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月新增人民币信贷3.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月新增人民币信贷3.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公布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最高纪录。分析人士指出,春节提前、政策支持,以及商业银行年初本着早投放早受益的季节性信贷投放冲动等因素,推动1月信贷放量增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陈鹏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公布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多增3284亿元。分析人士指出,春节提前、政策支持,以及商业银行年初本着早投放早受益的季节性信贷投放冲动等因素,推动1月信贷放量增长。

分部门看,企业部门贷款明显回暖,票据融资表现依然强劲。数据显示,企业短期贷款结束三个月连降,新增5919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1.4万亿,达历史次高;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相当于上年同期的15倍。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8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69亿元。

“信贷投向结构有所改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增贷款中投向企业的贷款明显占比增加,表明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正逐渐增强。

不过,他指出,单月新增居民部门贷款和票据融资规模较高,应引起关注。在当前市场对货币政策存在偏松调节预期的情况下,要谨防出现新一轮的楼市热,这会对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产生挤出效应。

自2018年4月末以来,票据融资规模持续大增。天风证券认为,由于票据融资对银行资本占用较低,在信贷额度充裕而企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倾向加大票据融资力度。

“一般来说,当企业融资需求不足、信贷额度充足时,银行会通过增加票据融资先把额度占上,待融资需求强劲、信贷额度紧缺时,可以通过减少票据融资来腾挪信贷额度,以增加一般企业贷款投放。”天风证券在报告中指出。

此外,部分银行也倾向于利用票据融资来达成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的考核,而央行增加再贴现额度,正是引导银行加大民企及小微票据贴现力度。

央行数据还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纪录地达到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到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

1月信贷数据均高于预期。界面新闻此前采集的10家机构对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估中值为3万亿元,对M2同比增速的预估中值为8.2%。其中7家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预估中值为3.3万亿元。

社融方面,除了贷款大增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净融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同比均明显多增。其中,受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影响,1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而去年同期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则为零。

表外融资略显回暖迹象,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时隔10个月首次回归正增长;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同比少减10亿元。

“这可能意味着前期金融去杠杆和监管加强的影响已经减弱,过去一些与新规冲突的业务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处置和清理,表外融资功能未来将逐渐得以恢复。”陈冀说。

不过,分析师认为,1月数据可能受到春节提前等暂时性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趋势下,社融增速反弹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华泰证券宏观团队评论称,在房地产调控延续的大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趋势较为清晰,仍需要对未来社融和经济增速保持谨慎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金融数据超预期增加的同时,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0.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陈冀认为,这主要与春节前的季节性特征有关,一部分企业活期存款可能由于节前大额支付行为转移至居民账户,M1增速创新低并一定不代表企业经营活力不足。 

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27万亿元,同比少增581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86万亿元,同比多增2.9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911亿元,同比少增4132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337亿元,同比少增447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079亿元,同比少增2.10万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月新增人民币信贷3.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公布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最高纪录。分析人士指出,春节提前、政策支持,以及商业银行年初本着早投放早受益的季节性信贷投放冲动等因素,推动1月信贷放量增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陈鹏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公布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多增3284亿元。分析人士指出,春节提前、政策支持,以及商业银行年初本着早投放早受益的季节性信贷投放冲动等因素,推动1月信贷放量增长。

分部门看,企业部门贷款明显回暖,票据融资表现依然强劲。数据显示,企业短期贷款结束三个月连降,新增5919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1.4万亿,达历史次高;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相当于上年同期的15倍。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8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69亿元。

“信贷投向结构有所改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增贷款中投向企业的贷款明显占比增加,表明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正逐渐增强。

不过,他指出,单月新增居民部门贷款和票据融资规模较高,应引起关注。在当前市场对货币政策存在偏松调节预期的情况下,要谨防出现新一轮的楼市热,这会对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产生挤出效应。

自2018年4月末以来,票据融资规模持续大增。天风证券认为,由于票据融资对银行资本占用较低,在信贷额度充裕而企业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倾向加大票据融资力度。

“一般来说,当企业融资需求不足、信贷额度充足时,银行会通过增加票据融资先把额度占上,待融资需求强劲、信贷额度紧缺时,可以通过减少票据融资来腾挪信贷额度,以增加一般企业贷款投放。”天风证券在报告中指出。

此外,部分银行也倾向于利用票据融资来达成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的考核,而央行增加再贴现额度,正是引导银行加大民企及小微票据贴现力度。

央行数据还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纪录地达到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到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

1月信贷数据均高于预期。界面新闻此前采集的10家机构对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估中值为3万亿元,对M2同比增速的预估中值为8.2%。其中7家对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预估中值为3.3万亿元。

社融方面,除了贷款大增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净融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同比均明显多增。其中,受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影响,1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而去年同期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则为零。

表外融资略显回暖迹象,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时隔10个月首次回归正增长;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同比少减10亿元。

“这可能意味着前期金融去杠杆和监管加强的影响已经减弱,过去一些与新规冲突的业务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处置和清理,表外融资功能未来将逐渐得以恢复。”陈冀说。

不过,分析师认为,1月数据可能受到春节提前等暂时性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趋势下,社融增速反弹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华泰证券宏观团队评论称,在房地产调控延续的大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趋势较为清晰,仍需要对未来社融和经济增速保持谨慎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金融数据超预期增加的同时,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0.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陈冀认为,这主要与春节前的季节性特征有关,一部分企业活期存款可能由于节前大额支付行为转移至居民账户,M1增速创新低并一定不代表企业经营活力不足。 

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27万亿元,同比少增581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86万亿元,同比多增2.9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911亿元,同比少增4132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337亿元,同比少增447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079亿元,同比少增2.10万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