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看长江之变】从“洼地”变“花海”,上海农村注入旅游新活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看长江之变】从“洼地”变“花海”,上海农村注入旅游新活力

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其“花开海上”生态园,自2016年开园以来,迅速成为上海网红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60万次。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3000多元提高到28000元左右。廊下镇的郊野公园创建“主题农场”,为农村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花开海上”生态园景观带

“2月看梅花,3月有樱花,5月看虞美人,9月看向日葵,11月赏枫叶,在我们待泾村的‘花开海上’生态园里,不同的季节可以看到不同的花。十几年前,我刚嫁来待泾村的时候,村里还很脏,晚上没人出门,现在经过整治环境变好了,大家晚上都会去生态园散步。”37岁的崔谱梅是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村民,她现在的身份是村内小卖部的老板娘,空闲时会去“花开海上”生态园做售票、检票等临时工作。

待泾村村内花海

崔谱梅所说的“花开海上”生态园创建于2015年,位于朱泾古镇最西面的待泾村,由花海、梅园、樱花园、秋景园组成,同时生产花卉种子、种苗、切花、干花等特色产品,是集花卉生产、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赏花主题生态园。

事实上几年前,待泾村还是有名的贫困地区,“花开海上”生态园所在的土地原本也是一片洼地,不但生态环境差,而且每到汛期洼地就会被大水淹没,村民种庄稼也难有好收成。

在村民屡次向村镇反映后,2014年,朱泾镇调整规划,从村民手中流转出土地,引进社会资本,对全村1984亩林地进行整体开发,其中600亩用于打造“花开海上”生态园。

2016年10月,“花开海上”生态园开园,凭借绚烂花海的超高“颜值”一炮而红,很快成为沪上市民竞相“打卡”的网红景点。开园才两年多,这个偏远乡村里的生态园,已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

“之所以将其命名为‘花开海上’生态园,是想让花真正开在农民心中。而且‘花开海上’倒过来念就是上海开花,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整个上海修建一个后花园。”朱泾镇党委书记李士权介绍,为了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待泾村首先以比同类土地高5%的土地流转费,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其次,在生态园建设过程中与村民实施利益联结机制,园区门票收入的10%及生态停车位的全部收益都返还给村集体。此外,生态园还免费给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摆摊设点。

“花开海上”生态园

近些年来,待泾村不仅脱离了贫困的帽子,还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74岁的徐连生,是待泾村16组的村民。虽然已是退休年纪,但他并不愿意闲着,而喜欢每天在“花开海上”待着,种树、种花、施肥、拔草。说起去年收入,老徐颇为自豪:“我在生态园打工,每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另外,我每月还有2500元的养老金。家里4.5亩承包地,已经流转了出去,每亩每年有800元流转费。一年下来,我和老伴收入加起来有八九万元,根本花不完。”目前,生态园已聘用了100位村民入园工作,花季时另增80名,像崔谱梅、老徐这样去园内做临时工的村民比比皆是。

李士权透露,自“花开海上”生态园投入运营以来,区、镇财政对农民的补贴和奖励也不断提高。截止2018年,全村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3000多元提高到28000元左右,预计2019年全村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突破3万元。

除了将洼地变为“花海”,待泾村在村内环境综合治理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拆除违章建筑,推出了路长、河长、埭长、“桶长”等制度,镇政府针对不愿意改造自家住宿环境的村民,组建了20人志愿者队伍,对村内6000多户居民进行循环式地宣传。

截止到2018年,待泾村美丽乡村生态整治已经超出计划内面积11856平方米,拆除计划外面积11813平方米,完成7条村级河道疏浚,两岸种植草坪5000多平方米,植树2万多株,一改往日家禽到处跑、垃圾随地扔、河道大面积污染的乱状。一些之前不愿配合的“钉子户”,在切实感受到环境变好的益处后,也主动参与到环境治理的大队伍中。到2019年底,待泾村还将拆除2000多平方米违章建筑。

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村里运用高科技手段管理河流、道路和垃圾桶。现如今村内的河旁,都设立带有二维码的指示牌,若河道巡查员发现河道有任何隐患情况,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网上报备,村民也可以扫描二维码获悉公约条令及河长巡查河道记录。有了二维码,村干部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村内所有的情况。

河道巡查情况

待泾村借助网红景点“花开海上”生态园及环境改善后的生态优势,探索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新路径,现在的待泾村还决定以向村民租借的形式,打造特色民宿。“现在,全村1200多户村民农宅中,大约有10%的比例完全没人住,算下来就有100多栋闲置农宅,还有大量的农宅只住了一两位老人。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些房子改造成民宿,能达到户主、游客双收益的效果。”待泾村村委支部书记姚民军说。

与“花开海上”生态园相似的,还有金山区廊下镇的郊野公园。廊下郊野公园位于金山区廊下镇西侧,是上海首家开园的郊野公园。规划面积21.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5.8平方公里。是以“生态、生产、生活”为主题,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核心的,集现代农业、文化体验、农耕互动、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主题农场”型的郊野公园。2018年接待游客数80万人次。

廊下郊野公园以四季主题节庆活动带动旅游发展,民俗年味节、田野百花节、廊下果蔬节、农民丰收节四大节庆的举办已成为廊下的一张名片。廊下已经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上海半程马拉松赛事。2018年4月,金山廊下与嘉兴平湖联动,打造了一条跨省乡村田园马拉松赛道。同年,廊下郊野公园还获得“上海市三星级体育旅游休闲基地”荣誉称号。

廊下镇天母果园采摘活动

郊野公园的发展自然带动了廊下旅游业的发展,随之带起的还有当地农家乐、民宿及天母果园这样的特色果园的发展。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基层修身讲堂“怡善堂”也借此契机修建重启,为宜旅居颐养的廊下镇注入文化内涵。

金山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同时,金山的年轻人也开始回到家乡。陈伟原是上海市区一家银行的员工,2016年辞去了市区的工作,回到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的老家。起初她只是想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但开车回家的路上,她突然发现,村里的道路干净了,房子整洁了,农村更是变成了“新农村”。

陈伟说,“以前我们镇是以农耕为主,靠老天爷吃饭,不仅工作劳累,赚的还特别少。随着郊野公园的发展,当时的环境、人文气息都变好了,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她决定留下来,把老家的房子改成民宿,为家乡旅游业助力。“以后,游客来郊野公园不只是吃农家乐,还能够慢下来体验田园风光,希望更多人可以爱上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看长江之变】从“洼地”变“花海”,上海农村注入旅游新活力

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其“花开海上”生态园,自2016年开园以来,迅速成为上海网红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60万次。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3000多元提高到28000元左右。廊下镇的郊野公园创建“主题农场”,为农村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花开海上”生态园景观带

“2月看梅花,3月有樱花,5月看虞美人,9月看向日葵,11月赏枫叶,在我们待泾村的‘花开海上’生态园里,不同的季节可以看到不同的花。十几年前,我刚嫁来待泾村的时候,村里还很脏,晚上没人出门,现在经过整治环境变好了,大家晚上都会去生态园散步。”37岁的崔谱梅是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村民,她现在的身份是村内小卖部的老板娘,空闲时会去“花开海上”生态园做售票、检票等临时工作。

待泾村村内花海

崔谱梅所说的“花开海上”生态园创建于2015年,位于朱泾古镇最西面的待泾村,由花海、梅园、樱花园、秋景园组成,同时生产花卉种子、种苗、切花、干花等特色产品,是集花卉生产、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赏花主题生态园。

事实上几年前,待泾村还是有名的贫困地区,“花开海上”生态园所在的土地原本也是一片洼地,不但生态环境差,而且每到汛期洼地就会被大水淹没,村民种庄稼也难有好收成。

在村民屡次向村镇反映后,2014年,朱泾镇调整规划,从村民手中流转出土地,引进社会资本,对全村1984亩林地进行整体开发,其中600亩用于打造“花开海上”生态园。

2016年10月,“花开海上”生态园开园,凭借绚烂花海的超高“颜值”一炮而红,很快成为沪上市民竞相“打卡”的网红景点。开园才两年多,这个偏远乡村里的生态园,已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

“之所以将其命名为‘花开海上’生态园,是想让花真正开在农民心中。而且‘花开海上’倒过来念就是上海开花,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为整个上海修建一个后花园。”朱泾镇党委书记李士权介绍,为了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待泾村首先以比同类土地高5%的土地流转费,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其次,在生态园建设过程中与村民实施利益联结机制,园区门票收入的10%及生态停车位的全部收益都返还给村集体。此外,生态园还免费给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摆摊设点。

“花开海上”生态园

近些年来,待泾村不仅脱离了贫困的帽子,还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74岁的徐连生,是待泾村16组的村民。虽然已是退休年纪,但他并不愿意闲着,而喜欢每天在“花开海上”待着,种树、种花、施肥、拔草。说起去年收入,老徐颇为自豪:“我在生态园打工,每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另外,我每月还有2500元的养老金。家里4.5亩承包地,已经流转了出去,每亩每年有800元流转费。一年下来,我和老伴收入加起来有八九万元,根本花不完。”目前,生态园已聘用了100位村民入园工作,花季时另增80名,像崔谱梅、老徐这样去园内做临时工的村民比比皆是。

李士权透露,自“花开海上”生态园投入运营以来,区、镇财政对农民的补贴和奖励也不断提高。截止2018年,全村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3000多元提高到28000元左右,预计2019年全村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突破3万元。

除了将洼地变为“花海”,待泾村在村内环境综合治理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拆除违章建筑,推出了路长、河长、埭长、“桶长”等制度,镇政府针对不愿意改造自家住宿环境的村民,组建了20人志愿者队伍,对村内6000多户居民进行循环式地宣传。

截止到2018年,待泾村美丽乡村生态整治已经超出计划内面积11856平方米,拆除计划外面积11813平方米,完成7条村级河道疏浚,两岸种植草坪5000多平方米,植树2万多株,一改往日家禽到处跑、垃圾随地扔、河道大面积污染的乱状。一些之前不愿配合的“钉子户”,在切实感受到环境变好的益处后,也主动参与到环境治理的大队伍中。到2019年底,待泾村还将拆除2000多平方米违章建筑。

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村里运用高科技手段管理河流、道路和垃圾桶。现如今村内的河旁,都设立带有二维码的指示牌,若河道巡查员发现河道有任何隐患情况,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网上报备,村民也可以扫描二维码获悉公约条令及河长巡查河道记录。有了二维码,村干部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村内所有的情况。

河道巡查情况

待泾村借助网红景点“花开海上”生态园及环境改善后的生态优势,探索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新路径,现在的待泾村还决定以向村民租借的形式,打造特色民宿。“现在,全村1200多户村民农宅中,大约有10%的比例完全没人住,算下来就有100多栋闲置农宅,还有大量的农宅只住了一两位老人。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些房子改造成民宿,能达到户主、游客双收益的效果。”待泾村村委支部书记姚民军说。

与“花开海上”生态园相似的,还有金山区廊下镇的郊野公园。廊下郊野公园位于金山区廊下镇西侧,是上海首家开园的郊野公园。规划面积21.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5.8平方公里。是以“生态、生产、生活”为主题,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核心的,集现代农业、文化体验、农耕互动、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主题农场”型的郊野公园。2018年接待游客数80万人次。

廊下郊野公园以四季主题节庆活动带动旅游发展,民俗年味节、田野百花节、廊下果蔬节、农民丰收节四大节庆的举办已成为廊下的一张名片。廊下已经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上海半程马拉松赛事。2018年4月,金山廊下与嘉兴平湖联动,打造了一条跨省乡村田园马拉松赛道。同年,廊下郊野公园还获得“上海市三星级体育旅游休闲基地”荣誉称号。

廊下镇天母果园采摘活动

郊野公园的发展自然带动了廊下旅游业的发展,随之带起的还有当地农家乐、民宿及天母果园这样的特色果园的发展。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基层修身讲堂“怡善堂”也借此契机修建重启,为宜旅居颐养的廊下镇注入文化内涵。

金山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同时,金山的年轻人也开始回到家乡。陈伟原是上海市区一家银行的员工,2016年辞去了市区的工作,回到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的老家。起初她只是想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但开车回家的路上,她突然发现,村里的道路干净了,房子整洁了,农村更是变成了“新农村”。

陈伟说,“以前我们镇是以农耕为主,靠老天爷吃饭,不仅工作劳累,赚的还特别少。随着郊野公园的发展,当时的环境、人文气息都变好了,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她决定留下来,把老家的房子改成民宿,为家乡旅游业助力。“以后,游客来郊野公园不只是吃农家乐,还能够慢下来体验田园风光,希望更多人可以爱上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