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通过ID.家族诠释品牌新态度 大众汽车品牌的创新与野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通过ID.家族诠释品牌新态度 大众汽车品牌的创新与野心

与此前全新的品牌设计标志的发布以及ID.家族的亮相,这一天才是转型思路具象化也就是真实“落地”的开始。

10月31日对于大众汽车品牌来说是充满意义的一天,因为与此前全新的品牌设计标志的发布以及ID.家族的亮相,这一天才是转型思路具象化也就是真实“落地”的开始。

10月31日,在广州举行的遇见新大众(New Volkswagen)品牌体验活动上,大众ID.3正式国内首发,作为大众ID.家族中的首款量产车型,定位于纯电动紧凑型车的大众ID.3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而来,提供三种续航里程版本,新车将落户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并于2020年交付使用,同时还还发布了ID.初见车型,该车型将在12个月内启动量产。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电动汽车产品线销售与市场营销负责人Silke Bagschik表示:“到2025年,大众汽车将在全球量产33款MEB车型。其中,将有近一半的车型来自中国。我们的目标是,至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年产100万辆MEB车型,其中三分之二产自中国。”

是创新也是野心

1984年德国大众和上海汽车集团合作,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这是大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开始,截至目前已经有35年的友谊, 这个过程是国内整个市场进化的过程,也是大众不断创新的过程。

1983年4月,大众在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上海组装成功,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大众汽车正是树立起自己的口碑。随着中国市场逐渐呈现出消费升级、节能减排等趋势,市场环境较35年前发生了变化,现在这个市场环保零排放已经成了终极需求。

所以,新大众适时出现,车型研发团队就此成立,纯电动的MEB平台成功诞生,这个品牌有明确的使命:车型可以拥有最长的续航里程并实现快速充电,同时还能实现成本优化。平台赋予了所有的车型相同的基因。它们均采用标志设计,有着启迪空间,搭载直观设备,智能数据互通,并实现了零排放。

“我们正处在一个行业转型的十字路口,而中国市场则处在未来出行领域的前列,并成为这一过程中的驱动力。”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说过。

《出行财经》认为,在所有行业,创新都是存活的根本,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更新,只能面临淘汰的结局,大众汽车的创新是顺势而为,但是这种顺势而为充分展示了大众的野心,一种引领未来的野心。

据介绍,目前上汽大众位于安亭的全新工厂正在建设之中。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正在为电动汽车的生产而转型。2020年底,两座工厂将完工,而两座工厂的总年产能可以达到60万辆。

在电池供应方面,大众已经与宁德时代就首批车型展开合作。

品牌新态度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销售、市场和售后负责人Jürgen Stackmann表示:“全新的品牌设计标志着大众汽车新时代的开启。通过制定新的内容调性和发布新的产品,大众汽车品牌正在彻底地转型,以实现未来所有人都能受益的碳平衡。现在,是时候让外界看到大众汽车品牌的新态度了。”

全新品牌主张的是以人为本和数字当先。大众希望与正在崛起的90后新一代消费者建立牢固的联系。希望消费者看到新标识的时候,把它看作“值得信赖的标志”。大众汽车品牌中国市场营销团队人员冉晓蔷表示:“因为它采用极简主义,回归基本要素,非常惹人注目,它展现了朴素之美,体现了大众汽车对清晰明了和人性化的专注,这也是品牌所倡导的主张。”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首席营销官Jochen Sengpiehl补充“:“在大众汽车未来的传播之中,各位还将看到“律动线框”。它作为我们品牌世界中的通用元素,为品牌标识赋予了活力。标识和律动线框简洁、直观且人性化,能够充分支持数字化传播的需求。在智能手表等小屏幕上, 这一标识显得更加美观且更易识别。在所有适合的场所中,我们的新标识 都将采用发光设计,正如我们新电动汽车家族车型上的发光标识一样。灯 光就是未来的镀铬装饰。灯光与我们的车型设计和品牌重塑融为了一体。”

至2025年,大众汽车在中国销售的车型中将有25%至35%的车型为纯电动汽车。同样至2025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工厂每生产一辆汽车将减少30%的废料排放,并减少30%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同时,大众汽车在中国将全力支持集团,达成全球范围内车辆整个产品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0%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大众汽车迄今在车辆生产方面正在推进上百个改进项目。对此,冯思翰博士表示:“我们已经与中国政府和能源生产企业开启了相关的讨论。”

据介绍,经销商方面,大众汽车已完成全球首个经销商的标识更换,在天津。其余的多个全球范围内的经销商将在接下来的数月中完成标识更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大众

4.9k
  • 布局154个地级市,红豆居家打造“新会员权益”
  • 大众安徽新车曝光,即将上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通过ID.家族诠释品牌新态度 大众汽车品牌的创新与野心

与此前全新的品牌设计标志的发布以及ID.家族的亮相,这一天才是转型思路具象化也就是真实“落地”的开始。

10月31日对于大众汽车品牌来说是充满意义的一天,因为与此前全新的品牌设计标志的发布以及ID.家族的亮相,这一天才是转型思路具象化也就是真实“落地”的开始。

10月31日,在广州举行的遇见新大众(New Volkswagen)品牌体验活动上,大众ID.3正式国内首发,作为大众ID.家族中的首款量产车型,定位于纯电动紧凑型车的大众ID.3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而来,提供三种续航里程版本,新车将落户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并于2020年交付使用,同时还还发布了ID.初见车型,该车型将在12个月内启动量产。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电动汽车产品线销售与市场营销负责人Silke Bagschik表示:“到2025年,大众汽车将在全球量产33款MEB车型。其中,将有近一半的车型来自中国。我们的目标是,至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年产100万辆MEB车型,其中三分之二产自中国。”

是创新也是野心

1984年德国大众和上海汽车集团合作,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这是大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开始,截至目前已经有35年的友谊, 这个过程是国内整个市场进化的过程,也是大众不断创新的过程。

1983年4月,大众在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上海组装成功,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大众汽车正是树立起自己的口碑。随着中国市场逐渐呈现出消费升级、节能减排等趋势,市场环境较35年前发生了变化,现在这个市场环保零排放已经成了终极需求。

所以,新大众适时出现,车型研发团队就此成立,纯电动的MEB平台成功诞生,这个品牌有明确的使命:车型可以拥有最长的续航里程并实现快速充电,同时还能实现成本优化。平台赋予了所有的车型相同的基因。它们均采用标志设计,有着启迪空间,搭载直观设备,智能数据互通,并实现了零排放。

“我们正处在一个行业转型的十字路口,而中国市场则处在未来出行领域的前列,并成为这一过程中的驱动力。”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说过。

《出行财经》认为,在所有行业,创新都是存活的根本,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更新,只能面临淘汰的结局,大众汽车的创新是顺势而为,但是这种顺势而为充分展示了大众的野心,一种引领未来的野心。

据介绍,目前上汽大众位于安亭的全新工厂正在建设之中。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正在为电动汽车的生产而转型。2020年底,两座工厂将完工,而两座工厂的总年产能可以达到60万辆。

在电池供应方面,大众已经与宁德时代就首批车型展开合作。

品牌新态度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销售、市场和售后负责人Jürgen Stackmann表示:“全新的品牌设计标志着大众汽车新时代的开启。通过制定新的内容调性和发布新的产品,大众汽车品牌正在彻底地转型,以实现未来所有人都能受益的碳平衡。现在,是时候让外界看到大众汽车品牌的新态度了。”

全新品牌主张的是以人为本和数字当先。大众希望与正在崛起的90后新一代消费者建立牢固的联系。希望消费者看到新标识的时候,把它看作“值得信赖的标志”。大众汽车品牌中国市场营销团队人员冉晓蔷表示:“因为它采用极简主义,回归基本要素,非常惹人注目,它展现了朴素之美,体现了大众汽车对清晰明了和人性化的专注,这也是品牌所倡导的主张。”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首席营销官Jochen Sengpiehl补充“:“在大众汽车未来的传播之中,各位还将看到“律动线框”。它作为我们品牌世界中的通用元素,为品牌标识赋予了活力。标识和律动线框简洁、直观且人性化,能够充分支持数字化传播的需求。在智能手表等小屏幕上, 这一标识显得更加美观且更易识别。在所有适合的场所中,我们的新标识 都将采用发光设计,正如我们新电动汽车家族车型上的发光标识一样。灯 光就是未来的镀铬装饰。灯光与我们的车型设计和品牌重塑融为了一体。”

至2025年,大众汽车在中国销售的车型中将有25%至35%的车型为纯电动汽车。同样至2025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工厂每生产一辆汽车将减少30%的废料排放,并减少30%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同时,大众汽车在中国将全力支持集团,达成全球范围内车辆整个产品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0%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大众汽车迄今在车辆生产方面正在推进上百个改进项目。对此,冯思翰博士表示:“我们已经与中国政府和能源生产企业开启了相关的讨论。”

据介绍,经销商方面,大众汽车已完成全球首个经销商的标识更换,在天津。其余的多个全球范围内的经销商将在接下来的数月中完成标识更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