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如何让你用最低的成本开上保时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如何让你用最低的成本开上保时捷?

云驾驶。

文|造就

曾波

网易AI 商业化高级总监

前不久谷歌发布的“云游戏”技术,我有幸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也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

当你正在用笔记本电脑观看一位游戏主播的YouTube直播时,视频页面上会存在一个“PLAY”按钮,点击这个按钮之后,你就会从一个观看者的角度,转变为游玩家,进入你正在观看的游戏中亲手体验。而当你停止在电脑前的游玩,转身拿起你的手机时,游戏会在你的手机屏幕上继续。

未来会是视频中的这个样子吗?

通过增强现实让人们进入平行世界。

我所在的部门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从我们的视角看,不管是:平行世界“也好,或者是“增强现实”也好,其实都跟这个“信息流动”有关。

信息的流动有是那个核心元素:技术、内容和媒介。三者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

如果我们把内容发展的过程用这样一条曲线来看,我们会发现,不管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还是H5, 这些内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都是因某种技术或媒介达到了极其成熟的状态之后才出现的。

信息流动的三个方向

举个例子,在最早的甲骨文刻字时代,如果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雕刻技术,甲骨文就不会出现。再说声音这个媒介,如果传播声音的技术本身没有建立,音乐、广播等声音媒体也就不会成为过去的主流内容。包括现在大家经常使用到的H5,这是一种非常注重强交互性的内容,它将文字、图片、声音与视频结合起来,使得这个载体中的信息密度变得极大,而这就是我想说的,内容会朝着信息密度更大的方向发展。

此外,信息的流动还会自然地往更低触达成本的方向发展。我们想象一下30年前看电视的场景:当你某天放学后和小伙伴玩耍结束,准备回家安闲地窝在客厅沙发上看准点播放的动画片。按如今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特别有仪式感的事情。但现在,我们只需要把手机屏幕一转,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流媒体视频。这就说明了,媒介和技术会帮助信息往更低触达成本的方向去走。

“信息流动”还有一个规律是说,它会向着更低理解成本的方向发展。

什么叫更低理解成本?我们以这个甲壳虫的汽车广告来举个例子。为了劝导消费者购买小车,大众需要通过这种图片加上大段文字描述的形式来给消费者诉说小车的优势。那我们现在的汽车是怎么做广告的呢?

通过AR技术,你不再需要特地前往4s店,不再需要一本厚厚的指导手册,你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一辆车的外观、内饰、动力信息,甚至是亲手在真实的路面上去“云驾驶”,这可能是让你最低成本去体验一辆保时捷的方法了。所以说增强现实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内容,所以信息也会朝这个方向去发展。

根据上面提及的三个规律,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去做了三个推断。

万物皆媒介

首先,因为信息会朝着低理解成本或高信息密度的方向发展,所以AR这种承载了更高信息密度的、更易于理解的内容格式,会是未来内容发展的主流趋势。

我们的第二个判断是说,信息传递的边界将会被进一步打破。从甲骨文开始,信息的传递已经可以突破时间的界限了。

因为文字可以记录和流传。当我们有了广播之后,物理界限也不再是一个隔阂了,因为一个网络信号可以把信息传播到所有地方。通过增强现实,除了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我们还可以突破物理和数字世界的壁垒,让物理和数字两个平行的世界在同一个时间点出现。

我们的第三个判断是,万物都将变成入口和媒介。现在做什么都讲究“流量”,而大家都觉得数字世界的流量很贵,但其实物理世界也是一个极大的入口。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物理和数字结合于一体,让万物都成为媒介的出入口。

有了这三个判断,我们就会去设想一些应用性的问题,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现在似乎已经变成了人类的一个器官,没有人能离开它。那在下一个世代,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设备会是什么呢?

下一代主流便携设备是什么?

我们认为,这个设备会是AR眼镜。其实从有人类意识以来,眼镜可以说是除服装以外,与人类结合最自然和谐的一个物件,而且它与我们的视觉系统直接相关。

当我们拥有了新的便携计算设备之后,有哪些新兴的职业将会异军突起呢?我们认为空间交互设计师和3D艺术家。

将会成为引领未来媒介内容的方向。

这是一个概念视频,虽然我们距离这样的世界还有一些距离,但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智能手机时代,我们所有人都是通过手机UI来进行交互操作,但这些UI设计还停留在平面上。

一旦AR眼镜成为主流的内容平台,我们更多的交互方式将会在整个空间中进行,这完全不同于二维屏幕的交互概念。而更多的平面广告,也将在增强现实的基础上焕发新生,更有趣、更直观的交互体验,加上空间操作逻辑,空间交互设计师和3D艺术家必然会是未来内容的产出主力军。

传统媒介会如何存在?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有一些担忧,如果AR真的成为主流,我们现在的内容和媒介都会消失吗?我们的观点是,任何的内容或者媒介它都会存在,通过这两张图肯定能非常好理解:

黑胶碟和黑胶唱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已经消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近年来它又回到了主流消费者的视线中,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制造黑胶唱机、复刻黑胶碟,并被一抢而空。这是因为,黑胶相较于流媒体音乐,能够给人带来更强的临场体验,这是很多发烧友和专业玩家所追求的东西。

右边图片是一本杂志,纸质读物或许已经不再是大家获取信息的最优方式了,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去翻阅,去感受每页纸张的厚度,这时,杂志就会变成你生活方式的一种代言。

随着各样的媒介或者内容的出现,它们都会轮番占据舞台,大家都在各个细分的领域里做竞争。不会有某一种媒体占有你全部的生活。正如同在上海早晚高峰的地铁上,你绝不会有机会腾出一只手去翻看书本,而音乐或者有声读物这种声音媒介就会是一个效率更高的信息获取方式。

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谷歌的“云游戏”技术,过去很多3A级游戏大作往往需要你购买高配置的电脑或者主机才能进行畅玩。而“云游戏”技术,可以降低这个门槛,只要在网络稳定的情况下,拥有一个屏幕作为游戏画面的载体,这种美好的、沉浸感十足的视觉体验,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实现。这也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我们在选择媒介的时刻,会考虑当下场景的效率成本。

媒介与人将如何相处?

一旦信息完全出现在我们面前,并且是爆炸性地出现在你面前时,人就与这个世界融合了。

那么,当技术的缰绳解开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媒介与人或者内容与人的关系会是什么样?

我认为,如果大家要跟一个东西相处好,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去接受它,所以媒介和内容一定会发展下去,一定会遇到一个新的技术占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去尝试接受。

其次,这些技术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塑造,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些塑造。这些东西都只是我们暂驻的一个舞台而已,舞台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最终还是看在舞台上的人怎么去应对这件事情。可能我们刚刚看的东西会发生,但是我相信只要加以时日,我们会更懂得怎么去驾驭这些技术、驾驭这些媒介、驾驭这些内容。

文字 | 一洲;校对 | 其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如何让你用最低的成本开上保时捷?

云驾驶。

文|造就

曾波

网易AI 商业化高级总监

前不久谷歌发布的“云游戏”技术,我有幸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也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

当你正在用笔记本电脑观看一位游戏主播的YouTube直播时,视频页面上会存在一个“PLAY”按钮,点击这个按钮之后,你就会从一个观看者的角度,转变为游玩家,进入你正在观看的游戏中亲手体验。而当你停止在电脑前的游玩,转身拿起你的手机时,游戏会在你的手机屏幕上继续。

未来会是视频中的这个样子吗?

通过增强现实让人们进入平行世界。

我所在的部门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从我们的视角看,不管是:平行世界“也好,或者是“增强现实”也好,其实都跟这个“信息流动”有关。

信息的流动有是那个核心元素:技术、内容和媒介。三者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

如果我们把内容发展的过程用这样一条曲线来看,我们会发现,不管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还是H5, 这些内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都是因某种技术或媒介达到了极其成熟的状态之后才出现的。

信息流动的三个方向

举个例子,在最早的甲骨文刻字时代,如果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雕刻技术,甲骨文就不会出现。再说声音这个媒介,如果传播声音的技术本身没有建立,音乐、广播等声音媒体也就不会成为过去的主流内容。包括现在大家经常使用到的H5,这是一种非常注重强交互性的内容,它将文字、图片、声音与视频结合起来,使得这个载体中的信息密度变得极大,而这就是我想说的,内容会朝着信息密度更大的方向发展。

此外,信息的流动还会自然地往更低触达成本的方向发展。我们想象一下30年前看电视的场景:当你某天放学后和小伙伴玩耍结束,准备回家安闲地窝在客厅沙发上看准点播放的动画片。按如今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特别有仪式感的事情。但现在,我们只需要把手机屏幕一转,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流媒体视频。这就说明了,媒介和技术会帮助信息往更低触达成本的方向去走。

“信息流动”还有一个规律是说,它会向着更低理解成本的方向发展。

什么叫更低理解成本?我们以这个甲壳虫的汽车广告来举个例子。为了劝导消费者购买小车,大众需要通过这种图片加上大段文字描述的形式来给消费者诉说小车的优势。那我们现在的汽车是怎么做广告的呢?

通过AR技术,你不再需要特地前往4s店,不再需要一本厚厚的指导手册,你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一辆车的外观、内饰、动力信息,甚至是亲手在真实的路面上去“云驾驶”,这可能是让你最低成本去体验一辆保时捷的方法了。所以说增强现实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内容,所以信息也会朝这个方向去发展。

根据上面提及的三个规律,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去做了三个推断。

万物皆媒介

首先,因为信息会朝着低理解成本或高信息密度的方向发展,所以AR这种承载了更高信息密度的、更易于理解的内容格式,会是未来内容发展的主流趋势。

我们的第二个判断是说,信息传递的边界将会被进一步打破。从甲骨文开始,信息的传递已经可以突破时间的界限了。

因为文字可以记录和流传。当我们有了广播之后,物理界限也不再是一个隔阂了,因为一个网络信号可以把信息传播到所有地方。通过增强现实,除了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我们还可以突破物理和数字世界的壁垒,让物理和数字两个平行的世界在同一个时间点出现。

我们的第三个判断是,万物都将变成入口和媒介。现在做什么都讲究“流量”,而大家都觉得数字世界的流量很贵,但其实物理世界也是一个极大的入口。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物理和数字结合于一体,让万物都成为媒介的出入口。

有了这三个判断,我们就会去设想一些应用性的问题,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现在似乎已经变成了人类的一个器官,没有人能离开它。那在下一个世代,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设备会是什么呢?

下一代主流便携设备是什么?

我们认为,这个设备会是AR眼镜。其实从有人类意识以来,眼镜可以说是除服装以外,与人类结合最自然和谐的一个物件,而且它与我们的视觉系统直接相关。

当我们拥有了新的便携计算设备之后,有哪些新兴的职业将会异军突起呢?我们认为空间交互设计师和3D艺术家。

将会成为引领未来媒介内容的方向。

这是一个概念视频,虽然我们距离这样的世界还有一些距离,但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智能手机时代,我们所有人都是通过手机UI来进行交互操作,但这些UI设计还停留在平面上。

一旦AR眼镜成为主流的内容平台,我们更多的交互方式将会在整个空间中进行,这完全不同于二维屏幕的交互概念。而更多的平面广告,也将在增强现实的基础上焕发新生,更有趣、更直观的交互体验,加上空间操作逻辑,空间交互设计师和3D艺术家必然会是未来内容的产出主力军。

传统媒介会如何存在?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有一些担忧,如果AR真的成为主流,我们现在的内容和媒介都会消失吗?我们的观点是,任何的内容或者媒介它都会存在,通过这两张图肯定能非常好理解:

黑胶碟和黑胶唱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已经消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近年来它又回到了主流消费者的视线中,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制造黑胶唱机、复刻黑胶碟,并被一抢而空。这是因为,黑胶相较于流媒体音乐,能够给人带来更强的临场体验,这是很多发烧友和专业玩家所追求的东西。

右边图片是一本杂志,纸质读物或许已经不再是大家获取信息的最优方式了,但当我们静下心来去翻阅,去感受每页纸张的厚度,这时,杂志就会变成你生活方式的一种代言。

随着各样的媒介或者内容的出现,它们都会轮番占据舞台,大家都在各个细分的领域里做竞争。不会有某一种媒体占有你全部的生活。正如同在上海早晚高峰的地铁上,你绝不会有机会腾出一只手去翻看书本,而音乐或者有声读物这种声音媒介就会是一个效率更高的信息获取方式。

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谷歌的“云游戏”技术,过去很多3A级游戏大作往往需要你购买高配置的电脑或者主机才能进行畅玩。而“云游戏”技术,可以降低这个门槛,只要在网络稳定的情况下,拥有一个屏幕作为游戏画面的载体,这种美好的、沉浸感十足的视觉体验,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实现。这也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我们在选择媒介的时刻,会考虑当下场景的效率成本。

媒介与人将如何相处?

一旦信息完全出现在我们面前,并且是爆炸性地出现在你面前时,人就与这个世界融合了。

那么,当技术的缰绳解开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媒介与人或者内容与人的关系会是什么样?

我认为,如果大家要跟一个东西相处好,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去接受它,所以媒介和内容一定会发展下去,一定会遇到一个新的技术占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去尝试接受。

其次,这些技术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塑造,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些塑造。这些东西都只是我们暂驻的一个舞台而已,舞台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最终还是看在舞台上的人怎么去应对这件事情。可能我们刚刚看的东西会发生,但是我相信只要加以时日,我们会更懂得怎么去驾驭这些技术、驾驭这些媒介、驾驭这些内容。

文字 | 一洲;校对 | 其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