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十四五”规划要来了,三大要点提前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十四五”规划要来了,三大要点提前看

从此次会议看,“十四五”规划有三大看点: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要求;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

2019年11月22日,山西运城,航拍芮城大禹渡扬水工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辛圆

“十四五”规划要来了!据中国政府网消息,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

“五年规划”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政策蓝图,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自1953年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已经发布了十三个“五年计划”。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正在抓紧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2021-2025年将要如何走,重点有哪些?分析师指出,从此次会议看,“十四五”规划有三大看点:

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

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要求。

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

看点一 增进人民福祉

李克强在主持上述会议时指出,要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

分析师指出,解决就业问题是增加群众收入和增进人民福祉的关键一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就业数据,今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10个月新增就业人数较去年同期略有回落。此外,城镇调查失业率也有所增加。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对界面新闻表示,在防风险主基调下,“十四五”规划应把稳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也需要对当前的稳就业政策进行一些修正。

汪德华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就业指标是一体两面。过去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的逻辑是“GDP增长目标—能实现多少就业”,未来应遵循“就业目标—应有多少GDP增长”的逻辑。在“十四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应优先确定就业目标,再确定GDP指标;同时将促进就业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优先于GDP的指标。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在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管是减税、还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就业来进行的”。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包括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定额税收减免政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失业保险返还政策等一揽子鼓励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

汪德华表示,中国就业扶持政策非常丰富,但总体上处于碎片化状态,撒胡椒面式的就业专项扶持政策只能在众多符合条件的对象中选择性支持,力度太小,政策激励效果也未有科学评估。未来可考虑在深入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整合优化现有就业补助政策体系。

看点二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李克强表示,应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是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一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对界面新闻指出,在国企改革上,“十四五”规划制定中要更加坚持市场化的大方向。

她表示,首先应进一步厘清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责边界,切实转变直接管理的监管理念,更多依托产权关系和资本纽带、更多依靠公司章程和法人治理结构、更多采取行使股东权和发挥董事作用等手段履行出资人职责,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其次,要从主要采取行政化管理手段转向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克服行政化思维,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行权方式,坚持放管结合,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权履职,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更好地把监管要求转化为股东意志,体现到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

周丽莎建议,中国应制定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规划,整体协同推进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投资,通过制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强化主业管理、核定非主业投资比例等方式,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界面新闻表示,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相当于继续完善市场机制,同时廓清政府干预范围。政府要继续转变职能,由干预向服务转变,有助于全社会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及国内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进而激活民营经济与外商投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日前在“第五届中国法商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应当放在着力提升法治化水平方面,着力形成有利于企业法商思维,加强法商管理的政策体制和社会环境。他认为,要遵从“政府是法无授权不可为,企业是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进一步从法律角度划清政府权力边界和企业权力边界,减少政府自由裁量权的空间,为企业的投资经营创造更加稳定、更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看点三 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针对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李克强提出,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付一夫在采访中表示,可以预计,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将是“十四五”规划制定中的关键内容之一。中国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同时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持续完善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付一夫说。

他还表示,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尤其要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十四五”规划要来了,三大要点提前看

从此次会议看,“十四五”规划有三大看点: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要求;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

2019年11月22日,山西运城,航拍芮城大禹渡扬水工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辛圆

“十四五”规划要来了!据中国政府网消息,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

“五年规划”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政策蓝图,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自1953年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中国已经发布了十三个“五年计划”。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正在抓紧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2021-2025年将要如何走,重点有哪些?分析师指出,从此次会议看,“十四五”规划有三大看点:

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

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要求。

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

看点一 增进人民福祉

李克强在主持上述会议时指出,要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防范化解风险等,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

分析师指出,解决就业问题是增加群众收入和增进人民福祉的关键一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就业数据,今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10个月新增就业人数较去年同期略有回落。此外,城镇调查失业率也有所增加。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对界面新闻表示,在防风险主基调下,“十四五”规划应把稳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也需要对当前的稳就业政策进行一些修正。

汪德华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就业指标是一体两面。过去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的逻辑是“GDP增长目标—能实现多少就业”,未来应遵循“就业目标—应有多少GDP增长”的逻辑。在“十四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应优先确定就业目标,再确定GDP指标;同时将促进就业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优先于GDP的指标。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就业优先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政策。在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管是减税、还是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就业来进行的”。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包括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定额税收减免政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失业保险返还政策等一揽子鼓励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

汪德华表示,中国就业扶持政策非常丰富,但总体上处于碎片化状态,撒胡椒面式的就业专项扶持政策只能在众多符合条件的对象中选择性支持,力度太小,政策激励效果也未有科学评估。未来可考虑在深入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整合优化现有就业补助政策体系。

看点二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李克强表示,应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尤其要按照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的要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是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一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对界面新闻指出,在国企改革上,“十四五”规划制定中要更加坚持市场化的大方向。

她表示,首先应进一步厘清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责边界,切实转变直接管理的监管理念,更多依托产权关系和资本纽带、更多依靠公司章程和法人治理结构、更多采取行使股东权和发挥董事作用等手段履行出资人职责,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其次,要从主要采取行政化管理手段转向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克服行政化思维,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的行权方式,坚持放管结合,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权履职,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更好地把监管要求转化为股东意志,体现到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

周丽莎建议,中国应制定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规划,整体协同推进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投资,通过制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强化主业管理、核定非主业投资比例等方式,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界面新闻表示,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相当于继续完善市场机制,同时廓清政府干预范围。政府要继续转变职能,由干预向服务转变,有助于全社会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及国内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进而激活民营经济与外商投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日前在“第五届中国法商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应当放在着力提升法治化水平方面,着力形成有利于企业法商思维,加强法商管理的政策体制和社会环境。他认为,要遵从“政府是法无授权不可为,企业是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进一步从法律角度划清政府权力边界和企业权力边界,减少政府自由裁量权的空间,为企业的投资经营创造更加稳定、更加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看点三 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针对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李克强提出,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付一夫在采访中表示,可以预计,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将是“十四五”规划制定中的关键内容之一。中国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同时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要实现这一目标,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持续完善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付一夫说。

他还表示,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尤其要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此外,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