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科技日报:省级学科专家涉嫌抄袭,甩锅式回应更值得关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科技日报:省级学科专家涉嫌抄袭,甩锅式回应更值得关注

抄袭等学术不端事件屡有爆出,相较于此前的名校或更高头衔的涉事人而言,“潍坊学院”“省级学科专家”的头衔似乎并不够劲爆,但此事件中杨某及校方的回应,却暴露出许多比抄袭本身更值得深思的话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科技日报10月18日消息,近日,潍坊学院一省级学科专家杨某被曝抄袭。这几年,抄袭等学术不端事件屡有爆出,相较于此前的名校或更高头衔的涉事人而言,“潍坊学院”“省级学科专家”的头衔似乎并不够劲爆。但此事件中杨某及校方的回应,却暴露出许多比抄袭本身更值得深思的话题。

据举报者郝建杰在微博介绍,他发现自己被抄袭后,曾与杨洁联系。杨洁回复他称,这是委托中介组稿出的书。涉嫌抄袭的书名为《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诗经〉思想研究》(九州出版社,2018年8月版),从书名即可看出这是一本学术专著。一般而言,学术专著应为作者科研成果之体现,是作者研究心得和思想见解的体系化呈现,但这本“专著”竟然是“委托中介组稿”。如果说这是一本资料汇编或心灵鸡汤类畅销书,由所谓“中介”组稿,或许还可理解,但一本学术专著竟然由“中介”组稿,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以笔者浅见,即便此书中没有大量与郝建杰的博士论文重复之处,仅此假手于人的“中介组稿”行为,就足以判定该学者的科研伦理存在瑕疵。

在杨某甩锅“中介”不奏效之后,该校有工作人员疑似曾私下向郝建杰表示,郝建杰手中的是出版公司因为传输错误导致的“残书”,杨某手中另有一本有详细的页尾引注,引用注释和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因此,抄袭行为与杨某无关。该书究竟是否为“残书”,还有待查证。但如郝建杰所述确实,即便真是“残书”,这一调查结果也是难以服众的。据郝建杰披露,两书重复部分为29210字,占比约26.55%。即便书中有注释和参考文献,一本学术专著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内容来自同一本他人著作,而且这些相同的部分并非共同征引某些原始文献,这至少让该书的原创性打了很大折扣。

世界上的任何错误总能找到原因,修正错误,走向正确的方法则是认真查找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改正,而不是把原因或所谓的“原因”当作拒绝批评和改正的借口。从这个意义上说,涉事人和有关方面对待学术不端的态度,有时候比学术不端本身更值得关注。这是因为,一次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意味着为千万次错误埋下了种子。管理部门的不闻不问甚至曲意维护,又不啻于为这些错误的种子施肥浇水,促使其“茁壮成长”。一个科研人员的抄袭行为,损害的是被抄袭人的权益,如果及时发现、认真整改,或能起到对抄袭者和其他人的警示教育作用,推动学风健康发展;如果听之任之或出于各种原因包庇护佑,那么,破坏的就是学术伦理和学术生态。而生态一旦损害,修复起来远比纠正一起学术不端要难得多。

潍坊学院的学术委员会负责人对此次事件表达了学术不端持零容忍的态度,这是值得肯定的姿态。不过,零容忍不但要说到,更要做到。在这方面,科研人员首先应加强学术自律,增强作为学者的荣誉感,爱惜自己的学术声誉。校方和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科研管理,对学术不端严厉查处,绝不姑息。更重要的是建构科学的科研扶持政策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本文事例中的杨某具有“省级学科专家”“百名理论人才”等头衔。通过人才评级或专项工程,引导和扶持人才成长,是近年来比较普遍的做法,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些地方把“人才帽子”简单地与物质利益挂钩,并以收入待遇“购买”学者的“成果”,实际上破坏了学术科研和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学术不端的催化剂。科研确实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但古往今来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从来不是单纯靠金钱就能堆出来的。建立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评价体系,把各项保障措施真正用在科研人员成长的刀刃上,为科研人员确立和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作风,营造好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才是端正学风、根治学术不端的有效途径。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省级学科专家涉嫌抄袭,甩锅式回应更值得关注

最新更新时间:10/18 09:5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科技日报:省级学科专家涉嫌抄袭,甩锅式回应更值得关注

抄袭等学术不端事件屡有爆出,相较于此前的名校或更高头衔的涉事人而言,“潍坊学院”“省级学科专家”的头衔似乎并不够劲爆,但此事件中杨某及校方的回应,却暴露出许多比抄袭本身更值得深思的话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科技日报10月18日消息,近日,潍坊学院一省级学科专家杨某被曝抄袭。这几年,抄袭等学术不端事件屡有爆出,相较于此前的名校或更高头衔的涉事人而言,“潍坊学院”“省级学科专家”的头衔似乎并不够劲爆。但此事件中杨某及校方的回应,却暴露出许多比抄袭本身更值得深思的话题。

据举报者郝建杰在微博介绍,他发现自己被抄袭后,曾与杨洁联系。杨洁回复他称,这是委托中介组稿出的书。涉嫌抄袭的书名为《地域文化视角下的〈诗经〉思想研究》(九州出版社,2018年8月版),从书名即可看出这是一本学术专著。一般而言,学术专著应为作者科研成果之体现,是作者研究心得和思想见解的体系化呈现,但这本“专著”竟然是“委托中介组稿”。如果说这是一本资料汇编或心灵鸡汤类畅销书,由所谓“中介”组稿,或许还可理解,但一本学术专著竟然由“中介”组稿,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以笔者浅见,即便此书中没有大量与郝建杰的博士论文重复之处,仅此假手于人的“中介组稿”行为,就足以判定该学者的科研伦理存在瑕疵。

在杨某甩锅“中介”不奏效之后,该校有工作人员疑似曾私下向郝建杰表示,郝建杰手中的是出版公司因为传输错误导致的“残书”,杨某手中另有一本有详细的页尾引注,引用注释和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因此,抄袭行为与杨某无关。该书究竟是否为“残书”,还有待查证。但如郝建杰所述确实,即便真是“残书”,这一调查结果也是难以服众的。据郝建杰披露,两书重复部分为29210字,占比约26.55%。即便书中有注释和参考文献,一本学术专著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内容来自同一本他人著作,而且这些相同的部分并非共同征引某些原始文献,这至少让该书的原创性打了很大折扣。

世界上的任何错误总能找到原因,修正错误,走向正确的方法则是认真查找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改正,而不是把原因或所谓的“原因”当作拒绝批评和改正的借口。从这个意义上说,涉事人和有关方面对待学术不端的态度,有时候比学术不端本身更值得关注。这是因为,一次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意味着为千万次错误埋下了种子。管理部门的不闻不问甚至曲意维护,又不啻于为这些错误的种子施肥浇水,促使其“茁壮成长”。一个科研人员的抄袭行为,损害的是被抄袭人的权益,如果及时发现、认真整改,或能起到对抄袭者和其他人的警示教育作用,推动学风健康发展;如果听之任之或出于各种原因包庇护佑,那么,破坏的就是学术伦理和学术生态。而生态一旦损害,修复起来远比纠正一起学术不端要难得多。

潍坊学院的学术委员会负责人对此次事件表达了学术不端持零容忍的态度,这是值得肯定的姿态。不过,零容忍不但要说到,更要做到。在这方面,科研人员首先应加强学术自律,增强作为学者的荣誉感,爱惜自己的学术声誉。校方和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科研管理,对学术不端严厉查处,绝不姑息。更重要的是建构科学的科研扶持政策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本文事例中的杨某具有“省级学科专家”“百名理论人才”等头衔。通过人才评级或专项工程,引导和扶持人才成长,是近年来比较普遍的做法,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些地方把“人才帽子”简单地与物质利益挂钩,并以收入待遇“购买”学者的“成果”,实际上破坏了学术科研和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学术不端的催化剂。科研确实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但古往今来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从来不是单纯靠金钱就能堆出来的。建立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评价体系,把各项保障措施真正用在科研人员成长的刀刃上,为科研人员确立和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作风,营造好的物质和文化条件,才是端正学风、根治学术不端的有效途径。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省级学科专家涉嫌抄袭,甩锅式回应更值得关注

最新更新时间:10/18 09:5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