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独家】“三桶油”海外钻探项目遭遇违约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家】“三桶油”海外钻探项目遭遇违约潮

去年底至今,中国公司海外钻探项目遭遇违约现象严重。明年将是违约潮谷底,然后会在低位徘徊一段时期。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低油价下,“三桶油”海外钻探项目正在遭遇最冷的“寒冬”。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内部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去年底至今,公司海外钻探项目遭遇违约现象严重。

目前其国际钻探队伍近八成人员处于等停状态,工作量同比下降72%。截至5月底,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的海外收入同比下降40%。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公司也不例外。该公司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因为资源国大量压缩油气勘探投资,公司在伊拉克遇到了“暂时性困难”,已签订的海外钻探项目被要求降价,并且出现违约现象。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海外约一半的钻机都已停运,未来2-3年可能都会比较困难。”一位业内人士说。

参照美国石油公司在本轮低油价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此次中国钻探企业的遭遇具有普遍性。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到今年3月,美国正在进行作业的钻机数量减少了700台。截至3月,全球油气公司裁员7.3万人,其中油田服务公司大约裁员5.8万人。

油服公司以帮助石油公司寻找和生产石油为业,“此轮违约潮有其必然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油价持续下行、低位徘徊,必然导致全行业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国的石油企业又会在压缩成本的刀口下首当其冲。”

不仅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海外钻探项目也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违约。

中国油企较大规模“走出去”始于本世纪初,正值本轮初级产品牛市启动之际,逐步高企的油气价格,赋予资源国政府和企业较为强势的谈判地位;加之中国的油企进入国际油气市场较晚,从资源国拿到的各类合同条件也较为苛刻,很多是道德风险较高、宏观经济稳定性较差的国家。在熊市期间,相当多资源国企图违约的道德风险逐渐暴露。

“明年就是违约潮谷底,然后会在低位徘徊。”梅新育表示,根据历史经验,初级产品熊市通常要延续10-15年。

面对漫长“寒冬”,“熬过去”成为中国油服企业的唯一选择。

今年以来,“三桶油”开始加强内部调整,为“度冬”积极准备。

上述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在落实挖潜增效方面非常严格,甚至细化到一张纸、一滴水的节约使用。此外,在“培训、考试力度大大加强,成绩与个人奖金直接挂钩”。

梅新育表示,中国钻探企业如果能尽快率先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以及与油气开发企业联手,石油业资本投资低谷,或许能成为中国油服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契机。

此外,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一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增强中国各大油服公司的海外竞争力最重要的方法或许是对其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海外油服公司,统一负责海外工程技术项目。

以中国石油为例。2008年,中国石油对石油工程技术板块进行整合,成立五大钻探公司,分别为长城钻探、渤海钻探、大庆钻探、川庆钻探和西部钻探。五大钻探公司的成立极大地激活了中国石油油服业务的发展,但是在海外也留下一些伏笔。

中国石油某钻探公司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针对海外同一区块的竞标,公司不仅要与国际石油公司竞争,而且与国内兄弟公司和民企石油公司竞争,大大削弱了中国油服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最后往往是国际油服公司从中得利。

“如果中国能够成立一家像斯伦贝谢(Schlumberger,NYSE:SLB)那样的油服公司,在抵抗海外风险与市场竞争力方面将会更具优势。”上述人士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家】“三桶油”海外钻探项目遭遇违约潮

去年底至今,中国公司海外钻探项目遭遇违约现象严重。明年将是违约潮谷底,然后会在低位徘徊一段时期。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低油价下,“三桶油”海外钻探项目正在遭遇最冷的“寒冬”。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内部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去年底至今,公司海外钻探项目遭遇违约现象严重。

目前其国际钻探队伍近八成人员处于等停状态,工作量同比下降72%。截至5月底,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的海外收入同比下降40%。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公司也不例外。该公司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因为资源国大量压缩油气勘探投资,公司在伊拉克遇到了“暂时性困难”,已签订的海外钻探项目被要求降价,并且出现违约现象。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海外约一半的钻机都已停运,未来2-3年可能都会比较困难。”一位业内人士说。

参照美国石油公司在本轮低油价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此次中国钻探企业的遭遇具有普遍性。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到今年3月,美国正在进行作业的钻机数量减少了700台。截至3月,全球油气公司裁员7.3万人,其中油田服务公司大约裁员5.8万人。

油服公司以帮助石油公司寻找和生产石油为业,“此轮违约潮有其必然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油价持续下行、低位徘徊,必然导致全行业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国的石油企业又会在压缩成本的刀口下首当其冲。”

不仅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海外钻探项目也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违约。

中国油企较大规模“走出去”始于本世纪初,正值本轮初级产品牛市启动之际,逐步高企的油气价格,赋予资源国政府和企业较为强势的谈判地位;加之中国的油企进入国际油气市场较晚,从资源国拿到的各类合同条件也较为苛刻,很多是道德风险较高、宏观经济稳定性较差的国家。在熊市期间,相当多资源国企图违约的道德风险逐渐暴露。

“明年就是违约潮谷底,然后会在低位徘徊。”梅新育表示,根据历史经验,初级产品熊市通常要延续10-15年。

面对漫长“寒冬”,“熬过去”成为中国油服企业的唯一选择。

今年以来,“三桶油”开始加强内部调整,为“度冬”积极准备。

上述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在落实挖潜增效方面非常严格,甚至细化到一张纸、一滴水的节约使用。此外,在“培训、考试力度大大加强,成绩与个人奖金直接挂钩”。

梅新育表示,中国钻探企业如果能尽快率先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以及与油气开发企业联手,石油业资本投资低谷,或许能成为中国油服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契机。

此外,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一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增强中国各大油服公司的海外竞争力最重要的方法或许是对其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海外油服公司,统一负责海外工程技术项目。

以中国石油为例。2008年,中国石油对石油工程技术板块进行整合,成立五大钻探公司,分别为长城钻探、渤海钻探、大庆钻探、川庆钻探和西部钻探。五大钻探公司的成立极大地激活了中国石油油服业务的发展,但是在海外也留下一些伏笔。

中国石油某钻探公司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针对海外同一区块的竞标,公司不仅要与国际石油公司竞争,而且与国内兄弟公司和民企石油公司竞争,大大削弱了中国油服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最后往往是国际油服公司从中得利。

“如果中国能够成立一家像斯伦贝谢(Schlumberger,NYSE:SLB)那样的油服公司,在抵抗海外风险与市场竞争力方面将会更具优势。”上述人士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