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门票降价业绩下滑倒逼景区转型,陕西旅游业如何摆脱门票经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门票降价业绩下滑倒逼景区转型,陕西旅游业如何摆脱门票经济?

5月28日,《关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

图片来源:站酷

文 | 华商报 李程

5月28日,《关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近年来,陕西不断提高旅游产业水平,全省旅游产业呈现出环境优化、实力增强、转型加快、带动有力的良好局面。

华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旅游业正面临景区门票降价和经济转型的考验,需要的不仅是旅游旺季和长假的催化剂,更是行业寻求新的消费增长点的强心针。

降低门票价格后,多个知名景区业绩下降

去年以来,国内各大景区纷纷开展门票降价工作,多家上市公司也公告调整旗下景区门票价格。而在降价背后,不少景区收入与游客接待量受到影响。

如今的乌镇不再如自然经济时代的小桥流水般简单。据中青旅年报显示,自2007年东栅竣工以来,至2018年的11年间,乌镇景区收入已经由彼时的1.58亿元增至19亿元。去年9月,乌镇响应国家政策,将旺季东栅及东西栅联票价格分别降价10元/人。但令人意外的是,乌镇景区游客量出现负增长,全年同比下降9.71%。其中,东栅接待游客400.99万人次,同比下降14.48%;西栅接待游客514.04万人次,同比下降5.61%。

像乌镇这样游客不为门票降价买单的情况并不是个案。从各上市景区披露的数据看,峨眉山、丽江、黄山、桂林、华山索道和海南南山等7个景区中,仅桂林景区和华山索道年度游客接待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余4个景区增速都出现了大幅放缓。

门票降价对营收单一的山岳型景区影响更大。年报显示,黄山旅游、九华旅游、峨眉山A、长白山、丽江旅游、张家界等6家山岳类景区母公司去年业绩喜忧参半。其中,丽江旅游运营的索道降价最大幅度达60元,而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降1.28%和6.16%。即便是净利润快速增长的黄山旅游,其相关业务营收、毛利率也一定程度受到门票调价影响。将门票收入归入园林开发业务后,黄山旅游该业务营收下降0.75%,毛利率下滑近5%。

门票降价已成为各景区短期业绩承压的缘由。不过在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雷宏振看来,背后却反映出国内旅游业长期单一的业务结构,已不能匹配大众消费需求。他说,去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保持增长,人均旅游花费额也在稳步增长,这就意味着旅游消费需要和投入比例在增加,但就现状来看,不少景区仍然依赖着“靠山吃山”的门票经济。

营收单一且“回头客”少,旅游景区面临结构性转型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上市景区延续了去年的低迷表现,且受门票降价影响更加明显。三湘印象、宋城演艺、九华旅游、丽江旅游、黄山旅游、峨眉山A、天目湖、桂林旅游、张家界、大连圣亚、云南旅游和长白山等12家公司中,仅有宋城演艺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三湘印象靠投入收入的非经常性损益实现扭亏,其余则出现下滑甚至亏损。

业内人士介绍,传统旅游模式有两种营收手段:一是门票收入,二是通过索道、景区巴士等进行旅游客运,但这种商业模式已很难有突破,尤其在门票降价和游客分流之后,景区要想扩充业绩会更加被动。按道理,旅游产品服务是个增收路径。但实际来看,各景区投入和产出并不理想。投入最多的中青旅,2018年靠此营收39.1亿元,但毛利不足8%。

各大旅游景区还存在重游率低下的问题。此前有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大部分旅游景点重游率不足1%,也就是说,游客们去景区一次,然后就不再去了。目前,我国景区重游率最高的是28.3%,而日本东京迪士尼乐园重游率高达83.6%。

“重游率提高代表着旅游形式和消费内容变化。”美好生活文商旅研究院院长夏强表示,有别于初游时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打卡,再次慕名而来的“回头客”会更加注重旅游体验,期望在吃、住、玩、行等有更多收获。他认为,陕西旅游以遗址遗迹、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文史类旅游资源为主,自然类资源占比相对较少。相对而言,高级别景区受门票降价的影响会弱一些。但从拓展营收和提高重游率的角度,结构性转型是未来景区运营的大趋势。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在陕西旅游业同样存在,可以说高门票养懒了一些景区,也让景区失去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陕西去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0.54%,但文化变现还有待提升

作为旅游大省,陕西旅游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旅游收入对地区经济带动作用显著。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陕西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6.3亿人次,同比增长20.54%;旅游总收入5994.66亿元,同比增长24.54%。我省积极创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预计2019年全省新建、改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1300个,总投资达到1500亿元。

不过在亮眼的成绩背后,陕西旅游业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有业内人士指出,兵马俑、华山、华清池等优质景区的确号召力极强,但大量4A、3A以下的中小微景区也面临开发利用和宣传利用不足的现状。外地游客来陕,基本上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一些景点就是几间房内布置几个陈列馆外加少量遗迹,而几十元的门票加上互动缺乏,难以形成口碑效应。

夏强表示,重形式轻内容需要被景区重视。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特色小镇为例,项目一多就容易形成模式僵化,千篇一律的地方美食和特产,自然会被外界诟病为“走胃不走心”。他认为,其实迪士尼等一些旅游项目的成功,恰恰说明了产品内容的吸引力,如何让游客留下来,如何让游客愿意产生消费,这不仅是建一所游乐场或引进几座民宿就可以解决的。

他认为,陕西旅游业在资源整合和文化变现上还有待提升,增长空间还比较大,比如可串联汉唐景区、秦文化、汉文化游等,以核心景区带动串联景区;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外宣传,提高在游客心中的存在感。

来源:华商报

原标题:门票降价业绩下滑倒逼景区转型 陕西旅游业如何摆脱门票经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黄山旅游

  • 黄山旅游与阅文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旅游企业2023年业绩大涨:丽江股份净利润同比暴涨57倍,三特索道营收创历史最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门票降价业绩下滑倒逼景区转型,陕西旅游业如何摆脱门票经济?

5月28日,《关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

图片来源:站酷

文 | 华商报 李程

5月28日,《关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近年来,陕西不断提高旅游产业水平,全省旅游产业呈现出环境优化、实力增强、转型加快、带动有力的良好局面。

华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旅游业正面临景区门票降价和经济转型的考验,需要的不仅是旅游旺季和长假的催化剂,更是行业寻求新的消费增长点的强心针。

降低门票价格后,多个知名景区业绩下降

去年以来,国内各大景区纷纷开展门票降价工作,多家上市公司也公告调整旗下景区门票价格。而在降价背后,不少景区收入与游客接待量受到影响。

如今的乌镇不再如自然经济时代的小桥流水般简单。据中青旅年报显示,自2007年东栅竣工以来,至2018年的11年间,乌镇景区收入已经由彼时的1.58亿元增至19亿元。去年9月,乌镇响应国家政策,将旺季东栅及东西栅联票价格分别降价10元/人。但令人意外的是,乌镇景区游客量出现负增长,全年同比下降9.71%。其中,东栅接待游客400.99万人次,同比下降14.48%;西栅接待游客514.04万人次,同比下降5.61%。

像乌镇这样游客不为门票降价买单的情况并不是个案。从各上市景区披露的数据看,峨眉山、丽江、黄山、桂林、华山索道和海南南山等7个景区中,仅桂林景区和华山索道年度游客接待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余4个景区增速都出现了大幅放缓。

门票降价对营收单一的山岳型景区影响更大。年报显示,黄山旅游、九华旅游、峨眉山A、长白山、丽江旅游、张家界等6家山岳类景区母公司去年业绩喜忧参半。其中,丽江旅游运营的索道降价最大幅度达60元,而该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降1.28%和6.16%。即便是净利润快速增长的黄山旅游,其相关业务营收、毛利率也一定程度受到门票调价影响。将门票收入归入园林开发业务后,黄山旅游该业务营收下降0.75%,毛利率下滑近5%。

门票降价已成为各景区短期业绩承压的缘由。不过在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雷宏振看来,背后却反映出国内旅游业长期单一的业务结构,已不能匹配大众消费需求。他说,去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保持增长,人均旅游花费额也在稳步增长,这就意味着旅游消费需要和投入比例在增加,但就现状来看,不少景区仍然依赖着“靠山吃山”的门票经济。

营收单一且“回头客”少,旅游景区面临结构性转型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上市景区延续了去年的低迷表现,且受门票降价影响更加明显。三湘印象、宋城演艺、九华旅游、丽江旅游、黄山旅游、峨眉山A、天目湖、桂林旅游、张家界、大连圣亚、云南旅游和长白山等12家公司中,仅有宋城演艺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三湘印象靠投入收入的非经常性损益实现扭亏,其余则出现下滑甚至亏损。

业内人士介绍,传统旅游模式有两种营收手段:一是门票收入,二是通过索道、景区巴士等进行旅游客运,但这种商业模式已很难有突破,尤其在门票降价和游客分流之后,景区要想扩充业绩会更加被动。按道理,旅游产品服务是个增收路径。但实际来看,各景区投入和产出并不理想。投入最多的中青旅,2018年靠此营收39.1亿元,但毛利不足8%。

各大旅游景区还存在重游率低下的问题。此前有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大部分旅游景点重游率不足1%,也就是说,游客们去景区一次,然后就不再去了。目前,我国景区重游率最高的是28.3%,而日本东京迪士尼乐园重游率高达83.6%。

“重游率提高代表着旅游形式和消费内容变化。”美好生活文商旅研究院院长夏强表示,有别于初游时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打卡,再次慕名而来的“回头客”会更加注重旅游体验,期望在吃、住、玩、行等有更多收获。他认为,陕西旅游以遗址遗迹、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文史类旅游资源为主,自然类资源占比相对较少。相对而言,高级别景区受门票降价的影响会弱一些。但从拓展营收和提高重游率的角度,结构性转型是未来景区运营的大趋势。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在陕西旅游业同样存在,可以说高门票养懒了一些景区,也让景区失去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陕西去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0.54%,但文化变现还有待提升

作为旅游大省,陕西旅游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旅游收入对地区经济带动作用显著。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陕西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6.3亿人次,同比增长20.54%;旅游总收入5994.66亿元,同比增长24.54%。我省积极创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预计2019年全省新建、改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1300个,总投资达到1500亿元。

不过在亮眼的成绩背后,陕西旅游业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有业内人士指出,兵马俑、华山、华清池等优质景区的确号召力极强,但大量4A、3A以下的中小微景区也面临开发利用和宣传利用不足的现状。外地游客来陕,基本上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一些景点就是几间房内布置几个陈列馆外加少量遗迹,而几十元的门票加上互动缺乏,难以形成口碑效应。

夏强表示,重形式轻内容需要被景区重视。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特色小镇为例,项目一多就容易形成模式僵化,千篇一律的地方美食和特产,自然会被外界诟病为“走胃不走心”。他认为,其实迪士尼等一些旅游项目的成功,恰恰说明了产品内容的吸引力,如何让游客留下来,如何让游客愿意产生消费,这不仅是建一所游乐场或引进几座民宿就可以解决的。

他认为,陕西旅游业在资源整合和文化变现上还有待提升,增长空间还比较大,比如可串联汉唐景区、秦文化、汉文化游等,以核心景区带动串联景区;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外宣传,提高在游客心中的存在感。

来源:华商报

原标题:门票降价业绩下滑倒逼景区转型 陕西旅游业如何摆脱门票经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