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智慧戒毒、运动戒毒,“上海方案”再创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智慧戒毒、运动戒毒,“上海方案”再创新

调查显示,上海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回归后一年未复吸率为77.03%,三年未复吸率为52.07%。目前,上海市戒毒工作不断进行特色创新、科技创新,推出了智慧戒毒、运动戒毒的“上海方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13日,上海市司法局召开司法行政戒毒相关工作新闻发布会。调查显示,上海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回归后一年未复吸率为77.03%,三年未复吸率为52.07%。“这个结果还是非常鼓舞人心。”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副局长郑伟表示。目前,上海市戒毒工作不断进行特色创新、科技创新,推出了智慧戒毒、运动戒毒的“上海方案”。

2018年5月,司法部正式部署建立以分期分区为基础、以专业中心为支撑、以科学戒治为核心、以衔接帮扶为延伸的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这意味着,以往形式不一、名目繁多的几十种地方戒毒模式,都将在基本模式的顶层设计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趋同和规范。

“现在新时期的戒毒工作发展方向以科学戒毒为核心,跟过去的概念完全不一样,过去是劳教、行为矫治,现在更多的是使用科学戒毒的方法、手段,激励戒毒人员戒毒。”郑伟解释。

2018年,上海市戒毒管理局把原来劳教模式下形成的生产实践进行压缩,明确加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康复训练和教育矫正。目前,上海已建成“四区五中心”格局,四区指生理脱毒、教育适应、康复巩固和回归指导4个功能区,五中心指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和诊断评估中心5个专业机构。

“去年只有青东戒毒所一个所在做,今年6月底,这个模式会在全市戒毒所推开,每个中心都要做成专业机构。”郑伟说。

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4+1+1+1”戒毒康复运行模式,即每周4天劳动、1天佳偶、1天康复训练、1天休息。今后,康复训练的时间比重还将进一步增加。“4+1+1+1”运行模式也被列为全国戒毒系统今年重点推进项目,在全国推开。

同时,上海戒毒管理局相继与沪上多家重点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专业合作,建立戒毒新技术新方法创新“联合体”,重点研发专门针对戒毒人员的智能大数据平台。

据介绍,戒毒所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持终端、一体机等实现生理数据实时上传,依托体适能戒毒康复训练平台、认知神经功能康复平台和行为认知干预平台分析有效数据,开出针对性戒毒“处方”。目前,上海市戒毒管理局的“智慧戒毒”方案已获国家知识产权登记1项、专利1项。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连续三年对1031名吸食合成毒品人员开展为期8个月的虚拟现实(VR)康复训练,毒品渴求度降低人数达到70%以上。

2018年10月,司法部戒毒局选取上海等11个试点省份开展运动戒毒试点工作。

研究发现,运动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促进内啡肽产生,特别是激活大脑网状结构,让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国际社会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我们的强制戒毒人员,由于长期吸食毒品成瘾,脑部组织的损伤比较大,运动机能、平衡性、体质受到很大侵害。很多戒毒人员入所以后平衡性很差,运动很少,身体状况比较差。

按照司法部的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做了研究,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对运动戒毒试点整个过程的科学性、安全性,我们非常重视。”郑伟表示。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组织了复旦、上海交大、上海体院等高校专家对运动戒毒方案进行反复研究,由专家团队制定技术方案并主导运动戒毒试点。“专家设计出一套复合型、集体性、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强度的方案,戒毒人员全程佩戴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身体情况。”郑伟说。

在人员选择上,按照自愿原则,经过年龄筛选和一系列生理、心理检测等程序,实验组、对照组各120人参加了试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这240人中,骨密度偏低占近28%,体质测试“良”以上的只占30%,戒毒前有运动习惯的不足10%。整体生理状况不容乐观。

在运动项目上,既有跑步、功率自行车、力量训练等单一性、个体性的大强度运动训练,也有非对抗性的篮球、集体性的健美操等4套拓展性大强度训练科目。

在运动控制上,运动戒毒试点严格执行专家团队制定的课程计划,每周一、三、五,由专业人员入所指导,开展大强度运动训练;每周二、四,以恢复性训练和运动后调理为主;对参与试点戒毒人员进行理论教学、实操指导和干预管理;使用智能心率带+PAD终端,监测大强度运动过程中的实时心率,配备医务人员做好运动风险处置。

最终的效果评估显示,实验组戒毒人员普遍低下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上升,心肺和认知功能改善,负面情绪减少,主动参加运动的意愿提升明显。

据郑伟介绍,去年8月,上海市戒毒管理局依托四家社工组织,首次通过全样本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5-2018年期间6552名上海籍戒毒人员回归后的操守保持、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强制隔离戒毒对戒断毒瘾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跟踪回访,收回有效样本5752个。

调查显示,回归人员对戒除毒瘾普遍比较乐观,九成以上人员表示有信心长期戒断毒瘾,约八成人员表示戒毒所对戒毒和操守保持有积极影响。但是调查也显示,未复吸率在回归后三年时间内存在较大的阶梯型落差。

此次调查表明,戒毒人员所处的家庭、社区、社会环境,是戒毒人员回归后保持操守的最大影响因素。回归后的毒友环境和失业问题,往往是造成复吸的主因。社会保障的参与度与受益度和回归后的个人操守保持有着较高的正相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智慧戒毒、运动戒毒,“上海方案”再创新

调查显示,上海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回归后一年未复吸率为77.03%,三年未复吸率为52.07%。目前,上海市戒毒工作不断进行特色创新、科技创新,推出了智慧戒毒、运动戒毒的“上海方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13日,上海市司法局召开司法行政戒毒相关工作新闻发布会。调查显示,上海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回归后一年未复吸率为77.03%,三年未复吸率为52.07%。“这个结果还是非常鼓舞人心。”上海市戒毒管理局副局长郑伟表示。目前,上海市戒毒工作不断进行特色创新、科技创新,推出了智慧戒毒、运动戒毒的“上海方案”。

2018年5月,司法部正式部署建立以分期分区为基础、以专业中心为支撑、以科学戒治为核心、以衔接帮扶为延伸的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这意味着,以往形式不一、名目繁多的几十种地方戒毒模式,都将在基本模式的顶层设计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趋同和规范。

“现在新时期的戒毒工作发展方向以科学戒毒为核心,跟过去的概念完全不一样,过去是劳教、行为矫治,现在更多的是使用科学戒毒的方法、手段,激励戒毒人员戒毒。”郑伟解释。

2018年,上海市戒毒管理局把原来劳教模式下形成的生产实践进行压缩,明确加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康复训练和教育矫正。目前,上海已建成“四区五中心”格局,四区指生理脱毒、教育适应、康复巩固和回归指导4个功能区,五中心指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和诊断评估中心5个专业机构。

“去年只有青东戒毒所一个所在做,今年6月底,这个模式会在全市戒毒所推开,每个中心都要做成专业机构。”郑伟说。

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4+1+1+1”戒毒康复运行模式,即每周4天劳动、1天佳偶、1天康复训练、1天休息。今后,康复训练的时间比重还将进一步增加。“4+1+1+1”运行模式也被列为全国戒毒系统今年重点推进项目,在全国推开。

同时,上海戒毒管理局相继与沪上多家重点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专业合作,建立戒毒新技术新方法创新“联合体”,重点研发专门针对戒毒人员的智能大数据平台。

据介绍,戒毒所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持终端、一体机等实现生理数据实时上传,依托体适能戒毒康复训练平台、认知神经功能康复平台和行为认知干预平台分析有效数据,开出针对性戒毒“处方”。目前,上海市戒毒管理局的“智慧戒毒”方案已获国家知识产权登记1项、专利1项。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连续三年对1031名吸食合成毒品人员开展为期8个月的虚拟现实(VR)康复训练,毒品渴求度降低人数达到70%以上。

2018年10月,司法部戒毒局选取上海等11个试点省份开展运动戒毒试点工作。

研究发现,运动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促进内啡肽产生,特别是激活大脑网状结构,让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国际社会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我们的强制戒毒人员,由于长期吸食毒品成瘾,脑部组织的损伤比较大,运动机能、平衡性、体质受到很大侵害。很多戒毒人员入所以后平衡性很差,运动很少,身体状况比较差。

按照司法部的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做了研究,对这个问题比较慎重,对运动戒毒试点整个过程的科学性、安全性,我们非常重视。”郑伟表示。

上海市戒毒管理局组织了复旦、上海交大、上海体院等高校专家对运动戒毒方案进行反复研究,由专家团队制定技术方案并主导运动戒毒试点。“专家设计出一套复合型、集体性、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强度的方案,戒毒人员全程佩戴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身体情况。”郑伟说。

在人员选择上,按照自愿原则,经过年龄筛选和一系列生理、心理检测等程序,实验组、对照组各120人参加了试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这240人中,骨密度偏低占近28%,体质测试“良”以上的只占30%,戒毒前有运动习惯的不足10%。整体生理状况不容乐观。

在运动项目上,既有跑步、功率自行车、力量训练等单一性、个体性的大强度运动训练,也有非对抗性的篮球、集体性的健美操等4套拓展性大强度训练科目。

在运动控制上,运动戒毒试点严格执行专家团队制定的课程计划,每周一、三、五,由专业人员入所指导,开展大强度运动训练;每周二、四,以恢复性训练和运动后调理为主;对参与试点戒毒人员进行理论教学、实操指导和干预管理;使用智能心率带+PAD终端,监测大强度运动过程中的实时心率,配备医务人员做好运动风险处置。

最终的效果评估显示,实验组戒毒人员普遍低下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上升,心肺和认知功能改善,负面情绪减少,主动参加运动的意愿提升明显。

据郑伟介绍,去年8月,上海市戒毒管理局依托四家社工组织,首次通过全样本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15-2018年期间6552名上海籍戒毒人员回归后的操守保持、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强制隔离戒毒对戒断毒瘾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跟踪回访,收回有效样本5752个。

调查显示,回归人员对戒除毒瘾普遍比较乐观,九成以上人员表示有信心长期戒断毒瘾,约八成人员表示戒毒所对戒毒和操守保持有积极影响。但是调查也显示,未复吸率在回归后三年时间内存在较大的阶梯型落差。

此次调查表明,戒毒人员所处的家庭、社区、社会环境,是戒毒人员回归后保持操守的最大影响因素。回归后的毒友环境和失业问题,往往是造成复吸的主因。社会保障的参与度与受益度和回归后的个人操守保持有着较高的正相关。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