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悲情张昭辞职,乐视影业谢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悲情张昭辞职,乐视影业谢幕

张昭始终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原乐创文娱董事长、CEO张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庞李洁

编辑 | 于华东

6月24日,乐创文娱发布官方公告:原董事长、CEO张昭由于个人原因,将辞去在乐创文娱的相关职务。据悉,融创文化集团总裁孙喆一将接任乐创文娱CEO一职。

乐创文娱的前身是乐视影业,由张昭一手创立。

张昭的传奇故事很多,曾先后创立光线影业和乐视影业,两家公司都在国内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中占据席位。他的身上,曾经光环无数。

然而,黑暗骤然驶来,受贾跃亭事件和乐视生态崩盘牵连,曾多次“救主”的乐视影业陷入至暗时刻。尽管张昭一直选择坚守,但乐视影业的发展已经举步维艰。

后来,融创中国注资乐视,乐视影业从乐视生态剥离,更名乐创文娱,公司运转正在回归正常。

就在此时,张昭选择转身离开,或许他心头的焦虑已经放下。但回望来路,张昭在电影道路上所追求的独立,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光线影业寻求独立上市失败;乐视影业后来也曾谋求独立上市,但无奈放弃,并以一己之力反哺其他子生态;乐创文娱更是要将电影收入压至50%以下。

张昭的离开,或许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与“独立”渐行渐远

2006年,张昭创立光线影业,之后的四年里,光线影业的业绩一直保持着100%的增速,跻身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之列。

然而,2011年,光线传媒谋求上市。为了保证公司盈利能力,证监会要求光线影业并入光线传媒共同上市,这违背了张昭最初的愿景。他曾在采访中表示:“当初我说得很清楚,这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你并进去的话,我就没有办法按照产业发展来进行布局了。”

失去独立发展空间的张昭,在同年遇到了贾跃亭,两人互相欣赏,一拍即合。贾跃亭向张昭承诺,乐视影业未来会独立上市,正中张昭的下怀。

乐视影业独立发展成为贾跃亭拉拢张昭的最大筹码,但张昭忽略的是,乐视一直在打造的,是基于视频产业、内容产业和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影业只是乐视生态中的一环,从它嵌入乐视生态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无法独立运营。

从之后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张昭在创立乐视影业之后,就一直在向整个生态妥协。

2014年,贾跃亭滞留香港导致乐视股价暴跌。为解乐视之危,生态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乐视影业放弃了独立上市的机会,选择注入乐视网。

从此,乐视影业错失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与乐视生态绑得更紧了。

在乐视快速发展的那几年,乐视影业输出的《小时代》系列、《熊出没》系列保持着稳定的票房收入,一直是整个生态中能够保持持续盈利的重要资金来源。影业也吸附着包括孙红雷、黄晓明、刘涛、秦岚、贾乃亮等诸多艺人在内的明星股东,是乐视生态中无可出其右的优质资产。

然而,生态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乐视危机降临之时,乐视影业也难以独善其身,被扣上“将死”的帽子。只要还与乐视同属一个体系,乐视影业便无法摆脱困境。

融创中国便是在这时向乐视伸出了橄榄枝,乐视影业也随后更名为乐创文娱,从乐视生态体系中剥离出来。但从乐创文娱的名字也可看出,影业的独立性被更大程度地抹去,乐创文娱虽然依旧聚焦于电影业务,但票房收入会降到公司总收入的50%以下,过半的公司总收入将依赖于文旅地产业务。

张昭与独立的电影路越走越远,离开便成了必然。有消息称,张昭已经有了新的创业计划。他若一直依附在上市公司的资本之下,也很难拥有真正的独立,自己创业倒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不求爆款,但求稳定

在这条与初心背道而驰的路上,张昭的性格也在发生变化。

曾在光线影业担任总裁的张昭,自信、自我、激进。在战略决策上有超前思维,在执行落地上有细节把控,4年20部商业电影的输出频率和一心向前的冲劲,保证了光线影业年100%的业绩增长率。后来只因自己的理念与公司的发展无法统一便断然出走,这个时候的张昭还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然而,在乐视影业重新上路之后,张昭虽然有了更多经验,在运作《小时代》《熊出没》等电影上更加轻车熟路,但随着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小时代》的吸金能力不再,主控的重磅电影《长城》投资达10亿以上,也只拿到11.73亿的票房,严重亏损。

外患逐渐逼近,内忧也愈加明显。

在乐视生态体系内,贾跃亭将乐视影业视作一大资金来源,频频从中拿钱填补其他生态中的资金缺口。而影业内部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现金流驱动更多项目开发及落地。

面对严重的资金压力,张昭在电影项目孵化上越来越保守,像《长城》这样大投入却无回报的项目,乐视影业确实难以承受更多。

从乐视影业到乐创文娱的发展来看,公司的战略也更趋向稳定性。在去年的上影节上,张昭曾公开表示:“乐视影业从来不是一个单片票房最高的票房公司,也没做过几部超过10个亿的电影,我们也活得好好的,是因为我们投资回报率比较高,因为我们有让这个产品增值的能力。”

张昭甚至“宁可没有一个爆款,而选择持续增长的项目。”然而,稳定或许重要,但对一个公司整体业绩提振的推动作用太过缓慢,而像《战狼2》之后的北京文化,《夏洛特烦恼》之后的开心麻花一样,爆款所带来的,是公司项目的大面积关注和能力的认可。

尤其是在公司面临危机之时,爆款也是助力公司走出困境的关键,但张昭在多年求稳的磨练中,已经逐渐失去了打造爆款的能力。即便帮助乐创文娱回归大众视野的《熊出没·原始时代》拿到7.14亿票房,再创系列新高,但公司最新上映的影片《秦明·生死语者》票房却不足3000万。

乐创文娱或许度过了危机,但却难以重回巅峰。

一半电影,一半产业

如今,乐创文娱被纳入了融创体系,与文旅产业越走越近,公司在做的事情早已不是张昭心中纯粹的电影,但张昭有自己的电影理想。

他曾不顾父母反对报考了军艺导演系,尽管后来被父亲强制带回复旦学习计算机,张昭的电影梦也并没有破灭。30岁时,张昭的家庭遇到变故,父母双双离世。之后的张昭只身赴美求学,开始了电影之路。

学习期间,张昭拍摄的短片《木与词》获得了学生奥斯卡奖,他本身不仅有一定的电影制作能力,也有对于电影艺术的追求。

然而,当时国内的电影产业从制作到发行,整个产业链都相当不完善。正因如此,张昭选择投身电影产业。而他个人带有传奇性的经历让他具备了产业人的敏锐嗅觉和电影人的热爱与情怀。

当乐视陷入危局,公司高管刘建宏、雷振剑、梁军相继离职时,张昭不愿离开。比起贾跃亭的“知遇之恩”,张昭更看重的是他一手撑起的乐视影业的价值。那时的乐视影业还是张昭与电影产业的一个连接点,站在这里,张昭的电影梦还有机会继续。

从这一点来看,张昭始终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所以他没有那么在乎公司的估值会在一次危机中降低多少,只要还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张昭“断臂”的决心为乐视影业挣得一丝喘息之机,尽管估值从98亿降到30亿,但融创的10亿增资让公司之后项目,包括张艺谋的《影》、李仁港的《刺局》、郭敬明的《爵迹2》、徐克的《奇门遁甲》得以继续运转。

整体来看,辗转光线、乐视、融创的张昭,在电影道路上尽管有不少高光时刻,但却与自己坚持独立做电影的道路越来越偏离。尤其是在乐视影业被整合为乐创文娱之后,公司的“飞轮模式”将以电影品牌带文旅、游戏、文学等衍生权益的发展,张昭所聚焦的电影产业也被放至更大的范围。

乐视影业危局虽解,但初心已然不再,张昭与其继续坚守,不如及时跳出。或许对于张昭来说,是时候该回到当初走上电影道路时心里的那片净土上了,而选择自己创业,摆脱资本束缚,也能更快地回归“净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悲情张昭辞职,乐视影业谢幕

张昭始终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原乐创文娱董事长、CEO张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庞李洁

编辑 | 于华东

6月24日,乐创文娱发布官方公告:原董事长、CEO张昭由于个人原因,将辞去在乐创文娱的相关职务。据悉,融创文化集团总裁孙喆一将接任乐创文娱CEO一职。

乐创文娱的前身是乐视影业,由张昭一手创立。

张昭的传奇故事很多,曾先后创立光线影业和乐视影业,两家公司都在国内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中占据席位。他的身上,曾经光环无数。

然而,黑暗骤然驶来,受贾跃亭事件和乐视生态崩盘牵连,曾多次“救主”的乐视影业陷入至暗时刻。尽管张昭一直选择坚守,但乐视影业的发展已经举步维艰。

后来,融创中国注资乐视,乐视影业从乐视生态剥离,更名乐创文娱,公司运转正在回归正常。

就在此时,张昭选择转身离开,或许他心头的焦虑已经放下。但回望来路,张昭在电影道路上所追求的独立,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光线影业寻求独立上市失败;乐视影业后来也曾谋求独立上市,但无奈放弃,并以一己之力反哺其他子生态;乐创文娱更是要将电影收入压至50%以下。

张昭的离开,或许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与“独立”渐行渐远

2006年,张昭创立光线影业,之后的四年里,光线影业的业绩一直保持着100%的增速,跻身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之列。

然而,2011年,光线传媒谋求上市。为了保证公司盈利能力,证监会要求光线影业并入光线传媒共同上市,这违背了张昭最初的愿景。他曾在采访中表示:“当初我说得很清楚,这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你并进去的话,我就没有办法按照产业发展来进行布局了。”

失去独立发展空间的张昭,在同年遇到了贾跃亭,两人互相欣赏,一拍即合。贾跃亭向张昭承诺,乐视影业未来会独立上市,正中张昭的下怀。

乐视影业独立发展成为贾跃亭拉拢张昭的最大筹码,但张昭忽略的是,乐视一直在打造的,是基于视频产业、内容产业和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影业只是乐视生态中的一环,从它嵌入乐视生态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无法独立运营。

从之后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张昭在创立乐视影业之后,就一直在向整个生态妥协。

2014年,贾跃亭滞留香港导致乐视股价暴跌。为解乐视之危,生态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乐视影业放弃了独立上市的机会,选择注入乐视网。

从此,乐视影业错失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与乐视生态绑得更紧了。

在乐视快速发展的那几年,乐视影业输出的《小时代》系列、《熊出没》系列保持着稳定的票房收入,一直是整个生态中能够保持持续盈利的重要资金来源。影业也吸附着包括孙红雷、黄晓明、刘涛、秦岚、贾乃亮等诸多艺人在内的明星股东,是乐视生态中无可出其右的优质资产。

然而,生态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乐视危机降临之时,乐视影业也难以独善其身,被扣上“将死”的帽子。只要还与乐视同属一个体系,乐视影业便无法摆脱困境。

融创中国便是在这时向乐视伸出了橄榄枝,乐视影业也随后更名为乐创文娱,从乐视生态体系中剥离出来。但从乐创文娱的名字也可看出,影业的独立性被更大程度地抹去,乐创文娱虽然依旧聚焦于电影业务,但票房收入会降到公司总收入的50%以下,过半的公司总收入将依赖于文旅地产业务。

张昭与独立的电影路越走越远,离开便成了必然。有消息称,张昭已经有了新的创业计划。他若一直依附在上市公司的资本之下,也很难拥有真正的独立,自己创业倒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不求爆款,但求稳定

在这条与初心背道而驰的路上,张昭的性格也在发生变化。

曾在光线影业担任总裁的张昭,自信、自我、激进。在战略决策上有超前思维,在执行落地上有细节把控,4年20部商业电影的输出频率和一心向前的冲劲,保证了光线影业年100%的业绩增长率。后来只因自己的理念与公司的发展无法统一便断然出走,这个时候的张昭还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然而,在乐视影业重新上路之后,张昭虽然有了更多经验,在运作《小时代》《熊出没》等电影上更加轻车熟路,但随着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小时代》的吸金能力不再,主控的重磅电影《长城》投资达10亿以上,也只拿到11.73亿的票房,严重亏损。

外患逐渐逼近,内忧也愈加明显。

在乐视生态体系内,贾跃亭将乐视影业视作一大资金来源,频频从中拿钱填补其他生态中的资金缺口。而影业内部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现金流驱动更多项目开发及落地。

面对严重的资金压力,张昭在电影项目孵化上越来越保守,像《长城》这样大投入却无回报的项目,乐视影业确实难以承受更多。

从乐视影业到乐创文娱的发展来看,公司的战略也更趋向稳定性。在去年的上影节上,张昭曾公开表示:“乐视影业从来不是一个单片票房最高的票房公司,也没做过几部超过10个亿的电影,我们也活得好好的,是因为我们投资回报率比较高,因为我们有让这个产品增值的能力。”

张昭甚至“宁可没有一个爆款,而选择持续增长的项目。”然而,稳定或许重要,但对一个公司整体业绩提振的推动作用太过缓慢,而像《战狼2》之后的北京文化,《夏洛特烦恼》之后的开心麻花一样,爆款所带来的,是公司项目的大面积关注和能力的认可。

尤其是在公司面临危机之时,爆款也是助力公司走出困境的关键,但张昭在多年求稳的磨练中,已经逐渐失去了打造爆款的能力。即便帮助乐创文娱回归大众视野的《熊出没·原始时代》拿到7.14亿票房,再创系列新高,但公司最新上映的影片《秦明·生死语者》票房却不足3000万。

乐创文娱或许度过了危机,但却难以重回巅峰。

一半电影,一半产业

如今,乐创文娱被纳入了融创体系,与文旅产业越走越近,公司在做的事情早已不是张昭心中纯粹的电影,但张昭有自己的电影理想。

他曾不顾父母反对报考了军艺导演系,尽管后来被父亲强制带回复旦学习计算机,张昭的电影梦也并没有破灭。30岁时,张昭的家庭遇到变故,父母双双离世。之后的张昭只身赴美求学,开始了电影之路。

学习期间,张昭拍摄的短片《木与词》获得了学生奥斯卡奖,他本身不仅有一定的电影制作能力,也有对于电影艺术的追求。

然而,当时国内的电影产业从制作到发行,整个产业链都相当不完善。正因如此,张昭选择投身电影产业。而他个人带有传奇性的经历让他具备了产业人的敏锐嗅觉和电影人的热爱与情怀。

当乐视陷入危局,公司高管刘建宏、雷振剑、梁军相继离职时,张昭不愿离开。比起贾跃亭的“知遇之恩”,张昭更看重的是他一手撑起的乐视影业的价值。那时的乐视影业还是张昭与电影产业的一个连接点,站在这里,张昭的电影梦还有机会继续。

从这一点来看,张昭始终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所以他没有那么在乎公司的估值会在一次危机中降低多少,只要还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张昭“断臂”的决心为乐视影业挣得一丝喘息之机,尽管估值从98亿降到30亿,但融创的10亿增资让公司之后项目,包括张艺谋的《影》、李仁港的《刺局》、郭敬明的《爵迹2》、徐克的《奇门遁甲》得以继续运转。

整体来看,辗转光线、乐视、融创的张昭,在电影道路上尽管有不少高光时刻,但却与自己坚持独立做电影的道路越来越偏离。尤其是在乐视影业被整合为乐创文娱之后,公司的“飞轮模式”将以电影品牌带文旅、游戏、文学等衍生权益的发展,张昭所聚焦的电影产业也被放至更大的范围。

乐视影业危局虽解,但初心已然不再,张昭与其继续坚守,不如及时跳出。或许对于张昭来说,是时候该回到当初走上电影道路时心里的那片净土上了,而选择自己创业,摆脱资本束缚,也能更快地回归“净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