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利被同行告、员工从同行挖,半导体黑马IPO抢了谁的麦克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利被同行告、员工从同行挖,半导体黑马IPO抢了谁的麦克风?

前有看得见天花板的市场容量,后有核心专利的涉诉纠纷,对敏芯微电子来说,前路到底在何方呢?

文 | 首席科创官 王玥

编辑 | 缪凌云

IPO“临门一脚”遭竞对起诉,核心专利涉嫌侵权、职工薪酬离奇暴涨等问题接踵而出……自2007年创业以来一路顺风顺水的半导体“黑马”敏芯微电子或正迎来史上最大危机。

近日,敏芯微电子向上交所提交了拟科创板IPO的招股说明书,这是一家主营业务为MEMS传感器产品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主要产品是MEMS麦克风——类似于当你呼叫Siri时会响应的那个装置。

但就在前不久,敏芯微电子却遇到了一个罗生门式的问题:宣称所有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的它突然因多项专利涉嫌侵权被同行告上法庭。

虽然敏芯微电子在招股书中表示该诉讼不会对公司及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不过首席科创官发现,这些涉诉专利实际上与公司主营业务高度挂钩,而且最核心的技术人员梅嘉欣就是自己竞争对手的前员工。

与此同时,敏芯微电子的研发费用支出、科研人员待遇水平等细节都值得深究,这家正在闯关科创板的芯片概念股公司,它的“科创”实力真的有其自身宣称的那么“走心”吗?

核心专利涉诉是否真的“不影响”?

芯片设计是个技术门槛很高的行业,敏芯微电子在招股书表示,自设立以来“一直坚持MEMS传感器产品的自主研发和设计”,并“在各条产品线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成立10多年,公司主要产品囊括了MEMS麦克风、MEMS压力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等,其中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MEMS麦克风产品——报告期内,该产品的营收占比分别达到了89.8%、88.63%、91.22%、89.92%,约为6477万元、1亿元、2.3亿元和1.2亿元。

在相关产品的出货量上,敏芯微电子曾名列世界前茅。

据欧洲市场调研机构IHSMarkit统计,在2017年全球的MEMS麦克风出货量中,敏芯微电子位列第五,而在这个榜单中排名第二的,正是此次因专利问题将敏芯告上法庭的歌尔股份(002241.SZ)。

从国内声学精密器件制造行业来看,歌尔股份也称得上是龙头之一,其于2001年在山东潍坊成立,2008年5月得以在深交所上市。

歌尔股份从2004年开始布局MEMS领域,目前拥有MEMS领域的专利超过1500项,其产品除了MEMS 麦克风外还包括其他声学器件、光学器件、精密设备等未采用MEMS 技术的产品。

因此也可以说,在MEMS麦克风领域,敏芯微电子和歌尔股份是不折不扣的竞对关系。

今年7月29日,歌尔股份将敏芯微电子起诉至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案由为后者侵害了其3项实用新型专利权,分别为第ZL201521115976.X、第ZL201520110844.1及第ZL201020001125.3,同时申请法院判处敏芯微电子合计赔偿其1000万元,另立即停止制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等。

上述三项专利具体包含哪些?敏芯微电子的核心技术又是否涉及前述专利?

首席科创官查询发现,上诉三项专利由歌尔股份分别申请于2015年12月、2011年2月和2010年1月,专利对应的技术分别涉及MEMS麦克风的电路板、封装结构和电源信号。总而言之,都与MEMS麦克风产品相关。

敏芯其中一项涉诉的专利情况

招股书显示,目前敏芯微电子主要拥有的核心技术有9项,其中,涉及“麦克风”产品的核心技术有3项,且产品均已完成并量产使用。

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上海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副会长宋一欣律师对首席科创官表示,如果企业在IPO期间涉及重大诉讼会影响上市过会,甚至有可能面临被证监会暂停IPO的风险。此外,会导致企业被暂停IPO的情况还有盈利及专利等问题。

令人疑惑的是,正如前文所述,MEMS麦克风产品占公司营收约九成,敏芯微电子却没有将上述诉讼视为“重大诉讼”,而是在招股书中称,与歌尔股份的诉讼纠纷不会影响其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亦不会对此后的经营业绩与持续经营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所以“不会对本次发行构成实质性障碍”。

目前,诉讼案尚未开庭,敏芯微电子究竟是否在专利技术上有所侵权还需要等待法院的审判。

除了核心专利涉诉之外,首席科创官注意到,敏芯微电子的科研水平还存在更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核心技术人物与竞对“重叠”

敏芯微电子由李刚、胡维、梅嘉欣三人联合创立于2007年,招股书显示,这3位不仅是公司的创立者,同时也几乎主导了公司所有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及专利的申请。

招股书显示,目前,敏芯共拥有38项境内外发明专利和17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除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外,其他的发明均出自于上述3人之手。

而在这3人中,最核心的要数梅嘉欣。

据敏芯对这3位核心技术人员主要研发项目及业务发展参与情况的描述,李刚主要对公司产品技术研发的方向进行制定,胡维主管MEMS传感器芯片的研发,而负责主要业务及产品MEMS麦克风研发工作的就是梅嘉欣。

上文提及,歌尔股份起诉的3项专利全部涉及到敏芯的MEMS麦克风产品,从上诉的研发范围来说,正是梅嘉欣负责开发的范围。

而首席科创官注意到,2004年到2006年12月,梅嘉欣恰恰在歌尔股份担任技术经理,在职时间长达一年半。

招股书显示,在成立敏芯之前,李刚和胡维在2006年9月曾一起加入了一家做图像传感器、叫“锐芯微电子”的公司。而到了2006年的12月,随着梅嘉欣的加入, 3人在这家公司汇聚。

距离梅嘉欣入职锐芯微电子仅半年,3人在2007年的8月份一同离职;一个月后,3人创办了敏芯有限,即现在敏芯微电子的前身。

新公司由李刚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胡维出任技术总监,梅嘉欣是研发副总经理,负责敏芯微电子各MEMS产品的封装技术以及测试技术研发,其中包括了主持MEMS麦克风、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产品相关技术的研发。

截止招股书签署,李刚通过直接、间接合计控制着敏芯微电子33.92%的股份,胡维和梅嘉欣直接持有敏芯微电子3.94%和4.16%的股份,三人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敏芯微电子42.02%的股份,为控股股东。

正如听起来的“高大上”一样,芯片行业是一个技术壁垒和准入门槛都很高的行业。公司成立了,李刚、胡维和梅嘉欣3人在早期技术储备不充足的情况下,又是怎么带领公司杀入市场的呢?

研发费用职工薪酬突然暴涨

在2014年接受行业垂直媒体与非网专访时,李刚曾表示,公司前期依靠“价格战”杀入电子消费品市场,并依靠当时 “山寨横行”的红利期“狠赚”了一笔。

“由于山寨耳机、手机对芯片产品的性能要求不高,给了敏芯技术积累和产品完善的时间”。据李刚当时描述,依靠低价策略,敏芯微电子收获了当时国内大部分二三线和山寨手机品牌的青睐,并由此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这不仅让敏芯微电子挖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同时据称“也有了时间和资本去积累技术和整合产业链”。

如今,随着山寨市场的洗牌、消亡,国内消费市场开始向品牌化升级和转型,敏芯微电子这类配件供应商也在被倒逼着进行升级。

那么,近几年敏芯微电子在研发上的投入和成果做的怎么样呢?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用于技术研发产生的费用为1002万、1595万、2739万和1910万元,研发费用的投入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费用支出的具体明细上,首席科创官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科创君发现,敏芯研发费用平均接近一半的支出用于发放研发人员的薪酬,在2016~2019年上半年期间分别是486万元、819万元、1275万元、790万元,相应的,在此期间敏芯每年的研发人员人数分别为31人、35人、58人、76人。

其中引起科创君注意的是,敏芯在2016年~2017年之间,研发人员只增加了4人,相应的薪酬支出却多了333万——相当于多了4位年薪超过80万的自然人。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敏芯为了重仓技术,在此期间高薪聘请了一些技术“大牛”呢?

科创君注意到,在敏芯的薪酬体系中,李刚、胡维、梅嘉欣三位联合创始人、核心技术人员的年薪均在50万上下;且公司在核心技术人员的构成中曾表示,自公司成立以来,核心技术人员的构成并没有发生过变化,因此有“高薪大牛空降”敏芯的可能性看起来似乎不大。

那么会不会是在2016年~2017年期间,敏芯突然大幅提高了研发人员的工资标准呢?

若按照上述研发团队的薪酬支出和人数粗略计算,科创君发现报告期内敏芯研发人员的平均月薪应为1.3万、1.95万、1.8万、1.7万元。

以此来看,若按平均计算,2017年相较于2016年,敏芯微电子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整体约从1.3万每个月上涨到1.95万,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50%,此后几年却有陆续回落。首席科创官就上述疑问联系到敏芯微电子,不过截止发稿并没有得到相关回复。

另外,敏芯目前公开的招聘计划显示,公司研发人员相关岗位的薪酬范围在8千—1万,该薪资水平在该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中,并不具有竞争力。

就“MEMS传感器芯片设计工程师”这一核心技术岗位来说,敏芯的要求是要硕士学历,薪酬设定的标准在8千~1万之间。而同比江苏省内的其他公司,类似的岗位本科学历就可以拿到同等水平的薪酬,甚至更高可以达到1万~1万5。

目前,从拥有的专利数量来看,仅有几十个专利的敏芯微电子确实与拥有数以千计专利的行业龙头存在不小差距。更关键的是,就敏芯目前所处的行业及掌握的技术专利而言,公司或将很快迎来发展的“天花板”。

MEMS麦克风近几年的市场规模

前瞻经济产业院的研究结果显示,敏芯的业务重心所在的MEMS麦克风领域在2017年的市场整体规模仅为8.7亿元;虽然公司声称在MEMS压力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业务领域也有研究,但目前在营收和研发专利上的成果却并不显著。

且不论尚未盖棺定论的专利侵权案,敏芯微电子在研发投入数额上的模糊不清以及对高新技术人才的“不争”,似乎也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否真的是一家足够重视技术研发的公司。

前有看得见天花板的市场容量,后有核心专利的涉诉纠纷,对敏芯微电子来说,前路到底在何方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利被同行告、员工从同行挖,半导体黑马IPO抢了谁的麦克风?

前有看得见天花板的市场容量,后有核心专利的涉诉纠纷,对敏芯微电子来说,前路到底在何方呢?

文 | 首席科创官 王玥

编辑 | 缪凌云

IPO“临门一脚”遭竞对起诉,核心专利涉嫌侵权、职工薪酬离奇暴涨等问题接踵而出……自2007年创业以来一路顺风顺水的半导体“黑马”敏芯微电子或正迎来史上最大危机。

近日,敏芯微电子向上交所提交了拟科创板IPO的招股说明书,这是一家主营业务为MEMS传感器产品的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主要产品是MEMS麦克风——类似于当你呼叫Siri时会响应的那个装置。

但就在前不久,敏芯微电子却遇到了一个罗生门式的问题:宣称所有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的它突然因多项专利涉嫌侵权被同行告上法庭。

虽然敏芯微电子在招股书中表示该诉讼不会对公司及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不过首席科创官发现,这些涉诉专利实际上与公司主营业务高度挂钩,而且最核心的技术人员梅嘉欣就是自己竞争对手的前员工。

与此同时,敏芯微电子的研发费用支出、科研人员待遇水平等细节都值得深究,这家正在闯关科创板的芯片概念股公司,它的“科创”实力真的有其自身宣称的那么“走心”吗?

核心专利涉诉是否真的“不影响”?

芯片设计是个技术门槛很高的行业,敏芯微电子在招股书表示,自设立以来“一直坚持MEMS传感器产品的自主研发和设计”,并“在各条产品线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成立10多年,公司主要产品囊括了MEMS麦克风、MEMS压力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等,其中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MEMS麦克风产品——报告期内,该产品的营收占比分别达到了89.8%、88.63%、91.22%、89.92%,约为6477万元、1亿元、2.3亿元和1.2亿元。

在相关产品的出货量上,敏芯微电子曾名列世界前茅。

据欧洲市场调研机构IHSMarkit统计,在2017年全球的MEMS麦克风出货量中,敏芯微电子位列第五,而在这个榜单中排名第二的,正是此次因专利问题将敏芯告上法庭的歌尔股份(002241.SZ)。

从国内声学精密器件制造行业来看,歌尔股份也称得上是龙头之一,其于2001年在山东潍坊成立,2008年5月得以在深交所上市。

歌尔股份从2004年开始布局MEMS领域,目前拥有MEMS领域的专利超过1500项,其产品除了MEMS 麦克风外还包括其他声学器件、光学器件、精密设备等未采用MEMS 技术的产品。

因此也可以说,在MEMS麦克风领域,敏芯微电子和歌尔股份是不折不扣的竞对关系。

今年7月29日,歌尔股份将敏芯微电子起诉至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案由为后者侵害了其3项实用新型专利权,分别为第ZL201521115976.X、第ZL201520110844.1及第ZL201020001125.3,同时申请法院判处敏芯微电子合计赔偿其1000万元,另立即停止制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等。

上述三项专利具体包含哪些?敏芯微电子的核心技术又是否涉及前述专利?

首席科创官查询发现,上诉三项专利由歌尔股份分别申请于2015年12月、2011年2月和2010年1月,专利对应的技术分别涉及MEMS麦克风的电路板、封装结构和电源信号。总而言之,都与MEMS麦克风产品相关。

敏芯其中一项涉诉的专利情况

招股书显示,目前敏芯微电子主要拥有的核心技术有9项,其中,涉及“麦克风”产品的核心技术有3项,且产品均已完成并量产使用。

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上海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副会长宋一欣律师对首席科创官表示,如果企业在IPO期间涉及重大诉讼会影响上市过会,甚至有可能面临被证监会暂停IPO的风险。此外,会导致企业被暂停IPO的情况还有盈利及专利等问题。

令人疑惑的是,正如前文所述,MEMS麦克风产品占公司营收约九成,敏芯微电子却没有将上述诉讼视为“重大诉讼”,而是在招股书中称,与歌尔股份的诉讼纠纷不会影响其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亦不会对此后的经营业绩与持续经营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所以“不会对本次发行构成实质性障碍”。

目前,诉讼案尚未开庭,敏芯微电子究竟是否在专利技术上有所侵权还需要等待法院的审判。

除了核心专利涉诉之外,首席科创官注意到,敏芯微电子的科研水平还存在更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核心技术人物与竞对“重叠”

敏芯微电子由李刚、胡维、梅嘉欣三人联合创立于2007年,招股书显示,这3位不仅是公司的创立者,同时也几乎主导了公司所有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及专利的申请。

招股书显示,目前,敏芯共拥有38项境内外发明专利和17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除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外,其他的发明均出自于上述3人之手。

而在这3人中,最核心的要数梅嘉欣。

据敏芯对这3位核心技术人员主要研发项目及业务发展参与情况的描述,李刚主要对公司产品技术研发的方向进行制定,胡维主管MEMS传感器芯片的研发,而负责主要业务及产品MEMS麦克风研发工作的就是梅嘉欣。

上文提及,歌尔股份起诉的3项专利全部涉及到敏芯的MEMS麦克风产品,从上诉的研发范围来说,正是梅嘉欣负责开发的范围。

而首席科创官注意到,2004年到2006年12月,梅嘉欣恰恰在歌尔股份担任技术经理,在职时间长达一年半。

招股书显示,在成立敏芯之前,李刚和胡维在2006年9月曾一起加入了一家做图像传感器、叫“锐芯微电子”的公司。而到了2006年的12月,随着梅嘉欣的加入, 3人在这家公司汇聚。

距离梅嘉欣入职锐芯微电子仅半年,3人在2007年的8月份一同离职;一个月后,3人创办了敏芯有限,即现在敏芯微电子的前身。

新公司由李刚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胡维出任技术总监,梅嘉欣是研发副总经理,负责敏芯微电子各MEMS产品的封装技术以及测试技术研发,其中包括了主持MEMS麦克风、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产品相关技术的研发。

截止招股书签署,李刚通过直接、间接合计控制着敏芯微电子33.92%的股份,胡维和梅嘉欣直接持有敏芯微电子3.94%和4.16%的股份,三人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敏芯微电子42.02%的股份,为控股股东。

正如听起来的“高大上”一样,芯片行业是一个技术壁垒和准入门槛都很高的行业。公司成立了,李刚、胡维和梅嘉欣3人在早期技术储备不充足的情况下,又是怎么带领公司杀入市场的呢?

研发费用职工薪酬突然暴涨

在2014年接受行业垂直媒体与非网专访时,李刚曾表示,公司前期依靠“价格战”杀入电子消费品市场,并依靠当时 “山寨横行”的红利期“狠赚”了一笔。

“由于山寨耳机、手机对芯片产品的性能要求不高,给了敏芯技术积累和产品完善的时间”。据李刚当时描述,依靠低价策略,敏芯微电子收获了当时国内大部分二三线和山寨手机品牌的青睐,并由此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这不仅让敏芯微电子挖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同时据称“也有了时间和资本去积累技术和整合产业链”。

如今,随着山寨市场的洗牌、消亡,国内消费市场开始向品牌化升级和转型,敏芯微电子这类配件供应商也在被倒逼着进行升级。

那么,近几年敏芯微电子在研发上的投入和成果做的怎么样呢?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用于技术研发产生的费用为1002万、1595万、2739万和1910万元,研发费用的投入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费用支出的具体明细上,首席科创官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科创君发现,敏芯研发费用平均接近一半的支出用于发放研发人员的薪酬,在2016~2019年上半年期间分别是486万元、819万元、1275万元、790万元,相应的,在此期间敏芯每年的研发人员人数分别为31人、35人、58人、76人。

其中引起科创君注意的是,敏芯在2016年~2017年之间,研发人员只增加了4人,相应的薪酬支出却多了333万——相当于多了4位年薪超过80万的自然人。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敏芯为了重仓技术,在此期间高薪聘请了一些技术“大牛”呢?

科创君注意到,在敏芯的薪酬体系中,李刚、胡维、梅嘉欣三位联合创始人、核心技术人员的年薪均在50万上下;且公司在核心技术人员的构成中曾表示,自公司成立以来,核心技术人员的构成并没有发生过变化,因此有“高薪大牛空降”敏芯的可能性看起来似乎不大。

那么会不会是在2016年~2017年期间,敏芯突然大幅提高了研发人员的工资标准呢?

若按照上述研发团队的薪酬支出和人数粗略计算,科创君发现报告期内敏芯研发人员的平均月薪应为1.3万、1.95万、1.8万、1.7万元。

以此来看,若按平均计算,2017年相较于2016年,敏芯微电子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整体约从1.3万每个月上涨到1.95万,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50%,此后几年却有陆续回落。首席科创官就上述疑问联系到敏芯微电子,不过截止发稿并没有得到相关回复。

另外,敏芯目前公开的招聘计划显示,公司研发人员相关岗位的薪酬范围在8千—1万,该薪资水平在该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中,并不具有竞争力。

就“MEMS传感器芯片设计工程师”这一核心技术岗位来说,敏芯的要求是要硕士学历,薪酬设定的标准在8千~1万之间。而同比江苏省内的其他公司,类似的岗位本科学历就可以拿到同等水平的薪酬,甚至更高可以达到1万~1万5。

目前,从拥有的专利数量来看,仅有几十个专利的敏芯微电子确实与拥有数以千计专利的行业龙头存在不小差距。更关键的是,就敏芯目前所处的行业及掌握的技术专利而言,公司或将很快迎来发展的“天花板”。

MEMS麦克风近几年的市场规模

前瞻经济产业院的研究结果显示,敏芯的业务重心所在的MEMS麦克风领域在2017年的市场整体规模仅为8.7亿元;虽然公司声称在MEMS压力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业务领域也有研究,但目前在营收和研发专利上的成果却并不显著。

且不论尚未盖棺定论的专利侵权案,敏芯微电子在研发投入数额上的模糊不清以及对高新技术人才的“不争”,似乎也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否真的是一家足够重视技术研发的公司。

前有看得见天花板的市场容量,后有核心专利的涉诉纠纷,对敏芯微电子来说,前路到底在何方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