

另外,为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众筹校友创业基金是近年较为盛行的捐赠手段。如2015年11月,武汉大学成立珞珈创新天使基金,首批将募集1亿元资金;同年6月,西南财大校友团队出资1亿元,与学校共同设立了“九鼎-西财黑马创新创业基金”。

据《人民日报》此前的报道,高校基金会的支出主要用于基础建设,比例超过50%,而在其他公益支出,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资助、奖励教师等方面则较为分散。同时,一些学校过于强调低管理成本,使得一些基金会处于低成本运营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会公益活动的开展和推广。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洪成文教授曾公开表示,“在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要有国际视野。我们需要看到,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300多亿的教育基金以及保持在15%左右的投资收益,如果这样的基金能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远不是政府补贴能够跟得上的。“

随着收到捐赠资金数额的增多,对资金进行稳健、合理的投资是很多大学对捐赠基金采取的理财手段。为了统一规划和协调校友捐赠工作,美国的大学一般都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捐赠资金的管理和运作。哈佛大学1925年即成立哈佛大学基金会,采用企业化的管理运作模式。

“目前由于缺乏专业基金管理人才,国内少有高校将捐款进行储蓄外的保本投资活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说,我国高校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捐款管理和经营制度,走专业化管理之路,以达到最佳资金应用效果,在资金管理上可委托聘用专业资金管理人才,开展选择性投资,保证捐赠基金保值增值。

在捐赠资金管理制度方面,国外高校的捐款去向都非常详细,而国内高校受捐资金的使用没有专门的规定。尽管国内大多数高校管理办法中写明学校会定期向捐赠人通报受赠财物的使用、管理情况,但实际中,一些高校对于资金使用的情况公开往往滞后,且不够透明。

在别敦荣看来,国内高校获得的社会捐款不断增加,但我国高校在捐款使用上还未普遍建立令人信服的规章制度。他建议,国家层面应该出台具体法规,各高校也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捐款管理和经营制度,及时公示捐赠款项的使用明细,是否尊重了捐赠人的意愿,特别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办学核心领域的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内高校获单笔捐款额屡创新高 谁来监督钱怎么花?

随着高校接受捐赠渐成趋势,令人更为关心的是这一笔笔推动教育发展的善款,是否真的用在了刀刃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越来越巨额的捐款正进一步引发社会对于大学捐款的关注。

最新的案例发生在2018年10月22日。当天,清华大学收到了国内高校史上最大单笔捐赠——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将在未来10年内向其捐资22亿元人民币。此笔捐赠将用于支持清华大学的基础前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同时,清华大学一栋新建筑楼将以捐赠方的名字命名。

近年来,尽管富有的捐赠者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捐赠目标,但高校正逐渐成为他们的优先之选,捐赠数额也在逐年攀升。

2017年5月,浙江大学获得上海遂真公司的11亿元捐款,打破了此前由电子科技大学校友熊新翔创造的10.3亿纪录。捐款方解释,这是一笔十年的分期付款,并非一次到位。

此次清华大学接受的这笔捐赠,也以同样分期方式打破了浙江大学的纪录。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一份《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1980年至2017年,全国高校累计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类捐赠总额高达773亿,其中校友捐赠251亿。捐赠总额在50亿以上高校有2所,20亿以上有10所,10亿以上有15所,5亿以上有33所,1亿以上有89所。

这和政策的鼓励不无关系。2004年,《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 ,该政策对符合公益要求的捐赠资金10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1:1的配比奖励支持,资金由财政部统一核定划拨。

2017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颁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广泛吸纳包括校友捐助、社会捐赠、基金收入等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

“获取社会捐赠越来越被大学所看重,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罗志敏告诉界面新闻,近年来,我国在鼓励社会向学校捐赠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也在不断地完善当中。

“巨额的捐赠之所以越来越被津津乐道,在于它能让一所大学的社会声誉和排名得到提升。”罗志敏指出,在教育部2015年8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中,“社会捐赠经费及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被列入其中。在我国官方颁布的“985”工程大学三期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曾增加“学校获得的捐款在学校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指标。

但目前,国内高校捐款主要还是以少数精英校友为主,普通校友的捐款很少。据《钱江晚报》报道,在国外,比起富豪的大笔捐款,普通校友的捐款占比更多。同时,他们更看重校友捐赠率这一指标,好的学校一般能达到30% 以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甚至高达 68%。而国内的比例,仅在 1%-2%。

当高校获得的捐款逐渐增多,钱是否能花在刀刃上、是否透明等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高校将捐赠一般用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园建设以及其他方面。人才培养主要是学生奖助学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则包括科研资金及奖教金等,校园建设则主要是学校硬件建设,如教学楼、博物馆建设等方面。以武汉大学为例,2015年5月,校友陈东升捐资1.2亿元,建造总建筑面积达8410.3平方米的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他还捐赠了价值约3000万元的艺术精品,作为初期馆藏。

另外,为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众筹校友创业基金是近年较为盛行的捐赠手段。如2015年11月,武汉大学成立珞珈创新天使基金,首批将募集1亿元资金;同年6月,西南财大校友团队出资1亿元,与学校共同设立了“九鼎-西财黑马创新创业基金”。

据《人民日报》此前的报道,高校基金会的支出主要用于基础建设,比例超过50%,而在其他公益支出,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资助、奖励教师等方面则较为分散。同时,一些学校过于强调低管理成本,使得一些基金会处于低成本运营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会公益活动的开展和推广。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洪成文教授曾公开表示,“在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要有国际视野。我们需要看到,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300多亿的教育基金以及保持在15%左右的投资收益,如果这样的基金能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远不是政府补贴能够跟得上的。“

随着收到捐赠资金数额的增多,对资金进行稳健、合理的投资是很多大学对捐赠基金采取的理财手段。为了统一规划和协调校友捐赠工作,美国的大学一般都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捐赠资金的管理和运作。哈佛大学1925年即成立哈佛大学基金会,采用企业化的管理运作模式。

“目前由于缺乏专业基金管理人才,国内少有高校将捐款进行储蓄外的保本投资活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说,我国高校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捐款管理和经营制度,走专业化管理之路,以达到最佳资金应用效果,在资金管理上可委托聘用专业资金管理人才,开展选择性投资,保证捐赠基金保值增值。

在捐赠资金管理制度方面,国外高校的捐款去向都非常详细,而国内高校受捐资金的使用没有专门的规定。尽管国内大多数高校管理办法中写明学校会定期向捐赠人通报受赠财物的使用、管理情况,但实际中,一些高校对于资金使用的情况公开往往滞后,且不够透明。

在别敦荣看来,国内高校获得的社会捐款不断增加,但我国高校在捐款使用上还未普遍建立令人信服的规章制度。他建议,国家层面应该出台具体法规,各高校也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捐款管理和经营制度,及时公示捐赠款项的使用明细,是否尊重了捐赠人的意愿,特别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办学核心领域的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