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互联网金融盯准校园 消费金融从娃娃抓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互联网金融盯准校园 消费金融从娃娃抓起

8月10日,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宣布完成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蚂蚁金服领投,老股东昆仑万维、蓝驰创投、源码资本等跟投。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业内轰动。

8月10日,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宣布完成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蚂蚁金服领投,老股东昆仑万维、蓝驰创投、源码资本等跟投。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业内轰动。

据悉,本轮融资后,蚂蚁金服将向趣分期董事会委派一名董事。趣分期将与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芝麻信用等多类业务展开深度战略合作,打造校园消费金融生态圈。

本来按照融资额计算,本次融资貌似已经是国内互联金融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然而,趣分期与蚂蚁金服之间的深度合作,又进一步将趣分期推向了舆论的风口。同时,也从侧面展示出国内校园分期市场的潜力。

按照行业内比较认可的估算方法,校园分期市场的规模大概在每年1000亿:2500万大学生×(50%-80%)渗透率×5000元/年/用户=625亿至1000亿。

从目前来看,校园分期市场主要有三个玩家,分别是趣分期,分期乐和爱学贷。而这三个玩家的背景也值得回味。

其中,趣分期经过本次融资,可以说深深踏上了阿里的烙印。同时今年3月,分期乐也接受了京东的战略投资。而爱学贷,虽然截至目前都没有公布投资方,但是其创始人钱志龙与阿里之间的联系则给人带来无限遐想。

在这一背景下,校园分期市场的争斗主角似乎要演变为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直接的直接竞争。同时,对于两家公司来说,目前在这一市场的处境也大相径庭。

蚂蚁金服通过他人挤进校园

作为一个独角兽公司,蚂蚁金服从出生开始就被人广泛关注。

先来看看蚂蚁金服的业务构成,外围有四个层面。分别是支付业务,理财业务,融资业务和国际业务。其中支付业务由支付宝构成,理财业务由余额宝,招财宝,保险等业务构成,融资业务则有网商银行和蚂蚁小贷构成。国际业务还在进一步开拓细化。同时还有征信业务和云计算+大数据业务对这些业务进行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支付业务之外,蚂蚁金服的业务大都面向有固定收入的人群或者企业,针对学生市场,似乎并没有专门的布局。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银监会叫停学生信用卡的例子给人们留下太深的印象。同时,目前校园分期的市场规模在之前也难以想象。又或许是其他原因,蚂蚁金服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最早进入校园分期市场的机会。

如今蚂蚁金融通过投资趣分期,充分显示了进军校园市场的决心。而趣分期通过与支付宝和芝麻信用的深度合作,或许会让产品产生质变。

根据财新杂志采访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活跃用户超过4亿。我们不能判断其中有多少大学生,可以肯定的是人数一定不少,那么,想象一下这些大学生用户通过支付宝导流到趣分期的状态,的确有些恐怖。

对于学生用户来说,还款能力弱导致风控难度增加是一个难题。而芝麻信用的介入,对于趣分期来说也会进一步提升风控能力。

同时,还可以想到的是云计算+大数据这个蚂蚁金服的基础业务,在抢占校园市场的时候也会迸发出相当大的能量。

京东金融通过他人进一步建立壁垒

与蚂蚁金服相同的是,京东金融也通过投资他人的手段进入校园分期市场,就像前文所说,今年3月战略投资分期乐。与蚂蚁金服不同的是,京东金融第一时间对校园分期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用定制化的产品抓住学生的心。

早在今年1月,京东校园白条就上线试点,而3月正式向全国百余所高校启动校园白条这个产品,专门为学生群体提供分期服务。

很快,5月京东白条联合自如,针对学生群体开启海燕计划。为处于毕业季的学生提供更便捷的租房服务。紧接着在暑期来临的7月,京东结合校园白条又推出京东校园成长计划。

一系列产品的推出使京东金融在校园市场取得了先机,同时,针对分期乐的战略投资也让京东金融在校园市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相对于蚂蚁金服来说,京东金融在校园分期市场的地位似乎更加稳固。

在风控问题方面,京东也在构建自己的征信体系。通过布局京东白条、旅游白条、京东金彩等八大产品,逐步构建互联网大征信体系。同时,投资ZestFinance之后,其信用模型也将率先应用于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体系,京东金融在征信方面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同样,针对大学生的风控也会更加自如。

另外,作为以3C产品起家的京东来说,数码产品作为学生群体消费的主要产品这一特点,也为京东金融进一步抢占校园分期市场提供了有利因素。

校园分期市场火爆的背后也预示着消费金融日益繁荣。在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迎来了“失去的20年”,但以小贷公司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却蓬勃发展,四大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值在日本股市居前十位,时间长达20年,这是很罕见的。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消费金融面临的发展机遇,似乎与当时的日本相似。未来的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趣店

468
  • 罗敏旗下趣分期小贷公司正式注销,关联上市公司趣店仍有约72亿元现金储备
  • 趣店成立优选码头科技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互联网金融盯准校园 消费金融从娃娃抓起

8月10日,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宣布完成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蚂蚁金服领投,老股东昆仑万维、蓝驰创投、源码资本等跟投。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业内轰动。

8月10日,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宣布完成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蚂蚁金服领投,老股东昆仑万维、蓝驰创投、源码资本等跟投。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业内轰动。

据悉,本轮融资后,蚂蚁金服将向趣分期董事会委派一名董事。趣分期将与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芝麻信用等多类业务展开深度战略合作,打造校园消费金融生态圈。

本来按照融资额计算,本次融资貌似已经是国内互联金融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然而,趣分期与蚂蚁金服之间的深度合作,又进一步将趣分期推向了舆论的风口。同时,也从侧面展示出国内校园分期市场的潜力。

按照行业内比较认可的估算方法,校园分期市场的规模大概在每年1000亿:2500万大学生×(50%-80%)渗透率×5000元/年/用户=625亿至1000亿。

从目前来看,校园分期市场主要有三个玩家,分别是趣分期,分期乐和爱学贷。而这三个玩家的背景也值得回味。

其中,趣分期经过本次融资,可以说深深踏上了阿里的烙印。同时今年3月,分期乐也接受了京东的战略投资。而爱学贷,虽然截至目前都没有公布投资方,但是其创始人钱志龙与阿里之间的联系则给人带来无限遐想。

在这一背景下,校园分期市场的争斗主角似乎要演变为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直接的直接竞争。同时,对于两家公司来说,目前在这一市场的处境也大相径庭。

蚂蚁金服通过他人挤进校园

作为一个独角兽公司,蚂蚁金服从出生开始就被人广泛关注。

先来看看蚂蚁金服的业务构成,外围有四个层面。分别是支付业务,理财业务,融资业务和国际业务。其中支付业务由支付宝构成,理财业务由余额宝,招财宝,保险等业务构成,融资业务则有网商银行和蚂蚁小贷构成。国际业务还在进一步开拓细化。同时还有征信业务和云计算+大数据业务对这些业务进行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支付业务之外,蚂蚁金服的业务大都面向有固定收入的人群或者企业,针对学生市场,似乎并没有专门的布局。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银监会叫停学生信用卡的例子给人们留下太深的印象。同时,目前校园分期的市场规模在之前也难以想象。又或许是其他原因,蚂蚁金服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最早进入校园分期市场的机会。

如今蚂蚁金融通过投资趣分期,充分显示了进军校园市场的决心。而趣分期通过与支付宝和芝麻信用的深度合作,或许会让产品产生质变。

根据财新杂志采访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活跃用户超过4亿。我们不能判断其中有多少大学生,可以肯定的是人数一定不少,那么,想象一下这些大学生用户通过支付宝导流到趣分期的状态,的确有些恐怖。

对于学生用户来说,还款能力弱导致风控难度增加是一个难题。而芝麻信用的介入,对于趣分期来说也会进一步提升风控能力。

同时,还可以想到的是云计算+大数据这个蚂蚁金服的基础业务,在抢占校园市场的时候也会迸发出相当大的能量。

京东金融通过他人进一步建立壁垒

与蚂蚁金服相同的是,京东金融也通过投资他人的手段进入校园分期市场,就像前文所说,今年3月战略投资分期乐。与蚂蚁金服不同的是,京东金融第一时间对校园分期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用定制化的产品抓住学生的心。

早在今年1月,京东校园白条就上线试点,而3月正式向全国百余所高校启动校园白条这个产品,专门为学生群体提供分期服务。

很快,5月京东白条联合自如,针对学生群体开启海燕计划。为处于毕业季的学生提供更便捷的租房服务。紧接着在暑期来临的7月,京东结合校园白条又推出京东校园成长计划。

一系列产品的推出使京东金融在校园市场取得了先机,同时,针对分期乐的战略投资也让京东金融在校园市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相对于蚂蚁金服来说,京东金融在校园分期市场的地位似乎更加稳固。

在风控问题方面,京东也在构建自己的征信体系。通过布局京东白条、旅游白条、京东金彩等八大产品,逐步构建互联网大征信体系。同时,投资ZestFinance之后,其信用模型也将率先应用于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体系,京东金融在征信方面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同样,针对大学生的风控也会更加自如。

另外,作为以3C产品起家的京东来说,数码产品作为学生群体消费的主要产品这一特点,也为京东金融进一步抢占校园分期市场提供了有利因素。

校园分期市场火爆的背后也预示着消费金融日益繁荣。在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迎来了“失去的20年”,但以小贷公司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却蓬勃发展,四大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值在日本股市居前十位,时间长达20年,这是很罕见的。我们认为,当前中国消费金融面临的发展机遇,似乎与当时的日本相似。未来的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