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019年的年报季即将来临,谨防年报三颗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19年的年报季即将来临,谨防年报三颗雷

记性好的投资者依稀记得2018年的年报天雷滚滚,很多上市公司在四季度突然大变脸,从盈利变亏损,甚至巨亏。

文 | 诗与星空

11月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月份,三季报刚刚披露完毕,年报正在酝酿之中。上市公司的全年经营情况,完成率已经接近八成,凭三季报已经可以大体预测年报业绩了。

不过,记性好的投资者依稀记得2018年的年报天雷滚滚,很多上市公司在四季度突然大变脸,从盈利变亏损,甚至巨亏。

三季报有两个特点,一是未经审计,准确性欠佳;二是许多计提项目不在三季报体现,通常在四季度发生,导致爆雷的情况无法提前发现。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对三季报商誉、存货、应收账款的对比分析,可以起到有效的排雷效果。

2018年的年报雷,在商誉减值的掩护下,还有两颗大雷被忽视了,那就是存货和应收账款。 

转眼,2019年的年报季即将来临,会不会又有上市公司爆雷?

答案是肯定的。

商誉风险仍大

2015年,A股遇到了难得的牛市,上市公司市值增速过快,导致一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忽视了管理中的问题,误以为资本市场的繁荣是经营成果带来的,在公司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于是采用了比较激进的并购方式,带来了大量的商誉。

由于并购协议普遍带有对赌条款,一般是三年业绩,所以到2018年的时候,被并购企业的业绩无法持续的时候,商誉纷纷爆雷。 

2019年三季报显示,A股全部商誉金额为13852.77亿元;而在2018年年报中,这个数字是13106.97亿元。也就是说,2019年截至目前的商誉,要比2018年还多700多亿元,风险依然很大。

商誉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体现被收购企业的超额溢价,即多出账面资产的部分,只有在并表的体现在合并报表中。根据会计准则,这种资产不得摊销,每年年底至少进行一次测试,如果有减值倾向要计提减值准备。

不能摊销也是当年财政部无奈之举,太多上市公司利用准则漏洞进行盈余管理虚增利润。但是大额商誉一直不能摊销,一旦并购企业发生异常,就容易爆雷。所以,财政部在2019年年初放出消息,探讨在准则层面,如何进行商誉摊销。准则的变动通常比较漫长,远水解不了近渴,2019年的年报即将到来,商誉雷也越来越近了。

具体而言,商誉的风险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金额过大。二是占资产比例过高。

从金额来看,三季报商誉最高的是中国石油,高达430亿元。主要与 2009 年、 2011 年及 2015 年分别收购 Singapore PetroleumCompany、英力士炼油有限公司(Petroineos Trading Limited)及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有关。其中,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商誉高达379.94亿元。随着混改的进一步进行,以及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的挂牌成立,中石油管道公司将从公司剥离,这部分商誉风险也就基本消失了。

从比例来看,三季报中商誉占资产总额比例最高的是盈康生命,商誉占资产总额的71.36%。盈康生命的商誉主要来自收购的几家医疗机构,并且因为业绩未达标,在以前年度也发生了一些商誉减值。由此可见,这家公司的这些商誉并不“保险”,仍存在着爆雷的可能。

如果对大额、高比例商誉的构成无法进行判断,那就应远离这类投资标的。

存货占比过高要警惕

大多数投资者都还记得獐子岛会反复跑路的扇贝,体现在财报中,正是存货。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中,因为存货涉及太多商业机密,所以是豁免不需要详细披露的报表项目,从而也成了藏污纳垢的一个报表项目。

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存货被列入流动资产,这种资产的特点是流动性比较好。一般而言,在市场形势好的情况下,存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变现,成为公司的优质资产;但是反之,如果公司的产品处于滞销,存货迟迟不能变成商品被销售,就会占压资金,影响公司的现金流,从而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本。

在会计核算中,存货是一个和利润高度相关的科目。商品销售之后,把相应的金额从存货科目转出,这部分存货变成了成本,这个过程叫做转成本。如今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转成本都是由财务软件自动操作,在转成本的过程中,如果人为干预,将金额少转一部分,就会导致成本虚低。利润等于利润减成本,最终导致利润虚高。

这样的操作神不知鬼不觉,除非盘点公司存货,并和市场价进行对比,否则很难核查。同时,存货过高还有因为过期、毁损等原因引起的减值风险,所以存货的余额是非常重要的排查项目。

无论是从存货金额看,还是从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看,房地产公司都遥遥领先。一方面,说明当前房地产行业进入高库存状态,整体行业风险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个行业相对特殊,商品价值过高导致指标失真。在排查存货指标的时候,通常建议剔除掉房地产行业,但并不代表房地产行业的高存货一定是安全的。占资产比例过高的几家房地产企业,存在着资金回笼不佳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存货占资产总额比例最高的几家公司中,瑞贝卡具有代表性。

瑞贝卡作为非房地产公司,存货占资产比例高达66.05%,显得比较突兀。一般来说,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越高,出现存货跌价准备的风险也就越大。瑞贝卡的存货余额几乎接近公司全年营收的两倍,是净利润的十几倍,一旦发生10%的存货跌价损失,就能把公司的盈利变成亏损。

根据会计准则,当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 简单的说就是由于存货可能卖不到预期市场价了,进行的一种会计上的处理方式。

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就是在计提的时候,利润表体现资产减值损失,降低利润。

瑞贝卡半年报显示,仅对存货中10亿元的库存商品计提了71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这样的计提比例是否合理?投资者看不到更详细的数据,无法评估其风险,但是作为A股存货占资产总额比例最高的公司之一,这样的比例是有较大风险的。投资者应该谨慎对待。

辨别存货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上市公司存货余额占资产总额比例较高,如瑞贝卡超过三分之二。正常情况下,存货应该低于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并低于全年营收的一半,特殊行业也不应该超出营收。二是存货周转天数较往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瑞贝卡增加了半年多,非常不合理。三是利息支出较高,资金周转困难。四是毛利率不降反增。

应收账款最担心坏账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着重提到了供应链金融创新的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这个指导意见,2018年以来,各大央企、国企都收到了清理拖欠民营企业欠款的通知。

资金周转困难的民企,开始逐渐改善现金流。为了配合供应链金融创新,报表格式和会计准则也做出了多次修订,先是将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项目合并,之后又拆开,2019年新增了应收款项融资项目,专门用来核算供应链融资。

应收账款最大的风险在于坏账。很多上市公司上市时招股书中声称,公司的大客户多为央企、国企等大型集团型企业,信用良好。然而事实情况是,拖欠民企款项导致坏账的,相当高的比例是央企、国企。

坏账风险的判断依据比较简单,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以年限为依据。通常超过5年的,都被认为无法收回,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有些激进的上市公司,甚至超过3年就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对于投资者来说,判断依据也很简单,就是看应收账款的余额及年限。余额越大或者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越高,坏账风险就越大。

东方银星是三季报中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比例最高的上市公司,公司仅有4.95亿元资产,应收账款达到4.19亿元。如此高比例的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极高。

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近年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数,说明公司销售的商品并没有足额收回现金。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燃料油的贸易,毛利率不足1%,大额资金占用的成本远高于毛利率,公司的盈利模式并不健康。一旦发生客户欠款坏账情况,其业绩就会面临亏损。

应收账款的情况和公司商品的畅销程度息息相关,如果出现长期大额应收账款,本质上是客户对公司运营资金的占用,预示着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差。而这类赊销客户欠款不还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就容易造成坏账。

判断坏账风险的依据主要有三点:应收账款余额占资产总额比例过高,除了特殊行业,低于30%相对安全。东方银星已经超过80%,远远超出“警戒线”。二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期变动较大,比如东方银星较上年同期明显增加。三是从年报、半年报披露的应收账款账龄看,账龄超过一年占比较多的,风险比较大。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019年的年报季即将来临,谨防年报三颗雷

记性好的投资者依稀记得2018年的年报天雷滚滚,很多上市公司在四季度突然大变脸,从盈利变亏损,甚至巨亏。

文 | 诗与星空

11月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月份,三季报刚刚披露完毕,年报正在酝酿之中。上市公司的全年经营情况,完成率已经接近八成,凭三季报已经可以大体预测年报业绩了。

不过,记性好的投资者依稀记得2018年的年报天雷滚滚,很多上市公司在四季度突然大变脸,从盈利变亏损,甚至巨亏。

三季报有两个特点,一是未经审计,准确性欠佳;二是许多计提项目不在三季报体现,通常在四季度发生,导致爆雷的情况无法提前发现。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对三季报商誉、存货、应收账款的对比分析,可以起到有效的排雷效果。

2018年的年报雷,在商誉减值的掩护下,还有两颗大雷被忽视了,那就是存货和应收账款。 

转眼,2019年的年报季即将来临,会不会又有上市公司爆雷?

答案是肯定的。

商誉风险仍大

2015年,A股遇到了难得的牛市,上市公司市值增速过快,导致一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忽视了管理中的问题,误以为资本市场的繁荣是经营成果带来的,在公司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于是采用了比较激进的并购方式,带来了大量的商誉。

由于并购协议普遍带有对赌条款,一般是三年业绩,所以到2018年的时候,被并购企业的业绩无法持续的时候,商誉纷纷爆雷。 

2019年三季报显示,A股全部商誉金额为13852.77亿元;而在2018年年报中,这个数字是13106.97亿元。也就是说,2019年截至目前的商誉,要比2018年还多700多亿元,风险依然很大。

商誉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体现被收购企业的超额溢价,即多出账面资产的部分,只有在并表的体现在合并报表中。根据会计准则,这种资产不得摊销,每年年底至少进行一次测试,如果有减值倾向要计提减值准备。

不能摊销也是当年财政部无奈之举,太多上市公司利用准则漏洞进行盈余管理虚增利润。但是大额商誉一直不能摊销,一旦并购企业发生异常,就容易爆雷。所以,财政部在2019年年初放出消息,探讨在准则层面,如何进行商誉摊销。准则的变动通常比较漫长,远水解不了近渴,2019年的年报即将到来,商誉雷也越来越近了。

具体而言,商誉的风险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金额过大。二是占资产比例过高。

从金额来看,三季报商誉最高的是中国石油,高达430亿元。主要与 2009 年、 2011 年及 2015 年分别收购 Singapore PetroleumCompany、英力士炼油有限公司(Petroineos Trading Limited)及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有关。其中,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商誉高达379.94亿元。随着混改的进一步进行,以及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的挂牌成立,中石油管道公司将从公司剥离,这部分商誉风险也就基本消失了。

从比例来看,三季报中商誉占资产总额比例最高的是盈康生命,商誉占资产总额的71.36%。盈康生命的商誉主要来自收购的几家医疗机构,并且因为业绩未达标,在以前年度也发生了一些商誉减值。由此可见,这家公司的这些商誉并不“保险”,仍存在着爆雷的可能。

如果对大额、高比例商誉的构成无法进行判断,那就应远离这类投资标的。

存货占比过高要警惕

大多数投资者都还记得獐子岛会反复跑路的扇贝,体现在财报中,正是存货。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中,因为存货涉及太多商业机密,所以是豁免不需要详细披露的报表项目,从而也成了藏污纳垢的一个报表项目。

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存货被列入流动资产,这种资产的特点是流动性比较好。一般而言,在市场形势好的情况下,存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变现,成为公司的优质资产;但是反之,如果公司的产品处于滞销,存货迟迟不能变成商品被销售,就会占压资金,影响公司的现金流,从而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本。

在会计核算中,存货是一个和利润高度相关的科目。商品销售之后,把相应的金额从存货科目转出,这部分存货变成了成本,这个过程叫做转成本。如今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转成本都是由财务软件自动操作,在转成本的过程中,如果人为干预,将金额少转一部分,就会导致成本虚低。利润等于利润减成本,最终导致利润虚高。

这样的操作神不知鬼不觉,除非盘点公司存货,并和市场价进行对比,否则很难核查。同时,存货过高还有因为过期、毁损等原因引起的减值风险,所以存货的余额是非常重要的排查项目。

无论是从存货金额看,还是从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看,房地产公司都遥遥领先。一方面,说明当前房地产行业进入高库存状态,整体行业风险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个行业相对特殊,商品价值过高导致指标失真。在排查存货指标的时候,通常建议剔除掉房地产行业,但并不代表房地产行业的高存货一定是安全的。占资产比例过高的几家房地产企业,存在着资金回笼不佳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存货占资产总额比例最高的几家公司中,瑞贝卡具有代表性。

瑞贝卡作为非房地产公司,存货占资产比例高达66.05%,显得比较突兀。一般来说,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越高,出现存货跌价准备的风险也就越大。瑞贝卡的存货余额几乎接近公司全年营收的两倍,是净利润的十几倍,一旦发生10%的存货跌价损失,就能把公司的盈利变成亏损。

根据会计准则,当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 简单的说就是由于存货可能卖不到预期市场价了,进行的一种会计上的处理方式。

体现在财务报表中,就是在计提的时候,利润表体现资产减值损失,降低利润。

瑞贝卡半年报显示,仅对存货中10亿元的库存商品计提了71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这样的计提比例是否合理?投资者看不到更详细的数据,无法评估其风险,但是作为A股存货占资产总额比例最高的公司之一,这样的比例是有较大风险的。投资者应该谨慎对待。

辨别存货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上市公司存货余额占资产总额比例较高,如瑞贝卡超过三分之二。正常情况下,存货应该低于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并低于全年营收的一半,特殊行业也不应该超出营收。二是存货周转天数较往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瑞贝卡增加了半年多,非常不合理。三是利息支出较高,资金周转困难。四是毛利率不降反增。

应收账款最担心坏账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着重提到了供应链金融创新的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这个指导意见,2018年以来,各大央企、国企都收到了清理拖欠民营企业欠款的通知。

资金周转困难的民企,开始逐渐改善现金流。为了配合供应链金融创新,报表格式和会计准则也做出了多次修订,先是将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项目合并,之后又拆开,2019年新增了应收款项融资项目,专门用来核算供应链融资。

应收账款最大的风险在于坏账。很多上市公司上市时招股书中声称,公司的大客户多为央企、国企等大型集团型企业,信用良好。然而事实情况是,拖欠民企款项导致坏账的,相当高的比例是央企、国企。

坏账风险的判断依据比较简单,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以年限为依据。通常超过5年的,都被认为无法收回,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有些激进的上市公司,甚至超过3年就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对于投资者来说,判断依据也很简单,就是看应收账款的余额及年限。余额越大或者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越高,坏账风险就越大。

东方银星是三季报中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比例最高的上市公司,公司仅有4.95亿元资产,应收账款达到4.19亿元。如此高比例的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极高。

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近年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数,说明公司销售的商品并没有足额收回现金。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燃料油的贸易,毛利率不足1%,大额资金占用的成本远高于毛利率,公司的盈利模式并不健康。一旦发生客户欠款坏账情况,其业绩就会面临亏损。

应收账款的情况和公司商品的畅销程度息息相关,如果出现长期大额应收账款,本质上是客户对公司运营资金的占用,预示着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差。而这类赊销客户欠款不还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就容易造成坏账。

判断坏账风险的依据主要有三点:应收账款余额占资产总额比例过高,除了特殊行业,低于30%相对安全。东方银星已经超过80%,远远超出“警戒线”。二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期变动较大,比如东方银星较上年同期明显增加。三是从年报、半年报披露的应收账款账龄看,账龄超过一年占比较多的,风险比较大。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