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急市民之所急,天津120“大提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急市民之所急,天津120“大提速”

截至今年6月底,天津高峰运行救护车增加52部,高峰运行救护车达150辆;全市新增急救站点75个,急救站点总数达到144个,完成规划的201急救站点的三分之二。

“多亏120救护车及时赶到,不然后果不敢想象!”7月16日,天津市南开区的岳女士父亲感觉皮肤不适,抹药后出现休克,岳女士赶快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不到5分钟救护车就到了,医生一路都在检测救治,总算有惊无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岳女士唏嘘不已。

“天津市急救中心急救三科新设立了14个急救站点,每个急救站点都有一部24小时待命的急救车。”天津市急救中心急救三科副主任唐峰介绍道,“以前急救三科有7个急救站点,有些站点覆盖范围将近20公里,现在站点的覆盖范围都在5公里以内。”

截至今年6月底,天津高峰运行救护车增加52部,高峰运行救护车达150辆;全市新增急救站点75个,急救站点总数达到144个,完成规划的201急救站点的三分之二。

急救反应时间由2017年的27分28秒降到目前的平均12分钟左右,最低可达11分06秒。天津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顾乃刚说:“这个反应时间目前已经是国内领先水平。”

“时间就是生命。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现在治疗办法很多,但是对时间有很高要求。现在我们讲‘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脑细胞’,就是要真正和时间赛跑,急市民之所急,救治生命。”顾乃刚说。

今年2月11日,天津市政府召开的第44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天津市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将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接报、统一质控管理,明确了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模式,按照平均每8万人设置一个急救站点和每4万人一辆救护车的要求,并提出了2019年底实现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降至13分钟以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20年底实现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降至10分钟以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

一场全力保障市民生命健康,与时间赛跑的硬仗就此在津沽大地打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天津市财政局从公共卫生预算中优化结构,拨付1.4亿元用于院前急救支持保障经费。此外,天津市政府拨出专项经费9010万元购置86辆救护车和配套急救设备,加大车辆补充配置,全市车辆达到368辆,达到了平均每4万人一辆救护车的规划要求。目前,全市高峰运行救护车从98辆,增加到150辆,日平峰运行救护车也达到119辆。

人是决胜的关键因素。为满足对人员的需求,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统筹全市资源,分批次从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紧急抽调160多名支援医师经过急救技术培训后上岗支援市急救中心。纵使如此,仍然存在大量人才缺口。关键时刻,天津市拿出371个新增编制,加大人员招聘力度。截止6月底,天津市急救中心面向全国组织了四批医生招聘,前三批已完成招聘医生180名,其中88名医生已上岗,第四批招聘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中。同时,天津市急救中心还以多种用工方式招聘护士126名、调度员30名、驾驶员146名、担架工126名,使院前急救人员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经费、人员保障的基础上,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大刀阔斧开展行动,专门成立院前医疗急救指挥部,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建立190多条任务清单,将任务指标化、项目化管理,紧盯工作进度,实施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销号管理,强化指标日报送和预警分析,及时发现并消灭隐患,加速构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领导班子达成高度共识,急救是基本医疗,也是百姓最需要的民生工程。要切实把资源用在补齐短板,跑赢时间抢救生命上来。2018年10月至今,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针对院前急救工作开展党委会讨论5次,专题会议4次,每周交班会上听取专题汇报28次,组织院前急救工作例会25次(其中5次主任例会),对相关单位调研督导25次,主持召开各部门联动救援会1次,对瓶颈问题集中研讨,精准施策。

“以前由于人员少,医生和驾驶员得一起抬担架,这样医生的很多应急工作就很难及时开展。”回想过去,从事急救工作13年的天津市急救中心南开分部医生杜鋆感触很深。“现在,我一个班是12小时,平均出诊4次,每次出诊10分钟内就能抵达现场,救治成功率更高,成就感也就更多了。”

“由于工作强度大,成长空间不足以及收入少等原因,很多医生不愿从事急救工作。院前急救一直是招人难,留人难。”顾乃刚说:“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以来,我们通过采取提高待遇,改变考核方式,探索借助‘海河英才’计划的政策优势等措施,新招聘了医生,加强了急救人员配置。”

“原来,我们一个班是24小时,任务重的时候一个急救单元组一天能接到23趟任务,一个任务还没完成,新的任务就来了,难以保证快速抵达现场。”唐峰介绍道:“去年以来,随着站点、车辆、人员的增加,我们实现了从饱和状态到保障状态的转变。”

发达的行动网络,离不开高效的指挥中枢。2018年12月,天津市急救中心将全市各区院前医疗急救通讯系统整合,全市120实现了“统一接报、一键转接、分级调派”。同时,全市接听急救电话调度席位由19个增加到36个,比原来增加了89%。院前医疗急救电话10秒接听率已由2017年的61%提高到99.92%,除个别时段,因交通事故多人重复拨打电话等特殊情况外,10秒接听率均达到100%。

院前急救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增加急救站点、车辆、人员的同时,今年6月20日,天津市急救中心与高德地图携手合作的“一路护航”项目正式启动。急救车驾驶员接到急救任务后,一键启动车载导航“一路护航”功能,就会收到系统推送的“最优路线”。在急救车行驶沿途,高德地图将根据“被保障急救车辆”的实时位置,以语音播报形式,向急救车前方1.5公里所有使用高德地图的车辆播报,提示车主避让。

此外,天津市已有26家医院院前告知系统建设完成,急救车在到达医院前,目标医院通过该系统就能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还将为天津市全部急救车加装电子标识,运用信息化手段,让交通信号灯为救护车护航。天津市急救中心还计划发挥志愿者的作用,通过120互联急救APP发布信息,让志愿者在急救车之前到达事发地点进行急救,尽可能的跑赢时间,织牢院前急救网。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急市民之所急 天津120“大提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急市民之所急,天津120“大提速”

截至今年6月底,天津高峰运行救护车增加52部,高峰运行救护车达150辆;全市新增急救站点75个,急救站点总数达到144个,完成规划的201急救站点的三分之二。

“多亏120救护车及时赶到,不然后果不敢想象!”7月16日,天津市南开区的岳女士父亲感觉皮肤不适,抹药后出现休克,岳女士赶快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不到5分钟救护车就到了,医生一路都在检测救治,总算有惊无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岳女士唏嘘不已。

“天津市急救中心急救三科新设立了14个急救站点,每个急救站点都有一部24小时待命的急救车。”天津市急救中心急救三科副主任唐峰介绍道,“以前急救三科有7个急救站点,有些站点覆盖范围将近20公里,现在站点的覆盖范围都在5公里以内。”

截至今年6月底,天津高峰运行救护车增加52部,高峰运行救护车达150辆;全市新增急救站点75个,急救站点总数达到144个,完成规划的201急救站点的三分之二。

急救反应时间由2017年的27分28秒降到目前的平均12分钟左右,最低可达11分06秒。天津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顾乃刚说:“这个反应时间目前已经是国内领先水平。”

“时间就是生命。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现在治疗办法很多,但是对时间有很高要求。现在我们讲‘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脑细胞’,就是要真正和时间赛跑,急市民之所急,救治生命。”顾乃刚说。

今年2月11日,天津市政府召开的第44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天津市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将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接报、统一质控管理,明确了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模式,按照平均每8万人设置一个急救站点和每4万人一辆救护车的要求,并提出了2019年底实现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降至13分钟以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20年底实现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降至10分钟以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

一场全力保障市民生命健康,与时间赛跑的硬仗就此在津沽大地打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天津市财政局从公共卫生预算中优化结构,拨付1.4亿元用于院前急救支持保障经费。此外,天津市政府拨出专项经费9010万元购置86辆救护车和配套急救设备,加大车辆补充配置,全市车辆达到368辆,达到了平均每4万人一辆救护车的规划要求。目前,全市高峰运行救护车从98辆,增加到150辆,日平峰运行救护车也达到119辆。

人是决胜的关键因素。为满足对人员的需求,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统筹全市资源,分批次从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紧急抽调160多名支援医师经过急救技术培训后上岗支援市急救中心。纵使如此,仍然存在大量人才缺口。关键时刻,天津市拿出371个新增编制,加大人员招聘力度。截止6月底,天津市急救中心面向全国组织了四批医生招聘,前三批已完成招聘医生180名,其中88名医生已上岗,第四批招聘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中。同时,天津市急救中心还以多种用工方式招聘护士126名、调度员30名、驾驶员146名、担架工126名,使院前急救人员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经费、人员保障的基础上,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大刀阔斧开展行动,专门成立院前医疗急救指挥部,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建立190多条任务清单,将任务指标化、项目化管理,紧盯工作进度,实施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销号管理,强化指标日报送和预警分析,及时发现并消灭隐患,加速构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领导班子达成高度共识,急救是基本医疗,也是百姓最需要的民生工程。要切实把资源用在补齐短板,跑赢时间抢救生命上来。2018年10月至今,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针对院前急救工作开展党委会讨论5次,专题会议4次,每周交班会上听取专题汇报28次,组织院前急救工作例会25次(其中5次主任例会),对相关单位调研督导25次,主持召开各部门联动救援会1次,对瓶颈问题集中研讨,精准施策。

“以前由于人员少,医生和驾驶员得一起抬担架,这样医生的很多应急工作就很难及时开展。”回想过去,从事急救工作13年的天津市急救中心南开分部医生杜鋆感触很深。“现在,我一个班是12小时,平均出诊4次,每次出诊10分钟内就能抵达现场,救治成功率更高,成就感也就更多了。”

“由于工作强度大,成长空间不足以及收入少等原因,很多医生不愿从事急救工作。院前急救一直是招人难,留人难。”顾乃刚说:“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以来,我们通过采取提高待遇,改变考核方式,探索借助‘海河英才’计划的政策优势等措施,新招聘了医生,加强了急救人员配置。”

“原来,我们一个班是24小时,任务重的时候一个急救单元组一天能接到23趟任务,一个任务还没完成,新的任务就来了,难以保证快速抵达现场。”唐峰介绍道:“去年以来,随着站点、车辆、人员的增加,我们实现了从饱和状态到保障状态的转变。”

发达的行动网络,离不开高效的指挥中枢。2018年12月,天津市急救中心将全市各区院前医疗急救通讯系统整合,全市120实现了“统一接报、一键转接、分级调派”。同时,全市接听急救电话调度席位由19个增加到36个,比原来增加了89%。院前医疗急救电话10秒接听率已由2017年的61%提高到99.92%,除个别时段,因交通事故多人重复拨打电话等特殊情况外,10秒接听率均达到100%。

院前急救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增加急救站点、车辆、人员的同时,今年6月20日,天津市急救中心与高德地图携手合作的“一路护航”项目正式启动。急救车驾驶员接到急救任务后,一键启动车载导航“一路护航”功能,就会收到系统推送的“最优路线”。在急救车行驶沿途,高德地图将根据“被保障急救车辆”的实时位置,以语音播报形式,向急救车前方1.5公里所有使用高德地图的车辆播报,提示车主避让。

此外,天津市已有26家医院院前告知系统建设完成,急救车在到达医院前,目标医院通过该系统就能及时了解病人情况。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还将为天津市全部急救车加装电子标识,运用信息化手段,让交通信号灯为救护车护航。天津市急救中心还计划发挥志愿者的作用,通过120互联急救APP发布信息,让志愿者在急救车之前到达事发地点进行急救,尽可能的跑赢时间,织牢院前急救网。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急市民之所急 天津120“大提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