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知道我的名字》:一部性侵回忆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知道我的名字》:一部性侵回忆录

一直化名为艾米丽·多伊的斯坦福“精英学生”性侵案受害者公开了身份,讲出了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被侵犯绝不是受害者的责任”。

2019年9月,斯坦福“精英学生”性侵案件的受害人香奈儿·米勒在时隔四年之后首次对外公开了真实姓名和照片 图片来源:Ali Smith/The Guardian

本来这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一个与现实完全不一样的故事。有关于女性受到暴力侵害的事件早已经是屡见不鲜。一个女孩在同学聚会上受到侵犯,恐慌而迷茫地穿行在医院和警察局,还要接受法医的鉴定:你喝了多少酒?你为什么要去参加那个聚会?你和你男朋友的交往关系稳定吗?一系列盘问下来,她感到愈加迷茫,开始进一步反观自身。接着,或许她就会放弃控诉,而法官也很宽宏大量。侵犯你的人很快就开始继续他的生活,自由自在地行走在权力的殿堂。而你被灌输的却是,要相信体制,相信国家。

然而,有时候,某些事实会让你获得更多看似公正的对待。2015年1月的一个晚上,当时20岁的斯坦福学生布罗克·特纳(Brock Turner)参加完学校的派对,醉酒之后在会场外一辆垃圾车的后面强奸了一名因醉酒而不醒人事的女子。在这场震惊全美的斯坦福“精英学生”性侵案中,22岁刚从大学毕业的被害人一直以化名艾米丽·多伊(Emily Doe)示人,她当时面临这样几个事实。其一,特纳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并且是一名游泳健将。因为媒体对于这起“斯坦福游泳明星性侵案”的持续高度关注,受害人被强奸的法医证据得以被快速处理和调查,因而,她的控诉也就免于无疾而终,不像其他成千上百万个女孩,有着同样的遭遇却因得不到关注而被时光冲淡遗忘。其二,这起性侵事件有两名目击者。当时正好有两位男性研究生骑车经过案发现场,他们赶走了特纳,并愿意为受害人作证。其三,2016年3月,特纳被判处袭击和意图强奸等3项罪名,那时已经23岁的受害人对此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写下了一封长达7000多字的声明,并当庭控诉施暴者的罪行和对法院判决的不满。同年6月,Buzzfeed刊登了这份声明,其一周点击量达到了1500万次,该案件再次引发大众的关注。

与此同时,这份声明还受到了众议院的关注,女议员大声朗读这份声明以示抗议;作为回应,加州政府修改了有关性侵的法律以保护受害人。这份声明的开场白经常被人引用:“你不认识我,但你却侵犯了我,所以我们今天会在这里。”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份声明的时候,还有另外两句话引发了我(指本文作者Rebecca Liu)的思考:“有时候,我告诉自己,如果那一晚我没有出门,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是很快我又意识到,这一切仍然会发生,只不过是发生在另一个女孩身上。”一个23岁的年轻女孩在此反思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残酷暴行是如此随机。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香奈儿·米勒与《知道我的名字》封面

今年9月,一直以化名“Emily Doe”出现的受害人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她的真实姓名是香奈儿·米勒(Chanel Miller),现在是生活并居住在加州的华裔艺术家兼作家。现年27岁的米勒在她的新书《知道我的名字》(Know My Name)中回顾了她亲身经历的这起备受瞩目的性侵案。在宣判后的三年里,她收集了法庭笔录和案件审理期间被扣留的证人证词,作为这本回忆录的素材和依据。米勒在书中描写了她对于过去这几年生活的思考,并探讨了她对于现行性侵案件处理体系的看法,这个体系包括警察、法院,以及这起案件中涉及到的大学。表面上看似是为了寻求客观真相的法庭审讯,变成了一场谁的陈述最能博得同情谁就获胜的辩论。面对潜在的诉讼,校方最初站出来表示支持,随后却也转变了态度。米勒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这些看似中立的面孔,在衡量涉事双方所遭受的痛苦时,具有怎样高度的主观性。他们的衡量标准不在于痛苦的程度本身,而是谁的痛苦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这本书的书名宣告了作者强烈的自我立场和个人态度,而这个方面是自案件发生以来从未得到真正关注和肯定过的。2015年1月,米勒在圣克拉拉谷医疗中心(Santa Clara Valley Medical Centre)醒来时,病床边站着一名警察和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她能够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情,是那一天晚上和妹妹一起走出联谊会会堂。从那时起,她的人生好像就不再是自己的了。在医疗中心,一片茫然的她被告知自己可能遭受了性侵,并被要求在一大堆文件上签名,表示同意自己立即接受检查。十天之后,她在工作时无意间浏览到网上的一篇文章,才得知自己遭遇的全部经过。那篇文章中写道,特纳是前途光明的“奥运会苗子”,而米勒只是一个“没有意识的女子”。她还说,这样的“差别对待”延续到了法庭上。在特纳的游泳教练和前女友们的证词中,这位斯坦福精英的前途无量,及其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痛苦都被放大。另一方面,焦点指向了被害人,人们质疑她不该在案发当晚喝醉,以至于在人类的性本能面前,她没有充分地保护好自己。米勒在书中写道:“他的故事包括他的童年、教育、暑假打工和恋爱关系,而我的故事仅仅只是一个失去意识、醉倒的女人。”

这本书还揭示了一些外界看不到的东西。米勒回忆道,案件的审判被一再推迟,这使得她的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恢复正常,也使得她在遭受袭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反复感到痛苦和恐惧,她不得不通过艺术课、参加喜剧剧团等方式来恢复自我意识,重建自己的生活。在这期间,每一次出席法庭,米勒都不得不再一次面对那个侵犯了她的罪人。在这整个过程中,米勒也深刻地意识到,性侵犯受害人需要更多的指引和帮助才能真正维护自身的利益。当时,米勒同意对特纳提起诉讼,于是她在出院后就漫不经心地给警察打了个电话。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做意味着什么,还以为这就“相当于签了一份请愿书”。一年半以后,米勒和一位缓刑犯监督官沟通关于特纳的判决时,被混淆了拘留和监禁的概念(拘留通常是针对那些等待审批或者刑期较短的犯人,而监禁则往往针对那些因犯严重罪行而刑期较长的罪犯)。她确信警察曲解了她的陈词,淡化了她所表达的痛苦,进而向法庭申请了对特纳做出短期拘留的判决。

2016年,斯坦福性侵案的罪犯布洛克·特纳被释放,自宣判到出狱,他只在监狱呆了3个月 图片来源:Dan Honda/AP

2016年,米勒的声明一经发表就震惊了读者。她怀着巨大的愤怒和对于那些需要支持的人们的同情心,以其清晰的嗓音痛斥法庭的宣判。这不仅仅只是她的故事,也是其他众多性侵犯受害者的故事。米勒回忆说,她收到了数千封女性的来信,她们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她的回忆录中,她同样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与其他有着相同遭遇的人的感受交融在一起,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当特纳的审判结束时,米勒觉得自己仿佛爬上了一座正义的高山,那是许多受害人无法攀登的高峰。她感到疲惫不堪,想象着自己往山下看,“我想象着那些心怀期待的受害者们,抬起头向你挥手欢呼。我能对她们说些什么呢?这个体制的存在并不是为了保障我们的权益。”现行的体制让受害者们退回来反省自身,被困在自我的痛苦遭遇中无法突破,而《知道我的名字》却开创了一个空间,让这些有着共同遭遇的受害人可以安放她们的痛苦,并获得其他人的支持。

米勒在书中最后的几个章节里讨论了反性骚扰运动,并列举了该运动所取得的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时刻: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事件、美国体操性侵案、福特教授(Christine Blasey Ford)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选人卡瓦诺涉嫌性侵事件听证会上的证词等。米勒强调,当我们在倾听这些受害人的故事时,要让她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所受的伤害和愤怒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不应该先发制人地把她们束缚在自身的遭遇中,并企图让其自我消化。

在最后,米勒写道,斯坦福大学同意为铭记米勒的遭遇而建造一块警示牌,并提议在警示牌上写道:“我就在这里,我很好;一切都很好,我就在这里。”米勒告诉我们,这些话是当时从医院出来之后她对妹妹说的,为了安慰妹妹,她隐藏了自己的恐慌,说了这样的话。在米勒看来,斯坦福大学的做法实在是太过讽刺。即便案件已经结束,他们还要虚伪地打着幌子,以纪念受害人的勇气为名来削弱受害人所遭受的痛苦。

在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的受害人,不仅无法宣泄自己的痛苦、诉说自己的遭遇,反而需要委曲求全,为了保全别人的未来而收起自己的痛苦。但米勒却勇敢地站了出来,通过《知道我的名字》告诉大众:被侵犯绝不是受害者的责任。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激发受害者们内心真正的勇气和希望。

(翻译:刘桑)

来源:卫报

原标题:Know My Name by Chanel Miller review – memoir of a sexual assaul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知道我的名字》:一部性侵回忆录

一直化名为艾米丽·多伊的斯坦福“精英学生”性侵案受害者公开了身份,讲出了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被侵犯绝不是受害者的责任”。

2019年9月,斯坦福“精英学生”性侵案件的受害人香奈儿·米勒在时隔四年之后首次对外公开了真实姓名和照片 图片来源:Ali Smith/The Guardian

本来这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一个与现实完全不一样的故事。有关于女性受到暴力侵害的事件早已经是屡见不鲜。一个女孩在同学聚会上受到侵犯,恐慌而迷茫地穿行在医院和警察局,还要接受法医的鉴定:你喝了多少酒?你为什么要去参加那个聚会?你和你男朋友的交往关系稳定吗?一系列盘问下来,她感到愈加迷茫,开始进一步反观自身。接着,或许她就会放弃控诉,而法官也很宽宏大量。侵犯你的人很快就开始继续他的生活,自由自在地行走在权力的殿堂。而你被灌输的却是,要相信体制,相信国家。

然而,有时候,某些事实会让你获得更多看似公正的对待。2015年1月的一个晚上,当时20岁的斯坦福学生布罗克·特纳(Brock Turner)参加完学校的派对,醉酒之后在会场外一辆垃圾车的后面强奸了一名因醉酒而不醒人事的女子。在这场震惊全美的斯坦福“精英学生”性侵案中,22岁刚从大学毕业的被害人一直以化名艾米丽·多伊(Emily Doe)示人,她当时面临这样几个事实。其一,特纳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并且是一名游泳健将。因为媒体对于这起“斯坦福游泳明星性侵案”的持续高度关注,受害人被强奸的法医证据得以被快速处理和调查,因而,她的控诉也就免于无疾而终,不像其他成千上百万个女孩,有着同样的遭遇却因得不到关注而被时光冲淡遗忘。其二,这起性侵事件有两名目击者。当时正好有两位男性研究生骑车经过案发现场,他们赶走了特纳,并愿意为受害人作证。其三,2016年3月,特纳被判处袭击和意图强奸等3项罪名,那时已经23岁的受害人对此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写下了一封长达7000多字的声明,并当庭控诉施暴者的罪行和对法院判决的不满。同年6月,Buzzfeed刊登了这份声明,其一周点击量达到了1500万次,该案件再次引发大众的关注。

与此同时,这份声明还受到了众议院的关注,女议员大声朗读这份声明以示抗议;作为回应,加州政府修改了有关性侵的法律以保护受害人。这份声明的开场白经常被人引用:“你不认识我,但你却侵犯了我,所以我们今天会在这里。”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份声明的时候,还有另外两句话引发了我(指本文作者Rebecca Liu)的思考:“有时候,我告诉自己,如果那一晚我没有出门,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是很快我又意识到,这一切仍然会发生,只不过是发生在另一个女孩身上。”一个23岁的年轻女孩在此反思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残酷暴行是如此随机。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香奈儿·米勒与《知道我的名字》封面

今年9月,一直以化名“Emily Doe”出现的受害人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她的真实姓名是香奈儿·米勒(Chanel Miller),现在是生活并居住在加州的华裔艺术家兼作家。现年27岁的米勒在她的新书《知道我的名字》(Know My Name)中回顾了她亲身经历的这起备受瞩目的性侵案。在宣判后的三年里,她收集了法庭笔录和案件审理期间被扣留的证人证词,作为这本回忆录的素材和依据。米勒在书中描写了她对于过去这几年生活的思考,并探讨了她对于现行性侵案件处理体系的看法,这个体系包括警察、法院,以及这起案件中涉及到的大学。表面上看似是为了寻求客观真相的法庭审讯,变成了一场谁的陈述最能博得同情谁就获胜的辩论。面对潜在的诉讼,校方最初站出来表示支持,随后却也转变了态度。米勒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这些看似中立的面孔,在衡量涉事双方所遭受的痛苦时,具有怎样高度的主观性。他们的衡量标准不在于痛苦的程度本身,而是谁的痛苦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这本书的书名宣告了作者强烈的自我立场和个人态度,而这个方面是自案件发生以来从未得到真正关注和肯定过的。2015年1月,米勒在圣克拉拉谷医疗中心(Santa Clara Valley Medical Centre)醒来时,病床边站着一名警察和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她能够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情,是那一天晚上和妹妹一起走出联谊会会堂。从那时起,她的人生好像就不再是自己的了。在医疗中心,一片茫然的她被告知自己可能遭受了性侵,并被要求在一大堆文件上签名,表示同意自己立即接受检查。十天之后,她在工作时无意间浏览到网上的一篇文章,才得知自己遭遇的全部经过。那篇文章中写道,特纳是前途光明的“奥运会苗子”,而米勒只是一个“没有意识的女子”。她还说,这样的“差别对待”延续到了法庭上。在特纳的游泳教练和前女友们的证词中,这位斯坦福精英的前途无量,及其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痛苦都被放大。另一方面,焦点指向了被害人,人们质疑她不该在案发当晚喝醉,以至于在人类的性本能面前,她没有充分地保护好自己。米勒在书中写道:“他的故事包括他的童年、教育、暑假打工和恋爱关系,而我的故事仅仅只是一个失去意识、醉倒的女人。”

这本书还揭示了一些外界看不到的东西。米勒回忆道,案件的审判被一再推迟,这使得她的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恢复正常,也使得她在遭受袭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反复感到痛苦和恐惧,她不得不通过艺术课、参加喜剧剧团等方式来恢复自我意识,重建自己的生活。在这期间,每一次出席法庭,米勒都不得不再一次面对那个侵犯了她的罪人。在这整个过程中,米勒也深刻地意识到,性侵犯受害人需要更多的指引和帮助才能真正维护自身的利益。当时,米勒同意对特纳提起诉讼,于是她在出院后就漫不经心地给警察打了个电话。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做意味着什么,还以为这就“相当于签了一份请愿书”。一年半以后,米勒和一位缓刑犯监督官沟通关于特纳的判决时,被混淆了拘留和监禁的概念(拘留通常是针对那些等待审批或者刑期较短的犯人,而监禁则往往针对那些因犯严重罪行而刑期较长的罪犯)。她确信警察曲解了她的陈词,淡化了她所表达的痛苦,进而向法庭申请了对特纳做出短期拘留的判决。

2016年,斯坦福性侵案的罪犯布洛克·特纳被释放,自宣判到出狱,他只在监狱呆了3个月 图片来源:Dan Honda/AP

2016年,米勒的声明一经发表就震惊了读者。她怀着巨大的愤怒和对于那些需要支持的人们的同情心,以其清晰的嗓音痛斥法庭的宣判。这不仅仅只是她的故事,也是其他众多性侵犯受害者的故事。米勒回忆说,她收到了数千封女性的来信,她们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她的回忆录中,她同样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与其他有着相同遭遇的人的感受交融在一起,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当特纳的审判结束时,米勒觉得自己仿佛爬上了一座正义的高山,那是许多受害人无法攀登的高峰。她感到疲惫不堪,想象着自己往山下看,“我想象着那些心怀期待的受害者们,抬起头向你挥手欢呼。我能对她们说些什么呢?这个体制的存在并不是为了保障我们的权益。”现行的体制让受害者们退回来反省自身,被困在自我的痛苦遭遇中无法突破,而《知道我的名字》却开创了一个空间,让这些有着共同遭遇的受害人可以安放她们的痛苦,并获得其他人的支持。

米勒在书中最后的几个章节里讨论了反性骚扰运动,并列举了该运动所取得的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时刻: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事件、美国体操性侵案、福特教授(Christine Blasey Ford)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选人卡瓦诺涉嫌性侵事件听证会上的证词等。米勒强调,当我们在倾听这些受害人的故事时,要让她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所受的伤害和愤怒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不应该先发制人地把她们束缚在自身的遭遇中,并企图让其自我消化。

在最后,米勒写道,斯坦福大学同意为铭记米勒的遭遇而建造一块警示牌,并提议在警示牌上写道:“我就在这里,我很好;一切都很好,我就在这里。”米勒告诉我们,这些话是当时从医院出来之后她对妹妹说的,为了安慰妹妹,她隐藏了自己的恐慌,说了这样的话。在米勒看来,斯坦福大学的做法实在是太过讽刺。即便案件已经结束,他们还要虚伪地打着幌子,以纪念受害人的勇气为名来削弱受害人所遭受的痛苦。

在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的受害人,不仅无法宣泄自己的痛苦、诉说自己的遭遇,反而需要委曲求全,为了保全别人的未来而收起自己的痛苦。但米勒却勇敢地站了出来,通过《知道我的名字》告诉大众:被侵犯绝不是受害者的责任。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激发受害者们内心真正的勇气和希望。

(翻译:刘桑)

来源:卫报

原标题:Know My Name by Chanel Miller review – memoir of a sexual assaul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