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担心手机看多了影响视力?类似的担忧在维多利亚时代就有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担心手机看多了影响视力?类似的担忧在维多利亚时代就有了

“现代性”问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顾虑之源。

编译|造就 李芜

小心蓝光辐射、谨防眼部疲劳、注意干眼症……关于智能手机和电脑屏幕危害眼部健康的新闻屡见不鲜。技术或许是新技术,但这种顾虑绝不是新顾虑。早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担心技术变革可能损害视力了。

十九世纪初,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认为,正是由于批量印刷的出现,才会导致眼部病患增加,并导致人们的视力严重下降。当时,眼疾数量与日俱增,以至于有人放言,要是再不予以充分关注,就会导致全民目盲。

图为JF·菲利普斯在1869年出版的《眼科手术与治疗》一书中描绘的眼科检查。

1884年,《晨邮报》(MorningPost)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只有引起充分重视并采取切实行动,培育用眼文化,积极增强视力功能,才能遏制眼部健康恶化的趋势,防止下一代‘瞎头瞎脑’地探索世界。”

十九世纪,眼科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视力表等新式诊断技术走进诊所,眼镜也成为治疗若干视力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案,越来越多的眼部问题得到有效治疗。然而,眼疾总量上升这件事,也拉响了人们心中的警报,可以预见,必须要采取措施,打压这股势头。

1889年,《伦敦新闻画报》(IllustratedLondonNews)发出质问:“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科学表明,祖辈用眼时曾经得心应手,而今,眼睛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未来,英格兰可能沦为一个看不见的国家。”

紧接着,文章基于视力加速衰退的潜在因素,得出一个结论——自然进化与家族遗传或许是部分原因。

都市人的近视病

除了自然进化和家族遗传,另一部分原因被评论家们归咎于“现代生活”。他们称,“人造环境”——印刷术、义务教育,还有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发明创造——造成了所谓的“视力退化”。1892年,《十九世纪:每月评论》(TheNineteenthCentury:AMonthlyReview)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维多利亚时代,城镇空间的变化和照明条件固然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但也要放在“全民视力迅速下滑”的大背景下来看。当时还有很多其他报刊,纷纷以“都市近视”为题反映了这一现象。

1898年,《苏格兰评论》(TheScottishReview)发布专题报导《现代进步的自夸》(TheVauntsofModernProgress),探讨都市近视问题。文章指出,视力下降是“当前文明生活水平的独特结果”。物质繁荣、产业扩大、商贸活动的兴起,凡属于“进步”范畴之下的诸多成果,都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和眼部健康。

图为JD·布朗宁在1887年的著作《我们的眼睛以及护眼之道》中给出的阅读建议。

当时还有一个顾虑,就是久坐不动,这也与眼疾增多联系到了一起。由于交通更加发达,加上出现了一些不用起身就能参与的新式娱乐活动,大家会把更多时间放在阅读上。工作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底层工种摆脱了体力劳动,书面词汇取代了口语词汇。正如现在我们关注“屏幕时间”一样,当时,期刊杂志上全都在强调“阅读时代”的消极影响。

教育来背锅

让教育来背锅,这一点跟今天很像。阅读材料、照明条件、桌椅空间、义务教育等,都成为当时眼疾增多的“罪魁祸首”。眼科专家罗伯特·卡特(RobertBrudenellCarter)撰写了一份由英国政府牵头的研究报告《校园视力》(EyesightinSchools),在报告中,卡特不偏不倚地指出,教育条件或许有所影响,但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下形势,必须收集更多数据。虽然卡特不愿被扣上“杞人忧天”的标签,但还是有很多杂志在报导中用上了“教育体系之恶”这样耸动的字眼。

人们认为,这些新环境的问题在于它们是“人造”的。当时的医生常常会把现代人的弱视力与原始人的绝佳视力相比较,还会研究圈养效应对动物视力的影响。如此一来,在评价文明与“进步”之间的关系时,便有了更加负面的解读。有了这个结论,批评人士还可以说,视力退化是都市环境与现代娱乐活动的伴生品,是西方世界的典型特征。

但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并没有因此退却,反而继续推进现代进步,尽管在批评者眼中,这种进步导致了眼部疾病。人们发明了各种防护式眼镜,防灰、防扬尘、防日照、防光照……不一而足。

虽然存在种种担忧,但英国并没有成为“失明之国”,英国人也并非都是“驼背、近视”。今日,关于“屏幕时间”与眼部健康的报道越来越有赖于严格的调查研究,但这只能说明,“现代性”问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顾虑之源。

参考来源 | popsci;校对 | Lily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担心手机看多了影响视力?类似的担忧在维多利亚时代就有了

“现代性”问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顾虑之源。

编译|造就 李芜

小心蓝光辐射、谨防眼部疲劳、注意干眼症……关于智能手机和电脑屏幕危害眼部健康的新闻屡见不鲜。技术或许是新技术,但这种顾虑绝不是新顾虑。早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担心技术变革可能损害视力了。

十九世纪初,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认为,正是由于批量印刷的出现,才会导致眼部病患增加,并导致人们的视力严重下降。当时,眼疾数量与日俱增,以至于有人放言,要是再不予以充分关注,就会导致全民目盲。

图为JF·菲利普斯在1869年出版的《眼科手术与治疗》一书中描绘的眼科检查。

1884年,《晨邮报》(MorningPost)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只有引起充分重视并采取切实行动,培育用眼文化,积极增强视力功能,才能遏制眼部健康恶化的趋势,防止下一代‘瞎头瞎脑’地探索世界。”

十九世纪,眼科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视力表等新式诊断技术走进诊所,眼镜也成为治疗若干视力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案,越来越多的眼部问题得到有效治疗。然而,眼疾总量上升这件事,也拉响了人们心中的警报,可以预见,必须要采取措施,打压这股势头。

1889年,《伦敦新闻画报》(IllustratedLondonNews)发出质问:“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科学表明,祖辈用眼时曾经得心应手,而今,眼睛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未来,英格兰可能沦为一个看不见的国家。”

紧接着,文章基于视力加速衰退的潜在因素,得出一个结论——自然进化与家族遗传或许是部分原因。

都市人的近视病

除了自然进化和家族遗传,另一部分原因被评论家们归咎于“现代生活”。他们称,“人造环境”——印刷术、义务教育,还有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发明创造——造成了所谓的“视力退化”。1892年,《十九世纪:每月评论》(TheNineteenthCentury:AMonthlyReview)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维多利亚时代,城镇空间的变化和照明条件固然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但也要放在“全民视力迅速下滑”的大背景下来看。当时还有很多其他报刊,纷纷以“都市近视”为题反映了这一现象。

1898年,《苏格兰评论》(TheScottishReview)发布专题报导《现代进步的自夸》(TheVauntsofModernProgress),探讨都市近视问题。文章指出,视力下降是“当前文明生活水平的独特结果”。物质繁荣、产业扩大、商贸活动的兴起,凡属于“进步”范畴之下的诸多成果,都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和眼部健康。

图为JD·布朗宁在1887年的著作《我们的眼睛以及护眼之道》中给出的阅读建议。

当时还有一个顾虑,就是久坐不动,这也与眼疾增多联系到了一起。由于交通更加发达,加上出现了一些不用起身就能参与的新式娱乐活动,大家会把更多时间放在阅读上。工作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底层工种摆脱了体力劳动,书面词汇取代了口语词汇。正如现在我们关注“屏幕时间”一样,当时,期刊杂志上全都在强调“阅读时代”的消极影响。

教育来背锅

让教育来背锅,这一点跟今天很像。阅读材料、照明条件、桌椅空间、义务教育等,都成为当时眼疾增多的“罪魁祸首”。眼科专家罗伯特·卡特(RobertBrudenellCarter)撰写了一份由英国政府牵头的研究报告《校园视力》(EyesightinSchools),在报告中,卡特不偏不倚地指出,教育条件或许有所影响,但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下形势,必须收集更多数据。虽然卡特不愿被扣上“杞人忧天”的标签,但还是有很多杂志在报导中用上了“教育体系之恶”这样耸动的字眼。

人们认为,这些新环境的问题在于它们是“人造”的。当时的医生常常会把现代人的弱视力与原始人的绝佳视力相比较,还会研究圈养效应对动物视力的影响。如此一来,在评价文明与“进步”之间的关系时,便有了更加负面的解读。有了这个结论,批评人士还可以说,视力退化是都市环境与现代娱乐活动的伴生品,是西方世界的典型特征。

但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并没有因此退却,反而继续推进现代进步,尽管在批评者眼中,这种进步导致了眼部疾病。人们发明了各种防护式眼镜,防灰、防扬尘、防日照、防光照……不一而足。

虽然存在种种担忧,但英国并没有成为“失明之国”,英国人也并非都是“驼背、近视”。今日,关于“屏幕时间”与眼部健康的报道越来越有赖于严格的调查研究,但这只能说明,“现代性”问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顾虑之源。

参考来源 | popsci;校对 | Lily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