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校长家长的故事直指义务教育痛点,这份重磅改革文件将会带来哪些改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校长家长的故事直指义务教育痛点,这份重磅改革文件将会带来哪些改变?

《意见》对各类义务教育阶段的痛点都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教育教学改革风起

又一份重磅教育教学改革文件落地,这次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在此之前,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的顶层设计已出台,至此全学段的改革将进入实施阶段。在此次关于义务教育的改革文件中,对目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招生中过于注重分数等各类义务教育阶段的痛点都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2016年时,我们学校的中考成绩在全市垫底,那一年初一新生招生只招了不到400人,现在想来都还觉得愁人。”山东省青岛市下辖某县级市一所初中校长刘伟说。

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刘伟想了很多办法。2017年,他为学校引进了北京一家教育信息化公司的产品,配套清华附中的教学课件等资源。两年后,这所初中的中考成绩升到了全市第7名。

“哪怕义务教育实行就近入学,学生也还是会想办法到成绩更好的学校读书。2018年,我们没费力气就招到了800名学生。”刘伟说。

王芸依(化名)的儿子今年将升入北京中关村一小的六年级。“对孩子来说,每天练练钢琴就算是放松了。语文、数学、英语全报了培训班,现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超前教学,学而思等大机构‘树大招风’,都降低了学习难度,我就给孩子报名了中小机构。”她说。

“我们的目标是考入‘六小强’,如果不行,就考民办初中,它们在中考成绩上更出色。”王芸依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虽然‘六小强’也在增加登记和派位等就近入学的招生名额,但听说今年它们还是通过考试招了一部分新生,所以我们就不能放弃备考”。

刘伟和王芸依的故事展现了义务教育一个赤裸裸的现实:学校之间的优质均衡还未实现,学生们为了“好学校”残酷竞争,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学业负担过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就要求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从现实来看,尽管发展素质教育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推进的决心不能动摇、推进的步子不能停下来。”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在7月9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义务教育多样化个性化

“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对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有基本规范和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教学,不能增加教学难度。同时时间上也不能赶超进度,本来是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放到半个学期来学习,那孩子负担肯定很重。”郑富芝说。

《意见》多次提到“课程标准”,包括“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责任”等。

这些都属于智育方面的内容,在智育“减量”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德、体、美、劳教育。“我们历来对智育是很重视的,这一次关键是要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特别是把劳动教育的短板补起来。”郑富芝说。

对此,《意见》增加了很多非传统的学习内容,比如: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

除了教育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个性化也是《意见》的鲜明特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记者表示,《意见》中有两方面措施值得关注,一是落实学校自主权,保障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二是推进具有学校特色的个性教育。

作业就是体现个性教育的一个细节,《意见》指出,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给学生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减负。比如,有学生有数学兴趣、特长,他学难度更高的数学,并不会觉得有负担,但要求没有数学兴趣的学生也学一样难度的数学,就是很大的负担。”熊丙奇说。

推进素质教育要牵住“牛鼻子”

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一系列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文件先后印发。关于本科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8年9月17日印发;关于高中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11日印发;关于学前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年11月7日印发。

此次《意见》的印发,补齐了全学段顶层文件的“最后一块拼图”,也是最受社会关注的一块。一系列文件的印发,也表明教育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义务教育深受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的传导,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考试招生这根“指挥棒”。

郑富芝指出,推进素质教育一定要把“指挥棒”调好,把“牛鼻子”牵住。一定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的倾向,为学生想得远一点,不仅仅为了当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对记者表示,义务教育应该强调合格性,不应具有选拔性。“在义务教育有限的课程内容里,中考要分出成绩高低,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全都用在有限的规定课程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优势潜能、兴趣爱好,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很强的抑制。”他说。

对于小升初、高中阶段的招生考试,《意见》综合了以往文件中提出的重点举措。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指出,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意见》按照公办民办学校同等对待、互不享有招生特权的原则,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做出规定,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按照成绩选拔学生,会越来越破坏整个教育生态,让学校之间出现不平等。而在招收同等水平学生的情况下,哪个学校办得好就一目了然。如果公办学校办得不好,就要想办法改善学校的管理。”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教育部负责人还介绍,在高中阶段,对招生和考试分别提出了要求。一是强调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二是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

这些措施此前教育主管部门均曾提出类似办法。熊丙奇认为,《意见》能否得到切实落实,是社会公众更为关心的。把部门规定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意见,主要用意就是强化政策的效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校长家长的故事直指义务教育痛点,这份重磅改革文件将会带来哪些改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校长家长的故事直指义务教育痛点,这份重磅改革文件将会带来哪些改变?

《意见》对各类义务教育阶段的痛点都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教育教学改革风起

又一份重磅教育教学改革文件落地,这次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在此之前,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的顶层设计已出台,至此全学段的改革将进入实施阶段。在此次关于义务教育的改革文件中,对目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招生中过于注重分数等各类义务教育阶段的痛点都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2016年时,我们学校的中考成绩在全市垫底,那一年初一新生招生只招了不到400人,现在想来都还觉得愁人。”山东省青岛市下辖某县级市一所初中校长刘伟说。

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刘伟想了很多办法。2017年,他为学校引进了北京一家教育信息化公司的产品,配套清华附中的教学课件等资源。两年后,这所初中的中考成绩升到了全市第7名。

“哪怕义务教育实行就近入学,学生也还是会想办法到成绩更好的学校读书。2018年,我们没费力气就招到了800名学生。”刘伟说。

王芸依(化名)的儿子今年将升入北京中关村一小的六年级。“对孩子来说,每天练练钢琴就算是放松了。语文、数学、英语全报了培训班,现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超前教学,学而思等大机构‘树大招风’,都降低了学习难度,我就给孩子报名了中小机构。”她说。

“我们的目标是考入‘六小强’,如果不行,就考民办初中,它们在中考成绩上更出色。”王芸依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虽然‘六小强’也在增加登记和派位等就近入学的招生名额,但听说今年它们还是通过考试招了一部分新生,所以我们就不能放弃备考”。

刘伟和王芸依的故事展现了义务教育一个赤裸裸的现实:学校之间的优质均衡还未实现,学生们为了“好学校”残酷竞争,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学业负担过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就要求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从现实来看,尽管发展素质教育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推进的决心不能动摇、推进的步子不能停下来。”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在7月9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义务教育多样化个性化

“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对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有基本规范和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教学,不能增加教学难度。同时时间上也不能赶超进度,本来是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放到半个学期来学习,那孩子负担肯定很重。”郑富芝说。

《意见》多次提到“课程标准”,包括“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责任”等。

这些都属于智育方面的内容,在智育“减量”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德、体、美、劳教育。“我们历来对智育是很重视的,这一次关键是要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特别是把劳动教育的短板补起来。”郑富芝说。

对此,《意见》增加了很多非传统的学习内容,比如: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

除了教育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个性化也是《意见》的鲜明特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记者表示,《意见》中有两方面措施值得关注,一是落实学校自主权,保障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二是推进具有学校特色的个性教育。

作业就是体现个性教育的一个细节,《意见》指出,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给学生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减负。比如,有学生有数学兴趣、特长,他学难度更高的数学,并不会觉得有负担,但要求没有数学兴趣的学生也学一样难度的数学,就是很大的负担。”熊丙奇说。

推进素质教育要牵住“牛鼻子”

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一系列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文件先后印发。关于本科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8年9月17日印发;关于高中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11日印发;关于学前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年11月7日印发。

此次《意见》的印发,补齐了全学段顶层文件的“最后一块拼图”,也是最受社会关注的一块。一系列文件的印发,也表明教育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义务教育深受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的传导,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考试招生这根“指挥棒”。

郑富芝指出,推进素质教育一定要把“指挥棒”调好,把“牛鼻子”牵住。一定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的倾向,为学生想得远一点,不仅仅为了当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对记者表示,义务教育应该强调合格性,不应具有选拔性。“在义务教育有限的课程内容里,中考要分出成绩高低,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全都用在有限的规定课程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优势潜能、兴趣爱好,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很强的抑制。”他说。

对于小升初、高中阶段的招生考试,《意见》综合了以往文件中提出的重点举措。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指出,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意见》按照公办民办学校同等对待、互不享有招生特权的原则,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做出规定,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按照成绩选拔学生,会越来越破坏整个教育生态,让学校之间出现不平等。而在招收同等水平学生的情况下,哪个学校办得好就一目了然。如果公办学校办得不好,就要想办法改善学校的管理。”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教育部负责人还介绍,在高中阶段,对招生和考试分别提出了要求。一是强调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二是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

这些措施此前教育主管部门均曾提出类似办法。熊丙奇认为,《意见》能否得到切实落实,是社会公众更为关心的。把部门规定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意见,主要用意就是强化政策的效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校长家长的故事直指义务教育痛点,这份重磅改革文件将会带来哪些改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