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 践行嘱托一年间:顶尖科学家为何预言上海必将站上创新新高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 践行嘱托一年间:顶尖科学家为何预言上海必将站上创新新高度

这一年,上海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披荆斩棘的精神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地带探索前行,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汇集进而辐射全球的创新资源。

文 | 文汇报 记者张懿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一座城市的创新底色,决定了其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关键标志是创新策源力。这一年,上海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披荆斩棘的精神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地带探索前行,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汇集进而辐射全球的创新资源。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三大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领域,已成为城市转型的关键发力点。

近期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行的一场汇聚了全球60多位顶尖科学家的大会上,诺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在开幕致辞中为上海“点赞”。根据他自己感受到的上海支持创新的“速度”和“温度”,科恩伯格预言:上海必将因此站上创新的新“高度”。

一年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成果集中涌现

几天前,全球医药界都被一则消息震动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了上海原创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来全球都没有新药上市的空白。

971实验室.jpg
▲图为科研人员正在对“GV-971”样本进行实验分析。袁婧摄

“GV-971”的成功,是上海在原创技术和重大产业方向上不断突破的写照。其所在的生物医药领域,去年以来,随着国家转化医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顺利建成,智能化疫苗生产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布局,全行业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姿态,上半年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2.1%。

而在集成电路领域,过去一年间,上海华虹集团密集建成并启用了两座新工厂,将为5G、物联网等提供高性能芯片。年中,我国首款采用16纳米工艺的“兆芯”中央处理器(CPU)在张江首发,性能比肩国际主流产品,被誉为“国产CPU的里程碑”。

长阳创谷.jpg
▲在一家“AI+园区”场景中,安防机器人替代了保安巡更的部分职能。叶辰亮摄

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上海已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先地区,聚集企业超过1300家,在医疗、教育、工业、教育、金融等场景中形成了一批世界首创、国际领先的技术应用案例。预计到明年,全市将形成60个AI深度应用场景,全面培育起智能经济新动能。

此外,在海洋装备、燃气轮机、北斗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上海也在继续厚植科创优势,源源不断地拿出首台套、首批次产品。上周刚刚全面启动商用的5G通信,上海无论是在芯片、网络,还是设备、应用等方面都拥有核心技术企业,这在全球范围内也属罕见。

5G@上海中心.jpg
▲上海积极布局5G应用,将网络布到“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袁婧摄

崇尚首创精神,将“能力”进而转化为“实力”

对照“创新策源力”这把标尺,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已成为新时代上海的追求。“创新策源力”表现为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这4个维度的创新力;为将“能力”进而转化为“实力”,上海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年间,上海从政府、研究机构到产业界,各方都越来越有意愿为首创性、突破性、颠覆性的事业投入。全市范围内,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已达每年13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4%以上,强度超过发达国家顶尖水平,其中大部分投入来自产业界,造就了一大批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在所处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兆芯.jpg
▲“兆芯”芯片代表了国产CPU的最高水平。赵立荣摄

城市的追求,正带动个体追求“人无我有”的创新。“GV-971”在从未被突破过的靶点坚持“中国方案”22年,虽然核心研发者耿美玉坦言自己“一路走来非常孤独”,但相信到现在,她会感到“吾道不孤”——这种执着正被广泛认可与践行,从而内化为城市精神新的内涵。今年,上海跳出短期得失,着眼长期价值,启动建设了全球第一条位于城市腹地的高温超导电缆,就是要通过“吃螃蟹”助推前沿技术加速成熟。凭借“75兆瓦燃气轮机”项目拿到今年中国工博会大奖的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耀欣则说,为突破技术壁垒、摆脱“卡脖子”局面,公司团队激发出了旺盛的创新创业激情——每天,办公室都是灯火通明到深夜。

服务降低制度成本,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顺应科技革命新规律、数字经济新规则,着眼于服务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环境,不断深化改革,这是上海提升创新策源力、打造经济增长极的重要经验。

服务降低了制度性成本,激发了活力。过去一年,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恰好完整经历了从递交上市申请到获批上市的全过程。这一次走通“上市路”的速度堪称创纪录,很大程度上源于上海积极配合国家,为申请人提供协调与服务。

服务是上海正全力打造的新优势。作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样本城市,去年以来,上海以自身改革,帮助我国在连续两次营商环境报告中将全球排名提升47位。企业对“一网通办”中获得感满满,上线的2000多项事务中,90%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一网通办.jpg
▲“一网通办”助力上海营商环境优化。赵立荣摄

服务科创主体,需要为他们提供成长必须的公共资源。目前,上海在建和已建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有14个,数量、集聚度、投资额、功能性均领先全国。软环境上,研发投入加计扣除、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投贷联动等改革试点正充分释放各方的创新能量。

服务优势还表现为加大开放力度,特别是以场景开放、数据开放为依托,为技术走出实验室提供机会,为企业起飞铺就跑道。目前,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已经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26公里的开放测试道路,无人的智能重卡已驶上东海大桥。在5G领域,上海积极打造了全球首座5G火车站、5G校园、5G覆盖行政区。为帮助人工智能企业获得数据,上海今年发布了多个政策文件,完善公共数据对外开放的制度环境,并创设了“分级分类开放”的办法,打造“监管沙箱”。

临港无人驾驶.jpg
▲临港新片区积极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无人驾驶路测环境。袁婧摄

做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近日在上海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对上海提出新要求。这四个“第一”,指向的是更重大、更前沿、更广阔的领域,将激励上海广大科研人员和科创企业以更大的热情书写新的创新传奇。

来源:文汇报

原标题:视频 践行嘱托一年间:顶尖科学家为何预言上海必将站上创新新高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 践行嘱托一年间:顶尖科学家为何预言上海必将站上创新新高度

这一年,上海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披荆斩棘的精神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地带探索前行,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汇集进而辐射全球的创新资源。

文 | 文汇报 记者张懿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一座城市的创新底色,决定了其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关键标志是创新策源力。这一年,上海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披荆斩棘的精神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地带探索前行,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汇集进而辐射全球的创新资源。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三大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领域,已成为城市转型的关键发力点。

近期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行的一场汇聚了全球60多位顶尖科学家的大会上,诺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在开幕致辞中为上海“点赞”。根据他自己感受到的上海支持创新的“速度”和“温度”,科恩伯格预言:上海必将因此站上创新的新“高度”。

一年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成果集中涌现

几天前,全球医药界都被一则消息震动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了上海原创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来全球都没有新药上市的空白。

971实验室.jpg
▲图为科研人员正在对“GV-971”样本进行实验分析。袁婧摄

“GV-971”的成功,是上海在原创技术和重大产业方向上不断突破的写照。其所在的生物医药领域,去年以来,随着国家转化医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顺利建成,智能化疫苗生产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布局,全行业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姿态,上半年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2.1%。

而在集成电路领域,过去一年间,上海华虹集团密集建成并启用了两座新工厂,将为5G、物联网等提供高性能芯片。年中,我国首款采用16纳米工艺的“兆芯”中央处理器(CPU)在张江首发,性能比肩国际主流产品,被誉为“国产CPU的里程碑”。

长阳创谷.jpg
▲在一家“AI+园区”场景中,安防机器人替代了保安巡更的部分职能。叶辰亮摄

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上海已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先地区,聚集企业超过1300家,在医疗、教育、工业、教育、金融等场景中形成了一批世界首创、国际领先的技术应用案例。预计到明年,全市将形成60个AI深度应用场景,全面培育起智能经济新动能。

此外,在海洋装备、燃气轮机、北斗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上海也在继续厚植科创优势,源源不断地拿出首台套、首批次产品。上周刚刚全面启动商用的5G通信,上海无论是在芯片、网络,还是设备、应用等方面都拥有核心技术企业,这在全球范围内也属罕见。

5G@上海中心.jpg
▲上海积极布局5G应用,将网络布到“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袁婧摄

崇尚首创精神,将“能力”进而转化为“实力”

对照“创新策源力”这把标尺,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已成为新时代上海的追求。“创新策源力”表现为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这4个维度的创新力;为将“能力”进而转化为“实力”,上海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年间,上海从政府、研究机构到产业界,各方都越来越有意愿为首创性、突破性、颠覆性的事业投入。全市范围内,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已达每年13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4%以上,强度超过发达国家顶尖水平,其中大部分投入来自产业界,造就了一大批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在所处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兆芯.jpg
▲“兆芯”芯片代表了国产CPU的最高水平。赵立荣摄

城市的追求,正带动个体追求“人无我有”的创新。“GV-971”在从未被突破过的靶点坚持“中国方案”22年,虽然核心研发者耿美玉坦言自己“一路走来非常孤独”,但相信到现在,她会感到“吾道不孤”——这种执着正被广泛认可与践行,从而内化为城市精神新的内涵。今年,上海跳出短期得失,着眼长期价值,启动建设了全球第一条位于城市腹地的高温超导电缆,就是要通过“吃螃蟹”助推前沿技术加速成熟。凭借“75兆瓦燃气轮机”项目拿到今年中国工博会大奖的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耀欣则说,为突破技术壁垒、摆脱“卡脖子”局面,公司团队激发出了旺盛的创新创业激情——每天,办公室都是灯火通明到深夜。

服务降低制度成本,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顺应科技革命新规律、数字经济新规则,着眼于服务创新主体、营造创新环境,不断深化改革,这是上海提升创新策源力、打造经济增长极的重要经验。

服务降低了制度性成本,激发了活力。过去一年,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恰好完整经历了从递交上市申请到获批上市的全过程。这一次走通“上市路”的速度堪称创纪录,很大程度上源于上海积极配合国家,为申请人提供协调与服务。

服务是上海正全力打造的新优势。作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样本城市,去年以来,上海以自身改革,帮助我国在连续两次营商环境报告中将全球排名提升47位。企业对“一网通办”中获得感满满,上线的2000多项事务中,90%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一网通办.jpg
▲“一网通办”助力上海营商环境优化。赵立荣摄

服务科创主体,需要为他们提供成长必须的公共资源。目前,上海在建和已建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有14个,数量、集聚度、投资额、功能性均领先全国。软环境上,研发投入加计扣除、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投贷联动等改革试点正充分释放各方的创新能量。

服务优势还表现为加大开放力度,特别是以场景开放、数据开放为依托,为技术走出实验室提供机会,为企业起飞铺就跑道。目前,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已经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了26公里的开放测试道路,无人的智能重卡已驶上东海大桥。在5G领域,上海积极打造了全球首座5G火车站、5G校园、5G覆盖行政区。为帮助人工智能企业获得数据,上海今年发布了多个政策文件,完善公共数据对外开放的制度环境,并创设了“分级分类开放”的办法,打造“监管沙箱”。

临港无人驾驶.jpg
▲临港新片区积极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无人驾驶路测环境。袁婧摄

做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近日在上海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对上海提出新要求。这四个“第一”,指向的是更重大、更前沿、更广阔的领域,将激励上海广大科研人员和科创企业以更大的热情书写新的创新传奇。

来源:文汇报

原标题:视频 践行嘱托一年间:顶尖科学家为何预言上海必将站上创新新高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