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风波过后的贵州茅台:半年报里透露出什么信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风波过后的贵州茅台:半年报里透露出什么信息

除了当年的塑化剂事件,从来没有哪年像2019年上半年一样,出现如此之多的关于贵州茅台的消息。

图片来源:网络

文 | 诗与星空

这半年来,茅台发生了很多事。有开心的,也有烦心的,但更多还是烦心的。

除了当年的塑化剂事件,从来没有哪年像2019年上半年一样,出现如此之多的关于贵州茅台的消息。

这个巷子深的老酒厂,一直不炒作绯闻,却不得不深陷舆论的旋涡。

一、袁仁国的财报风格

表哥看到一个关于A股地雷的分析,认为处于种种原因,民企都有修饰业绩的主观意愿,所以投资民企都是不靠谱的,说不定哪天暴雷,靠谱的还是国企,因为国企没有修饰业绩的主观意愿。

表哥表示:这位同学,你想多了。

国企负责人常见的一句话,叫做:提头来见。

什么意思?

如果完不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你就别干了。实在完不成了怎么办?会含情脉脉的看着报表会计... ...

所以,为了乌纱帽,某些国企对财报的修饰,有时候主观意愿要远远强于民企。

正因如此,很多国企的财报,都会有鲜明的领导人的个人风格。

比如贵州茅台,虽然财报没有造假,那是由于茅台的业绩太好了,茅台的财报,也是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的。

袁仁国时代的茅台,有什么风格呢?

5月5日,政协第十二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免去袁仁国同志政协第十二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委员职务。5月23日,因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2000年起,袁仁国担任茅台股份的董事长,2011年起,担任茅台集团的董事长,直至2018年5月卸任。2012年起,公司的营收超过了五粮液,并逐渐拉大差距,一骑绝尘。

是的,和记忆略有不同,从营收来看,五粮液曾经是超越茅台的存在。

2011年,五粮液的营收为203.5亿,贵州茅台的营收为184亿。2018年,五粮液的营收为400亿,贵州茅台为772亿。

除了把茅台带领成为营收近800亿的大型上市公司外,袁仁国还在茅台建立了一系列的财务制度,其中包括对资金的管理体系。

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预收款。

茅台的预收款项曾经被写入教科书,因为公司产品供不应求,经销商需要预交款项才能在几个月后提货。预收款项是凸显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是2016年以来,茅台的预收款项是不断下降的。

茅台的预收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增加的主要原因和经营无关。

这要从预收款的成因说起。

一般的白酒只有消费属性,而茅台比较特殊,它还具有收藏属性。2012年营收才稳定超过五粮液的茅台,如今拥有深不可测的品牌护城河。许多消费者购买茅台酒不是为了喝,而是为了收藏,这也让茅台身价倍增。

也正是看准了这个消费痛点,茅台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提升销量:涨价。

2000年以来,袁仁国在任18年间,茅台提价12次,出厂价从185元涨到了969元,终端零售价从220元一路涨到了1299元。

每次提价,都会带动预收账款猛增。经销商为了囤货,会提前斥巨资预交款,从而导致了公司每次提价前预收款的变化。

新任董事长李保芳表示,茅台近期不涨价,所以预收款逐渐下降到正常幅度。

为什么李保芳不再打预收款的主意了呢?

因为预收款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摇篮,袁仁国正是因此东窗事发。

据媒体报道,2018年6月24日,贵州省纪委披露了茅台集团原党委委员,贵州茅台原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谭定华涉嫌严重违纪,2006年至2015年,谭定华已被查实利用职务便利,先后为10多家公司成为茅台集团的茅台酒经销商、供应商等提供帮助,收受财物3460多万元以及200克金条一根。

12月5日,澎湃新闻报道:“贵州六盘水两名干部被“双开”,均涉及利用茅台酒获利!”。其中提及转卖茅台酒批条,而有权签批条的正是袁仁国。

五粮液有没有这种风险呢?聪明的五粮液采用了银行汇票结算的方式,一方面拿到手的银行票据可以100%兑现,几乎等同于现金;另一方面经销商无需预交全款,只需要用自己的信贷额度向银行申请票据即可。

二、半年报里透露的

7月17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2019年半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延续了一季度稳中向好的局面。完成基酒产量 4.53 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产量 3.44 万吨、系列酒基酒产量 1.09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 394.88亿元,同比增长 18.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9.51 亿元,同比增长 26.56%。

1、二季度营收下滑

根据之前披露的一季报数据可以推算,二季度营收净利润都有所下滑。在茅台冲上1000块的时候,销量其实是下滑的,真是讽刺。

不过这是重大问题吗?会不会导致茅台跌停?

那就是杞人忧天了。茅台二季度销量向来比较差。

2019年二季度单季较2018年二季度单季销售额增加10%左右,从增幅上来看,略低了些,但主要和财务政策变更以及公司整合营销渠道有一定的关系。

2、毛利率、净利率近年新高

众所周知,茅台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高到惊人。常年维持90%左右的毛利率和50%左右的净利率,在A股一骑绝尘。

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压缩了销售费用,成本也有了明显改善,导致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进一步提升。毛利率达到了91.87%,净利率为53.68%。

本来可以躺着赚钱的,还要努力的降费增效,那就比较可怕了。净利率只有3%上下的两桶油沉默不语。

3、伴君如伴虎的经销商

半年报显示,为进一步优化营销网络布局,提升经销商整体实力,公司对部分酱香系列酒经销商进行了清理和淘汰,报告期内减少酱香系列酒经销商 494 家。

成为茅台的经销商厉害吧?好了,从今天起,解约了。

不难推断,如此多的经销商被清理必然和上任的东窗事发有关。

三、茅台的理财特色

和大多数有钱的公司不太一样的是,茅台的货币资金超过1100亿,却没有购买理财产品,全部在货币资金。

是因为公司的理财风格比较保守吗?

在茅台的利润表里,有一项叫利息收入,为16.85亿。这是金融企业才有的项目,怎么跑到酒类企业的经营项目里了?

原因是为了便于归集资金统筹使用,茅台成立了一家财务公司。符合监管规定的财务公司,其实就是一家内部银行,公司分子公司的资金通过各大银行虚拟账户的方式存在财务公司。

茅台财务公司甚至吸收非上市体系的关联公司的存款,并在集团内部发放贷款收取利息,因此有了利息收入。

集团型企业的分子公司通常遍布全国,资金周转不便,经常出现A子公司闲置资金较多,而B子公司资金匮乏不得不在当地贷款的情况。成立财务公司后,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全部分子公司资金的统一管理,节约了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正是因为财务公司的存在,茅台既不需要购买理财产品,也不需要买信托,公司的资金在集团内统筹使用

当然了,还有一家著名的A股公司也采用了这种资金归集方式,它叫康得新,至今那122亿归集到哪儿去了,还在扯皮。

所以,好的管理体系只有在好的公司才能发挥好的作用。

四、营销公司事件

5月5日上午,贵州茅台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揭牌。该公司是茅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上市公司茅台股份的兄弟公司。

市场对此反映激烈,5月6日,茅台暴跌6.98%。

国际投行博恩斯坦(Bernstein)将贵州茅台目标价从1089元降至916元,相当于打了85折。许多投资者解读为茅台集团插手茅台股份,最终取代经销商,来获取超额利润,从而使投资者受损。

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来占上市公司的便宜很常见。但是,作为营收近千亿的名酒集团,茅台集团有这个必要吗?

2018年,贵州茅台(股份)营收772亿,同期贵州茅台集团营收859亿,除了上市公司外,茅台集团的营收不足百亿。可以说,茅台集团将绝大多数最优质的资产纳入上市体系。

茅台集团作为茅台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61.99%,也就是说,大股东想要获取上市公司的利润的话,有着远比通过营销公司倒手更为简便的方法:分红。

如果仔细阅读茅台的年报,会发现公司的几乎每个品牌都会有销售公司,除了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还有属于集团的习酒销售有限公司、白金酒销售有限公司等。在茅台集团的组织架构里,销售公司一直存在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凌驾于各子品牌之上的茅台集团营销公司,成立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据董事长李保芳及副董事长杨建军的访谈记录,这家营销公司的成立是为了用好增量,茅台酒营销体制的理顺和完善,要以不牺牲经销商的合法利益为前提。

2019年上半年,茅台解约了500多家代理商,其中以酱香型为主。

这是梳理上任留下的混乱的营销体系的一次尝试,也是新的领导班子为了肃清历史遗留问题做出的重大举措。

据杨建军称,营销公司的定位,重点针对团购、商超等终端客户开展工作,实现与社会渠道错位发展。

这也是传统行业拥抱新零售时代的常态,茅台正在打造全新的系列酒,并投入了大量的营销资源,甚至重启“赖茅”品牌,在次高端领域尝试突破。在做实做强原有渠道的基础上,通过全新的渠道开辟新的疆土,实现营收突破。

五、消费品,还是收藏品?

在茅台的半年度经营会议上,董事长李保芳说了这么一段话:“有位消费者收藏了一瓶20年前的茅台酒,里面的酒没了,拿去找专卖店赔偿,工作人员说是20年前的酒不赔,这怎么行?”

“从今天开始,只要是茅台的酒,哪怕是上世纪生产的,只要瓶子完整,里面的酒没了,不管再贵都必须赔!”

初看起来,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领导人的肺腑之言。

但是,背后的深意,却是要把茅台送上神坛,使其成为收藏品。

稍微了解经济学的都知道戴比尔斯营销骗局,是指19世纪以来,戴比尔斯家族垄断了全球大部分钻石矿产,并把近代才开始进入装饰品领域的钻石包装成“钻石永流传”的营销噱头,制造自古以来钻石就是求婚利器的假象,从而抬高钻石的身价。

钻石最大生产国南非副总统莫特兰蒂曾经说,钻石只是人们虚荣心的产物,它只是碳而已,价格上涨并不是钻石会枯竭,而是人为造成的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技术的革新,新劲刚黄河旋风等中国公司生产的人造钻石无论是形状还是各项指标都已经远超天然钻石,甚至通过人工和技术手段已经无法区分)。

从受众范围有限、价格空间不足的钻头工具用品,摇身一变成为收藏品,是钻石的营销术。同样,从受众范围有限、价格空间不足的消费用品,摇身一变成为收藏品,则是茅台的营销术。

从市场的反响来看,人民群众对茅台的这个转型接受程度非常高。

其实,民间一直在推动茅台成为收藏品的进程,李保芳的这一席成诺,成了正式的官方表态。

作为真实成本、口感都和茅台几乎同一个级别的五粮液,只是用来消费,而茅台却更多的被用来收藏,市场的上限就大大提高了。

高,实在是高。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贵州茅台

4.7k
  • 贵州茅台今日大宗交易溢价成交1.06万股,成交额1805.18万元
  • 北向资金净买入47.25亿元,宁德时代连续4日获加仓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风波过后的贵州茅台:半年报里透露出什么信息

除了当年的塑化剂事件,从来没有哪年像2019年上半年一样,出现如此之多的关于贵州茅台的消息。

图片来源:网络

文 | 诗与星空

这半年来,茅台发生了很多事。有开心的,也有烦心的,但更多还是烦心的。

除了当年的塑化剂事件,从来没有哪年像2019年上半年一样,出现如此之多的关于贵州茅台的消息。

这个巷子深的老酒厂,一直不炒作绯闻,却不得不深陷舆论的旋涡。

一、袁仁国的财报风格

表哥看到一个关于A股地雷的分析,认为处于种种原因,民企都有修饰业绩的主观意愿,所以投资民企都是不靠谱的,说不定哪天暴雷,靠谱的还是国企,因为国企没有修饰业绩的主观意愿。

表哥表示:这位同学,你想多了。

国企负责人常见的一句话,叫做:提头来见。

什么意思?

如果完不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你就别干了。实在完不成了怎么办?会含情脉脉的看着报表会计... ...

所以,为了乌纱帽,某些国企对财报的修饰,有时候主观意愿要远远强于民企。

正因如此,很多国企的财报,都会有鲜明的领导人的个人风格。

比如贵州茅台,虽然财报没有造假,那是由于茅台的业绩太好了,茅台的财报,也是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的。

袁仁国时代的茅台,有什么风格呢?

5月5日,政协第十二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免去袁仁国同志政协第十二届贵州省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委员职务。5月23日,因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2000年起,袁仁国担任茅台股份的董事长,2011年起,担任茅台集团的董事长,直至2018年5月卸任。2012年起,公司的营收超过了五粮液,并逐渐拉大差距,一骑绝尘。

是的,和记忆略有不同,从营收来看,五粮液曾经是超越茅台的存在。

2011年,五粮液的营收为203.5亿,贵州茅台的营收为184亿。2018年,五粮液的营收为400亿,贵州茅台为772亿。

除了把茅台带领成为营收近800亿的大型上市公司外,袁仁国还在茅台建立了一系列的财务制度,其中包括对资金的管理体系。

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预收款。

茅台的预收款项曾经被写入教科书,因为公司产品供不应求,经销商需要预交款项才能在几个月后提货。预收款项是凸显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是2016年以来,茅台的预收款项是不断下降的。

茅台的预收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增加的主要原因和经营无关。

这要从预收款的成因说起。

一般的白酒只有消费属性,而茅台比较特殊,它还具有收藏属性。2012年营收才稳定超过五粮液的茅台,如今拥有深不可测的品牌护城河。许多消费者购买茅台酒不是为了喝,而是为了收藏,这也让茅台身价倍增。

也正是看准了这个消费痛点,茅台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提升销量:涨价。

2000年以来,袁仁国在任18年间,茅台提价12次,出厂价从185元涨到了969元,终端零售价从220元一路涨到了1299元。

每次提价,都会带动预收账款猛增。经销商为了囤货,会提前斥巨资预交款,从而导致了公司每次提价前预收款的变化。

新任董事长李保芳表示,茅台近期不涨价,所以预收款逐渐下降到正常幅度。

为什么李保芳不再打预收款的主意了呢?

因为预收款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摇篮,袁仁国正是因此东窗事发。

据媒体报道,2018年6月24日,贵州省纪委披露了茅台集团原党委委员,贵州茅台原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谭定华涉嫌严重违纪,2006年至2015年,谭定华已被查实利用职务便利,先后为10多家公司成为茅台集团的茅台酒经销商、供应商等提供帮助,收受财物3460多万元以及200克金条一根。

12月5日,澎湃新闻报道:“贵州六盘水两名干部被“双开”,均涉及利用茅台酒获利!”。其中提及转卖茅台酒批条,而有权签批条的正是袁仁国。

五粮液有没有这种风险呢?聪明的五粮液采用了银行汇票结算的方式,一方面拿到手的银行票据可以100%兑现,几乎等同于现金;另一方面经销商无需预交全款,只需要用自己的信贷额度向银行申请票据即可。

二、半年报里透露的

7月17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2019年半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延续了一季度稳中向好的局面。完成基酒产量 4.53 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产量 3.44 万吨、系列酒基酒产量 1.09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 394.88亿元,同比增长 18.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9.51 亿元,同比增长 26.56%。

1、二季度营收下滑

根据之前披露的一季报数据可以推算,二季度营收净利润都有所下滑。在茅台冲上1000块的时候,销量其实是下滑的,真是讽刺。

不过这是重大问题吗?会不会导致茅台跌停?

那就是杞人忧天了。茅台二季度销量向来比较差。

2019年二季度单季较2018年二季度单季销售额增加10%左右,从增幅上来看,略低了些,但主要和财务政策变更以及公司整合营销渠道有一定的关系。

2、毛利率、净利率近年新高

众所周知,茅台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高到惊人。常年维持90%左右的毛利率和50%左右的净利率,在A股一骑绝尘。

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压缩了销售费用,成本也有了明显改善,导致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进一步提升。毛利率达到了91.87%,净利率为53.68%。

本来可以躺着赚钱的,还要努力的降费增效,那就比较可怕了。净利率只有3%上下的两桶油沉默不语。

3、伴君如伴虎的经销商

半年报显示,为进一步优化营销网络布局,提升经销商整体实力,公司对部分酱香系列酒经销商进行了清理和淘汰,报告期内减少酱香系列酒经销商 494 家。

成为茅台的经销商厉害吧?好了,从今天起,解约了。

不难推断,如此多的经销商被清理必然和上任的东窗事发有关。

三、茅台的理财特色

和大多数有钱的公司不太一样的是,茅台的货币资金超过1100亿,却没有购买理财产品,全部在货币资金。

是因为公司的理财风格比较保守吗?

在茅台的利润表里,有一项叫利息收入,为16.85亿。这是金融企业才有的项目,怎么跑到酒类企业的经营项目里了?

原因是为了便于归集资金统筹使用,茅台成立了一家财务公司。符合监管规定的财务公司,其实就是一家内部银行,公司分子公司的资金通过各大银行虚拟账户的方式存在财务公司。

茅台财务公司甚至吸收非上市体系的关联公司的存款,并在集团内部发放贷款收取利息,因此有了利息收入。

集团型企业的分子公司通常遍布全国,资金周转不便,经常出现A子公司闲置资金较多,而B子公司资金匮乏不得不在当地贷款的情况。成立财务公司后,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全部分子公司资金的统一管理,节约了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正是因为财务公司的存在,茅台既不需要购买理财产品,也不需要买信托,公司的资金在集团内统筹使用

当然了,还有一家著名的A股公司也采用了这种资金归集方式,它叫康得新,至今那122亿归集到哪儿去了,还在扯皮。

所以,好的管理体系只有在好的公司才能发挥好的作用。

四、营销公司事件

5月5日上午,贵州茅台集团营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揭牌。该公司是茅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上市公司茅台股份的兄弟公司。

市场对此反映激烈,5月6日,茅台暴跌6.98%。

国际投行博恩斯坦(Bernstein)将贵州茅台目标价从1089元降至916元,相当于打了85折。许多投资者解读为茅台集团插手茅台股份,最终取代经销商,来获取超额利润,从而使投资者受损。

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来占上市公司的便宜很常见。但是,作为营收近千亿的名酒集团,茅台集团有这个必要吗?

2018年,贵州茅台(股份)营收772亿,同期贵州茅台集团营收859亿,除了上市公司外,茅台集团的营收不足百亿。可以说,茅台集团将绝大多数最优质的资产纳入上市体系。

茅台集团作为茅台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61.99%,也就是说,大股东想要获取上市公司的利润的话,有着远比通过营销公司倒手更为简便的方法:分红。

如果仔细阅读茅台的年报,会发现公司的几乎每个品牌都会有销售公司,除了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还有属于集团的习酒销售有限公司、白金酒销售有限公司等。在茅台集团的组织架构里,销售公司一直存在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凌驾于各子品牌之上的茅台集团营销公司,成立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据董事长李保芳及副董事长杨建军的访谈记录,这家营销公司的成立是为了用好增量,茅台酒营销体制的理顺和完善,要以不牺牲经销商的合法利益为前提。

2019年上半年,茅台解约了500多家代理商,其中以酱香型为主。

这是梳理上任留下的混乱的营销体系的一次尝试,也是新的领导班子为了肃清历史遗留问题做出的重大举措。

据杨建军称,营销公司的定位,重点针对团购、商超等终端客户开展工作,实现与社会渠道错位发展。

这也是传统行业拥抱新零售时代的常态,茅台正在打造全新的系列酒,并投入了大量的营销资源,甚至重启“赖茅”品牌,在次高端领域尝试突破。在做实做强原有渠道的基础上,通过全新的渠道开辟新的疆土,实现营收突破。

五、消费品,还是收藏品?

在茅台的半年度经营会议上,董事长李保芳说了这么一段话:“有位消费者收藏了一瓶20年前的茅台酒,里面的酒没了,拿去找专卖店赔偿,工作人员说是20年前的酒不赔,这怎么行?”

“从今天开始,只要是茅台的酒,哪怕是上世纪生产的,只要瓶子完整,里面的酒没了,不管再贵都必须赔!”

初看起来,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领导人的肺腑之言。

但是,背后的深意,却是要把茅台送上神坛,使其成为收藏品。

稍微了解经济学的都知道戴比尔斯营销骗局,是指19世纪以来,戴比尔斯家族垄断了全球大部分钻石矿产,并把近代才开始进入装饰品领域的钻石包装成“钻石永流传”的营销噱头,制造自古以来钻石就是求婚利器的假象,从而抬高钻石的身价。

钻石最大生产国南非副总统莫特兰蒂曾经说,钻石只是人们虚荣心的产物,它只是碳而已,价格上涨并不是钻石会枯竭,而是人为造成的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技术的革新,新劲刚黄河旋风等中国公司生产的人造钻石无论是形状还是各项指标都已经远超天然钻石,甚至通过人工和技术手段已经无法区分)。

从受众范围有限、价格空间不足的钻头工具用品,摇身一变成为收藏品,是钻石的营销术。同样,从受众范围有限、价格空间不足的消费用品,摇身一变成为收藏品,则是茅台的营销术。

从市场的反响来看,人民群众对茅台的这个转型接受程度非常高。

其实,民间一直在推动茅台成为收藏品的进程,李保芳的这一席成诺,成了正式的官方表态。

作为真实成本、口感都和茅台几乎同一个级别的五粮液,只是用来消费,而茅台却更多的被用来收藏,市场的上限就大大提高了。

高,实在是高。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