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民营旅游经济分析报告(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民营旅游经济分析报告(下)

旅游经济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复苏力量,需要迎接挑战,根据穿越周期的行业特点,精准分析趋势,将挑战化为机会,为经济增长率先做出贡献。

文|新旅界  魏翔

编者按:当下,旅游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产品供给由稀缺转为过剩,资源为王让位于产品能力为王,游客需求从单一化转向个性化、多样化和细分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化、精细化的趋势,为了满足旅游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投入更多精力,对旅游产业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

为此,新旅界推出《旅界专研》栏目,甄选专业智库、领军企业、行业大咖等机构或个人的研究成果,以期搭建行业智力交流的平台,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蓄力。本期专研为《中国民营旅游经济分析报告》,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遭遇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旅游经济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复苏力量,需要迎接挑战,根据穿越周期的行业特点,精准分析趋势,将挑战化为机会,为经济增长率先做出贡献。本报告拟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分析研究。

典范引例

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民营旅游经济最兴旺发达的地区。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共有93家企业入围,这是浙江连续20年在这一榜单上上榜企业数量位列第一。早在2004年浙江省政府就提出《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在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结构、推进民营企业创新、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对民营企业服务和监管等方面推出重大举措。浙江一直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优化营商环境、处理政商关系上也不遗余力,其先进经验也成为全国范本。

同时,浙江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据浙江省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8年浙江省共接待游客6.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7%,占全国旅游总人次的比例约为12%。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国旅游总收入比例约为16.8%。

浙江海宁南关厢老街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调研时,发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讲话。自此,浙江又进一步加快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两山”重要思想在浙江历经了形成、发展和实践的辉煌历程。

浙江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现实样本。因此,研究和总结“美丽中国浙江样本”,对各地激活和支持民营旅游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1年,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曾调研撰写《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时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的杜江认为,浙江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边缘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创新,比如发达的民营经济使浙江旅游业具备了市场化程度高、融合度高和开放度高的特征,浙江模式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如今又一个十年即将过去,当大家回顾旅游业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重新审视民营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时,我们认为“浙江样本”的发展动向依然值得参考重视。

进入2018年,民营资本早已牢固成为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坚实主体,发端于浙江本土的开元、宋城、横店、中景等诸多著名旅游民企品牌璀璨夺目,政通人和。尽管面对着中美贸易冲突加剧、内地经济放缓的不利宏观周期影响,这些“浙江样本”审时度势、胆大心细、果断转型,彰显出浙商的自律、勤奋、务实和灵活等传统特质。

以规模优先战略,拥抱全球资本市场

尽管早在2013年,开元酒店已将旗下5家自持物业的酒店房产资产打包,通过REITs(产权信托投资基金)方式在证券市场曲线达到上市目标。2018年8月23日,开元酒店继续直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在2019年3月11日顺利挂牌交易(股票代码:1158.HK)。开元团队以全面拥抱资本市场的姿态,终于圆了坚持十四年的上市梦。

回顾开元酒店冲击资本市场跌跌撞撞的历程,其中的关键词除了“坚持”,便是“规模”。开元酒店于1988年在杭州市成立,截至2018年12月31日,开元旗下拥有169家已签约待开业酒店,预计于未来5年内开业。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指标,可以看到开元酒店近三年的公司营收增长较为平缓,净利润增速却持续加大,公司2018年前8个月的净利润增速同比2017年增加25%左右,开元酒店解释为经营和管理的酒店数量不断增加所致。

数据显示,最近三年开元酒店的数量与客房数量确实实现了大幅增长。2015年,开元酒店拥有或管理的酒店数量为65家,客房总数达1.7万间,截至2018年8月末,开元酒店的数量已达140家,拥有客房规模总数则超过3万间。但是,开元酒店的市场布局策略仍较其它酒店集团更为保守,其近六成的酒店都在浙江省内,剩余部分酒店大多落子于二三线城市,仅有7家酒店位于一线城市、42家酒店位于新一线城市(取自《北京商报》报道数据)。规模发展战略可谓是开元酒店成功上市、突出重围的利器,但如何从下沉深耕区域转型为稳步布局全国,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仍然对开元团队前景存疑,该公司自H股上市后股价持续至今都处在“破发”的状态或为这类负面情绪的表征。

开元酒店(图片来源:开元酒店官网)

尽管已坐拥5家上市公司资源,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永安在2019年的新年献词里表示,刚刚过去的2018年外部环境“极不平静,前行路上异常艰辛”“一年来,我们逆水行舟,迎难而上”。根据横店影视2018年年报披露,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27.24亿元,较2017年的25.18亿元微增8.22%,但净利润却出现了严重的下滑,而且是与商誉减值等无关的业务性下滑。对比另一则横店官方公布的业务数据,截至2018年底,横店影视城全年接待剧组415个,业务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同时,横店影视已有305家直营影城,院线直营票房收入跻身全国三强。不难体会到,对进入资本市场驰骋的文旅民企而言,规模优先战略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横店影视的电影放映业务不挣钱很大可能性与影院规模扩张过猛有关,甚至有媒体推算出来“横店影院每卖出一张票赔本0.6元”的判断。

轻、重资产混搭输出管理扎实耕耘目标细分市场客群

杭州宋城从57亩地的观光景区起家,探索出以“文化演艺+主题公园”的轻、重资产混搭输出管理的经营模式,顺理成章地将门票售卖和现场演艺打造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收入和利润来源。根据该公司2018年年报披露,杭州宋城目前押注在重资产项目上的资金已经超过50亿元,围绕重资产项目的建设运营,宋城演艺分别出品了包括《宋城千古情》、《三亚千古情》、《丽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桂林千古情》等演出剧目,除外还有西安、上海、张家界、佛山、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以及升级版的西塘演艺谷等项目仍在规划之中,未来几年亦将陆续推向市场。杭州宋城的深耕付出没有白费,年报数据显示,宋城演艺2018年实现营收32.1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12.8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0.57%。

《九寨千古情》(图片来源:宋城演艺官网)

乌镇景区总裁陈向宏领衔的中景团队则在内地度假旅游市场开展类似的业务创新探索。这支致力于成为中国顶级度假目的地景区供应商和运行商的本土团队源起浙江桐乡,若按第一个重资产项目乌镇景区起算,核心团队成员均已深耕中国旅游景区行业超过20年时间。除了众所周知的业界绩优标杆项目浙江乌镇、北京古北水镇以外,中景团队还独立实施着广东开平世界文化遗产雕楼和赤坎古镇项目、贵州遵义乌江村旅游扶贫项目、浙江濮院时尚古镇项目、海宁盐官音乐小镇项目、江苏宜兴茗岭窑湖小镇和山东济南章丘明水古城项目等大型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业务版图仍在持续拓展之中。

此外,中景集团还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整合资源、强强联合,在2018年成功摘得拥有甲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的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控股权,从而逐步建成汇集咨询规划、创意设计、资源整合、施工管理、业态招商、目的地景区运行营销等多个业务板块,全程打通旅游景区全产业链的高水平专业景区建设管理公司。此外,该团队倾力六年持续打造的乌镇戏剧节,一方面不断为“小镇青年”群体引入国际顶级水平剧目,另一方面还积极帮扶促进中国当代戏剧新格局和青年力量的崛起,催生出的“文化乌镇”现象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戏剧领域里引人注目的新名片。

坚定不移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在《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里曾指出,在构成浙江模式的市场基础、企业发展、政府作为、产品开发、目的地营销、人才培养、区域合作、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等核心要素中,市场机制是绕不过去的关键。因此,通过社会分工将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人去做最符合市场机制的特点,这也进一步引发我们对旅游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剥离发展趋势的关注和思考。中景集团运营的乌镇和古北水镇两个景区在国内率先实施了“两权分离”机制,两个大型重资产项目在陈向宏团队的专业运营管理下,均激发出持久强劲的市场活力,也为掌控景区资产的股东们实现了长期稳定的收益。

此外,民营旅游经济在追求百年老店品牌、实现管理基因稳健传承的过程中,一直面临代际差异与时代更替的双重困扰。在数十年冲击上市的历程中,开元品牌创始人陈妙林坚持主导推进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举动,在骨干人员流动性高、价格竞争激励的酒店行业里显现出相当积极的示范意义。2017年8月,陈妙林辞去开元集团董事长职务,之后企业并没有交棒给其家人,而是托付给职业经理人。同时,开元团队按照战略规划,上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拿出更多的股权用于激励中高层管理骨干,以稳定团队的中坚力量长期服务企业发展。同时,开元酒店此次通过H股认购出让超过10%的公司股份,引入旅游业巨头携程旅行网和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团同时作为基石投资者,加之该公司早期还吸引了凯雷资本担任公司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家一系列的行动都展示出他们正敞开胸怀,引入资本工具完善公司治理,从而有效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不遗余力支持民营旅游经济

浙江各级政府始终很重视民营旅游企业的发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浙江旅游局就积极采取措施,发挥民营资本在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作用,建立旅游投资项目储备库,每年精选旅游项目举办招商洽谈会和推介会,各级政府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对民营资本除有特别要求的大型项目外,都实行备案制。

经过多年的运作,浙江旅游业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的机制。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了浙江旅游业。例如,宋城集团1995年投资约6亿元,建设了杭州宋城景区,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宋代文化主题乐园。2000年,万向集团8亿元投资千岛湖旅游开放项目,这是民营资本最早介入著名自然景区开放的案制之一。

2001年,浙江出台《浙江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对旅游景区、景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

《意见》要求浙江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民间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

对旅游开发最为关键的土地政策、融资渠道、目的地宣传方面,浙江政府给予了空前的支持。例如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可通过出让、租赁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一次性金额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可按评估确认价的80%缴纳;一次性缴纳确有困难的,可分期付款,一般在3年内缴清;有特殊困难的,可在5年内缴清。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按年缴纳。

融资方面,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成长性高的优势骨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支持并鼓励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企业、大集体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选择部分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优先列入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国债的支持。组建投资担保公司,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探索旅游产业新的融资方式。

目的地营销宣传方面,浙江政府也不遗余力,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旅游精品、名牌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广开宣传促销渠道,不断提高浙江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要积极宣传浙江旅游的整体形象。在加强政府宣传促销的同时,引导和帮助旅游企业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宣传促销机制。支持省内的主要国际和国内旅行社在主要客源国家和全国建网布点,拓展国际和国内市场。”

此外,浙江还是最早提出“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省份之一,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浙江之旅”旅游信息网,提供优质的旅游信息服务。并利用会展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发展。积极申办、组织各种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展览、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借势造市,形成良好的旅游效应。对重大的旅游节庆活动,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法,使其逐步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和运作。

《意见》的出台,极大鼓励了民营企业发展旅游、做大旅游的热情,浙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民营经济由此紧密结合在一起。一些民营企业把进入旅游业做为扩张的机遇,对旅游资源进行储备和开放。除了以旅游为主业的旅游集团,不少跨界旅游的企业也在当时就开始涌现。如横店集团的影视旅游城,在2001年加大投资旅游接待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能力,到2015年,横店影视城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广厦集团、南都集团等一批浙江民营企业也在当时跨界旅游业。

市场做不好的 政府积极做为

发展旅游业,除了政策松绑,引导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外,对于一些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环节,政府需要发挥主导性作用,例如对旅游至关重要的环境保护、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消费环境的维护等。

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改善自然环境、保护文化资源这两项工作,很难完全交给市场来主导,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从2002年开始,浙江省相继开展了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这在当时是领先全国的。2003年,浙江省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省,非遗保护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率先开展非遗大普查、率先颁发非遗保护的地方法规、率先出台省级非遗保护发展规划……浙江首开全国诸多先河,创造了非遗普查的“浙江模式”、非遗名录的“浙江现象”和非遗保护的“浙江经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共有9项上榜,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并一举创下了国遗项目申报“四连冠”。

截至2018年底,浙江有21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6位国遗传承人,均居全国首位。浙江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10项,这个数字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浙江省县级以上综合非遗馆有127座,年访问人数超过1150万人,县级以上专题非遗馆276座,年访问人数2270万人,此外还有乡镇级、村级非遗展示馆(场所)1026座。

非遗等文化资源有力的支撑了浙江旅游业的发展

在环境保护方面,浙江也一直不遗余力。2013年底,面对低小散产业排污肆虐、水环境日益恶劣的境况,浙江以“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引,在多年实施“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基础上,作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打响一场规模和力度空前的治水攻坚战,以水环境治理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据统计,2014年到2015年,浙江全面开展“清三河”,消灭垃圾河6500千米,完成黑河臭河整治5100千米;2016年,全省超额完成1亿立方米的年度清淤任务。3年多来,全省累计建成城镇污水管网 11625 千米,完成23137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调减生猪存栏800余万头,六大重污染行业得到有效整治……到2016年底,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由32个削减至6个;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达77.4%,比2013年增加13.6个百分点。昔日垃圾河变身天然游泳场,水清岸绿的儿时记忆重现眼前。

总的来看,旅游业是经济产业,在产品层面应由市场来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如旅游产品的开发、产品模式打造、项目投资及运营,以及产品创新、迭代升级等,民营旅游企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可以大大促进市场资源优化、优胜劣汰。浙江早在2001年就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有十分需要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良好的交通及基础设施等,在这些方面,难以完全交给市场来解决,政府需要积极作为,浙江各级政府在这些方面也高瞻远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政府、市场各司其职,多方面因素的合力,共同造就了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本。

对策和建议

对于民营旅游企业,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政策和市场。1978年-1998年的政策松绑为民营旅游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环境,1998年-2012年国内旅游市场飞速膨胀,民营旅游企业迎来大发展。2012年后,由于市场需求逐渐转变,传统红利消失,新需求催生了百花齐放的新产品和新模式,同时未能顺应市场变化的企业面临淘汰压力。

因此,支持民营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落脚点,还应以落在扫清政策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培育引导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消费市场,尤其是引导新型旅游业态的发展。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引进民营企业投资当地旅游业时,地方政府应恪守契约精神。不要随意变更合同条款,不要以政府换届为借口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在旅游招商、项目招投标中,不设置企业主体性质的门槛,对国营、民营资本应一视同仁。

第二,清除新兴旅游业态的政策障碍。举例来说,当下新兴的旅游消费类型,民宿、共享住宿、定制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无一不面临着或多或少的政策障碍,如民宿和共享住宿在经营资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公安联网、税务等方面,需要各地方出台相应管理规定,使其合法化。定制游领域也存在定制师身份认证问题,以及后续出现纠纷如何划定责任等问题。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均需要相应的标准,使产品更方便推广和引导消费者预期。

第三,便利化新兴景区的土地政策。如生态农庄、亲子农场、田园综合体、研学基地、露营乐园、工业旅游、康养小镇、户外运动基地等新景区业态,传统的圈地搞建设、大拆大建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应建立更加便利化的土地供应政策,提供灵活多样的土地供应模式。如探索点状供地、弹性供地、集体用地灵活进行旅游开发等新模式,有助于大幅降低新兴景区开投资建设门槛,并催生更多景区新模式,激活新兴消费市场。

第四,加强民营企业财政支持。对于符合旅游供给侧改革大趋势的民营旅游企业,应给予一定财政支持,例如税收减免、奖励补贴。还可采取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参与新兴旅游业态的投融资,降低这部分中小民营旅游企业的融资成本,加速当地新兴旅游业务的成长。

第五,丰富中小民营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民营旅游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基金、私募、票据等多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对于缺少抵押品的民营旅游企业,探索创新信贷支持方式。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金融扶持。

第六,维护中高端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游客旅游消费信心。消费升级趋势下,游客对中高端旅游产品需求旺盛,如高端酒店、高端温泉滑雪线路或度假村、极地旅游等高价旅游线路、高端旅游购物场所等。对于这类产品,政府应加强监管产品质量,守好品质底线,重视消费者投诉及反馈,避免再次出现“五星级酒店脏杯子”事件,打击旅游经营者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树立游客中高端旅游的消费信心,打消旅游消费后顾之忧,确保旅游消费升级平稳有序推进。

第七,对于传统旅游市场领域,应引导市场有序优胜劣汰,淘汰旅游“落后产能”。尤其是在传统旅游市场的竞争压力下,一部分企业会通过“不合理低价游”、不合理的预售政策、宰客欺客、强买强卖、“天价鱼”、“天价翡翠”等形式进行旅游消费欺诈,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破坏消费信心,侵占其他健康、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的生存空间。政府在这方面要加强做为,认真进行制度设计防范于未然,取代“非曝光不知情”的迟滞反应,使传统旅游市场“落后产能”有序出清。

第八,强化民营旅游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旅游作为服务行业、体验经济的代表,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最终体验。尤其是在新兴旅游业态中,跨界融合十分普遍,专业技能要求各不相同,旅游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瓶颈。建议政府引导搭建旅游院校与民营企业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桥梁和纽带。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旅游职业技能学校、行业培训班等。民营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在职称评定、参与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第九,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等旅游民间组织的成长。在维护行业共同利益,遏制行业恶性竞争,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监管方面,行业协会有巨大的发挥空间。政府和协会应多沟通交流,并鼓励各旅游细分领域、新兴业态的民间组织成长。借助民间组织的力量,共同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第十,加强规划和区域综合协调。在区域和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和生活空间布局等方面,充分考虑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公共旅游休闲的空间需求。通过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将当地打造成为可居、可游、可赏、可购、可吃、可娱的理想生活区域。

作者简介:魏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王薪宇,新旅界媒体中心总经理。罗迪,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原文发表于《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9)》

参考文献请查看《旅界专研 | 中国民营旅游经济分析报告(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民营旅游经济分析报告(下)

旅游经济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复苏力量,需要迎接挑战,根据穿越周期的行业特点,精准分析趋势,将挑战化为机会,为经济增长率先做出贡献。

文|新旅界  魏翔

编者按:当下,旅游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产品供给由稀缺转为过剩,资源为王让位于产品能力为王,游客需求从单一化转向个性化、多样化和细分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化、精细化的趋势,为了满足旅游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投入更多精力,对旅游产业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

为此,新旅界推出《旅界专研》栏目,甄选专业智库、领军企业、行业大咖等机构或个人的研究成果,以期搭建行业智力交流的平台,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蓄力。本期专研为《中国民营旅游经济分析报告》,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遭遇了较大的压力和挑战。旅游经济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复苏力量,需要迎接挑战,根据穿越周期的行业特点,精准分析趋势,将挑战化为机会,为经济增长率先做出贡献。本报告拟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分析研究。

典范引例

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民营旅游经济最兴旺发达的地区。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共有93家企业入围,这是浙江连续20年在这一榜单上上榜企业数量位列第一。早在2004年浙江省政府就提出《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在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结构、推进民营企业创新、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对民营企业服务和监管等方面推出重大举措。浙江一直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优化营商环境、处理政商关系上也不遗余力,其先进经验也成为全国范本。

同时,浙江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据浙江省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2018年浙江省共接待游客6.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7%,占全国旅游总人次的比例约为12%。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国旅游总收入比例约为16.8%。

浙江海宁南关厢老街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调研时,发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讲话。自此,浙江又进一步加快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两山”重要思想在浙江历经了形成、发展和实践的辉煌历程。

浙江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现实样本。因此,研究和总结“美丽中国浙江样本”,对各地激活和支持民营旅游经济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1年,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曾调研撰写《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时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的杜江认为,浙江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边缘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创新,比如发达的民营经济使浙江旅游业具备了市场化程度高、融合度高和开放度高的特征,浙江模式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如今又一个十年即将过去,当大家回顾旅游业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重新审视民营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时,我们认为“浙江样本”的发展动向依然值得参考重视。

进入2018年,民营资本早已牢固成为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坚实主体,发端于浙江本土的开元、宋城、横店、中景等诸多著名旅游民企品牌璀璨夺目,政通人和。尽管面对着中美贸易冲突加剧、内地经济放缓的不利宏观周期影响,这些“浙江样本”审时度势、胆大心细、果断转型,彰显出浙商的自律、勤奋、务实和灵活等传统特质。

以规模优先战略,拥抱全球资本市场

尽管早在2013年,开元酒店已将旗下5家自持物业的酒店房产资产打包,通过REITs(产权信托投资基金)方式在证券市场曲线达到上市目标。2018年8月23日,开元酒店继续直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在2019年3月11日顺利挂牌交易(股票代码:1158.HK)。开元团队以全面拥抱资本市场的姿态,终于圆了坚持十四年的上市梦。

回顾开元酒店冲击资本市场跌跌撞撞的历程,其中的关键词除了“坚持”,便是“规模”。开元酒店于1988年在杭州市成立,截至2018年12月31日,开元旗下拥有169家已签约待开业酒店,预计于未来5年内开业。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指标,可以看到开元酒店近三年的公司营收增长较为平缓,净利润增速却持续加大,公司2018年前8个月的净利润增速同比2017年增加25%左右,开元酒店解释为经营和管理的酒店数量不断增加所致。

数据显示,最近三年开元酒店的数量与客房数量确实实现了大幅增长。2015年,开元酒店拥有或管理的酒店数量为65家,客房总数达1.7万间,截至2018年8月末,开元酒店的数量已达140家,拥有客房规模总数则超过3万间。但是,开元酒店的市场布局策略仍较其它酒店集团更为保守,其近六成的酒店都在浙江省内,剩余部分酒店大多落子于二三线城市,仅有7家酒店位于一线城市、42家酒店位于新一线城市(取自《北京商报》报道数据)。规模发展战略可谓是开元酒店成功上市、突出重围的利器,但如何从下沉深耕区域转型为稳步布局全国,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仍然对开元团队前景存疑,该公司自H股上市后股价持续至今都处在“破发”的状态或为这类负面情绪的表征。

开元酒店(图片来源:开元酒店官网)

尽管已坐拥5家上市公司资源,横店集团董事长徐永安在2019年的新年献词里表示,刚刚过去的2018年外部环境“极不平静,前行路上异常艰辛”“一年来,我们逆水行舟,迎难而上”。根据横店影视2018年年报披露,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27.24亿元,较2017年的25.18亿元微增8.22%,但净利润却出现了严重的下滑,而且是与商誉减值等无关的业务性下滑。对比另一则横店官方公布的业务数据,截至2018年底,横店影视城全年接待剧组415个,业务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同时,横店影视已有305家直营影城,院线直营票房收入跻身全国三强。不难体会到,对进入资本市场驰骋的文旅民企而言,规模优先战略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横店影视的电影放映业务不挣钱很大可能性与影院规模扩张过猛有关,甚至有媒体推算出来“横店影院每卖出一张票赔本0.6元”的判断。

轻、重资产混搭输出管理扎实耕耘目标细分市场客群

杭州宋城从57亩地的观光景区起家,探索出以“文化演艺+主题公园”的轻、重资产混搭输出管理的经营模式,顺理成章地将门票售卖和现场演艺打造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收入和利润来源。根据该公司2018年年报披露,杭州宋城目前押注在重资产项目上的资金已经超过50亿元,围绕重资产项目的建设运营,宋城演艺分别出品了包括《宋城千古情》、《三亚千古情》、《丽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桂林千古情》等演出剧目,除外还有西安、上海、张家界、佛山、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以及升级版的西塘演艺谷等项目仍在规划之中,未来几年亦将陆续推向市场。杭州宋城的深耕付出没有白费,年报数据显示,宋城演艺2018年实现营收32.1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12.8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0.57%。

《九寨千古情》(图片来源:宋城演艺官网)

乌镇景区总裁陈向宏领衔的中景团队则在内地度假旅游市场开展类似的业务创新探索。这支致力于成为中国顶级度假目的地景区供应商和运行商的本土团队源起浙江桐乡,若按第一个重资产项目乌镇景区起算,核心团队成员均已深耕中国旅游景区行业超过20年时间。除了众所周知的业界绩优标杆项目浙江乌镇、北京古北水镇以外,中景团队还独立实施着广东开平世界文化遗产雕楼和赤坎古镇项目、贵州遵义乌江村旅游扶贫项目、浙江濮院时尚古镇项目、海宁盐官音乐小镇项目、江苏宜兴茗岭窑湖小镇和山东济南章丘明水古城项目等大型休闲度假目的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业务版图仍在持续拓展之中。

此外,中景集团还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整合资源、强强联合,在2018年成功摘得拥有甲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的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控股权,从而逐步建成汇集咨询规划、创意设计、资源整合、施工管理、业态招商、目的地景区运行营销等多个业务板块,全程打通旅游景区全产业链的高水平专业景区建设管理公司。此外,该团队倾力六年持续打造的乌镇戏剧节,一方面不断为“小镇青年”群体引入国际顶级水平剧目,另一方面还积极帮扶促进中国当代戏剧新格局和青年力量的崛起,催生出的“文化乌镇”现象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戏剧领域里引人注目的新名片。

坚定不移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在《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里曾指出,在构成浙江模式的市场基础、企业发展、政府作为、产品开发、目的地营销、人才培养、区域合作、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等核心要素中,市场机制是绕不过去的关键。因此,通过社会分工将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人去做最符合市场机制的特点,这也进一步引发我们对旅游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剥离发展趋势的关注和思考。中景集团运营的乌镇和古北水镇两个景区在国内率先实施了“两权分离”机制,两个大型重资产项目在陈向宏团队的专业运营管理下,均激发出持久强劲的市场活力,也为掌控景区资产的股东们实现了长期稳定的收益。

此外,民营旅游经济在追求百年老店品牌、实现管理基因稳健传承的过程中,一直面临代际差异与时代更替的双重困扰。在数十年冲击上市的历程中,开元品牌创始人陈妙林坚持主导推进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举动,在骨干人员流动性高、价格竞争激励的酒店行业里显现出相当积极的示范意义。2017年8月,陈妙林辞去开元集团董事长职务,之后企业并没有交棒给其家人,而是托付给职业经理人。同时,开元团队按照战略规划,上市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拿出更多的股权用于激励中高层管理骨干,以稳定团队的中坚力量长期服务企业发展。同时,开元酒店此次通过H股认购出让超过10%的公司股份,引入旅游业巨头携程旅行网和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团同时作为基石投资者,加之该公司早期还吸引了凯雷资本担任公司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家一系列的行动都展示出他们正敞开胸怀,引入资本工具完善公司治理,从而有效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不遗余力支持民营旅游经济

浙江各级政府始终很重视民营旅游企业的发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浙江旅游局就积极采取措施,发挥民营资本在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作用,建立旅游投资项目储备库,每年精选旅游项目举办招商洽谈会和推介会,各级政府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对民营资本除有特别要求的大型项目外,都实行备案制。

经过多年的运作,浙江旅游业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的机制。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了浙江旅游业。例如,宋城集团1995年投资约6亿元,建设了杭州宋城景区,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宋代文化主题乐园。2000年,万向集团8亿元投资千岛湖旅游开放项目,这是民营资本最早介入著名自然景区开放的案制之一。

2001年,浙江出台《浙江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对旅游景区、景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产业”。

《意见》要求浙江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民间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

对旅游开发最为关键的土地政策、融资渠道、目的地宣传方面,浙江政府给予了空前的支持。例如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可通过出让、租赁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一次性金额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可按评估确认价的80%缴纳;一次性缴纳确有困难的,可分期付款,一般在3年内缴清;有特殊困难的,可在5年内缴清。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按年缴纳。

融资方面,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成长性高的优势骨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支持并鼓励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企业、大集体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选择部分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优先列入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国债的支持。组建投资担保公司,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探索旅游产业新的融资方式。

目的地营销宣传方面,浙江政府也不遗余力,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旅游精品、名牌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广开宣传促销渠道,不断提高浙江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要积极宣传浙江旅游的整体形象。在加强政府宣传促销的同时,引导和帮助旅游企业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宣传促销机制。支持省内的主要国际和国内旅行社在主要客源国家和全国建网布点,拓展国际和国内市场。”

此外,浙江还是最早提出“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省份之一,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浙江之旅”旅游信息网,提供优质的旅游信息服务。并利用会展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发展。积极申办、组织各种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展览、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借势造市,形成良好的旅游效应。对重大的旅游节庆活动,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法,使其逐步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和运作。

《意见》的出台,极大鼓励了民营企业发展旅游、做大旅游的热情,浙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民营经济由此紧密结合在一起。一些民营企业把进入旅游业做为扩张的机遇,对旅游资源进行储备和开放。除了以旅游为主业的旅游集团,不少跨界旅游的企业也在当时就开始涌现。如横店集团的影视旅游城,在2001年加大投资旅游接待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能力,到2015年,横店影视城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广厦集团、南都集团等一批浙江民营企业也在当时跨界旅游业。

市场做不好的 政府积极做为

发展旅游业,除了政策松绑,引导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外,对于一些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环节,政府需要发挥主导性作用,例如对旅游至关重要的环境保护、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消费环境的维护等。

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而改善自然环境、保护文化资源这两项工作,很难完全交给市场来主导,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从2002年开始,浙江省相继开展了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这在当时是领先全国的。2003年,浙江省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省,非遗保护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率先开展非遗大普查、率先颁发非遗保护的地方法规、率先出台省级非遗保护发展规划……浙江首开全国诸多先河,创造了非遗普查的“浙江模式”、非遗名录的“浙江现象”和非遗保护的“浙江经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共有9项上榜,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并一举创下了国遗项目申报“四连冠”。

截至2018年底,浙江有21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6位国遗传承人,均居全国首位。浙江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10项,这个数字在全国也名列前茅。浙江省县级以上综合非遗馆有127座,年访问人数超过1150万人,县级以上专题非遗馆276座,年访问人数2270万人,此外还有乡镇级、村级非遗展示馆(场所)1026座。

非遗等文化资源有力的支撑了浙江旅游业的发展

在环境保护方面,浙江也一直不遗余力。2013年底,面对低小散产业排污肆虐、水环境日益恶劣的境况,浙江以“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指引,在多年实施“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基础上,作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国率先打响一场规模和力度空前的治水攻坚战,以水环境治理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据统计,2014年到2015年,浙江全面开展“清三河”,消灭垃圾河6500千米,完成黑河臭河整治5100千米;2016年,全省超额完成1亿立方米的年度清淤任务。3年多来,全省累计建成城镇污水管网 11625 千米,完成23137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调减生猪存栏800余万头,六大重污染行业得到有效整治……到2016年底,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由32个削减至6个;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达77.4%,比2013年增加13.6个百分点。昔日垃圾河变身天然游泳场,水清岸绿的儿时记忆重现眼前。

总的来看,旅游业是经济产业,在产品层面应由市场来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如旅游产品的开发、产品模式打造、项目投资及运营,以及产品创新、迭代升级等,民营旅游企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可以大大促进市场资源优化、优胜劣汰。浙江早在2001年就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有十分需要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良好的交通及基础设施等,在这些方面,难以完全交给市场来解决,政府需要积极作为,浙江各级政府在这些方面也高瞻远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政府、市场各司其职,多方面因素的合力,共同造就了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本。

对策和建议

对于民营旅游企业,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政策和市场。1978年-1998年的政策松绑为民营旅游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环境,1998年-2012年国内旅游市场飞速膨胀,民营旅游企业迎来大发展。2012年后,由于市场需求逐渐转变,传统红利消失,新需求催生了百花齐放的新产品和新模式,同时未能顺应市场变化的企业面临淘汰压力。

因此,支持民营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落脚点,还应以落在扫清政策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培育引导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消费市场,尤其是引导新型旅游业态的发展。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引进民营企业投资当地旅游业时,地方政府应恪守契约精神。不要随意变更合同条款,不要以政府换届为借口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在旅游招商、项目招投标中,不设置企业主体性质的门槛,对国营、民营资本应一视同仁。

第二,清除新兴旅游业态的政策障碍。举例来说,当下新兴的旅游消费类型,民宿、共享住宿、定制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无一不面临着或多或少的政策障碍,如民宿和共享住宿在经营资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公安联网、税务等方面,需要各地方出台相应管理规定,使其合法化。定制游领域也存在定制师身份认证问题,以及后续出现纠纷如何划定责任等问题。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均需要相应的标准,使产品更方便推广和引导消费者预期。

第三,便利化新兴景区的土地政策。如生态农庄、亲子农场、田园综合体、研学基地、露营乐园、工业旅游、康养小镇、户外运动基地等新景区业态,传统的圈地搞建设、大拆大建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应建立更加便利化的土地供应政策,提供灵活多样的土地供应模式。如探索点状供地、弹性供地、集体用地灵活进行旅游开发等新模式,有助于大幅降低新兴景区开投资建设门槛,并催生更多景区新模式,激活新兴消费市场。

第四,加强民营企业财政支持。对于符合旅游供给侧改革大趋势的民营旅游企业,应给予一定财政支持,例如税收减免、奖励补贴。还可采取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参与新兴旅游业态的投融资,降低这部分中小民营旅游企业的融资成本,加速当地新兴旅游业务的成长。

第五,丰富中小民营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民营旅游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基金、私募、票据等多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对于缺少抵押品的民营旅游企业,探索创新信贷支持方式。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金融扶持。

第六,维护中高端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游客旅游消费信心。消费升级趋势下,游客对中高端旅游产品需求旺盛,如高端酒店、高端温泉滑雪线路或度假村、极地旅游等高价旅游线路、高端旅游购物场所等。对于这类产品,政府应加强监管产品质量,守好品质底线,重视消费者投诉及反馈,避免再次出现“五星级酒店脏杯子”事件,打击旅游经营者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树立游客中高端旅游的消费信心,打消旅游消费后顾之忧,确保旅游消费升级平稳有序推进。

第七,对于传统旅游市场领域,应引导市场有序优胜劣汰,淘汰旅游“落后产能”。尤其是在传统旅游市场的竞争压力下,一部分企业会通过“不合理低价游”、不合理的预售政策、宰客欺客、强买强卖、“天价鱼”、“天价翡翠”等形式进行旅游消费欺诈,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破坏消费信心,侵占其他健康、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的生存空间。政府在这方面要加强做为,认真进行制度设计防范于未然,取代“非曝光不知情”的迟滞反应,使传统旅游市场“落后产能”有序出清。

第八,强化民营旅游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旅游作为服务行业、体验经济的代表,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最终体验。尤其是在新兴旅游业态中,跨界融合十分普遍,专业技能要求各不相同,旅游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瓶颈。建议政府引导搭建旅游院校与民营企业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桥梁和纽带。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旅游职业技能学校、行业培训班等。民营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在职称评定、参与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第九,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等旅游民间组织的成长。在维护行业共同利益,遏制行业恶性竞争,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监管方面,行业协会有巨大的发挥空间。政府和协会应多沟通交流,并鼓励各旅游细分领域、新兴业态的民间组织成长。借助民间组织的力量,共同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第十,加强规划和区域综合协调。在区域和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和生活空间布局等方面,充分考虑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公共旅游休闲的空间需求。通过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将当地打造成为可居、可游、可赏、可购、可吃、可娱的理想生活区域。

作者简介:魏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王薪宇,新旅界媒体中心总经理。罗迪,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原文发表于《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9)》

参考文献请查看《旅界专研 | 中国民营旅游经济分析报告(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