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企业出行有术,未来如何更有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企业出行有术,未来如何更有道?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客运和货运之间的界限正日渐模糊。短短数年内,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文|埃森哲中国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客运和货运之间的界限正日渐模糊。短短数年内,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这也带来了一些乱象。

出行有术,城市生态高速发展,新老企业各显神通

对于中国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来说,“出行”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核心诉求点之一。因城市基础设施往往很难跟得上城市发展速度,大众出行需求,尤其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已然成为城市的一大痛点。

而另一方面,不同的交通模式相互重叠或交叉,这就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满足消费者对新型交通模式和新型服务日益上涨的需求。由此,各式各样的交通服务提供商纷纷涌现,在各细分领域飞速发展。城市街头突然之间变得异常繁忙拥挤。

创新互联网服务的独角兽平台

集中规划式交通系统的缺失极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众多交通服务提供商仍然选择陈旧的模式。但部分私营企业因勇于涉足新领域,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从而抓住了发展良机,顺利成为出行领域的黑马。

摩拜单车现已成为中国许多城市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同时,重燃起民众对于极简、自由、健康、环保、亲近生活的骑行的热情。而在摩拜单车发展的过程中,埃森哲也有幸参与其中,帮助其优化财务和采购的业务流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提升运营效率。

拓展新业务的传统车企

除了应时而行的互联网企业,许多传统的老字号汽车品牌也不再专注于某种特定的运输模式,开始着手拓展全新的业务。

不久前,长安汽车与一汽、东风、苏宁、腾讯、阿里等共同投资近百亿元,成立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致力于投资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共享出行产业,组建出行公司。而这已不是传统汽车企业在共享经济领域的首次尝试。以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几大共享汽车平台来看,上汽、北汽等老牌车企的身影随处可见,江淮、奇瑞、比亚迪也活跃其中。

国外汽车厂商同样看重了这片蓝海。刚刚过去的三月,宝马和戴勒姆两大汽车业巨头就走到了一起。双方将整合已存在的共享汽车、网约车服务、停车服务、充电网络、多模式联运等业务,携手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可持续城市出行服务。

从未涉足交通领域的传统巨头

那些从未涉足交通行业的企业,在面对出行领域也变得蠢蠢欲动。全球范围内涌现了海量的新一代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在线零售业的蓬勃发展为快递站到客户门口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带来了巨大商机。比如,亚马逊的“Amazon Flex计划“雇佣普通民众用私家车送货,以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同时,亚马逊也在开发自己的运输服务。而在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则正在尝试无人机配送,并雇佣当地人为邻居送货。

就连长期专注传统体育用品的耐克,也推出了路边取货服务,作为新开业的洛杉矶Nike by Melrose概念店的配套服务之一。

在面对人们与日俱增的出行需求时,上述企业都意识到交通行业必将迎来十分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抢先布局产品与服务是一项明智的选择,但也导致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紊乱。当城市交通布局滞后于发展节奏,监管不足和缺乏集中规划,城市交通服务将陷入混乱,用户体验也会支离破碎。

出行有道,两大抓手,助力消除交通出行“碎片”

要厘清城市交通出行的“碎片”,首先要理解其含义。与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碎片化类似,出行碎片化主要体现在我们可选择的出行方式过于冗杂,并且它们可能相互重叠交叉,令人眼花缭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政府、企业和个人因素交错混杂而成的现象。

加速厘清碎片化的城市交通生态系统,力争主导高效出行服务,是2019年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愿景。埃森哲研究指出,2019年企业必须着手整合出行服务,并利用数字技术来打造基于实时需求、连贯统一的生态系统。

平台整合,重塑未来

乘客需要的是顺畅无阻的出行体验。因此,企业唯有整合交通服务生态系统,并将出行服务商业化,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预计到2021年,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将完全融为一体,乘客的态度也会悄然变化——只要能成功抵达目的地即可,而非纠结于交通方式本身。

在此背景下,多式联运服务和平台,以及各类出行规划工具也将越发普及。多式联运服务会整合各种运输方式,依据固定费率,按使用收费。未来高度集成的支付系统将涵盖多家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从而推动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进一步融合。

2019年3月,由极简主义日本零售商无印良品(Muji)与Sensible 4合作设计的无人驾驶穿梭巴士将在赫尔辛基正式运营。这称得上是未来整合趋势的雏形。

数字技术,快速优化

数字技术也有望立竿见影地改进传统交通系统。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通常进展缓慢,而数字化项目则推进迅速,成本相对低廉,并能够以多种方式改进现有的交通系统、优化未来的项目。数字技术还能够将各个互相独立的部分紧密联系、并有机统一,从而打造综合的交通生态系统。

部分利益相关者已经开始搜集和分享数据,以改善城市规划。例如,优步利用Uber Movement网站,与希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城市规划者和研究人员免费分享其收集到的交通流量数据。随着其他企业纷纷效仿,我们可以全面收集数据,合作打造可靠的单一交通生态系统。

交通行业的领军者之争异常激烈。究竟谁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是提供顺畅无阻出行的企业,还是提供综合式端到端体验的企业? 鹿死谁手还尚不可知。但以下四点,却能帮助相关企业积极应对。

  • 打造简单的出行体验——乘客将不再过多考虑出行方式本身,只要能抵达目的地即可。客户需求的涨落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时间。未来,无需费神挑选的服务将是首选。不再囿于传统的细分市场或区域边界,综合解决具有相似特征的出行需求。

  • 不付出也有回报——不必成为交通运输提供商,也可提供出行服务。打造全新业务模式,将出行服务融入主营业务以挖掘新的价值领域。

  • 关注“最后一公里”——随着出行生态系统的构建,许多互相独立的部分将紧密联系或有机统一。“最后一公里”的主要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智能系统管理。因此,将出行系统与现有基础架构紧密联系、管理系统的访问权限并实现与其他相关服务的无缝连接可谓至关重要。

  • 合作伙伴比平台更为重要——目前,市场上有诸多出行需求尚未被满足,只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任何企业都可解锁这些需求。要打造一个行之有效的生态系统,则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倾力合作,构建白色标签平台,厘清并整合公共和私人领域的API和合作关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企业出行有术,未来如何更有道?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客运和货运之间的界限正日渐模糊。短短数年内,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文|埃森哲中国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客运和货运之间的界限正日渐模糊。短短数年内,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出行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这也带来了一些乱象。

出行有术,城市生态高速发展,新老企业各显神通

对于中国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来说,“出行”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核心诉求点之一。因城市基础设施往往很难跟得上城市发展速度,大众出行需求,尤其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已然成为城市的一大痛点。

而另一方面,不同的交通模式相互重叠或交叉,这就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满足消费者对新型交通模式和新型服务日益上涨的需求。由此,各式各样的交通服务提供商纷纷涌现,在各细分领域飞速发展。城市街头突然之间变得异常繁忙拥挤。

创新互联网服务的独角兽平台

集中规划式交通系统的缺失极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众多交通服务提供商仍然选择陈旧的模式。但部分私营企业因勇于涉足新领域,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从而抓住了发展良机,顺利成为出行领域的黑马。

摩拜单车现已成为中国许多城市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同时,重燃起民众对于极简、自由、健康、环保、亲近生活的骑行的热情。而在摩拜单车发展的过程中,埃森哲也有幸参与其中,帮助其优化财务和采购的业务流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提升运营效率。

拓展新业务的传统车企

除了应时而行的互联网企业,许多传统的老字号汽车品牌也不再专注于某种特定的运输模式,开始着手拓展全新的业务。

不久前,长安汽车与一汽、东风、苏宁、腾讯、阿里等共同投资近百亿元,成立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致力于投资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共享出行产业,组建出行公司。而这已不是传统汽车企业在共享经济领域的首次尝试。以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几大共享汽车平台来看,上汽、北汽等老牌车企的身影随处可见,江淮、奇瑞、比亚迪也活跃其中。

国外汽车厂商同样看重了这片蓝海。刚刚过去的三月,宝马和戴勒姆两大汽车业巨头就走到了一起。双方将整合已存在的共享汽车、网约车服务、停车服务、充电网络、多模式联运等业务,携手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可持续城市出行服务。

从未涉足交通领域的传统巨头

那些从未涉足交通行业的企业,在面对出行领域也变得蠢蠢欲动。全球范围内涌现了海量的新一代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在线零售业的蓬勃发展为快递站到客户门口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带来了巨大商机。比如,亚马逊的“Amazon Flex计划“雇佣普通民众用私家车送货,以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同时,亚马逊也在开发自己的运输服务。而在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则正在尝试无人机配送,并雇佣当地人为邻居送货。

就连长期专注传统体育用品的耐克,也推出了路边取货服务,作为新开业的洛杉矶Nike by Melrose概念店的配套服务之一。

在面对人们与日俱增的出行需求时,上述企业都意识到交通行业必将迎来十分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抢先布局产品与服务是一项明智的选择,但也导致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紊乱。当城市交通布局滞后于发展节奏,监管不足和缺乏集中规划,城市交通服务将陷入混乱,用户体验也会支离破碎。

出行有道,两大抓手,助力消除交通出行“碎片”

要厘清城市交通出行的“碎片”,首先要理解其含义。与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碎片化类似,出行碎片化主要体现在我们可选择的出行方式过于冗杂,并且它们可能相互重叠交叉,令人眼花缭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政府、企业和个人因素交错混杂而成的现象。

加速厘清碎片化的城市交通生态系统,力争主导高效出行服务,是2019年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愿景。埃森哲研究指出,2019年企业必须着手整合出行服务,并利用数字技术来打造基于实时需求、连贯统一的生态系统。

平台整合,重塑未来

乘客需要的是顺畅无阻的出行体验。因此,企业唯有整合交通服务生态系统,并将出行服务商业化,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预计到2021年,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将完全融为一体,乘客的态度也会悄然变化——只要能成功抵达目的地即可,而非纠结于交通方式本身。

在此背景下,多式联运服务和平台,以及各类出行规划工具也将越发普及。多式联运服务会整合各种运输方式,依据固定费率,按使用收费。未来高度集成的支付系统将涵盖多家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从而推动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进一步融合。

2019年3月,由极简主义日本零售商无印良品(Muji)与Sensible 4合作设计的无人驾驶穿梭巴士将在赫尔辛基正式运营。这称得上是未来整合趋势的雏形。

数字技术,快速优化

数字技术也有望立竿见影地改进传统交通系统。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通常进展缓慢,而数字化项目则推进迅速,成本相对低廉,并能够以多种方式改进现有的交通系统、优化未来的项目。数字技术还能够将各个互相独立的部分紧密联系、并有机统一,从而打造综合的交通生态系统。

部分利益相关者已经开始搜集和分享数据,以改善城市规划。例如,优步利用Uber Movement网站,与希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城市规划者和研究人员免费分享其收集到的交通流量数据。随着其他企业纷纷效仿,我们可以全面收集数据,合作打造可靠的单一交通生态系统。

交通行业的领军者之争异常激烈。究竟谁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是提供顺畅无阻出行的企业,还是提供综合式端到端体验的企业? 鹿死谁手还尚不可知。但以下四点,却能帮助相关企业积极应对。

  • 打造简单的出行体验——乘客将不再过多考虑出行方式本身,只要能抵达目的地即可。客户需求的涨落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时间。未来,无需费神挑选的服务将是首选。不再囿于传统的细分市场或区域边界,综合解决具有相似特征的出行需求。

  • 不付出也有回报——不必成为交通运输提供商,也可提供出行服务。打造全新业务模式,将出行服务融入主营业务以挖掘新的价值领域。

  • 关注“最后一公里”——随着出行生态系统的构建,许多互相独立的部分将紧密联系或有机统一。“最后一公里”的主要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智能系统管理。因此,将出行系统与现有基础架构紧密联系、管理系统的访问权限并实现与其他相关服务的无缝连接可谓至关重要。

  • 合作伙伴比平台更为重要——目前,市场上有诸多出行需求尚未被满足,只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任何企业都可解锁这些需求。要打造一个行之有效的生态系统,则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倾力合作,构建白色标签平台,厘清并整合公共和私人领域的API和合作关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