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涨价,回归商业逻辑还是没钱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涨价,回归商业逻辑还是没钱了?

两年前,乘着共享经济的东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成了资本眼中“宠儿”。如今,那些响亮的融资故事逐渐远去,涨价却让他们再次成为焦点。

有人认为,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方便,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自然收费就要昂贵一些,正所谓稀缺的价值所在。亦有业内人士认为,涨价表面上看似乎符合商业的逻辑,但是,市场是否买账,最终投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现象 共享充电宝价格普涨,1元/小时的现在难找到

“昨天用共享充电宝,用了一个多小时,系统就扣了6元,我还以为是系统有问题,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涨价了。”在西安钟楼附近一家便利店,市民白女士反映,她借过几次的这个品牌共享充电宝已经从过去的1.5元/小时,涨到了1.5元/半小时。

“足足比过去涨了一倍。”市民楚先生表示,最近借用共享充电宝时,发现不少地方的共享充电宝机器都涨价了,像街电、来电等过去1元/小时,现在很多都需要2元/小时。他出示的消费记录上显示,之前有几笔消费是两小时内2元,而8月22日的消费记录是两小时内4元。

8月23日,华商报记者对街电、来电、怪兽充电、小电等品牌调查发现,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机箱上并不标示价格,只有当用户扫二维码进入租借页面后,才能看到价格。各品牌收费标准均为:不同柜机收费不同,具体价格以租借时显示页面为准。相对来说,在人流量多的繁华地段,共享充电宝的租借价格会稍高一些。

而过去多数收费1元/小时的充电宝如今已经难寻,现在很多品牌收费都在2元/小时,有的则以半小时为计费单位,每天封顶从10元-30元不等。据街电的客服人员介绍,根据市场调整,已对部分柜机计价进行调整,具体收费根据租借时页面提示为准。来电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由于对充电宝柜机进行了更新,所以存在借出价格会比以前贵的情况。

据一位充电宝系统服务商介绍,不少共享充电宝内核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贴牌不同。各品牌计费标准按商家、地段、时段、客流量等因素来决定,“外地还有涨到5元/小时的。”

共享单车更贵了?每小时涨价0.5-1元

另一边,共享单车也出现了涨价现象。

“摩拜单车涨价以后,我很久都没再骑了。”上周,市民文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手机上原本装了摩拜、ofo、酷骑等几个共享单车软件,为了腾空间现在都卸载了,“把有的软件的账号都注销了。”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摩拜单车在西安开始实行新的计费规则: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元,骑行超出15分钟,每15分钟收费0.5元。在此之前,哈啰、青桔等也传出在其它城市涨价的消息,计费标准均是按照每30分钟1.5元。这样算下来,三家共享单车的每小时计费标准从2.5-3元不等,相比之前大约贵了0.5元-1元。

8月20日,摩拜单车工作人员对华商报记者表示,涨价也是为了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摩拜单车会更注重车辆的精细化运营,为市民出行持续提供更好服务。

不过,哈啰单车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9月1日,哈啰单车在西安才会正式投放,目前正处在筹备阶段,所以不存在涨价之说。青桔单车的工作人员说:“一个商品在一个城市开始卖,如果要说它涨价,肯定得有对比,比如最开始售卖是什么价格,现在是什么价格。青桔在西安,还没有上调价格动作,所以谈不上涨价。”

虽然在西安市场,共享单车价格还未形成普涨,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一个行业内,涨价行为往往是跟风的,如果涨价已形成羊群效应,那么后来的新玩家恐怕也很难避免。

市场 服务价格上涨背后,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逐渐形成垄断局面

2017年是共享经济最火的时候,当时西安市面上的单车品牌,除了ofo小黄车、摩拜,还包括酷骑和oxo马上到等。两年过去,行业变化巨大,酷骑、小黄车相继陷入资金链危机,还在运营的单车数量,也远不如鼎盛时庞大。

今年8月13日,西安市交委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同意青桔和哈啰投放9万辆共享单车。这是西安最近一次准入共享单车品牌,在此之前,摩拜、ofo小黄车、oxo马上到三家在全市共投放共享单车数量达45万余辆。不过,某共享单车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单车损耗非常巨大,有些品牌又难以为继,“西安正常运营的单车连45万辆一半都不到。”

“共享单车已进入下半场竞争,市场已不再像以前那么拥挤。”开源证券总部投研薛凯强认为,经过疯狂入局、资本涌入、倒闭潮、并购、押金难退等一系列事件和风波后,野蛮生长的风潮已经褪去,共享单车市场逐渐被阿里、滴滴和美团等几大企业旗下品牌垄断。

作为共享服务中另一热门产物,共享充电宝的兴起要晚于共享单车。但经过两年多的洗牌,这个行业昔日“百电之争”的局面也已不再,乐电等部分品牌已宣布停运和退出市场。

据艾媒咨询7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在共享充电市场份额中,街电占比28.6%,小电占比27.0%,怪兽充电占比25.1%,来电占比15.6%。也就是说,市场格局经过几轮迭代,基本形成了“三电一兽”的垄断局面。

薛凯强认为,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涨价都属于回归商业理性的必然选择,因为砸钱铺市场不可能永远存在。只要是市场运作的企业,都要以盈利为目的,涨价行为既是为了打造新的盈利模式,也是为了锁定固定客群,只有愿意付费的客户才能让企业生存和发展。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部分较高的价格也可能源于利益的驱动,前期共享服务的客流比较稳定,让一些商家尝到了营收甜头,不排除商家为了更多收益而修改了价格。

原因 去年共享经济直接融资减少23.2%,以涨价破解盈利难或是无奈之举

昔日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都是资本“宠儿”。有人形容,在风口之上,投资者是排队来“送钱”的。据国家信息中心年报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融资规模约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交通出行和生活服务领域融资规模位居前二,分别为1072亿元、512亿元,而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恰恰就来自于这两个最热门的领域。

然而,随着资本热潮的冷却,共享服务市场融资规模也开始缩水。仅仅一年过去,国家信息中心年报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规模约1490亿元,同比下降23.2%。交通出行融资规模降至419亿元,生活服务领域融资规模则降至185亿元。

当然共享市场融资缩水,与投资向头部企业靠拢有关,但上述年报指出,盈利模式不清晰不成熟、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等,也是共享行业难以回避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涨价行为是否赋予了企业经营更多谋利的考量呢?

“由于仅剩的企业已形成垄断竞争的格局,这就意味着商家对价格有了更多话语权。”薛凯强表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涨价也可以视为对前期资本投入的逐步回收。

薛凯强认为,涨价本身与资本退潮与否关系有限,因为经过迭代和洗牌,剩余的企业已具备了一定垄断能力,他们都是在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为长久发展做准备。

电子商务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则表示,早期的共享服务项目可以通过资本助推,加快市场探索,也导致了其商业模式不成熟。尽管共享企业不断尝试新的盈利手段,但仍旧未能摆脱盈利难题,因此通过涨价来提高收益,也属于无奈而为之。

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来看,涨价属于市场行为,这也是企业谋求利润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勤表示,作为企业来说,长期入不敷出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互相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大家彼此提价,这个也是很正常的。”

前景 未来商业机会仍然很大,最终投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涨价让外界目光重新聚焦共享服务领域,外界也开始重新审视,共享服务到底能不能留住用户?华商报记者上周走访西安多个商圈发现,共享单车数量虽然不及鼎盛之时,但仍然在街头巷尾十分常见;共享充电宝更是已成为大型商超和各类服务场所的标配。

从消费者反馈来看,单车和充电宝也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共享产品。不过,高频次的使用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市场黏性。“一般只会在没有公共交通和其他车辆的前提下,才会想起共享单车。”市民刘敬对记者表示,至于共享充电宝几乎只会在用餐时才习惯在店内寻找,其他场景其实都很难用到。

“谁能获得更多的用户需求,谁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薛凯强认为,共享服务行业瞄准的都是平台流量,流量即用户,用户即收入,同时流量即支付场景,移动支付即大金融领域。因此,共享服务行业最看重的就是用户数据,抢占流量仍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有人认为,经过几年的洗牌和沉淀,与市场兴起的初期相比,共享服务市场正在迎来“终局之战。”“未来头部企业的市场还会进一步集中,而分羹者大概率是目前走在前列的几家企业。”西安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张鸿表示,终局竞争并不意味着玩家会立刻消失,一些小的品牌仍然可能在区域市场继续存在,但相比头部企业,他们可能会更关注短期利益。

陈礼腾分析,共享经济的天花板远没有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传统的价值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未来的价值创造,将更多依据资源互换,由资源本身的流动产生。科技越发达,技术条件越成熟,共享经济的发展机会也会越大。而现在,这仅仅是个开始。”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共享服务产品而言,涨价只是运营手段之一,企业希望用稀缺性的产品和消费者的习惯性消费来提高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产品的盈利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符合商业的逻辑。但是,如果企业想要良性发展,关键还要花更多心思去优化服务,取信用户,因为最终投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来源:华商报

原标题: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涨价,回归商业逻辑还是没钱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涨价,回归商业逻辑还是没钱了?

两年前,乘着共享经济的东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成了资本眼中“宠儿”。如今,那些响亮的融资故事逐渐远去,涨价却让他们再次成为焦点。

有人认为,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方便,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自然收费就要昂贵一些,正所谓稀缺的价值所在。亦有业内人士认为,涨价表面上看似乎符合商业的逻辑,但是,市场是否买账,最终投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现象 共享充电宝价格普涨,1元/小时的现在难找到

“昨天用共享充电宝,用了一个多小时,系统就扣了6元,我还以为是系统有问题,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涨价了。”在西安钟楼附近一家便利店,市民白女士反映,她借过几次的这个品牌共享充电宝已经从过去的1.5元/小时,涨到了1.5元/半小时。

“足足比过去涨了一倍。”市民楚先生表示,最近借用共享充电宝时,发现不少地方的共享充电宝机器都涨价了,像街电、来电等过去1元/小时,现在很多都需要2元/小时。他出示的消费记录上显示,之前有几笔消费是两小时内2元,而8月22日的消费记录是两小时内4元。

8月23日,华商报记者对街电、来电、怪兽充电、小电等品牌调查发现,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机箱上并不标示价格,只有当用户扫二维码进入租借页面后,才能看到价格。各品牌收费标准均为:不同柜机收费不同,具体价格以租借时显示页面为准。相对来说,在人流量多的繁华地段,共享充电宝的租借价格会稍高一些。

而过去多数收费1元/小时的充电宝如今已经难寻,现在很多品牌收费都在2元/小时,有的则以半小时为计费单位,每天封顶从10元-30元不等。据街电的客服人员介绍,根据市场调整,已对部分柜机计价进行调整,具体收费根据租借时页面提示为准。来电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由于对充电宝柜机进行了更新,所以存在借出价格会比以前贵的情况。

据一位充电宝系统服务商介绍,不少共享充电宝内核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贴牌不同。各品牌计费标准按商家、地段、时段、客流量等因素来决定,“外地还有涨到5元/小时的。”

共享单车更贵了?每小时涨价0.5-1元

另一边,共享单车也出现了涨价现象。

“摩拜单车涨价以后,我很久都没再骑了。”上周,市民文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手机上原本装了摩拜、ofo、酷骑等几个共享单车软件,为了腾空间现在都卸载了,“把有的软件的账号都注销了。”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摩拜单车在西安开始实行新的计费规则: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元,骑行超出15分钟,每15分钟收费0.5元。在此之前,哈啰、青桔等也传出在其它城市涨价的消息,计费标准均是按照每30分钟1.5元。这样算下来,三家共享单车的每小时计费标准从2.5-3元不等,相比之前大约贵了0.5元-1元。

8月20日,摩拜单车工作人员对华商报记者表示,涨价也是为了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摩拜单车会更注重车辆的精细化运营,为市民出行持续提供更好服务。

不过,哈啰单车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9月1日,哈啰单车在西安才会正式投放,目前正处在筹备阶段,所以不存在涨价之说。青桔单车的工作人员说:“一个商品在一个城市开始卖,如果要说它涨价,肯定得有对比,比如最开始售卖是什么价格,现在是什么价格。青桔在西安,还没有上调价格动作,所以谈不上涨价。”

虽然在西安市场,共享单车价格还未形成普涨,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一个行业内,涨价行为往往是跟风的,如果涨价已形成羊群效应,那么后来的新玩家恐怕也很难避免。

市场 服务价格上涨背后,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逐渐形成垄断局面

2017年是共享经济最火的时候,当时西安市面上的单车品牌,除了ofo小黄车、摩拜,还包括酷骑和oxo马上到等。两年过去,行业变化巨大,酷骑、小黄车相继陷入资金链危机,还在运营的单车数量,也远不如鼎盛时庞大。

今年8月13日,西安市交委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同意青桔和哈啰投放9万辆共享单车。这是西安最近一次准入共享单车品牌,在此之前,摩拜、ofo小黄车、oxo马上到三家在全市共投放共享单车数量达45万余辆。不过,某共享单车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单车损耗非常巨大,有些品牌又难以为继,“西安正常运营的单车连45万辆一半都不到。”

“共享单车已进入下半场竞争,市场已不再像以前那么拥挤。”开源证券总部投研薛凯强认为,经过疯狂入局、资本涌入、倒闭潮、并购、押金难退等一系列事件和风波后,野蛮生长的风潮已经褪去,共享单车市场逐渐被阿里、滴滴和美团等几大企业旗下品牌垄断。

作为共享服务中另一热门产物,共享充电宝的兴起要晚于共享单车。但经过两年多的洗牌,这个行业昔日“百电之争”的局面也已不再,乐电等部分品牌已宣布停运和退出市场。

据艾媒咨询7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在共享充电市场份额中,街电占比28.6%,小电占比27.0%,怪兽充电占比25.1%,来电占比15.6%。也就是说,市场格局经过几轮迭代,基本形成了“三电一兽”的垄断局面。

薛凯强认为,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涨价都属于回归商业理性的必然选择,因为砸钱铺市场不可能永远存在。只要是市场运作的企业,都要以盈利为目的,涨价行为既是为了打造新的盈利模式,也是为了锁定固定客群,只有愿意付费的客户才能让企业生存和发展。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部分较高的价格也可能源于利益的驱动,前期共享服务的客流比较稳定,让一些商家尝到了营收甜头,不排除商家为了更多收益而修改了价格。

原因 去年共享经济直接融资减少23.2%,以涨价破解盈利难或是无奈之举

昔日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都是资本“宠儿”。有人形容,在风口之上,投资者是排队来“送钱”的。据国家信息中心年报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融资规模约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交通出行和生活服务领域融资规模位居前二,分别为1072亿元、512亿元,而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恰恰就来自于这两个最热门的领域。

然而,随着资本热潮的冷却,共享服务市场融资规模也开始缩水。仅仅一年过去,国家信息中心年报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规模约1490亿元,同比下降23.2%。交通出行融资规模降至419亿元,生活服务领域融资规模则降至185亿元。

当然共享市场融资缩水,与投资向头部企业靠拢有关,但上述年报指出,盈利模式不清晰不成熟、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等,也是共享行业难以回避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涨价行为是否赋予了企业经营更多谋利的考量呢?

“由于仅剩的企业已形成垄断竞争的格局,这就意味着商家对价格有了更多话语权。”薛凯强表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涨价也可以视为对前期资本投入的逐步回收。

薛凯强认为,涨价本身与资本退潮与否关系有限,因为经过迭代和洗牌,剩余的企业已具备了一定垄断能力,他们都是在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为长久发展做准备。

电子商务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则表示,早期的共享服务项目可以通过资本助推,加快市场探索,也导致了其商业模式不成熟。尽管共享企业不断尝试新的盈利手段,但仍旧未能摆脱盈利难题,因此通过涨价来提高收益,也属于无奈而为之。

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来看,涨价属于市场行为,这也是企业谋求利润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勤表示,作为企业来说,长期入不敷出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互相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大家彼此提价,这个也是很正常的。”

前景 未来商业机会仍然很大,最终投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涨价让外界目光重新聚焦共享服务领域,外界也开始重新审视,共享服务到底能不能留住用户?华商报记者上周走访西安多个商圈发现,共享单车数量虽然不及鼎盛之时,但仍然在街头巷尾十分常见;共享充电宝更是已成为大型商超和各类服务场所的标配。

从消费者反馈来看,单车和充电宝也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共享产品。不过,高频次的使用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市场黏性。“一般只会在没有公共交通和其他车辆的前提下,才会想起共享单车。”市民刘敬对记者表示,至于共享充电宝几乎只会在用餐时才习惯在店内寻找,其他场景其实都很难用到。

“谁能获得更多的用户需求,谁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薛凯强认为,共享服务行业瞄准的都是平台流量,流量即用户,用户即收入,同时流量即支付场景,移动支付即大金融领域。因此,共享服务行业最看重的就是用户数据,抢占流量仍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有人认为,经过几年的洗牌和沉淀,与市场兴起的初期相比,共享服务市场正在迎来“终局之战。”“未来头部企业的市场还会进一步集中,而分羹者大概率是目前走在前列的几家企业。”西安邮电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张鸿表示,终局竞争并不意味着玩家会立刻消失,一些小的品牌仍然可能在区域市场继续存在,但相比头部企业,他们可能会更关注短期利益。

陈礼腾分析,共享经济的天花板远没有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传统的价值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未来的价值创造,将更多依据资源互换,由资源本身的流动产生。科技越发达,技术条件越成熟,共享经济的发展机会也会越大。而现在,这仅仅是个开始。”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共享服务产品而言,涨价只是运营手段之一,企业希望用稀缺性的产品和消费者的习惯性消费来提高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产品的盈利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符合商业的逻辑。但是,如果企业想要良性发展,关键还要花更多心思去优化服务,取信用户,因为最终投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

 

来源:华商报

原标题: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涨价,回归商业逻辑还是没钱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