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忽悠式增持频现,年内24家公司终止增持计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忽悠式增持频现,年内24家公司终止增持计划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共有24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董监高终止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而2018年全年这一数量为12家。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文 | 财联社 黄一灵

又一上市公司股东终止增持。

6月24日晚,华鼎股份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三鼎控股原拟自2018年6月27日起12个月内增持5000万-1亿元股份,但近日签订股票转让协议,目前交易尚未全部完成。上述增持计划亦因法律法规对短线交易的限制无法正常实施,同时与新兴动力转让完成日期无法最终确定,三鼎控股拟终止此次增持计划。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共有24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董监高终止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而2018年全年这一数量为12家。在这24家上市公司中,其中有17家公司2018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三鼎控股未增持1股

2018年6月27日,华鼎股份曾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三鼎控股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拟自2018年6月27日起的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

半年过后,增持操作还未进行,三鼎控股又拟出售股份。

2019年1月10日,三鼎控股与“新兴动力”签订了《华鼎股份部分股票转让协议》,三鼎控股作为华鼎股份的大股东以大宗交易的方式转让不高于3亿元其持有的华鼎股份部分股票。

财联社发现,新兴动力是由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联合发起设立的,也就是说新兴动力是作为纾困国资入场华鼎股份。

2019年6月4日,三鼎控股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转让公司股份2323万股份给“新兴动力”,目前尚未完成全部交易。

如今,离增持最终期限仅剩3天,三鼎控股却一股都未有增持。最终,三鼎控股称,因法律法规对短线交易的限制无法正常实施,同时与“新兴动力”后续转让完成日期无法最终确定,本次增持计划终止。

单从法律法规来看,在三鼎控股转让股份后再增持的确是违反规定的。

据《证券法》第47条之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

此外,《证券法》第195条亦规定,“······违反本法第47条的规定买卖本公司股份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发布增持公告至今,三鼎控股1股未买,在增持期即将截止的时候又以法律法规为由终止增持。这不免有涉嫌利用规则漏洞来逃避增持的嫌疑,交易所可能会进行问询”,一市场人士对财联社表示。

牛散离场

一边是控股股东终止增持,一边则是牛散王俊元的套现离场。

2月12日晚间,华鼎股份披露了一份股东减持计划,股东王俊元及其一致行动人叶飞虹、蒋晓玲、丁圆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两种方式减持不超过6%的股份。资料显示,股东王俊元及其一致行动人叶飞虹、蒋晓玲、丁圆持有华鼎股份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12%。

值得注意的是,华鼎股份获得纾困资金的时间是1月10日,也就是说,国资才入场一月时间,王俊元及其一致行动人便宣布减持。

这一时间上的巧合,随即便引发市场猜忌。对此,华鼎股份表示,王俊元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减持完全是因为资金周转的需求,不是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也并非套现走人。股东减持股份属自身行为,最初发布王俊元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公告的日期是2018年10月13日,而国资入股华鼎股份是2019年1月份,减持行为与国资背景股东进入华鼎股份一事并无任何臆想联系,本次减持发生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属于巧合现象。

年内24家公司终止增持计划

财联社以关键词“终止增持”在Wind上搜索发现,2019年以来,共有24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董监高终止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而2018年全年这一数量为12家。在这24家上市公司中,其中有17家公司2018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从月份来看,4月以来,终止增持的上市公司明显增多,4月-6月分别有5家、8家和5家。恰巧的是,4月下旬,A股股市也迎来调整。

image

关于终止增持的原因,上市公司的答案大同小异,不是环境变化、金融行业发生变化、融资渠道受限、资金不到位;就是股东股份被质押冻结,流动性紧张。不过,也有特例。像*ST保千主体终止增持计划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公司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值且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意见,触及暂停上市的规定,而公司暂停上市将导致增持计划无法继续实施。

但简而言之,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终止增持的理由就是“没钱”。

忽悠式增持连番上演,监管也开始出拳行动。最新收到问询函的是太平洋证券,6月19日晚间,太平洋发布公告称,鉴于目前资本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融资环境等客观情况已发生较大变化,经审慎研究,公司第一大股东北京嘉裕投资决定终止实施增持计划。

6月20日,上交所问询函不期而至,要求太平洋证券结合相关市场情况及股东资金等方面,补充说明增持计划未能完成的具体实际原因,以及延期增持的可行性,相关延期的决策是否审慎,是否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况。截至发稿,太平洋还未回复该问询函。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忽悠式增持频现 年内24家公司终止增持计划

最新更新时间:06/25 08:4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忽悠式增持频现,年内24家公司终止增持计划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共有24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董监高终止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而2018年全年这一数量为12家。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文 | 财联社 黄一灵

又一上市公司股东终止增持。

6月24日晚,华鼎股份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三鼎控股原拟自2018年6月27日起12个月内增持5000万-1亿元股份,但近日签订股票转让协议,目前交易尚未全部完成。上述增持计划亦因法律法规对短线交易的限制无法正常实施,同时与新兴动力转让完成日期无法最终确定,三鼎控股拟终止此次增持计划。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共有24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董监高终止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而2018年全年这一数量为12家。在这24家上市公司中,其中有17家公司2018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三鼎控股未增持1股

2018年6月27日,华鼎股份曾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三鼎控股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拟自2018年6月27日起的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拟增持金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

半年过后,增持操作还未进行,三鼎控股又拟出售股份。

2019年1月10日,三鼎控股与“新兴动力”签订了《华鼎股份部分股票转让协议》,三鼎控股作为华鼎股份的大股东以大宗交易的方式转让不高于3亿元其持有的华鼎股份部分股票。

财联社发现,新兴动力是由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联合发起设立的,也就是说新兴动力是作为纾困国资入场华鼎股份。

2019年6月4日,三鼎控股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转让公司股份2323万股份给“新兴动力”,目前尚未完成全部交易。

如今,离增持最终期限仅剩3天,三鼎控股却一股都未有增持。最终,三鼎控股称,因法律法规对短线交易的限制无法正常实施,同时与“新兴动力”后续转让完成日期无法最终确定,本次增持计划终止。

单从法律法规来看,在三鼎控股转让股份后再增持的确是违反规定的。

据《证券法》第47条之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

此外,《证券法》第195条亦规定,“······违反本法第47条的规定买卖本公司股份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发布增持公告至今,三鼎控股1股未买,在增持期即将截止的时候又以法律法规为由终止增持。这不免有涉嫌利用规则漏洞来逃避增持的嫌疑,交易所可能会进行问询”,一市场人士对财联社表示。

牛散离场

一边是控股股东终止增持,一边则是牛散王俊元的套现离场。

2月12日晚间,华鼎股份披露了一份股东减持计划,股东王俊元及其一致行动人叶飞虹、蒋晓玲、丁圆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两种方式减持不超过6%的股份。资料显示,股东王俊元及其一致行动人叶飞虹、蒋晓玲、丁圆持有华鼎股份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12%。

值得注意的是,华鼎股份获得纾困资金的时间是1月10日,也就是说,国资才入场一月时间,王俊元及其一致行动人便宣布减持。

这一时间上的巧合,随即便引发市场猜忌。对此,华鼎股份表示,王俊元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份减持完全是因为资金周转的需求,不是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也并非套现走人。股东减持股份属自身行为,最初发布王俊元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公告的日期是2018年10月13日,而国资入股华鼎股份是2019年1月份,减持行为与国资背景股东进入华鼎股份一事并无任何臆想联系,本次减持发生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属于巧合现象。

年内24家公司终止增持计划

财联社以关键词“终止增持”在Wind上搜索发现,2019年以来,共有24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董监高终止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而2018年全年这一数量为12家。在这24家上市公司中,其中有17家公司2018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从月份来看,4月以来,终止增持的上市公司明显增多,4月-6月分别有5家、8家和5家。恰巧的是,4月下旬,A股股市也迎来调整。

image

关于终止增持的原因,上市公司的答案大同小异,不是环境变化、金融行业发生变化、融资渠道受限、资金不到位;就是股东股份被质押冻结,流动性紧张。不过,也有特例。像*ST保千主体终止增持计划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公司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值且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意见,触及暂停上市的规定,而公司暂停上市将导致增持计划无法继续实施。

但简而言之,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终止增持的理由就是“没钱”。

忽悠式增持连番上演,监管也开始出拳行动。最新收到问询函的是太平洋证券,6月19日晚间,太平洋发布公告称,鉴于目前资本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融资环境等客观情况已发生较大变化,经审慎研究,公司第一大股东北京嘉裕投资决定终止实施增持计划。

6月20日,上交所问询函不期而至,要求太平洋证券结合相关市场情况及股东资金等方面,补充说明增持计划未能完成的具体实际原因,以及延期增持的可行性,相关延期的决策是否审慎,是否存在误导投资者的情况。截至发稿,太平洋还未回复该问询函。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忽悠式增持频现 年内24家公司终止增持计划

最新更新时间:06/25 08:4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