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西安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7个显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西安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7个显著

70年来,西安经济从百废待兴,发展到今天繁荣昌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图片来源:站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安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安经济从百废待兴,发展到今天繁荣昌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8月7日,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副市长强晓安围绕“风雨七十载、奋斗铸辉煌、西安追赶超越谱华章”主题,用“7个显著”介绍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均GDP增长1024倍

2018年,西安市生产总值8349.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了858倍;人均GDP85114元,比1949年增长了10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8.72亿元,比1950年增长了3085倍;地方财政收入684.7亿元,比1950年增长了4465倍。

李明远表示,特别是工业实现了由过去品种单一、小手工作坊式生产向门类齐全、以大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历史性转变,2018年西安市工业增加值1874.36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5512倍。

城市战略地位显著提升诸多新机遇千载难逢

西安是从国家层面确定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的城市;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家将西安确定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准设立陕西自贸区,其中的西安片区是核心区和主阵地;同时,西安还承担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下一代互联网、临空经济等20多项国家级创新改革试点、示范任务,在诸多领域具有先行先试优势。

李明远说,特别是2018年初,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提高了西安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使西安迎来千载难逢的新机遇。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显著彰显叫响文化旅游品牌

近年来,西安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山水等资源禀赋,以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战略,加快实施国家大遗址保护工程、皇城复兴计划和文化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全力打造丝路文化高地、世界旅游时尚之都。

李明远介绍,西安现已拥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推出大型山水实景剧《长恨歌》、唐鼓乐,电视剧《大秦帝国》、《白鹿原》等一大批文化精品,叫响了“千年古都·魅力西安”的文化旅游品牌。2018年,西安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47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554.8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74%。

城乡环境面貌显著变化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

李明远说,西安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城镇化率2018年达到74.01%,在西部地区率先进入“地铁时代”。实施“八水绕长安”、黑河引水和十大水源地建设等重大水利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西安的“水荒”问题,主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184万吨,污水处理率达96.6%。燃气普及率96.08%。实现了手机扫码乘地铁、坐公交、办证照、交费用。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西安市森林覆盖率达48.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5平方米,实现了由“满目黄土尘飞扬”向“绿满全城水映花”的华丽转身。

发展动力活力显著聚集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国前十

西安市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加快从“跟着走、照着干”向“走在前、领着跑”转变。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智能终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动力,以高新、经开、航空、航天等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为引领的发展格局。

李明远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增速和活跃度居副省级城市榜首,营商环境综合排名跃进全国前十,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15家、中国500强企业293家、民营500强企业220家。

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西安市实现了由“不沿海不靠边的内陆城市”向“面向‘一带一路’开放的前沿城市”的华丽转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七,并获批第五航权,成为西北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自贸区西安片区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24小时通关便利化。西安领事馆区加快建设,已有泰国、韩国、柬埔寨、马来西亚4个国家设立总领事馆,法国、德国、西班牙等26个国家设立签证中心。

李明远表示,西安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与29个国家的34个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与36个国家的67个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在四大洲18个国家设立了21个西安海外侨务工作联络点。2018年西安市进出口总额3303.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3.54亿美元,分别是1987年的367倍和114倍。

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人均住房面积34.4平方米

西安居民消费实现从“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求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层次消费转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李明远表示,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729元和13286元,分别是1957年的175倍和171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4平方米,基本实现居有其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8%、97.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合率达到99.4%,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市民人均期望寿命80.16岁,比1985年增加6.7岁。历经多轮扶贫特别是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安市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降至0.23%,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改善民生新举措出台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规划

强晓安表示,西安下一步将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做强做优“三个经济”,扎实推进年度行动计划,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力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百姓最盼望的,就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李明远表示,西安将重点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进健康西安建设,持续深化宜居城市建设,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西安”。围绕持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全面提升公办学校办学质量,年内新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40个以上,出台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启动实施新建、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75所(其中,新建86所、扩建89所),确保新增学位10.08万个。

为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西安市正在积极创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村庄等8类“健康细胞”,加快“15分钟便民医疗服务圈”,方便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

来源:三秦都市报

原标题: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7个显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西安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7个显著

70年来,西安经济从百废待兴,发展到今天繁荣昌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图片来源:站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安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安经济从百废待兴,发展到今天繁荣昌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8月7日,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副市长强晓安围绕“风雨七十载、奋斗铸辉煌、西安追赶超越谱华章”主题,用“7个显著”介绍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均GDP增长1024倍

2018年,西安市生产总值8349.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了858倍;人均GDP85114元,比1949年增长了10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8.72亿元,比1950年增长了3085倍;地方财政收入684.7亿元,比1950年增长了4465倍。

李明远表示,特别是工业实现了由过去品种单一、小手工作坊式生产向门类齐全、以大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历史性转变,2018年西安市工业增加值1874.36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5512倍。

城市战略地位显著提升诸多新机遇千载难逢

西安是从国家层面确定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的城市;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家将西安确定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准设立陕西自贸区,其中的西安片区是核心区和主阵地;同时,西安还承担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下一代互联网、临空经济等20多项国家级创新改革试点、示范任务,在诸多领域具有先行先试优势。

李明远说,特别是2018年初,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进一步提高了西安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使西安迎来千载难逢的新机遇。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显著彰显叫响文化旅游品牌

近年来,西安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山水等资源禀赋,以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战略,加快实施国家大遗址保护工程、皇城复兴计划和文化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全力打造丝路文化高地、世界旅游时尚之都。

李明远介绍,西安现已拥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推出大型山水实景剧《长恨歌》、唐鼓乐,电视剧《大秦帝国》、《白鹿原》等一大批文化精品,叫响了“千年古都·魅力西安”的文化旅游品牌。2018年,西安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47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554.8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74%。

城乡环境面貌显著变化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

李明远说,西安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城镇化率2018年达到74.01%,在西部地区率先进入“地铁时代”。实施“八水绕长安”、黑河引水和十大水源地建设等重大水利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西安的“水荒”问题,主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184万吨,污水处理率达96.6%。燃气普及率96.08%。实现了手机扫码乘地铁、坐公交、办证照、交费用。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西安市森林覆盖率达48.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5平方米,实现了由“满目黄土尘飞扬”向“绿满全城水映花”的华丽转身。

发展动力活力显著聚集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国前十

西安市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加快从“跟着走、照着干”向“走在前、领着跑”转变。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智能终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动力,以高新、经开、航空、航天等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为引领的发展格局。

李明远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增速和活跃度居副省级城市榜首,营商环境综合排名跃进全国前十,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15家、中国500强企业293家、民营500强企业220家。

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西安市实现了由“不沿海不靠边的内陆城市”向“面向‘一带一路’开放的前沿城市”的华丽转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七,并获批第五航权,成为西北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自贸区西安片区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24小时通关便利化。西安领事馆区加快建设,已有泰国、韩国、柬埔寨、马来西亚4个国家设立总领事馆,法国、德国、西班牙等26个国家设立签证中心。

李明远表示,西安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与29个国家的34个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与36个国家的67个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在四大洲18个国家设立了21个西安海外侨务工作联络点。2018年西安市进出口总额3303.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3.54亿美元,分别是1987年的367倍和114倍。

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人均住房面积34.4平方米

西安居民消费实现从“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求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层次消费转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李明远表示,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729元和13286元,分别是1957年的175倍和171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4平方米,基本实现居有其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8%、97.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参合率达到99.4%,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市民人均期望寿命80.16岁,比1985年增加6.7岁。历经多轮扶贫特别是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安市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降至0.23%,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改善民生新举措出台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规划

强晓安表示,西安下一步将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做强做优“三个经济”,扎实推进年度行动计划,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力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百姓最盼望的,就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李明远表示,西安将重点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进健康西安建设,持续深化宜居城市建设,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西安”。围绕持续做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全面提升公办学校办学质量,年内新组建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40个以上,出台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启动实施新建、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75所(其中,新建86所、扩建89所),确保新增学位10.08万个。

为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西安市正在积极创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村庄等8类“健康细胞”,加快“15分钟便民医疗服务圈”,方便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

来源:三秦都市报

原标题: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7个显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